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復明反清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三章 勁敵相會 文 / 盜帥二代

    紫禁城。

    兩百三十位貢士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走進了京師的中心地,被稱之為皇宮的地方。

    此次科舉,只取兩百三十人,這兩百三十人除了走在最前頭的李翔,基本上可以說是從萬千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

    面臨他們的是人生仕途上至關重要的一關,殿試。

    殿試是由武則天創建的,通過朝廷殿試者為進士,只要身為進士,即可直接為官。如果淘汰,將會打為原形,一無所有。

    李翔身為會元,會試第一,在一瞬間名滿京城,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此次狀元的大熱門。

    今日來到皇宮門口等候的時候,人人都親熱的上前打這招呼,但大多都存有忌憚之意,只要上了考場他們就是以毛筆對戰的敵人了,而且在他們眼中李翔算是勁敵。

    李翔對於這種目光,心底除了苦笑還是苦笑:今日他來這裡完全是趕鴨子上架。論才學他這個四書五經沒翻過一本,八股文是什麼玩意,怎麼寫都不知道的人,怎麼跟這些從鄉鎮到全國都脫穎而出的學子相比。

    當初鰲拜讓他參加會試的時候,他只以為只要在考場上睡幾覺便成了。哪裡想到還有接下來的殿試,經過曹寅提醒才回想起來,登時眼冒金星。他記得殿試自古是由皇帝親自出題的,即便鰲拜有通天之能,也沒有辦法幫他分毫,就他那點能力,還不露餡了?

    他找過鰲拜,鰲拜卻不以為然的表示,殿試只是一個過場,考的並不是四書五經,只要不跑題不走調,他就有辦法給他一個進士。

    依照慣例,只要成為進士便可為官,不一定非要考取狀元。當然考了狀元,仕途會更加順暢無疑。

    不得已,李翔只能硬著頭皮來了,只希望康熙別出太難的題目,使他這位會元貢士第一人不至於當眾出醜。

    穿過了富麗堂皇的宮殿,李翔他們來到了保和殿。

    保和殿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中和殿後。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專門用來舉辦大宴接待外國使者以及科舉殿試的地方。

    保和殿規模雄偉,高達三十米,屋頂為重簷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上下簷角均安放九個小獸。上簷是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簷是重昂五踩斗栱。內外簷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六架天花梁彩畫極其別緻,與偏重丹紅色的裝修和陳設搭配協調,顯得華貴富麗。

    踏入殿內,殿內的景象更是讓李翔他們這群土包子目瞪口呆,殿內地面竟以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閃閃生輝,大殿兩旁擺著兩百多張案桌,筆墨紙硯逐一齊備,案桌角上還有考生的名字。

    李翔看著地面的金磚,惡意的想著:「早知道偷偷帶點工具來,就算沒考上就地挖一個小洞,也發財了。」

    他們一行人在殿前列隊站著,隨著一聲輕響,只聽尖利的太監嗓音傳來:「皇上駕到……」

    殿內的所有官員貢士在第一時間跪了下去,唯有李翔一人鶴立雞群的站著,猶豫了會兒,忍氣跟著跪了下來,低著腦袋只用他一人聽得見的聲音低聲叫道:「康麻子早死早死早早死!」

    康熙箭步坐上那由雕鏤金漆的龍椅寶座上,高聲道:「諸位平身!」

    殿中眾人這才站了起來。

    李翔抬頭想瞧瞧康熙究竟長得什麼樣子,看著龍椅上身穿龍袍的人第一個印象就是年輕,其次是臉上的麻子,再次是他的個子,好矮。初步目測一下,估計就是一米五左右,他現在十六歲,便是再如何的瘋漲也不會超過一米六。撇去這些不說,還算是容顏俊秀,眼精目靈,稱得上相貌堂堂。

    便在李翔打量康熙的時候,康熙也在打量著他。

    李翔相貌不差,陽光偏帶幾分帥氣,三七分的短碎發更是突出了這點,看的康熙也暗自點頭讚許。

    「不得無禮!」禮部官員見李翔光明正大的與康熙對視,嚇出了一身冷汗,低喝道:「不得無禮。」

    李翔莫名其妙。

    康熙笑道:「無妨,這位便是諸葛正吧,朕看過你的答題,文采飛揚,委實不凡,希望你在這次殿試中亦能讓朕另眼相看。開始吧……」最後一句,他是對禮部官員說的。

    隨著這一聲開始,李翔他們相繼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等候康熙出題。

    康熙猶豫了會兒,提筆洋洋灑灑寫了兩百多字,以作題目。

    李翔的小心肝砰砰直跳,看著擺在眼前的題目,意外的鬆了口氣,有兩道題目,一文一武,一道是說某地水患頻繁,收成底下,如何若為官,因如何處理。另一道是說地方叛亂,應該如何妥善因對。

    李翔見題心道:「難怪鰲拜信心十足,原來殿試考的不是文采,而是實幹。」

    清朝科舉完全沿襲明朝,科舉制度首創於楊堅,盛於唐朝,經過近乎千年的發展,到了明朝已經非常合理了。童生試、鄉試、會試考的是文化水平,而殿試則考實際干略,便是為了選擇擁有相當文化水準又有實際干略的人才。

    能夠參加殿試,文化水準都不低,都是博士水準的,再考四書五經,沒有意義。

    李翔看著第一題,腦中突然想到後世的一首農諺歌謠,提筆便寫:「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冬耕無早,春耕勿晚。春耕搶墒,秋耕搶時。先耕高亢,後耕淤窪。先耕白塘土,後耕淤泥頭……挖地如挖糧,整地如修倉。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種稻靠埂,種麥靠溝。挖塘修壩,旱澇不怕。水利不修,有田也丟。打井修渠能防旱,豐收靠人不靠天。種不好莊稼一年窮,修不好塘堰一世窮。有地有井人當家,有地無井天當家。只靠雙手不靠天,修好水利萬年甜。靠天吃飯餓斷腸,腦勤手勤糧滿倉。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溝。種地不修溝,好比遭賊偷。春天不開溝,夏水無處流。田間開條流水溝,旱了澇了都能收。求天不如挖地。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個塘。有田無塘,好像嬰兒沒有娘。旱田變水田,一年頂兩年。小麥連年收,就怕偷懶不挖溝。旱田靠溝,水田靠埂。地堰開了口,跑了糧一鬥。東逛西串,不如挑溝壘堰。明排暗澆有三利,防旱防澇還增地……一年富,拾糞土;十年富,種樹木。種樹十年,強似種田。栽樹忙一天,利益得百年。一代栽樹,輩輩幸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年之計莫如種穀,十年之計莫如種樹。搞好四旁綠化,風沙旱澇都不怕……治山治水不栽樹,有土有水保不住……」

    這諺語是後世根據中國古人千年的智慧經驗編出來的,包含了農耕治水栽樹防水的道理,簡單易懂。不過其中的一些無關緊要以及超時代的東西,都給去掉了。

    至於第二題,李翔根據歷史上康熙對付三藩的手段,洋洋灑灑也寫了一通。

    殿試要考一天。李翔發現自己才一個時辰就寫好了,檢查了一下無錯,無聊的玩了一會兒毛筆,哈哈一打,瞌睡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