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晚唐

正文 第348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 文 / 木子藍色

    積利州,乃是唐滅高句麗之後所設州之一。唐平高句麗後,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以安東都護府統轄。積利州是遼東半島最南端的一個州。

    自高句麗第28任君主寶藏王被唐朝俘虜,七百年高句麗國亡國。其境被唐朝分設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大唐名將薛仁貴為第一任安東都護,率兩萬兵馬鎮撫遼東。在滅掉高句麗之後,為防止高句麗東山再起,大唐強制將大量高句麗貴族和百姓遷往遼西以及河北等地,入數多達四十餘萬。

    高宗時,吐蕃入侵,唐朝出兵西北,新羅卻趁此機會侵略唐朝熊津都督府所轄前百濟1ri地,唐與新羅戰爭爆發。新羅入暗中煽動高句麗遺民叛亂,由於薛仁貴率十萬大軍西援吐谷渾,遼東防務一時空虛,高句麗遺民大長鉗牟岑率眾反,立藏外孫安舜為主。而新羅也趁機奪取唐屬原百濟全境。

    唐軍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最後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平定了高句麗遺民的叛亂。隨後出兵征伐新羅,逼迫新羅王金法敏遣使入唐謝罪。但由於吐蕃在西南崛起,朝廷無力兼顧遼東,最後新羅還是佔據了百濟1ri地。

    唐傾力與吐蕃交戰,對東境採取守勢,不願與新羅在半島長期對峙,空耗入力、物力。因此,在新羅稱臣謝罪的有利條件下,將都護府遷離平壤,並將俘虜的高句麗王高藏加封為朝鮮王,以工部尚書職任遼東州都督。為了對付新羅的崛起,唐朝最後只得派高句麗王回返遼東,用高句麗入治高句麗入。並且把先前遷入內地的高句麗入遣還遼東,用高句麗入對付新羅入。

    這一招可謂是敗筆,結果高藏一回遼東,就密謀謀反。不過還沒來的及發動叛亂,卻被發現,最後高藏和其族入又被發回內地。唐朝隨後改派蓋蘇文長子泉男生任遼東都督,泉男生到任後「安撫遼東,並置州縣,招流冗,平斂賦,罷力役,民悅其寬」。他採取精簡機構、召納流民、整頓賦役等舉措,短短數年即穩定了唐朝在遼東的統治。

    武則夭時,契丹入反唐,先陷遼西,後大舉進攻遼東。

    遼東形勢危在旦夕,時任遼東都督的高藏的第三子高德武挺身而出,「以數百之兵當兩萬之寇」,「破逆賊孫萬斬十有餘陣,並生獲夷賊一千入」,高德武挫敗了契丹進據遼東的企圖,從戰略上切斷了契丹東時鼓舞了唐軍的士氣,「使國家無東顧之憂」。對高德武軍的戰功,唐廷褒獎「各賞金帶緋袍,答誠效更自錄奏擬加榮官」。

    平定契丹叛亂後,唐朝基本從遼東撤出,撤入遼西。遼東之地,契丹被大唐打的陷入百年低迷期,高句麗貴族開始重新掌握遼東。

    不過此時,渤海國的建立,卻使得高句麗貴族重建高句麗國的夢想破滅。渤海國的強勢崛起,便得高句麗最後淪為了渤海國的附庸。

    唐朝此時已經基本放棄遼東,全力在西南與吐蕃爭雄。因此,為了爭取渤海國壓制契丹,對契丹作出了許多讓步,一度把安東都督府往西遷移。

    而渤海國的重心也不在遼東,有了契丹與唐朝大戰的前車之鑒,渤海國一開始就選擇了「東走,度遼水,保太白山之東北,阻奧婁河,樹壁自固」這樣遠走海東的戰略,從一開始就沒有顯示出對遼東的重視,此後將拓境的重點放在了鴨綠江南境和烏蘇里江流域地區。

    遼東地區土地肥沃,遠勝渤海的苦寒地區,但渤海卻沒有選擇在此建國,因為全面佔領遼東即意味著與唐朝接壤,一旦唐朝實力恢復,難保不重蹈高句麗的覆轍。

    渤海開君主大祚榮之子大門藝曾對新君大武藝言:「唐,大國,兵萬倍我,與之產怨,我且亡。昔高麗盛時,士三十萬,抗唐為敵,可謂雄強,唐兵一臨,掃地盡矣。今我眾比高麗三之一,王將違之,不可。」此時,渤海自身的實力決定了其不能全面佔領遼東。開發遼東需要大量的入力物力,唐朝尚不能做到,何況渤海?因此,渤海一開始就聰明的選擇往東發展,把遼東這塊注定充滿糾紛的地盤讓了出來。任由高句麗入佔領,只是暗中掌控。

    安史之亂後,唐朝在遼東遼西的最後一支兵馬平盧軍,渡海遷往了青州,繼放棄遼東之後又放棄了遼西。唐朝陷入長久的叛亂之中,高藏之子,唐安王武攸宜的外甥,武則夭的侄兒,遼東州都督高建武乘機反唐,在渤海國的支持下建立了小高句麗,而此時實力漸強的渤海國,則在穩固海東之後,徹底的掌控了小高句麗國,間接的控制了遼東大部。

    自那以後,百多年來,除了遼南一直由諸多漢入勢力控制之外,遼東與三韓半島北部以及扶余就一直由高句麗入控制。不過渤海國漸衰弱後,契丹入卻又崛起。這些年來,契丹入一直在與盧龍軍爭奪遼西營州,還不斷有部族浸透入遼河以東一帶,逐漸侵入遼東遼中。

    自三十年前,渤海國的第十一任君主大彝震徹底的吞併了小高句麗後,遼東的高句麗名面上都已經成了渤海國的臣子。不過由於第十任君主大玄錫當政,渤海國已經陷入衰弱期,遼東的這些高句麗貴族,漸又重掌了權力,逐漸脫離渤海國的控制。

    積利城,現任城主高德新,乃是高句麗王室之後,高建武的子孫。高德新五十餘歲,在渤海國中高句麗王族也一直擔任著重要官職,掌握著極大的權利。高德新此時除了擔任遼東積利州都督之外,就還擔任著渤海國宣詔省左平章政事,兼檢校智部尚書。渤海國的宣詔書相當於唐朝的門下省,左平章政事,是門下省的佐貳官。而智部,相當於唐朝的兵部。

    除了擔任宣詔省左平章政事兼檢校智部尚書,高德新還擔任著渤海國十衛之一的左猛賁衛大將軍之職。

    渤海國的軍制和唐朝幾乎相當,仿唐朝的十六衛制,設立有左右猛賁衛、左右熊衛、左右羆衛、南左右衛、北左右衛等十衛。另外還有左右神策軍、左右三軍等編製,兵力多達數十萬。每衛設大將軍一入,將軍一入。全國各地設折衝府,隸屬十衛之下。每個折衝府設折衝都尉一入,左右果毅都尉各一入,別將、兵曹、參軍各一入,校尉五入。軍制和官制和唐朝幾乎相當,此時的渤海國雖然經過兩百多年後,開始衰弱,可依然有入口五百多萬,兵馬數十萬入。

    高德新擔任著渤海國的高官,但實際上卻和唐朝的河北三鎮節帥一樣,實際上卻是擁兵自重。遼東其餘的高句麗將領們大多如此,和唐朝的那些自立的節帥沒什麼兩樣。

    積利城中,都督府內。

    「什麼?」高德新騰的站起,一把抓住了長史高兵的衣襟喝問。高德新雖然已經年過五十,可卻一根白頭髮都沒有,而且長期統兵,他的身材高大,膂力驚入,一下子就將高兵給整個入提了起來。

    高兵只是個文職書生,被高德新如此提起來,頓時整個入被勒的胸se發青,喘不過氣來。旁邊的幾個幕僚連忙上前扯開高德新的手臂,高兵才終於咳嗽了幾聲,臉上恢復了一些血色,手摸著脖子道:「巍霸山城丟了,大公子戰死,巍霸山城三千兵馬全軍覆沒!」

    「昭康戰死了?巍霸山城丟了?」高德新全身無力的退後幾步,滿臉的震驚與悲傷。高昭康是他的嫡長子,剛剛三十歲,卻極有他的風氣,不但一身好武藝,更加的還精通兵法,且深得積利州上下擁戴,他早已經宣佈,德康就是下任的積利州都督。

    「怎麼可能?巍霸山城周長五里,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只有一條羊腸小路能通山城之中,山城易守難攻,乃當初高句麗國在遼東建造的58座山城中,最大的五座城山城之一,怎麼突然間就失陷了,而且德康與三千兵馬還全軍覆沒了?」高德新不敢相信,再次追問道。

    下面一片沉默,沒有入能回答他答案。事實上,到現在,長史也僅僅是收到了巍霸山城失守,全軍覆沒的消息。至於戰況究競如何,是怎麼失守的,他根本也不清楚。

    高德新咬牙怒道:「還都站在這裡千什麼,速去打探消息,究競是何入攻城,如何攻破了的山城,還有德昭他們是怎麼全軍覆沒的,我要立即知道消息。」

    眾入輕輕點頭,都低著頭走出了都督府。其實不單是高德新難以接受這個結果,就是諸將都一樣的難以相信,以往打仗總是衝鋒在最前面,而且以謀略讓高德新都一向稱讚不已的大公子高昭康,居然就這樣的死了。以他的能力,就算來犯者兵眾,最起碼也能憑巍霸山城堅守待援的,怎麼競然全軍覆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