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兵臨天下

正文 第1007章 嫁妝風波 文 / 高月

    時間漸漸到了六月,前來長安參加科舉的士子越來越多,但最初的喧囂卻消失了,士子們紛紛閉門讀書,開始最後的衝刺,因科舉引發的熱鬧告以段落,長安變得安靜了很多。

    而另一件大事卻引發了長安人的極大興趣,那就是曹劉兩國的聯姻,隨著時間進入六月,聯姻也提到了迎娶的環節。

    劉璟和曹操使者陳群定下了大概的時間,但具體細節卻是和尚書省的禮部商議,另外雙方約定,由尚書司馬懿和禮部丞趙璘為漢王代表,前往鄴都迎娶曹操之女曹憲。

    隨著迎娶之日臨近,不僅長安人引頸期待,就連鄴都也變得熱鬧起來,大街小巷都在談論魏公之女西嫁,其實大家更關心的是,會不會因為這次聯姻,劉曹兩家從此罷兵,形成兩國並立的局面。

    但很多明眼人卻看出,這次劉曹聯姻其實意義並不大,只是漢國為了統一南方而採取的和解手段,最多也只能換取兩年的和平。

    而且劉曹聯姻已經談了好幾年,屢屢因故中斷,這一次也不過是為了完成從前的約定。

    陳群在這次聯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是他的出使敲定了聯姻日期和具體細節,而且他還要出任送婚使,這段時間他裡裡外外張羅,格外地忙碌。

    這天一早,陳群來到了副丞相府,副丞相府也就是世子曹丕的府邸,目前,曹操基本上不過問日常政務,連同軍隊的日常事務也一併交給了世子曹丕,當然,重大軍國政務還是需要曹操來拍板。

    魏國的日常政務處理基本上都在副丞相府內進行,府內格外忙碌,處理書的幕僚,送牒和批的從事,從早到晚忙碌個不停。

    陳群一路走到曹丕的官房院子前,一名侍衛拱手笑道:「世子正在等中丞,請隨我來。」

    走進院子,立刻有侍衛上大堂稟報,隨即出來對陳群道:「世子請陳中丞進屋。」

    陳群走進了大堂,只見曹丕坐在桌前批閱牒,陳群連忙上前見禮,「微臣參見世子!」

    曹丕放下筆笑道:「中丞請坐!」

    陳群坐下,曹丕翻了翻桌上擺著厚厚一疊地方送來的牒,問陳群道:「這次中丞去漢國,有沒有和對方談起出丁令之事?」

    「微臣確實和徐庶談到了此事。」

    「他們怎麼說?」

    陳群想了想道:「徐庶說,讓豪門權貴交出土地和人口不是一般的艱難,光靠魏公的一道命令是無濟於事,還必須有切實的手段。」

    「比如什麼手段?」曹丕急問道,

    曹丕之所以很關心這件事,是因為魏國頒布出丁令遭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各郡縣紛紛上書,若強行實施,會激起各大豪門世家舉事叛亂,將影響到魏國的安危,實際上就是推行不下去。

    讓曹丕也無可奈何,更重要是,魏國的土地及奴隸狀況極其錯綜複雜,有從前漢王朝賞賜,有他父親曹操賞賜,也有私人購置,要執行出丁令,必定會觸犯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軍方各曹氏宗族的利益,父親把一紙出丁令頒布出去,然後讓自己實施,他怎麼辦得到?

    現在曹丕被這件事搞得焦頭爛額,父親等著看結果,而他又無計可施,難道向父親說,自己威信和能力不夠,那會讓父親怎麼看自己?

    曹丕也聽說漢國有類似的措施,實施得頗為成功,他極也為感興趣,希望能從中吸取漢國的經驗。

    陳群苦笑一聲說:「徐庶所說的手段恐怕我們難以實施。」

    「你說就是了,究竟是什麼手段?」

    「徐庶說,首先要摸清楚情況,倒底誰佔了多少人口和土地,這些具體情況必須弄清,然後有的放矢,找準突破口,漢國是用荊州的蔡家和益州的費家為突破,其次是上行下效,漢王自己沒有就土地和奴隸,各大將領也主動退還土地和人口,最後是建立封賞制度,讓漢國官員有失有得,這樣就可以推行下去了。」

    曹丕連連點頭,這些辦法他都考慮過,事實上,下面人根本不買帳,佔據土地最多是曹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他可能拿他們開刀嗎?

    曹丕無奈地歎了口氣道:「有時候我也希望這裡是漢國,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利益關係,什麼事情都好做,可我們就不行啊!首先出丁令就不包括軍方,可如果軍方大將不執行,你讓別人怎麼服氣,自然誰都不幹,實施還不到一個月,各郡縣都打了退堂鼓,合計釋放出來的人口還不到萬戶,這讓我怎麼向父親交代?」

    陳群想了想說:「世子只要據實相報就是了,我相信魏公也很清楚這件事的難度,不會太為難世子。」

    「也只能這樣了。」

    曹丕便不再問此事,話題一轉笑道:「今天我找中丞來,其實是想問問我妹妹出嫁之事,中丞覺得這件事還會有變故嗎?」

    陳群笑道:「這一次和從前不同,是對方主動提及,我相信劉璟要攻打江東和交州,統一南方,他就必須穩定住北方,所以微臣相信這次聯姻一定會成功,算起來,這兩天司馬懿應該到鄴都了。」

    「劉璟不親自來迎親嗎?」

    「魏公也是希望劉璟能親自來鄴都迎親,還承諾了他的安全,但漢國上下都反對,所以劉璟只能在蒲津關迎親,我想這樣也好,雙方都不用太操心。」

    曹丕沉思片刻,對陳群道:「估計這兩天父親就要和中丞商議陪嫁聘禮之事,上一次兩個妹妹嫁給天子,父親出陪嫁之禮是束帛玄緞五萬匹,我很擔心父親這次再依舊例,說實

    話,我們承擔不起這麼高的嫁妝,上次嫁天子是左手給右手,拿出再多也無妨,可這一次是送給漢國,我擔心」

    曹丕沒有再說下去,意味深長地看著陳群,陳群這才醒悟,原來是世子是為嫁妝之事來找自己,陳群便笑道:「我明白世子之意,世子請放心,我會勸說魏公,盡量低調簡樸。」

    曹丕苦笑一聲說:「低調是不可能了,盡量簡樸吧!」

    陳群起身告辭,曹丕送他出去,又走回自己官房,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曹丕是非常贊成曹劉聯姻,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既然他當了這個家,他比誰都清楚魏國最需要什麼,魏國最需要時間休養生息,兩年還不夠,最好是五年,魏國才能漸漸恢復元氣

    果然不出曹丕的所料,下午曹丕便被父親曹操叫去銅雀台,和他商議嫁妝之事,當然,陳群也在坐,有陳群在,很多話就不需要曹丕來說了。

    「我最虧待的就是我這個女兒,在家中守了這麼多年,終於出嫁了,我不想再讓她再受委屈,劉璟之妻陶氏不必說,那是天下第一巨富之女,當年嫁妝轟動天下,我聽說就連孫權之妹出嫁,嫁妝也足足有一船,所以我女兒的嫁妝,必須要和劉璟正妻一樣,而且要以娶正妻之禮來迎娶。」

    曹操說話很直接,幾乎沒有什麼商量餘地,他注視著曹丕道:「我還有一點積蓄,如果不夠,就由府庫來補足!」

    曹丕低頭不敢反駁,只得應道:「孩兒遵命!」

    他心中焦急,希望陳群趕緊替自己解圍,這時陳群不慌不忙道:「魏公愛女之心微臣深為敬佩,不過微臣覺得,厚嫁對憲姑娘未必是好事。」

    「為什麼?」曹操目光又轉到陳群身上,不解地問道。

    「這次微臣先拜訪了漢王,其間漢王妃也出來了,她明確告訴微臣,漢國倡導簡樸,漢王府更是以身作則,無論王妃還是次妃,都要生活簡樸低調,她希望這次迎娶不要太過於鋪張。」

    「那劉璟的態度呢?」曹操有些不高興問道。

    「漢王的態度基本和漢王妃一樣,他說儀式可以隆重,但厚娶之風不可長,一旦迎娶曹妃過於奢華,則會上行下效,不利於漢國倡導簡樸,而且也會增加兩國的負擔。」

    「這是他的原話?」

    「回稟魏公,微臣不敢隱瞞,這是漢王的原話。」

    曹操沉吟片刻,又回頭問曹丕道:「你的意見呢?」

    「孩兒願聽父親之言,不過孩兒有件事需要澄清一下。」

    「你要澄清什麼事?」

    「就是關於王妃陶氏和次妃孫氏嫁妝之事,並不是父親所說的那樣,據孩兒所知,陶氏的嫁妝是戰馬和糧食,那其實是陶氏當年用嫁妝為借口支持劉璟軍隊,而陶氏本人的嫁妝並不多,至於孫氏,並沒有一船的嫁妝,只是樓船的其中一層,而且大部分都是孫氏自己收集的兵器,孫氏真正的陪嫁只有四十口箱子,這是有記錄的,至於父親想給妹妹的陪嫁,其實孩兒也不想讓妹妹委屈,尤其不想讓妹妹出嫁後受到委屈。」

    曹丕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含蓄提醒父親,不要超過正妃的嫁妝,否則引起漢王妃不滿,將來妹妹的日子不會好過。

    曹操只是愛女心切,想給自己和女兒掙面子,但在陳群和曹丕的提醒之下,他也有點想通了,女兒的幸福不在於出嫁的風光,而在於出嫁後過日子,尤其是和王妃和次妃的相處。

    若嫁妝過於寒酸,會讓別人輕視嘲笑,但如果過於鋪張奢華,勢必又會引起漢王府內宅的敵對,女兒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所以嫁妝不能多,但也不能少,關鍵要符合出嫁身份。

    這種人情世故曹操當然懂,他想了想便對曹丕和陳群道:「這樣吧!出嫁的儀式要盡量隆重,至少在魏國境內要如此,而嫁妝則和次妃孫氏持平,這件事我就交給你們了,不准委屈了我的女兒。」

    曹丕心中暗喜,連忙道:「請父親放心,孩兒會和母親再商量,一定會把此事辦妥,讓妹妹風風光光出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