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復明反清

龍騰世紀 第二十二章 大英雄李晉王 文 / 盜帥二代

    李翔將全身上下都搓的發紅,方才上了岸,在溪邊的另一塊大石上,與胡德帝相對而坐。

    面對胡德帝的好意邀請,答道:「先過了眼前這關吧,據我所知,台灣鄭家自從鄭成功早逝之後,實力以有所下降。鄭經有守成有餘,攻取不足。想要推翻清朝,我看很懸。便是有你們天地會相助,勝算也不是很大。」他絞盡腦汁回憶腦海中關於鄭家的情況,發現鄭成功雖然北伐失敗,但至少打的轟轟烈烈,讓整個清王朝心悸。而鄭經反攻清朝,卻沒有多少像樣的戰績。

    虎父無犬子,這是一句空話,早已不流行了。

    李翔望著碧綠藍天,在想著反清的路應該如何去走。

    胡德帝也沒有說些什麼,李翔先前對於天地會的分析,入情入理,讓他對這位年紀輕輕的小兄弟,有著刮目相看的信服感覺。台灣遠離中原,清朝又下了遷海令,寸板不得下水。故而對於那裡的局勢,他也不知情,自是無法插嘴。

    李翔出神的想了會兒,突然笑自己愚笨:自己對現在的局勢,毫不知情,空想有屁用,天地會遍佈天下,對於天下大勢的動向,胡德帝不比自己知道的多?忙問道:「胡大哥,你說除了台灣鄭家,現今天下,還有反清的勢力了嗎?」

    胡德帝道:「也不能說沒有,在西北有好幾股反清的力量,不過都是一些雜魚。我不知道台灣鄭家的實力如何,但可以肯定,那些力量就算加起來,也絕對比不上鄭家。」

    李翔眼睛一亮,這要推翻清朝,鄭家的力量不可少,但僅僅依靠鄭家,絕對不夠,必需要集合所有反清力量,方能與清廷抗爭。雜魚就算力量再小,聚集起來,也能幹出一番大事啊。

    民族英雄岳飛那天下無敵的岳家軍不就是靠不斷的招募流民,從零到整的,一點點累積的?

    「說說看,都有哪些?」

    胡德帝想了想,好半天才道:「我記得在湖南有夔東十三家的餘部,大概有兩三千的兵馬。在四川、廣西、貴州也有當初南明的反清勢力,零零碎碎的加起來,差不多四五千左右。這些都是不願意降清的反清義士,他們被清兵擊敗之後,逃至山林,佔山為王,分別三百到五百不等。湖南、四川、廣西、貴州都是多山地帶,他們藏在山中,清兵也奈何他們不得。」

    李翔沉吟道:「有沒有可能將他們聚集起來?六七千兵馬,人數不少,還是老兵,有戰場經驗,給把武器就能直接上陣殺敵了。」

    胡德帝搖頭道:「別抱太大希望,南明軍參差不齊,缺乏可以服眾的統帥,他們佔山為王,相互之間,少有來往,誰有那個本事,將他們聚集起來?至於夔東十三家就更不可能了,他們最初齊心齊力,在湖北興山縣茅麓山建立反清據點,十數年多次擊退前來圍剿的清兵,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內部起了矛盾,讓清兵抓住了機會,逐一擊破,首領劉體純、李來亨自縊死,郝永忠、袁宗弟被俘殺,譚宏、譚詣等投降,與清鬥爭了二十一年的反清勢力,跟著煙消雲散。餘下的殘兵敗卒,因為隸屬不同,相互指責,現在沒有打起來就不錯了,更別說什麼聚集起來反清。」

    李翔暗自歎息,腦中想著有沒有辦法將這相互不往來的兵將,聚集起來。

    「對了,差點忘了,在阿瓦河東百里處還有一股三千餘眾的反清軍,他們可了不得,那是李晉王當年留下來的隊伍,都是英雄好漢,陣仗交鋒,便是有十倍之敵,也奈何不得他們。」胡德帝對於南明殘兵與夔東十三家的殘兵,並沒有多少在意,但對於阿瓦河的那三千兵卻格外重視,連連讚歎,臉上甚至浮現敬慕之色。

    李翔奇道:「那李晉王是什麼來頭,讓大哥如此失態。」

    胡德帝瞪圓了雙眼,驚訝道:「小兄弟,我看你才智非凡,怎麼見識這麼不廣,連李晉王也不知道?我胡德帝這一生只敬服三人,第一位便是這李晉王,次之是國姓爺,然後是我天地會陳總舵主。」

    李翔搜遍腦中人物,國姓爺鄭成功、陳總舵主陳近南,這兩位他是知道,但李晉王卻沒有任何的印象,他竟能排在鄭成功的前面?

    胡德帝道:「李晉王,是我明朝的軍事統帥,叫李定國,是當時最能征善戰的大將,縱橫一生,幾乎戰無不勝,好是了得。」

    李翔聽到李定國,方才恍然,心想:「原來是他。」

    李定國的威名他自然知道,只是不知在這個時代,他被人稱之為李晉王。

    難怪胡德帝對這個李晉王如此推崇,是李定國的話,那是理所當然。

    當年清兵南下,八旗兵戰無不勝,明軍以及起義軍,節節敗退。明末諸將在那個時候,唯有李定國一人敢於十萬八旗勁旅野戰死磕,他先與定南王孔有德對戰桂陽,逼孔有德自盡,後於八旗軍決戰衡陽,大破清兵,斬殺韃子老祖宗的孫子愛新覺羅尼堪,打破了滿清「八旗兵滿萬不可敵」的神話。

    李定國連殲滿清二王,復地千里,使得清朝官員天大慟,稱「自國家開創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連順治皇帝也悲歎:「我朝用兵,從無此失。」因懼怕李定國一人,滿清甚至打算放棄西南七省,若不是孫可望這個民族敗類妒賢嫉能,使得大好局勢,毀於一旦,滿清能否安坐天下,由未可知。

    李定國面對同僚嫉恨,皇帝猜疑,處處受制之下,依然能在磨盤山大敗清兵、在緬甸破象兵十萬。

    就以當時的功績來算,李定國的戰績凌駕於明末任何一將,鄭成功亦遠遠不及。

    李翔憶起李定國的點點滴滴,肅然道:「李晉王確實是一代英雄。」

    胡德帝道:「可不是,只可惜,他如國姓爺一樣,英年早逝。在他去世後,他麾下的親兵,那些令清軍聞之變色的百戰勁旅不願意投降,聚於阿瓦河東百里處,自力更生。」

    李翔道:「李晉王戰功赫赫,威震清緬,他麾下親兵的戰力,可想而知。如果能將這三千兵卒調用,將會是一支無與倫比勁旅。」

    胡德帝哈哈一笑道:「想的是美,這種強兵,若非李晉王復生,就算是天王老子也調不動他們。」

    李翔不甘心道:「那李晉王可有後人?」人死復生那是不可能了,但李定國的後人未必就不行。

    胡德帝冷哼一聲道:「英雄的兒子是狗熊,李晉王臨死前千叮嚀,萬囑咐,寧死荒郊,也不降清,但他的兒子李嗣興在李晉王死後不久便降了。李嗣興在清朝還算是官運亨通,至於他有沒有後人就不知道,我想應該有吧,但便是有,那也是韃子八旗中的一位嘍。」

    說這話時,他語氣充滿了惋惜。

    ps:新書求票,求收藏,求支持,又被和諧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