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復明反清

龍騰世紀 第七章 另眼相看 文 / 盜帥二代

    看著眼神犀利的鰲拜,李翔毫不畏懼的道:「鰲太師對緬甸的瞭解僅限於大概,而不知詳情。在我之上有一位大哥,他能力遠不如我,但卻最討父親喜歡,便是我立再大的功績,也發揮不了一身所長。我來京師,表面為父親尋求大清支持,實際上是想在這裡找到一個機會,讓我一展所長,怎樣也好過呆在緬甸,為他人做嫁衣的好!」他語氣充滿了不甘,又頗為無奈。

    鰲拜厲色減緩,得知緣由,拍掌大笑:「原來如此,你們緬甸文化受漢人的影響太大,那些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屁話都是鬼扯淡,放著小王子這樣的人才不立,選擇一個庸才,真是可笑。小王子放心,只要你心向我大清,我大清絕不虧待於你。」

    他說的大方,言語斬釘截鐵,心中卻另有打算。他知道要對付吳三桂,眼前的這位諸葛正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諸葛正有意向他示好,且不論此人干略如何,憑借那小王子的身份,就是一把鋒利的劍,可以拉攏大用。假若他真有才,留在身旁也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若是一個無才,只是利用自己上位,亦能先以利誘,用光一切價值後,再踢到一邊。

    李翔大喜道謝,心中卻不敢有任何馬虎,這鰲拜看似粗狂,毫無心機,實在是一個極其厲害的角色。他這類人最重實際。你若對他有用,他可以對你推心置腹,讓你受寵若驚,但若失去利用價值,翻臉無情,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必需讓他看清楚自己真正的價值,才能令他真正的器重自己,從而相信自己,唯有這樣,方能挑唆他與康熙之間的關係。

    李翔暗自沉吟了好一會兒,想著歷史上康熙與吳三桂之爭,想著那段歷史的進程,說道:「鰲太師為大清嘔心瀝血,諸葛正佩服,但想要鋤奸,在下認為現在絕非動手的時機。」

    鰲拜將剛端起的酒杯放回了桌上,頗有興致的道:「那小王子有什麼高見?」

    李翔揚聲道:「自古以來,藩王與朝廷之間都存有一個疙瘩,這個疙瘩是彼此的心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千年不變的真理。所以藩王們怕朝廷會對付他們,不斷的擴充力量,來達到自己不被吞食的目的。朝廷管制天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對藩王本就存有忌憚,見他們不斷的喝自己的血,充實自己,更不能無動於衷,想要對付他們。這樣一來二往,彼此之間的矛盾,將會激化,到時候將會發生不可估量的後果。」

    鰲拜蠻橫道:「我大清為天下之主,何懼蟊賊生事?」

    李翔笑道:「真打起來,大清固然是處處佔據先機,但為未必會有十成把握。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都是戰將,不容小覷。大清在內尚有天地會搗亂,在外台灣鄭家、西方草原都不平靜,江南的反清力量也蠢蠢欲動,若他們聯合起來併肩子齊上,大清想要獲勝,將會付出慘痛代價。」

    鰲拜之所以遲遲不敢向三藩下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目光灼熱的看著李翔,放下身段請教道:「那小王子可有什麼妙招?」

    李翔道:「妙招算不上,昏招到有一個。吳三桂雖強,實際上並不足為據,真正令人心悸的是三藩同進同退。故而在下認為分化三藩,令三藩反目,才是日後削藩的最佳手段。」

    鰲拜遲疑道:「話雖這麼說沒錯,可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都是老狐狸,想要分化他們,可不容易。」

    李翔自信滿滿的道:「分化他們確實不易,但是他們的兒子呢?他們兒子都在京師為質,這些人可沒有長輩的心機,一但他們相互鬧的不可收場,必然會影響到這些老狐狸。雖然是微乎其微,但卻是成效出現的第一步。」他微笑著伸出了一根手指,接著伸出第二根道:「彼此有了心結就方便行事,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都是貪得無厭之徒,尚、耿二人對於吳三桂一人坐擁海外貿易,眼紅的緊。如果他們得到消息,說朝廷有意在廣州、福建重開港口,他們彼此三人會有什麼反應?」

    鰲拜眼中一亮,笑道:「這到手的肥肉,誰也不願意放棄,爭執必起。」

    李翔點頭道:「從心結到爭執,為了利益,他們之間的關係將不再穩固。他們三人關係的變化,又會引起小輩的敵意。我們可以在製造摩擦,讓他們父子相互影響,從而達到分化之效。」

    鰲拜順著李翔的思路想下去,突地拍案而起,高聲道:「我明白了,好計,真是好計。等到他們關係惡劣,即可拉攏尚可喜。尚可喜此人毫無野心,貪婪卻膽小怕事,最易拉攏,只要他倒向我們,吳三桂、耿精忠他們一個遠在雲南、一個遠在福建,就算一同造反,少了尚可喜的廣東,也無法連成一線,併力而戰。小王子才智過人,巧妙的解除了困惱我鰲拜一年的難題,鰲拜佩服。」

    看著興奮的鰲拜,李翔自己有些傻眼了,他真沒想的那麼深,只是打算利用三藩父子相互摩擦讓他們產生矛盾。鰲拜竟然順著他的思路另闢蹊徑,想出了拉攏尚可喜,來解決三藩的這個大問題。

    記得歷史上三藩之亂並不包括尚可喜,而是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尚可喜膽小不敢反清,是尚之信架空了他老爹,才使得三藩連枝,短期內佔據雲南蜀中以及整個長江南岸。

    也就是說,尚可喜並不是沒有被拉攏的可能的,如果真如鰲拜計劃的那樣,豈不等於幫了清朝一個大忙?

    此刻李翔真恨不得摑自己幾個耳光,讓自己嘴賤,但轉念一想,覺得沒有必要太過在乎:就快到年底了,還有五個月就是鰲拜、康熙對決的時候,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的計劃根本不足以達到預料的效果。

    而他反因這一計,讓鰲拜另眼相看,在鰲拜的心中佔據了一定的份量。

    只要他能在短時間內讓鰲拜認識到他的敵人不是三藩,而是小皇帝康熙,就能化險為夷,讓清王朝陷入內亂的泥潭。

    果然因為這一計,鰲拜對李翔的態度跟原來完全不一樣了,他先前只想利用李翔的身份,現在他迫切的希望能夠拉攏李翔,加入他的陣營,為他長期出謀劃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