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急忙說道:「臣此番出使日本,之所以能夠順利實現扶植日本以牽制俄國的構想,上賴太后、皇上洪福齊天,中靠恭親王爺和諸位同僚通力協助,下因日本君臣深明大義,臣實在是沒有什麼功勞可言的。」
同治皇帝笑著說道:「你不必急忙遜謝,朕不是那種因喜謬賞,以怒濫刑的昏君。於國家有功者,國家也不會虧待他的。此番任命你為正使,率領使團赴西洋諸國考察『新政』既是交辦給你的差事,更是朕對你的信任。你一定要盡忠職守,切切實實地考察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來,不要辜負了朕的厚望。」
張繼急忙行禮道:「臣領旨謝恩。」
同治皇帝說道:「使團的人員構成和行程安排,你仔細斟酌一下,明天給朕呈上來」,至於前期聯絡的事宜,你交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禮部和理藩院去辦理就好。」
說著,同治皇帝環顧百官們一眼,說道:「朕累了,散朝吧」。
……
半個月後,大西洋,北海,英吉利海峽,大清遠洋運輸公司「號角」號商船。」「
夏日陽光對於英國這種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國家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偏偏今天就是一個難得的、陽光燦爛的夏日午後,天空碧藍如洗,連一朵雲都沒飄著,和煦的海風輕輕地吹拂著海面,海鷗則拍擊著翅膀在空中翱翔,叫人的心情也不由得暢快起來。
張繼佇立在「號角」號商船的甲板上,遙望著遠方那越來越清晰可見的陸地。
此時,張繼的內心就如同這蔚藍的大西洋一般波濤洶湧,他感到一陣莫名的興奮,似乎渾身上下的每一個毛孔都在不斷地釋放著熱情。但是,與此同時,他又感到幾分揮之不去的疑慮,這種感覺真的是奇妙極了。
……
半個月前,朝會結束的當天,張繼就馬不停蹄地趕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同禮部和理藩院的官員們,開始商定使團的人員構成和行程安排。最終,他根據之前與奕訢和曾國藩商定的原則,確定了使團的人員構成和行程安排,並最終獲得了同治皇帝的同意。
這個幾乎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使團由78人組成,其中既有廣東巡撫郭嵩燾、江西巡撫劉坤一、湖北布政使胡林翼、直隸按察使張樹聲、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這樣手握地方重權、出身於湘軍系統和淮軍系統的『新政』派官員,也有戶部尚書阿靈阿、工部尚書孫家成、刑部尚書李啟模這樣與信親王奕譯、醇親王奕謹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守舊派官員;既有禮部侍郎林惟庸、理藩院侍郎陳其光、工部屯田清吏司司主事哈爾查、戶部雲貴司主事佟養性、大理寺少卿黨逢恩這樣在六部衙門和其他在京衙門的官員,又有雲貴總督德楞泰、山西巡撫方嘉譯、河南布政使范世傑、陝西按察使劉輝這樣的地方官員。既有大清工商銀行行長喬致庸、大清鐵路運輸公司總經理盛宣懷、大清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農德孟、江南製造總局總經理容閎、大通繅絲廠總經理胡居才這樣「官督商辦」企業的負責人,又有兩江水師提督丁汝昌、「護**」「囚牛營」管帶秦謀、「貔貅營」管帶陳士楷、「衛**」冀州師參將代善、雍州師參將梁慕唐這樣的軍隊將領。
隨同這個龐大使團前來的還有兩江水師「無畏號」管帶劉步蟾、「精誠號」管帶林永升、「忠勇號」管帶葉祖珪和「禦敵號」管帶鄧世昌等17名兩江水師將領,他們是作為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期畢業生前來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的。…,
除此之外,這個龐大使團還捎帶著一群特殊的朋友,他們是日本太政大臣巖倉具視、右大臣大久保利通、內大臣木戶孝允、內閣總理大臣伊籐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財政大臣澀澤榮一、海軍大臣伊東佑亨和海軍副大臣東鄉平八郎。其中、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籐博文為、陸奧宗光和澀澤榮一是作為「巖倉使團」成員跟隨中國使團赴西洋諸國考察『新政』的。伊東佑亨和東鄉平八郎則是前來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的,他們將成為劉步蟾、林永升、葉祖珪和鄧世昌的同學。
這倒的確是張繼的傑作。半個月前,朝會結束的當天,張繼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同禮部和理藩院的官員們商定使團的人員構成和行程安排時,作為日本明治天皇特使的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前來拜會了他。陸奧宗光向張繼詳細說明了日本推行「新政」的具體舉措,張繼也相應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就在這時,張繼突然想起了「巖倉使團」的故事。
在張繼來的那個時代,史書上關於「巖倉使團」的記載是這樣的:1867年,日本發生了史稱「大政奉還」的事件,西南四藩「倒幕派」和維新人士建立起了以明治天皇為核心的維新政府,日本成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但是,由於在「倒幕運動」前,德川幕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這些不平等條約所規定的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最惠國待遇等不平等條款,嚴重破壞了日本的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影響著日本近代化事業的發展。1871年,為了「修改悖義背理的條約」,明治天皇以右大臣外務卿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派遣巖倉使團出使西洋諸國,使團成員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學生隨行,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參議木戶孝允、工部大輔伊籐博文擔任使團副使。1871年12月23日,巖倉使團從橫濱乘美國商船「亞美利加」號啟航,總共訪問了歐美12個國家,歷時l年零10個月。巖倉社團考察仔細,收穫頗豐,他們看到了日本與西洋諸國在經濟、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加深了民族危機感,激發了努力學習西方文明的動力。回國後,他們大力推進「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的後起之秀,從此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