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復明反清

龍騰世紀 第三十九章 真正的大儒 文 / 盜帥二代

    李翔臉上有些激動,傅老在將醉拳傳授他之後,又指點了幾天他醉拳打穴的技巧,隨後便再也沒有出現過,他連一聲謝都沒有來得及說,今日意外相見,實在開心。

    傅山見李翔也是一怔,隨即搖了搖頭,示意李翔裝著不認識。李翔終究不是他的徒弟,他教李翔醉拳,只因彼此有緣,沒有必要將他訓練成第一流的高手。醉拳傳授,緣分己盡,認識與不認識都沒所謂了。

    李翔心中固然不解其中深意,卻也沒有說話。

    廳中的氣氛本來比較僵硬,但自他們四人出現之後,錦衣書生打破了僵局道:「寧人,就是寧人,狀元、榜眼、探花,外加一個二甲傳臚,此次科舉位列前茅的四人都聚集在此處了。也只有寧人,擁有如此面子。」

    錦衣書生姓熊,名賜履,字敬修,官居秘書院侍讀學士,是漢人官員中混跡的比較好的一個,因為對清朝輔政舊習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很得康熙看中。

    顧炎武身受「黃培詩案」,熊賜履在傅山的出面下,出力頗多。

    如李翔一樣,顧炎武不恥叛徒漢奸,但對熊賜履這種並非明臣,倚靠自身才學,考中進士的文人,沒有多大的排斥,上門表達了謝意。

    一來二往,也熟絡了。

    這一日聚在一起,本是氣氛融洽,熊賜履突然邀請顧炎武編修《明史》,話外之意便是邀請他入朝為官了。

    顧炎武聽了立刻繃起了臉,道:「果有此舉,不為介之推逃,則為屈原之死矣。」直接表示,逼我仕清,不是學晉國的忠臣介之推逃到名山大川裡躲起來,就學楚國屈原跳河自殺。

    熊賜履接不上話來,直到李翔、蔡啟僔、孫在豐、徐乾學出現,才讓他找到機會轉移話題。

    李翔不認得熊賜履,但滿朝文武卻沒有幾個不認識他的。至於蔡啟僔、孫在豐、徐乾學現在都在翰林院任職,熊賜履正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之一,彼此都很熟悉。

    顧炎武一聽堂下的三人竟所謂狀元、榜眼、探花,也肅然起敬,由衷道:「原來你們就是諸葛正、蔡啟僔、孫在豐,顧某久聞大名了,快快坐下,無需見外,顧某不過是年長你們幾歲,論成就還不及你們呢。」

    蔡啟僔、孫在豐一臉謙遜。

    李翔卻是一臉的詫異,想不到反清反了一輩子的顧炎武,竟然會對他們這些為清朝效力的人那麼客氣。

    其實李翔完全誤解顧炎武這個人了,就如很多人一樣,以為顧炎武這一類人都是那類死忠明朝的大儒書生,願意為滅亡多年的明朝,奉獻一身。

    事實上完全不然。

    顧炎武並不是愚忠,反而他的思想,非常的開明。開明到他敢於正式面對一個王朝的興衰,而不是傻傻的愚忠一個朝代,傻傻的一意孤行,將夢想當作現實。在明滅以後,顧炎武不僅僅一心反清,還一直在思考著明朝為什麼會被滅。

    有人說是因為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實際上這只是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關鍵。因為小冰河時期是全球範圍性的,並非僅僅針對明朝這一個國家。當時的日本、朝鮮、女真,西藏乃至於印度等國都面臨這個氣候的困惱,但他們都沒有如明朝一樣,天下大亂,以致滅國。

    真正造成明朝滅亡的原因很簡單,便如漢唐宋一樣,盛極必衰,這是歷史必然的道理。

    明朝後期的制度已經使得官員腐爛到了骨子裡,百姓民不聊生,無以為繼。要不然李自成、張獻忠這類人也不至於,振臂一呼,天下人爭先響應。

    顧炎武曾說:「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這句話被梁啟超簡易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其實這句話值得深究的,顧炎武說的不是國家,而是天下。他的這句話之前,還有一句,真正原話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而矣。」

    意思是保衛國家的人應該是那些君王那些大臣那些吃著山珍海味的富人幹的事情,正是因為有國家在,君才是君,臣才是臣,富人才是富人,若國家不存,君將不是君,臣將不是臣,富人將不是富人。所以保衛一個國家,是這些君王、臣子以及享受到國家待遇的富人應該做的事情。換一句話就是說,如果國家無道,百姓生活不能為計,吃飯穿衣都成問題,享受不到這個國家的好處,憑什麼要百姓為這種國家而付出?

    後一句話,點中了問題的關鍵。結合前一句話正是百姓沒有必要為了國家而付出一切,但作為一個在這個時代生存的人,保護天下,保護自己的利益,卻是每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

    顧炎武反清,並不是狹隘的因為清朝不是漢人的王朝,也不是因為他是明朝的臣子,從而反清。而是因為清朝等級分化太過嚴重,在這個時代,百姓如奴隸,沒有自己主權,沒有說話的餘地,沒有人生的自由,沒有公正的待遇。

    如果清朝能如秦末之後的漢朝,隋末之後的唐朝,五代十國之後的宋朝一樣,立志發展,創造一個真正的盛世,讓百姓過上真正安逸的日子,還天下一個太平,顧炎武未必會如此處心積慮的反清。

    正是因為清朝做不到公正,處處重滿輕漢,處處奴役漢人,才會有顧炎武、王夫之、傅山這類一輩子為反清事業奮鬥的人物存在。

    反清並不是一定為了復明,顧炎武反清就是為了天下。

    所以顧炎武絲毫沒有用歧視的眼光看待李翔、蔡啟僔、孫在豐這類為清效力的漢人,反而為他們的成就而高興。

    清朝無德無道,並不代表李翔、蔡啟僔、孫在豐這類人無德無道,若他們能夠成為造福一方的良臣幹吏,顧炎武只會為他們感到高興。

    李翔受到了時代的影響,只以為顧炎武反清是為了明朝,哪裡能夠體會他的這種為天下百姓而不為國家的高尚品德?

    除了品德,顧炎武的才學也不是吹的,蔡啟僔、孫在豐問了許多自己不能夠理解的問題,他都能夠一一的作答,而且答案讓兩人滿意。

    最後蔡啟僔問了一個顧炎武都難以回答的問題:「顧先生,最近學生發現皇上常與比利時的傳教士南懷仁學習西方科學,發現西方科學非常奧妙,比我們的文化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西方與我們東方的文化,先生怎麼看?」

    顧炎武不精通西方文化,自然無法說明,毫不掩飾的答道:「這個問題,顧某真不知如何回答了,說實話,我對西方文化一竅不通。不過我覺得文化並沒有什麼東西方之分。孔聖人有一句非常明瞭的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你說的西方科學,真的高明,我們完全可以虛心學習,然後傳給後人,這樣我們即擁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又學會了西方的知識,何樂而不為?」

    李翔一直沒有插話的餘地,但因顧炎武這話動容了,真知灼見。顧炎武不但承認了自己的不足,還以開明的眼光表達了自己對西方文化的看法,歎道:「達者為師,顧先生這番話太高明了。若是有酒,拼得一醉,也要敬先生三杯。對於西方的科學,我有所瞭解,但就如顧先生說的,其實文化並沒有國界。西方有科學,我們東方一樣有。比如數學,說白了就是我們的算術,最古老的六藝之一。在比如科技,一切一切的源頭,都來至於唐朝的火藥。這些文化,我們比西方先進了數百年,甚至一千年,這些就是我們的科學。西方人從我們這裡學去,經過他們的改良形成了全新的東西,這是他們的能力,也是我們的不足。我們就應該承認面對,然後吸取教訓,予以反超。有競爭,才有進步。墨守陳規,死守老祖宗的東西,是沒有出息的。要知道老祖宗的東西,也是老祖宗們創出來了。他們行,我們若不行,豈不是等於我們一代不如一代,永遠靠吃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