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106章 :今天與明天 文 / 落雨流痕

    /

    1927年,中華民國華夏中央銀行連續下調存款利率,進一步的引發了民眾將錢從銀行裡拿出來投資的熱潮。高品質更新就在

    在這樣的投資熱潮中,股票一路走高。建設項目之多,規模之大,讓世界各國瞠目結舌。

    財團通過增發股票,吸納天量資金,又將這些龐大的資金,一股腦的投入到各種建設項目上。

    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也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同樣也吸納了龐大的資金,這些錢則投入到了基礎設施建設上。

    1928年,中華民國的證券交易指數持續上漲,附屬國經濟在這一年已經有了無比巨大的發展。

    朝鮮、越南、琉球,這是中華民國眾多附屬國當中,地位較高一些的。這三個王國的基礎設施,已建設到了中華民國的差不多的水平。這個基礎設施主要是道路、電力、水利等方面,在生活設施上還是與中華民國有一些差距,但差距並不是太大。

    菲律賓共和國、南華共和國這兩個國家的基礎同樣達到了中華民國的標準,在基礎設施上很發達,在生活設施上,漢族居住區很發達,和中華民國基本相同。

    暹羅王國的發展也不差到哪裡去。

    日本的工業設施基礎同樣和好,因為日本是中華民國利益最大的附屬國之一,一群小日本任勞任怨,實在難得。但是在生活水平上,日本卻遠遠比不上朝鮮、越南、暹羅。

    俄國經過六年的建設。已經恢復了寧靜的狀態,社會處於平穩階段。俄國人因為大量從事資源開採,以及一些低級產業的勞動都吃飽了肚子。社會保障也還可以。生活水平也因為中華民國的大量投資而變得越來越好。

    那些附屬國民眾,很多都已經開上了汽車,成為了中華民國這一階段的汽車消費主力。

    反正能吃飽肚子,過得馬馬虎虎的,工人們也就不會鬧事。俄國人重新接受了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又再次成俄國人的小爸爸。

    中華民國在那些附屬國大量投資的主要是工業基礎設施,道路又是最重要的。因為道路是戰爭開始之後,能否動用那些附屬國力量的關鍵所在。有道路,戰爭期間附屬國的礦產資源就能夠運到中華民國。

    大量的投資使附屬國民眾收入上漲。大大的增加了他們的消費能力,大量的生產,大量的消費,也使這些附屬國民眾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高品質更新儘管還沒有中華民國那麼高。但是卻也算不錯了。他們在工業產品上能享受到比較低廉的價格,因為很多就是用他們的低廉勞動力生產出來的,但是在農業產品,以及消耗性的產品的物價上卻顯得很比較高。

    汽車又不能吃,便宜點給他們沒問題。至於吃肉的問題,中華民國的老百姓現在吃肉是生活需要,而像日本這樣有前科的國家,中華民國則認為其吃肉是浪費。因此日本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就被限制在一定水平內。

    消耗性的產品,是浪費資源的。汽車等產品。並非是消耗性的,因此可以讓附屬國的民眾大量消費。

    中華民國為了增加附屬國的汽車消費,還借錢給他們消費汽車。這些錢日後自然是要還的,還會利滾利。

    汽車消費的增加,大大的將中華民國過剩的汽車產能消化掉。這些附屬國的狀況,也就像是日後的美國對待日韓一樣,表面上看,高樓大廈、汽車、電子產品很豐富,穿得也挺光鮮,但實際的吃喝方面卻比較貧瘠一些,對於資源的利用是節約型的。

    中華民國的那些附屬國就是這樣,也就是俄國因為自身資源豐富,沒有走徹底的節約型路線,中華民國則是消耗型,為了追求效果、性能,消耗資源根本不在意,反正那些資源是從其他國家那裡進口來的。不消耗掉怎麼拉動世界經濟啊!

    那些附屬國的經濟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整個國家的面貌發生那麼巨大的變化,也使很多國家很是渴望加入第三世界聯盟。

    第三世界聯盟各成員國的統治者對於這種類似於把國家租給中華民國的統治方式也很滿意,因為他們享受到了利益。他們自己富裕起來了,他們可以成天花天酒地,日子過得比中華民國的統治者好得多了。

    中華民國的統治者也就是民族資本集團,財團則是屬於其中一部分,也是其中的權威。中國的民族資本商人雖然手上很多錢,但並沒有窮奢極欲的過日子,還是比較節約人力,日子過得確實好,但是卻沒有窮奢極欲的過日子的。

    那些附屬國統治者已沒什麼理想,就是享受生活了,窮奢極欲的很多。而且很多國家的統治者階級,構成了一個與中華民國密切相關的利益網絡,高產階級絕對不少,但是中產階級卻是全面塌陷。高品質更新在很多附屬國,大部分人群都是低產,中產塌陷,高產又一堆,顯得很畸形。

    第三世界聯盟成員國的全面發展,讓世界為之側目,中華民國成功的帶動了附屬國的經濟,這卻是此時歐美財團所無法做到的,因為他們的高級產業不夠先進,高級產業的制高點已被中華民國佔據了大部分,使他們的相關產業很難發展,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產業可以分包給國聯的成員國發展。

    國聯也因為第三世界聯盟的出現而變味了,此時也已徹底的淪為了一個軍事聯盟。

    世界上基本上形成了國聯與第三聯盟的陣營對峙狀態,即有軍備競賽,經濟上卻又糾纏不清,關係上很是複雜,但一定程度上又比較簡單,無非就是各種妥協的結果。

    美國經濟這兩年也發展迅猛。但是其人口和國際市場被中華民國佔據,導致美國的發展速度遠遠比不上中華民國,美國經濟這一年堪堪突破了2000億美元。而中華民國的經濟兩年前突破7500億炎黃幣,兩年京畿總量已達到了恐怖的10800億。

    萬億大關,按照這樣每年20%上下的增長速度,明年將達到13000億左右的經濟總量。

    美國和中華民國都在搞泡沫經濟,雙方的經濟都有一定的水份,但是美國的水份就更大一些,因為美國的工業技術比中華民國低級。建設起來的東西更低級,製造出來的產品也更低級。

    就以汽車來說,同樣是賣500元的汽車。中華民國的汽車已被美國領先一代。而雙方的貨幣匯率,美國財團為了使泡沫吹得更大,以追趕中華民國的建設速度,同時加強商品出口競爭力。增發鈔票的速度比中華民國還要快。雖然總量不如中華民國增發的鈔票,但是比例卻是更的,因此雙方的匯率為1:1.3,1元炎黃幣可以換1.3美元。

    制約美國無法追趕中華民國的,主要是人口還有工業技術。中華民國的工業技術進步實在太快了,快到歐美國家應接不暇的程度。美國雖然通過技術竊取的方式,已經從中華民國那裡偷取到了很多先進技術,但是中華民國的儲備技術太多了。

    很多時候美國剛推出一款中華民國同樣技術等級的產品。中華民國用不了多久,就推出更高級的產品了。然後將原先的產品降低價格銷售,而中華民國推出的更高級的商品則又繼續大賺特賺,攫取高額暴利,讓美國商品在國際上根本賺不到什麼利潤,最多是賺個辛苦錢。美國又有少人?中華民國可以讓日本等附屬國去賺那個辛苦錢,美國卻不行。要打價格戰,美國被甩出好幾條街,因為中華民國已形成了將落後產業分包給附屬國的制度。

    美國還有很多勞動力從事軍事服役,使勞動力減少,人口增長速度也比較緩慢,就算是增長快,現在增長的也只是嬰兒,要具備勞動能力還得等個十幾年,美國真心等不起了。

    這種僵局讓美國政府和歐美財團感覺到十分的無力,放鬆軍事建設,又怕中華民國突然爆發一下,把他們全清算了。可建設軍事,經濟發展上又不給力了,與中華民國的差距越拉越大,就連那些投靠中國的附屬國的經濟發展都十分的快速,而歐美財團卻還在搞武力殖民,也就只能讓殖民地的勞動力挖挖礦,然後出口到中華民國及其附屬國換錢。

    這一年軍方也在備戰,首先開始製造各種戰略裝備的生產線設備,以將研發出來的技術應用起來。但是也僅是先儲備生產線設備,還未真正的進入生產環節。在運輸條件上,則建設高速公路,同時大量建造船舶。

    遠洋商船在戰爭中是很有用的,要跨州作戰,必須有海運。此時中華民國的遠洋商船噸位已經突破了四千萬噸。中華民國的經濟模式,是從附屬國進口低級產品,然後出口高級產品。同時中華民國與附屬國又向世界各國出口各種產品,高級的到低級的都有。然後又從世界各國那裡進口原材料。中華民國又大規模的在那些附屬國進行投資。

    這樣的經濟模式,拉動了海洋運輸業的蓬勃發展。大部分的海洋利益為中華民國所攫取。

    為了應對戰爭時期的運輸需要,財團的船舶製造公司上市後瘋狂增發股票吸納民資,然後將吸納來的錢,瘋狂投入到船隻建造上,根本就不考慮什麼市場需求了。而是在為戰爭而考慮了。

    戰爭期間,必然會有不少船隻被擊沉。提前製造,不僅能做好準備,同樣還能拉動當前經濟,至於問題爆發出來的時候,那時候就是經濟蕭條時期了。

    飛機製造業也進入了生產的**階段,大量的機場成為這最後繁榮時期的建設目標,是拉動經濟的又一良好建設產業。因為油費有政府補貼,因此航空運營成本降低了,只是被分攤到每一個納稅人頭上罷了,但卻造就了航空業的繁榮。

    大型客機這一年成功的被製造了出來,大型客機製造難度主要在於要採用正確的合金技術。

    在這一方面江渝並沒有什麼先知先覺的優勢,但是可以實驗啊!中華民國不缺錢,各種各樣的合金都可以實驗。

    材料技術方面,財團建設了一個規模很大的研究中心,對各種各樣的材料進行反覆的實驗研究,每年要燒掉不少錢,但對於中華民國當前過於旺盛的生產力來說,正好可以消耗掉那些閒置勞動力。

    材料技術方面江渝還是有很大優勢的,儘管後世歐美所封鎖的材料製造技術不知道,但一般的材料技術卻是知道的。而那些一般的材料的制取、加工方式在這個時代算是很高級的東西了。

    如今中華民國的很多商品,歐美沒辦法製造,首先就是材料技術上的差距,同時也是精密製造業上的差距。

    這個時代的精密製造業並不是很高級,經過這麼多年的追趕和發展,中國精密製造業不論是技術上還是規模上,都已經超過了德國。

    經過長期的實驗,以及計算機的應用,使中國民國的科研速度再次暴漲,成功的研究出了大型客機的合金製造技術。為了研究該技術,燒掉了不少錢。而這種技術,在後世也只有北約國家與蘇聯掌控。

    蘇聯獲取大型客機製造技術是靠竊取,他們向波音公司下了一個五百架客機的訂單,然後以監督質量的名義參觀了生產車間,然後用特製的鞋子吸附地面金屬碎屑,然後拿回去研究,這才成功製造出了大型客機。

    中華民國在材料技術上的研究雖然花了不少錢,但回報是豐厚的。大型客機的出現,意味著巨額暴利。

    同樣也意味著中華民國具備了製造超大型軍事飛機的能力,不過一般來說,軍用飛機除了運輸機以外,沒必要造得像客機那麼大。但是運輸機用途很大,軍方已經研究出了先進的大型運輸機。

    客機生產線,隨時可以轉為生產軍用飛機。因此中華民國的航空投資也非常瘋狂,為了吸納更多的民資,財團掌控的輿論渠道大肆的宣傳這是一個朝陽產業,早投資早發家,航空股票也在證券市場上極為火爆,成為經濟泡沫破滅前夕漲幅最兇猛的股票之一。明天很沒好,但大部分投資者都將陣亡在今天晚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