陳宮聞言,抬起頭看向看諸葛亮所在之處,卻是未發現「諸葛連弩」所在。
諸葛亮似乎早在我等出城的一刻,便已經注意到我們,手中羽扇輕搖,笑吟吟的準備迎接我們。陳宮觀察未果,有些失望地朝著我搖了搖頭。我旁邊的馬均卻是乘機提醒我道:「主公你看!」順著馬均所指,我放眼望去,「他的所有人馬圍成了個半圓,這既是防禦之陣,又是為守衛器械,如果屬下所料不差,這『諸葛連弩』就應該掩在他們背後了。」
果然如馬均所言,原本所零星散落的百來號人,不知何時已結成了「偃月之陣」,彼此背靠著背,而諸葛亮和張飛就在偃月之前。
「德衡!依你看來?這『諸葛連弩』會是個什麼東西?」見得諸葛亮竟搞得這般神秘,不禁勾起了我心中好奇,因為馬均是這方面的行家,忍不住向他請教起來。「『諸葛連弩』!這其中竟然帶得有個『弩』字,就應該脫離不了這『弩』的范籌。不管是什麼『弩』,像機括些關鍵部件總是少不了的。
「這其中既然帶得有一個『連』字,如果真要屬下猜上一猜。雖然還沒有見過它真正的模樣,不過屬下猜想:此弩定是能連發。昔日李廣李家軍中最厲害的『神武弩』能一次連發五箭,就是不知這諸葛亮的『諸葛連弩』,能一次能發射多少支箭。不過此人竟敢用自己『姓氏』給此弩命名,此弩想來定然也是非同凡響。」
聽過馬均娓娓道來,我懸著的心隱隱隱放下的同時,同時又提起了一絲警覺。
「子龍將軍如約而來,果真是信人!」在大雙大約有幾十步距離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張飛迎了上來,抱拳說道。張飛看見了我,卻是甚不待見,「丈八蛇矛」往肩上一架,抱起了一雙膀子,而頭卻是故意偏作一旁,彷彿對我視若未見般。張飛這般表現,多少也在意料之中,我也不以為意。
我放開馬韁,翻身下馬,領著餘人也迎上去。兩方人馬彼此相見,均是笑臉相迎,若是乍看之下,只怕也難有人真相信:這兩方在昨日之前竟還是刀劍相向,不死不休的仇敵。
「孔明先生相召,敢不前來?」我笑著還了一禮,卻是有意無意地看向了諸葛亮佈置圍成的「偃月陣」背後,「不知先生的『諸葛連弩』所在?」諸葛亮羽扇在手中頓了頓,說道:「如此美景良辰,不如將軍和我把臂同游一烅,也好好觀賞一下這徐州美景。如今時辰還早,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說話間,諸葛亮的一隻手,已是搭了我一支臂膀。
只是以他的力氣,如何撼得動我分毫?我面上雖不動聲色,雖讓諸葛亮拉著一支臂膀,我暗中運起了力氣。諸葛亮這個頗顯得有些孟浪的動作,害得兩方將士的神經都崩緊了起來。我身後的高順、張遼二人不約而同地拔出了腰間佩劍,而負責守護諸葛亮的張飛雙手橫執「丈入蛇矛」,一雙圓鈴般的巨眼,對著我們怒目而視。
見得兩邊的將軍都有了動作,其餘的將士更是不含糊,各其拿起手中的兵刃,涇渭分明地指向對方。
諸葛亮見我蚊絲不動,有些訕訕地收回了自己的手,頗為不好意思地對我笑了笑。見諸葛亮收手之後,我原來那支被諸葛亮抓著的臂膀,順勢高高抬起,示意張遼和高順他們不必刀劍相向。領悟我的意思,高順、張遼不約而同地收回了腰間佩劍,跟在他們身後的百餘將士也「悉悉索索」地收起了兵器。
「我記得孔明飛騎來報時曾說過:先生是怕日頭升頭,太陽光晃眼,才特邀我等在早晨觀看先生苦心研製『諸葛連弩』。先生竟有如此閒情逸致邀我遊山玩水,就不怕等會兒耽擱了時辰?」這般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諸葛亮既以「陽光晃眼」為借口,我現在以同樣的理由反贈於他。
諸葛亮頓時啞口無言,說不出一句話來,他先是叫張飛收起了兵刃,隨著又給張飛使了個眼色,張飛又命令身後的兵卒收起了武器。
跟著,諸葛亮又仔細打量了我半晌,方才說到:「當真一日不見,就該刮目相看了,子龍將軍口皮功夫可謂是越練越利索了。」「還不是全拜先生所賜?」我笑著回道。諸葛亮面色一變,多少變得有些難看,諸葛亮隨即又轉過身,看了「偃月陣」一眼,將羽扇夾在腋下,雙掌拍了拍。
頓時,被圍成「偃月陣」的眾人讓將開來,我等紛紛睜大了眼睛,終於能一睹「諸葛連弩」的廬山真面目了。「既然將軍如此迫不及待,諸葛亮再推脫下去,只會讓你多生疑心。」諸葛亮一邊說著,羽扇又交還到手,一邊輕搖起來,「也罷!也罷!看來將軍一定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了』。」
「你……」張遼最受不了諸葛亮這般話,幸虧高順在旁,及時將他拉住。張飛斜著眼,瞅了一下張遼,甚為蔑視地說道:「手下敗將!安敢再敢出現某家面前?」
張飛這句話無疑說到了張遼痛處,張遼怒視著張飛,但聽「鏗」的一聲,張遼腰將佩劍應聲出鞘,眼看高順就要拉不住他了。「翼德既有自知之明,今日為何還敢前來?」我的聲音適時響起。張飛聞過我之言後,一張黑臉,時青時白,卻是再說不出一句話來了。張遼看到張飛如此難堪,一時間覺得心中痛快,竟哈哈大笑起來。
張遼一面笑著間,一面還劍入鞘,哪裡還有半點不高興的樣子?
「辱人者自辱,而後人辱之!」我回過頭,冷冷地看著張飛說道:「『得饒人處且饒人』!翼德竟然不留口德,也怪不得我『常山趙子龍』了。還望翼德記住趙某今日之言:文遠是敗過於你手中不假,但並不說明你張飛張翼德的武藝永遠都比他之上,有道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十年之後,你若是還能不費吹之力地擊敗文遠,到那時才說這般大話不遲。」
「子龍將軍的話說有道理!翼德將軍可曾記下了?」諸葛亮的聲音不知在何時響起,「教訓一番也好。他兄弟二人皆是心高氣傲之輩,只可惜雲長不在,無緣聽到子龍這番教誨了。」
諸葛亮的聲音響起,我卻是覺得位置似乎不對。我順著聲音望去,不知何時諸葛亮已然走近到了「諸葛連弩」面前。諸葛亮將羽扇交了一名士卒手中,自己忙著擺弄起「諸葛連弩」起來,調弦、上箭,皆是他親手親為。諸葛亮忙活一陣之後,對旁邊的士卒吩咐道:「準備箭把!五百步距離!」
立刻有士卒領命前去。
趁著這會功夫,我細細打量起這「諸葛連弩」起來。「諸葛連弩」比起馬均設計製成的「守城巨弩」似乎小了一號不只,從外觀上比較,這二者似乎也差不了多少,只少我這個外行人看不出太多的明堂來。我唯一能看出不同的便是,這「諸葛連弩」的填弩糟比起「守城巨弩」寬了一倍不止。
按理說「守城巨弩」所上的重箭比起「諸葛連弩」的上弩箭大上一號,可偏偏弩糟還不如「諸葛連弩」的寬,我倒是有些相信馬均之言了,這「諸葛連弩」的確是連發的。
我心中唯一還帶著疑問便是先前出城門之際馬均曾問出口的,便是這「諸葛連弩」一次到底能射出多少支弩箭。可惜我看見了諸葛亮只裝填了一支弩箭在弩糟之中。至於這「諸葛連弩」的射程倒不在我考慮之列,因為諸葛亮叫那名士卒將箭靶放到了五百步開外,也應該就是它的極限距離了。而我問過馬均,他製成的「守城巨弩」的最遠距離,是在千步開外,比起諸葛亮的「諸葛連弩」勝了一籌。其實這也應該在情理之中,畢竟!「諸葛連弩」比起「守城巨弩」小了一號不止,射程差些,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