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隱的話分析的條理清晰,讓徐昌的眉宇鎖的更緊,對何心隱這個人,也不由刮目相看起來。
何心隱隨即一笑,道:「可是話說回來,對徐公子,我倒是並不擔心,我能看明白的事,他會看不明白,這些時日我與他朝夕相處,早知道他不是省油的燈,明知會審凶多吉少,他卻能靜下心來老實讀書,可見他早就胸有成竹,一定會有辦法。所以請叔父不必太多擔心。」
徐昌心裡罵他:「方纔說的如此險惡,現在卻又教老子不必擔心,這個讀書人的腦子難道壞了?」口裡點頭稱是,心裡卻更加七上八下。其實他也曾問過徐謙,只是這個兒子,越來越有主見,再加上他這路政局抽不出身,反倒疏忽了。
他吁了口氣,道:「謙兒自有謙兒的福氣,罷了,你我在這裡候著吧。」
與此同時,在慈寧宮裡,清早起來的嘉靖精神奕奕到了北宮,王太后也已經請來了,他給兩個太后問了安,眼看會審的時間還早,便叫人搬了椅子在塌下陪著兩個太后說話。
對於這次會審,兩宮太后自然給予了很高的關注,一方面,如意坊涉及到了自家兄弟,難得自家兄弟能有一番作為,雖然這買賣在讀書人看起來不起眼,甚至覺得下賤,可是對外戚來說,什麼都是假的,唯有真金白銀才是真的,那些官員,私下裡做買賣的還少了嗎?
另一方面,那份奏書,也把兩宮太后逼到了牆角,縱容外戚橫行不法這頂帽子,對於太后來說是絕不能接受的,現在的問題就是。只有汪峰明正典刑,才能證明他的話是錯的,證明他的話是錯的,也就能自證兩宮太后的清白。
便是張太后這種平時鎮定自若的人,此刻都不免有些擔心了,她問嘉靖道:「今日會審,皇帝可有把握?」
她問話的時候,王太后也關切的看向嘉靖。
這幾日來,許是因為有了共同敵人的緣故。兩宮太后聯手對敵,關係竟是親近了一些,至少以往南宮和北宮老死不相往來,現在卻多少會走動一下。
後宮和睦,也讓嘉靖鬆了口氣。他看了看張太后,又看了看王太后,隨即答道:「兒臣也不敢十拿九穩,不過徐謙那邊,倒是頗有自信,這一次,朕只能旁觀。若是插手,難免被人詬病,說朕有失公允,眼下。就只能看這徐謙了。」
提到徐謙,王太后既是惱怒又有幾分親切,道:「這個傢伙,看他做事挺有分寸的。就是愛招惹是非了一些,不過他的心思。哀家是曉得,對宮裡的人和事,他倒是很盡心,這一次,假若當真無力回天,這個人,也得給哀家保住了,哀家清楚,不少大臣想治他的罪,想殺一儆百……」
嘉靖連忙道:「朕自然盡力而為,他終歸還是朕的自己人。」
張太后也道:「能盡力便好,總不能教人說閒話,說咱們宮裡,連對這樣的人都不盡心。若是如此,將來誰肯像徐謙一樣?」
說到這裡,王太后突然冷冷道:「有些人,是太過份了,哼,那個戶部觀政上了奏書上來,哀家才真正見識到,這些個大臣是什麼嘴臉,他們為了名利,什麼都做得出,平時忠心的話說了一籮筐,可是一旦遇到了事,便把責任和污水都潑到宮裡來,真是其心可誅。」王太后瞇起眼,眼中掠過一絲殺機,看了張太后一眼,道:「張娘娘,咱們若是不吭聲,不反擊,讓他們騎在頭上,往後有好日子過嗎?你就是脾氣太好,平時忍氣吞聲,做了這麼多年的太后,卻也由著他們,可是哀家不一樣,哀家在安陸的時候,就曉得一個道理,誰要是不把咱們母子放在眼裡,哀家就給他們一點顏色看。忍氣吞聲有什麼用,做國母,可不只能只順著別人。」
張太后竟是對王太后的話很是認同,從前大家圈起來,都呆在一個宮裡,這是一山不容二虎,可如今有了外寇,就成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兩個畢竟都還是太后,宮裡的利益是聯繫在一起的,如今同仇敵愾,自然連立場都不同了。
張太后頜首點頭,道:「這一次,確實是過份了,是該給點教訓。陛下,這一次御審,你雖要秉持公正,免得別人說閒話,可是若有人胡言亂語,該斥責的總要斥責,你畢竟是天子,天子就該有天子的威儀,而他們,都是你的臣子,既是臣子,該體恤的時候要體恤,可是該敲打的時候,也要敲打。」
他這番話,對於嘉靖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嘉靖不由身軀一震,看了張太后一眼,他陡然意識到,張太后這句話一語雙關,既是讓他到時好好表現,同時也表明了張太后的立場,也就是說,一旦嘉靖和大臣們發生了什麼衝突,她會毫不猶豫的站在嘉靖背後。
張太后的態度,對於嘉靖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對於一個剛剛登基大寶的藩王,在京師立足不穩,這時候,張太后的地位便凸顯出來,畢竟她代表著正統,大臣們若是有什麼非議,只要張太后肯站出來,申明對他的支持,那麼他的腳跟,才能站的更穩,許多事才更有底氣。
嘉靖忙道:「兒臣謹記母后教誨。」
這個刻薄的人,居然非常難得的看了張太后一眼,眼中帶著感激。
此時,黃錦在外頭探頭探腦,恰好被王太后看到,王太后冷若寒霜的道:「賊頭賊腦做什麼,進來說話。」
黃錦如今真是怕死了王太后,小心翼翼進來,連忙拜倒,道:「奴婢……奴婢是來請陛下移駕崇文殿,大臣們都已經到了。」
嘉靖皺眉,道:「不是時間還早嗎?怎麼這麼早就都到了?」
黃錦期期艾艾,道:「大臣們似乎早就盼著這一日了……」
他這一句話,倒是頗有水平,嘉靖眼眸一沉,隨即淡淡道:「那也不用急,再等等,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他們盼了這麼久,就讓他們多等也是無妨。」
王太后笑了,道:「是,就是這個道理,他們是臣子嘛,臣子就當如此。」
黃錦大氣不敢出,心裡卻是犯疑,今日這慈寧宮的氣氛,怎麼不太一樣。
…………………………………………………………………………………………………………………………………………………………………………………………………………………………
三三兩兩的大臣,其實早已到了崇文殿,這兒畢竟是御前,大家到了之後,各自按斑列隊,倒也不敢大聲喧嘩。
三個內閣大臣來的都比較早,楊廷和是和毛紀一道來的,他的臉色顯得並不好看,原本確實是盼著今日,可是時間越近,他就總覺得哪裡出了差錯,只是差錯在哪裡,卻又想不出來。
本來以他的身份,是斷不可能如此的,只是這樣的感覺,在今日卻是十分強烈。
相比來說,毛紀的心情倒是不錯,進殿之後,他與楊廷和站在一起壓低聲音道:「汪峰那邊,已經打通關節和他聯絡上了,到時自然知道該怎麼做,該怎麼說。至於三個主審,這三人雖然擺出一副公允的樣子,想來對這如意坊也沒有太多好感。到時只要汪峰慷慨陳詞,三位主審肯公允,這滿殿的諸公,到時一起發難,到時陛下就算想食言而肥,只怕也難了。」
楊廷和只是漫不經心的點點頭,臉色平靜,低聲道:「百密總是一疏,事情做到這裡,也只能聽天由命,到時見機行事吧。」
毛紀點點頭,眼睛卻是朝著不遠處的蔣冕看過去,蔣冕遠遠駐足在對面,彷彿刻意和他們保持距離,又或者是不願聽他們低聲交談,毛紀冷冷一笑,道:「不知這一次,敬之肯不肯站出來撕破臉皮,依我看,他未必有這膽量,哼,他假裝老實了半輩子,這一次竟是突然給咱們使了絆子,竟差點令楊公沉沙折戟。」
楊廷和斜眼看了蔣冕一眼,從容一笑,道:「會審歸會審,敬之是敬之,這兩件事得分開,眼下先解決這會審吧,不要節外生枝。」
正在這時候,大臣左等右等,卻總不見陛下有動靜,有人不禁議論起來,有人道:「陛下為何還不來?我等都已等候多時了。」又有人道:「不會出了什麼變故吧。」
楊廷和負著手,兩眼微瞇,卻是好整以暇的等待,他突然朝毛紀道:「陛下還沒這麼快來,現在才是卯時三刻,說好了辰時會審,依老夫看,不到辰時三刻,陛下也不會來,天子……這是要較勁呢,哎……陛下還是太年輕了,這種小孩子的把戲有什麼用?為人君者,當老成持重,他心機太深,可有時候,又太容易被人看穿。」
毛紀愕然的看了楊廷和一眼,竟不知該如何作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