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金庸群俠傳之葵花寶典

龍騰世紀 第二卷 第三百一十八章 護道傳承 文 / 四十無為

    追憶又問道:「那麼按照師父的意思,我們此處便是那蓮花生和寂護聖僧真正的傳承護道之地了。[](,看小說最快更新)」

    那老僧傲然答道,你總算猜對了。

    當年二位聖僧創立密宗佛教之後,為了道法的永世傳承卻是煞費苦心。

    他們一來生怕後代弟子才智不夠,隨著時間一久,便會斷了他們的道法精髓。二來又怕密宗佛門支派林立,最後反而失去正宗。更怕苯教復辟或者發生滅佛大劫,導致佛教衰亡。

    因此,他們為了密宗佛教永世傳承,便在此處設立了護道之所。

    他們為了外界的密宗佛教具備自衛的能力,便將一部分絕技傳授於眾,以便他們危難之中自保。

    但是他們也知道外界僧侶資質大多平庸,不堪練習高等武學。所以又將真正的一些絕學,全部刻在這個石窟之中,作為後世的傳承。

    果然,這吐蕃佛教的發展就如同二位聖僧預見的一般,發生了若幹的事情。

    其中各門派林立,誕生了諸多分支不說,其原來的很多佛教經典以及武功絕技也逐漸散失。

    這樣一來吐蕃佛教的自衛能力逐漸喪失,從而導致苯教有復辟的危險。

    天幸的是,吐蕃佛教歷代也都有大智慧之人出現。比如那大輪明王鳩摩智,便是一位不世出的人物。

    他當年年紀輕輕,便力挽狂瀾,阻止苯教復辟,實是創造了不世偉業。

    追憶一聽大喜,有人如此誇讚自己的啟蒙恩師,自然是令人極為振奮。

    那老僧接著言道:「苯教復辟的危害雖然不小,但是與佛教大劫相比,其危害卻是微乎其微了。「

    追憶一聽當即一愣,他轉而問向老僧道:「難道吐蕃佛教當著遇到過空前的劫難嗎?」

    老僧神色凝重,隔了半晌方才點頭說道:「當然!你可曾聽說過」朗達瑪滅佛「的典故?」

    追憶登時想起鳩摩智曾經對他說過「朗達瑪」滅佛一事。

    其原因是自從松贊干布提倡佛教以後,後代雄主赤松德贊也是大力提倡佛教,其從天竺迎回蓮花生和寂護二位聖僧,以及天竺十二高僧,便可說明一切。

    經過幾代努力之後,又一位雄主赤祖德贊也是大力提倡佛教。他更是將王朝的軍政大權交予僧人作法,引起了吐蕃貴族的強烈不滿。

    這些貴族乘赤德祖贊不備,暗中謀害了赤德祖贊,並將皇權交給朗達瑪管理。

    朗達瑪成為贊普之後,立即展開了禁佛的運動。桑耶寺等著名寺院都被立即封閉,大昭寺更是改為了屠宰場。

    僧人被勒令改信苯教,不願從命而又戒殺生的僧人被強迫操起弓箭,帶著獵狗去山上打獵。

    許多佛像被拖出寺院釘上釘子扔入河裡,大量佛經也被燒燬扔到水中。

    這次禁佛運動對佛教的打擊之沉重,堪稱吐蕃佛教的「滅法時代。」

    在朗達瑪滅佛開始,苯教餘孽便積極參與,配合朗達瑪行那慘無人道的滅佛運動。

    在如此雙重打壓之下,並經歷了這一系列毀滅性大打擊之後,吐蕃佛教實已是元氣大傷。

    但是,不知曾幾何時,更不知出現了一位白衣聖僧。

    這位白衣憑一己之力,拯救了大量受到迫害的僧人,讓他們得以保存性命,可以繼續修佛。

    而且他不知從哪裡弄來大量燒燬的佛教經典,讓人拓印傳世,並對那些僧人受益佛法。

    那些被拯救的僧人,在白衣聖僧的指點之下,從而改為在家的白衣俗人,而實際上卻是在家中休息密咒金剛乘法。

    這些修持者,亦只有白衣之居士,於各自的家中,或清靜山邊,修講生圓次第,所以能另密乘律儀傳統,得以不斷。

    然後,那位白衣聖僧又擔心苯教武功高手繼續迫害佛門子弟,便孤身直入苯教總壇,以一人之力,大戰苯教數十位高手。

    最後,此僧以無上佛法神功,接連格殺包括苯教教主在內的十八位高手,最終才寡不敵眾之下,突圍而去。

    至此,這位高僧就此失蹤。從此再也沒有他的絲毫音信。

    而這位高僧與苯教的絕世之戰,更是令得苯教的元氣大傷。

    整個苯教的高手,幾乎三分之二在此戰中喪生。使得接下來幾百年內,都無法盡復元氣。

    因此白衣聖僧傷重突圍之後,苯教居然再無力量與朗達瑪合力滅佛。

    而且白衣神僧一身驚天地泣鬼神的絕技,實在令他們感到膽寒。生怕他傷癒之後回來報復,因此迫不得已之下,居然遠走邊疆,想要避開白衣僧的復仇。

    至此,在白衣聖僧的力挽狂瀾之下,藏傳佛教的滅法時期,才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而且更因為白衣聖僧提供的大量佛教經典,並讓人拓印了大量的傳承,才使之藏傳佛教在那場滅法運動中,得以延續和保存。

    而藏傳佛教經典的延續和保存,甚至能夠保存到追憶這個時代,這與白衣聖僧的出現是密不可分的。

    追憶曾經聽鳩摩智說過這個典故,而且鳩摩智說起此事之時,對白衣聖僧的推崇和敬仰,實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而今日與吐蕃瘋僧一直探討藏傳佛教之傳承,好似那白衣老僧與這傳承道場有關。

    因此追憶忍不住問道:「難道朗達瑪滅佛之時,出現的那位戰苯教,傳佛典,救僧侶,拯救吐蕃佛教的那位白衣聖僧,與此處道場有關嗎?」

    那老僧正色答道:「當然!那位白衣聖僧乃是此處道場的第六代傳人,也是你我的前代師祖。」

    追憶雖然心中早已猜到答案,但是聽到老僧親口承認,仍然不由一驚。

    他驚叫道:「天啊!鳩摩智師父口中所說的白衣聖僧就是我們的六代師祖啊?」

    那老僧並未答覆他,反而聽到追憶稱鳩摩智為師父感到極有興趣。

    「哦!「大輪明王居然也是你的師父麼?難怪你的修為不弱!

    不過,據我所知!大輪明王所修習的武功,應該是大輪明寺的火焰刀法,卻不知你又是從哪裡學來了易筋經神功。

    老僧這樣問起,追憶自然不敢隱瞞。他將鳩摩智傳他各門武功,以及家傳絕學和張無忌等人傳授的各項絕技,一一稟告,毫無半分隱瞞。

    追憶所學的武功不但全是武林失傳的絕技,而且更是極多且雜。其武功駁雜的程度,就連那老僧都為之「嘖嘖「稱奇。

    他愣了半晌,老半天方才答道:」聽你這小子說來,你還真是學到了不少絕學不成?「

    追憶訕訕然道:「學是學得不少,但是弟子除了一門羅漢拳法以外,其他的武功卻不怎地精純。「

    老僧一語點破:「貪多嚼不爛!這些武功絕技,無疑不是天縱奇才千錘百煉的神功,常人只消一門絕技,便足夠鑽研一生。「

    你縱然天資過人,悟性奇高。但是想要在短期內將這些武功練到純熟,卻是癡心夢想。

    追憶知道老僧說的極為正確,當即也是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那老僧一頓又道:「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事,世人都見你天資奇高,誰都希望自己的衣缽有個傳人。「

    這不,老僧也是隨波逐流,盼你學會一身老夫的絕技。因此,明知你囫圇吞棗,一時無法消化,卻也只好強塞硬填,盼你日後慢慢消化了。

    說道此處,老僧突然盯著追憶說道:「好!既如此,你就把你以前所學,一一的使將出來,讓老僧看看究竟有多少絕活。

    追憶不敢怠慢,當即走到場中,將那畢生絕技一一施展開來。

    他從少林七十二項絕技入手,先是將自己學得半生不熟的二十七技一一施展。

    老僧武學造詣極高,一眼看出追憶的所學自然堪稱絕技。

    只是那追憶學得實在不夠精純,使出來的威力卻是差之甚遠。

    以老僧的要求之高,看了自然大搖其頭。他的造詣又是極高,雖然畢生並未學過七十二技,但是隨口指點之下,追憶居然獲益匪淺。

    隨後,追憶又打了一套狄雲傳授的神照經上的功夫。老僧從不知世上還有此門功夫,自然看得極為在意。

    半晌之後,老僧微微頷首言道:「這門武功的威力,比之七十二項絕技中的任何一門絕學,更要勝出不少。」

    只是你修煉的時日尚短,尚未發揮出一半的威力。

    追憶知道老僧眼光精準獨到,自然百分之百的賣力。老僧隨口又是指點一番,追憶自然又有收益。

    其後,追憶又使出刀芒、劍芒,斗轉星移和乾坤大挪移等武功,最後又張無忌傳授的九陽神功和九陰真經等武功逐一施展。

    老僧看了之後不斷點頭,口中更是不住的說道:「不壞不壞!這些神功當著堪稱當世的絕技。「

    而且這些絕技,倘若練到巔峰之時,與密宗的六大神技相比,卻也相去不遠了。

    追憶心中暗自嘀咕,心道相去不遠?那自然還是有點差距的。真不知這六大神技到底是何等武功,居然讓老僧如此推崇。

    那老僧繼續嘀咕道:「看來中原武林真是代有人出,各門各派的絕技更是層出不窮啊!你小子使得雖然並不咋地,但是從你的招式之間,卻可以看出這些武功的確非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