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官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三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 文 / 雁九

    王青洪還在尋思要再拖幾日接人,這邊王老太爺已經得了消息,出城去了西山寺。

    老和尚也沒囉嗦,直接告之請他上山的緣故,因王崔氏不容,打算從族中選需要承嗣的人家,將道癡過繼出去。

    王老太爺的眼睛立時亮了,滿臉急切道:「哪裡需要找旁人,清河未娶而亡,還沒人承香火!」

    老和尚搖頭道:「你有七個孫子,若是有心安排人承繼清河香火,早就安排了,哪裡還需等到今日?你就不要跟著湊熱鬧……世人愚昧,道癡的八字確實有些犯忌諱,還是選個人丁單薄的人家,不怕這些忌諱的,不拘富貴,外房族人也無礙……」

    王老太爺還是不死心,道:「五叔,我就不怕忌諱,我是真喜歡那孩子……與其便宜了旁人,還不如與我做孫子,我定當成親孫子去疼,絕對不讓那孩子受半點委屈。」

    王老太爺對道癡的欣賞不是臨時起意,早就在老和尚跟前讚過幾次,老和尚也能看出他是真心喜歡道癡。

    可宗房四代同堂,還沒有分家,真要將道癡過繼到未娶便病故的王老太爺三子王青河名下,那就意味著宗房分家時,將從三房份變成四房份,其中涉及的利益糾紛,不是一星半點。

    就算這些家產現下是屬於王老太爺,可在宗房子孫眼中,那也是他們的。財帛動人心,涉及金錢時,親兄弟都能反目成仇,更不要說隔放過繼來的侄兒。

    即便宗房老少並不攔著,真要過繼到王青河名下,即便名義上沒有父母,可上面祖父祖母、身為宗子宗婦的大伯、大伯母、做京堂的二伯,能做他主的長輩不見少,反而比在十二房時還要增了一倍。

    老和尚久經世故,哪裡會為了一時的好處,就讓道癡又陷複雜境地。

    想到這裡,老和尚便道:「即便他不做你的孫子,你也能疼他。何苦為了區區名分,就鬧得兒孫生怨,好心反而辦了壞事。」

    王老太爺尤不死心,道:「那過繼到青溪名下……七郎那裡,我去說。」

    青溪就是他四子,王琪之父。

    老和尚搖頭道:「有子還過繼,還有這個道理,王青洪那裡也不會點頭。」

    王老太爺歎了一口氣道:「是我沒福氣……」

    他想了想,道:「要說最近鬧著選嗣的人家,族裡正經有兩房人家。一個是三房的青漢,先後娶了三房妻室,納了十來個姬妾,也沒有生下一枝半葉。月初他過四十生辰,透出話來,說是尋人算過,他是命中無親生子女的命數,要在族中挑嗣子。青漢是個能張羅的,家中的買賣,下至廣州、上至京城,是族裡數一數二的大財主。現下不知多少人擠著腦袋,想要將兒子過給三房做嗣子……」

    說到這裡,他覺得嗓子響干,吃了半盞茶潤了潤嗓子,接著說道:「另一家斷嗣的,是外九房的青洲。外九房現下的當家人王寧氏是族裡的節婦,十八喪夫,不求不靠,守著十來畝田,緊衣縮食,拉扯著未及週歲的獨養兒子守節三十餘年,五十歲那年知州衙門上表朝廷,賜了貞潔牌坊。青洲也爭氣,中了舉人,進京參加會試去了。人人都道外九房的日子好起來了,不想天意弄人,青洲在進京途中,遭遇水匪,被斬入水,連屍首都餵了河魚。青洲媳婦得了消息,大病一場,也跟著去了,留下一雙稚齡兒女。王寧氏也剛性,依舊不求不靠,將孫子孫女拉扯大。大孫子也爭氣,前年十五歲下場應童子試,縣、府、院,三關都是案首,連知州大人都親自傳召褒獎。沒想到,沒等到當年鄉試,那孩子就得了急症,沒熬過去,說沒就沒了……外九房雖祖孫三代都有功名,可三代人都年壽不久,家資寒薄,王寧氏也是背了『刑克』凶名在外,家境好些的,誰捨得送兒子過來吃苦掙命;可也有族裡的破落戶看上『舉人門戶』四字,想要分一杯羹。王寧氏看不上他們,承嗣之事情就拖了下來。如今他們家孫女將及笄,不管是招贅,還是外嫁,嗣子的事情少不得再次提及。」

    按照大明律,無子在室女招贅的,需與嗣子平分家產。

    兩種選擇,前者不僅豪富,還是內房一房之長,在族中也有說話身份;後者貧寒,家族旁支,家中只剩婦孺,別無助力。

    對於老和尚老說,卻不用選。

    因此他曉得,對於士林官場來說,家貲萬貫,也抵不過「出身清白」四字。

    三房有再多的銀錢,行的也是商賈賤業,族人對於他的財勢會羨慕;可到了外頭,真不算什麼。若不得家族保全,怕是早就被人吞了去。

    外九房儘管窮困,可書香門第,清白人家。對於道癡來說,嗣祖是生員、嗣父是舉人、嗣兄是案首,這絕對是到哪裡都不丟人的出身。

    簡直是意外之喜。

    一個年將花甲的祖母,即將及笄的姐姐,人口也簡單,不需在家人照看上太過費心。

    「你明日使人將王寧氏送過來,老衲先見見她……若是她不挑剔道癡的八字,就讓道癡承繼外九房……」老和尚道。

    王老太爺雖為族長,守著宗族一輩子沒出仕,可身上也有舉人功名。須臾之間,他想明白其中關鍵,點點頭道:「對四郎來說,承嗣外九房確實比三房更妥當些……銀錢只是小事,還是當以功名前程為重……」

    說到這裡,王老太爺有些猶豫道:「十二房三代單傳,到了三郎這一輩,才兄弟三個……即便王崔氏不喜四郎,怕是青洪也不會願意將四郎過繼出去……」

    捨得將兒子出繼的人家,多半是兒子多,家產薄的。而且,通常是旁支過繼到嫡支,畢竟人往高處走。

    十二房兒子不多,又不缺家產,在族中的地位,也比外九房要高。

    十二房在庶子養在外邊,十來歲才接回來,在族人中本就有些非議;要是再將兒子過繼出去,不曉得會生出什麼閒話。王青洪愛惜名聲,就算順著王崔氏的意思,將庶子養在外頭,也未必會答應將庶子出繼。

    老和尚面沉如水,道:「待見過了王寧氏,議定此事,老衲與那混賬說。」

    王老太爺驚訝道:「您是要……」

    老和尚點點頭道:「當年的事都過去一甲子,皇帝都換了三次,還有什麼可忌諱的?我都活了將九十歲,趁著現下還不糊塗,為道癡安排妥當,這輩子也就無所求了……」

    雖說有了外九房這個妥當的承繼人家,可老和尚臉上不見絲毫欣喜,反而是深深地無奈……

    等到王老太爺下山,老和尚便叫道癡進了禪房,與之說起這內三房與外九房選嗣子之事,而後道:「你既想要入興王府為伴讀,承繼之事便宜早不宜晚。我叫族長明日帶王寧氏上山,要是人品妥當,還不多事,就選在這一房。你父親那裡,你也不必擔心,老衲會出面為你分說。」

    道癡沒想到事情這麼快就有了消息,他看著老和尚,退後兩步,這次行的卻不是佛門禮法,而是稽首大禮,啞聲道:「謝大師父成全……」

    老和尚長吁了一口氣,幽幽道:「名分雖能斷,血脈卻是斬不斷……若你騰達之日,能拉扯十二房,就拉扯十二房一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