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復明反清

龍騰世紀 第六章 互利結盟 文 / 盜帥二代

    李翔對於鄭經看出他的來意,並不覺得奇怪。有陳近南這樣眼光獨到的人才,哪能揣摩不出這顯而易見的事情。只是想不到鄭經會如此的支持他,要送他一島,供給他發展,大感意外之餘,不免怔立當場。

    陳近南解釋道:「貴部位於雲南,那裡地處偏遠,又是吳三桂的領地,難以發展。而江南不同,江南反清意識極重,又稱得上是我華夏農業經濟的中心地。人口密集,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要想反清,江南是唯一最理想的據點。唯有佔據江南,才能實現反清理想。這一點,想必小殿下也是這般看的吧?」

    李翔點頭道:「三藩勢大,將會是清廷的心腹之患,對於他們來說,就如鋒芒在背。若跟吳三桂打起來,笑到最後的只會是清廷。此外清兵擅於騎射,而江南是水鄉澤國,立足江南,可避長取短,利用舟船以及現今的火槍技術來對抗北方的騎射,待壯大之後,另圖北伐這江南確實是我選擇的最佳地點。」

    陳近南道:「正確的抉擇,我們早有此意,只是一直沒有等到合適的時機。李晉王的親兵昔年無敵天下,得此三千,無異於平添萬餘兵馬。正是我方急需的強力盟友,但是貴部只有兵而無城無地,決非長久之計。我台灣雖說不強,但好歹有兵三萬五,有民三十五萬,實力遠勝貴部。

    既然要兩軍結盟,自然要分個主次。鄭某覺得我方無限支持貴部糧草貴部助我軍取得廈門、漳州。成功之後,我方借兵助貴部西進,攻取發展據點,直至貴軍能夠自力更生為止。不知小殿下,意下如何?」

    這一刻陳近南已經不是與他關係密切的天地會總舵主而是一個台灣軍師,在與李翔做政治交易。

    李翔沉吟了片刻,暗叫:「厲害。」陳近南如此結盟方式,讓他找不出任何瑕疵缺點,他看出了彼此雙方的優劣勢,看中了各自的需求,提出了利於彼此的兩全之舉。

    台灣要想攻佔江南,廈門是必須越過的防線而漳州則是福建的中心。跨越了廈門即意味著打開了攻取江南門戶拿下了漳州即意味著在江南佔據了一席之地。只要取得這兩地,台灣立足江南的第一步便能實現。但廈門、漳州都有重兵把守,而且清騎支援神速,若無強大的軍事力量,想要拿下這兩地絕非易事。故而需要李翔手中的三千虎狼之師相助。

    而李翔卻大的弱勢是沒有糧草,沒有據點。一但開戰,後勤無法維護。鄭家若能在他崛起之前,無限資助糧草,等於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最後出兵助他攻取據點更是給與了他發展壯大的可能。

    雙方皆有利處,而且彼此沒有利益傷害,不會出現三國時期,孫吳為利益背盟奇襲荊州的情況。

    至於主次之說,李翔並不怎麼在意,以實力說話,強者為尊。

    現在他的實力確實比不上台灣,難道還要台灣聽他的不成?

    李翔笑道:「陳先生好算計,事事面面顧全若我不答應那就太不識抬舉了。不過,有幾件事我必須事先聲明,表舅送我的島嶼我有絕對的自主權,表舅不得多加干涉。另外我可以協助貴軍攻打廈門、漳州,但我的部隊僅限於輔助,而且只聽我一人號令。」他說的認真嚴肅,萬一台灣這方便腦袋秀逗了,讓他去做攻城主力,他可沒那麼傻的答應。

    他只有三千兵,寶貝著呢。

    「呵呵······」鄭經笑道:「你這小子,還怕表舅暗害你不成?不過身為首領,謹慎一些也是好事。你開的條件我可以答應你,決不食言。至於送你的海島隨後,你可以跟軍師瞭解一下,叫蘭嶼島,是東寧附近最大的一個島嶼,島上有近萬名百姓。不過這些百姓有些桀驁,不服管制,能不能收服他們,就看你自己的手段了。」

    李翔聞之大喜,蘭嶼島在哪他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島上資源一定不差。海島不跟大陸一樣,大陸各種交通便利買賣方便,行腳商人無處不在,只要不是住在深山裡,都能夠買到各類物品。而海島懸孤海上,不可能存有走南闖北的雜貨郎,故而人流都會集中在資源豐富的海島,因此島嶼劃分為有人島與無人島。

    蘭嶼島有近萬居民,可見島上一定有著豐富的資源。台灣地大物博,人口奇缺,鄭經能在這種情況下送他一座海島並且分了近萬百姓,給他發展,讓他落腳,實在是難得,讓他幾乎不敢相信。

    「多謝表舅慷慨,幫我解決了當前大事。」這一謝,李翔是真心誠意。

    鄭經卻顯得慷慨大方,熱情的邀請他留下來吃飯,將他介紹給了妻

    在飯桌上李翔意外的發現鹿鼎記裡的反角小白臉鄭克爽,現在竟然還是一個討奶的娃兒。

    晚間鄭經讓鄭克送李翔返回驛館。

    鄭克臧謙遜有理,非常健談,對於島外的世界很是嚮往,一路上都在探聽島外的情況。

    李翔本對鄭家有些排斥,但鄭經的慷慨大方,鄭克臧在歷史上又是位愛護百姓,能為百姓請命的好人物,也跟著親了起來,說著現在大陸的情況。

    鄭克臧聽的認真,當聽清朝的何種圈地、逃人的暴虐制度,一張俊臉繃得貼緊,怒道:「滿清胡虜以野蠻奴役天下百姓,實在可恨。無怪爺爺死不忘反清,若是歸順,豈不是也成了胡虜的奴才?人無自尊難自立,韃子卻要毀去這份自尊,可惡至極。」

    李翔道:「所以才需要我們的反抗,哪裡有壓迫就有反抗,千年來都改變不了的定律。」

    鄭克臧聽了這話,肅然一震,想起了現在台灣的情況,眼中透露著一絲決斷,猶豫了會兒道:「世兄,你去蘭嶼島的時候要小心島上的百匯商號,那是我七叔開的店舖。因為蘭嶼島是東寧最大的附屬島,島上資源豐富,盛產生薑、菠蘿、龍眼,七叔派人將商號開在島上,禁止任何外人入島販賣交易。逼迫島上居民以生薑、菠蘿、龍眼換取食鹽等生活所需,以壓搾的比例賺取暴利,雙方關係鬧得很僵。世兄要想在蘭嶼島立足,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擺在第一位。」

    李翔心中一動,問道:「那依照世弟來看,應該怎麼處理?」

    「以民為上!」鄭克臧毫不猶豫的道:「唯有取得民心,才能得到擁戴。」

    李翔一笑,沒有回話,只是謝過鄭克臧的好意,心中以有了決斷。

    回到了驛館,李翔將鄭經贈島一事告訴了桂仲明。

    桂仲明聽了並沒有想像中的高興,有些欲言又止,最後道:「這能有一塊地方立足發展那是好事,只是我怕我爹會不太樂意。」

    李翔莫名其妙-,問道:「為什麼?」

    桂仲明擾了擾頭道:「這個說來也話長了,當年晉王與鄭成功促成了聯姻,雙方一致約定,夾取廣東,東西軍聯合,光復大明。可是鄭成功卻出爾反爾,累得晉王大敗,父親為此對鄭成功非常厭惡。」

    原來當時天下反清勢力以西軍李定國與東軍鄭成功為最,為了將力量凝聚一處,李鄭聯姻,夾取廣東。

    李定國覺得復國有望,出師廣東,他神威蓋世,一路攻城拔寨破梧州,克開建和德慶,打的野戰稱雄的清兵,瞧見李字軍旗就縮頭,改打防禦戰。晉王軍至肇慶,卻絲毫不見鄭軍動向。當時清兵大股部隊來援,李定國不得不被迫撤退。他退兵後並不氣壘,再三派使者前往廈門同鄭成功聯絡,最終決定由李定國出廣西走陸路,鄭成功經潮惠由水路,併力進取廣東。

    為了這一戰,李定國聚集全部主力,由廣西柳州出兵入粵,出橫州,經廣東靈山取廉州府,下高州、雷州。廣東各處義師群起響應。平、靖二藩與境內清兵,見是李定國,即便擁兵十萬,也不敢一戰,龜縮待援。

    與李定國一心報國,鄭成功在此事上卻存了私心,因為各種緣由,患得患失,空言應付。以至於長驅直入的晉王軍讓清兵圍困,李定國更因突染重病不能隨軍,南明那方面孫可望又加快奪權的腳步,將永歷帝控制起來。

    在外鄭成功援兵不至,在內李定國又患病在身,後方大本營還起了奪權爭鬥。

    戰無不勝的晉王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激戰四天四夜,全線潰退。

    這一戰李定國麾下的精銳損失大半,再也不復與十萬八旗勁旅死戰,令的野戰稱雄的清兵不敢野戰的雄風。

    因此對於鄭成功,西軍上下大部分將領是異常厭惡的。

    在得知李定國慘敗,鄭成功個人對此也深感後悔,陳近南、鄭經這些人便是知道此事,所以對於李翔才格外的關照,不然怎麼可能贈島送民,給他一塊立足的據點。

    李翔聽了這一番經過,方才明白,難怪鄭經待他如此,原來另有心思。

    不過現在他也做不到責怪鄭成功,也許他當時存有私心,或者他另有考慮,但事情已經發生,鄭成功已經病逝,他的功,他的過,自有後人來斷,怪他有什麼意義?

    只是如此一來,就要重新考慮了,究竟要不要將虎踞山的兵悄悄調來台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