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過去了一年,1925年的世界,充滿了火藥味。
美國派遣一百萬陸軍進駐波蘭,引起了中華民國的強烈抗議,並照會美國,此舉將極可能引發邊境戰爭,甚至是大規模戰爭。
但美國置之不理,其駐軍繼續在波蘭境內駐紮。波蘭是一個小國家,但是現在有世界老大英國撐腰,也有美國在撐腰,顯得很是少壯。
波蘭陸軍也有五十萬人的規模,與中華民國為主的第三世界聯盟駐軍形成了軍事對峙的味道。
但是顯然是打不起來的,英法美沒有主動發動戰爭的勇氣,中華民國的主力並不在東歐地區。
而中華民國只意在挑起軍備競賽,因此也樂得美國在波蘭駐軍,但做做樣子還是要的,因此提出了抗議,但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海軍方面,這一年英法美三個國家各自的戰列艦建造任務完成了第一批,十六艘戰列艦陸續下水服役,對中國華東級戰列艦形成了二比一的明顯優勢。
第二批戰列艦的製造計劃也陸續開始。但是中華民國的三十艘戰列艦的製造計劃,一直沒什麼成果出來。
根據歐美間諜的探查,得都的情報是中華民國的戰列艦製造過程中圖紙設計出現了問題,正在想辦法解決。
這一情報讓英法美不由再次嘲諷了一番,認為中國人的戰列艦製造技術果然不怎麼樣,連圖紙都會搞錯,著是太搞笑了。他們顯然想不到這依舊是一個虛假情報,中華民國並沒有製造什麼三十艘戰列艦。而是正在製造一艘名將級戰列艦。不過戰列艦數量確實少一些,因此中華民國這一年又動工建造了四艘華東級戰列艦的改進型戰列艦。命名為華北級戰列艦。
華北級戰列艦與華東及戰列艦的排水量差不多,只增加了一千噸,達到三萬五千噸,但是更注重魚雷的防禦,以及對空防禦。同時航速有所增加。最大航速達到了31節,絕對是槓槓的的高速戰列艦。
中華民國確實有了噸位更大的名將級戰列艦,但是顯然戰列艦造那麼大沒有太大的意義。
未來的戰爭,是航母的天下,但是戰列艦依舊有用,那就是反潛、防空。以及支援登陸戰。
因此戰列艦完全不需要那麼大,三萬五千噸已經夠用了,造太大純粹就是浪費錢。
因此主力還是華東級、華北級這一等級的戰列艦。而華東級戰列艦則進行升級改裝,主要是動力上進行改裝,將航速提高到31節的最高航速。
世界媒體也不斷的在渲染世界海軍軍備競賽,中華民國的媒體同樣如此。搞得全世界都對這場海軍軍備競賽極為關注,使得氣氛非常濃烈。
氣氛也叫氣機,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就如遊行過程中,氣機很強烈,甚至會出現殺人事件。就如後世的反日遊行,砸了車,還殺了人。
中華民國成功的造就了海軍軍備競賽的氣氛。讓英法美忘情投入。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美投入了很多財力在軍事上。
這一年美國宣佈了陸軍擴軍計劃,同樣引起了中華民國的抗議。
美國宣佈將陸軍規模增加到三百萬,英國宣佈陸軍增加到一百萬,法國則宣佈陸軍增加到一百三十萬,同時同意德國恢復陸軍,並擴軍至八十萬人,意大利宣佈擴軍至九十萬,羅馬尼亞宣佈擴軍到三十萬,還有希臘等等巴爾幹半島中曾是協約國的國家。都宣佈擴軍。
這讓歐美陸軍兵力同樣擴充到了第三世界聯盟的八百多萬兵力,但顯然在陸軍規模上還超過了第三世界聯盟。
因為歐美光是陸軍就達到了八百多萬兵力,而第三世界聯盟是陸海空三軍八百多萬兵力。
如此的規模的擴軍,使歐美國家在陸軍上看上去軍事力量並不比中華民國差太多,畢竟中華民國的自身陸軍兵力也才四百多萬而已。加上第三世界聯盟成員國,陸軍兵力不過七百多萬,其他都是海軍和空軍。不過歐美各國的陸軍素質值得懷疑,第三世界聯盟成員國的陸軍則是由中華民國訓練,掌控程度較高,戰鬥力也很不錯的。
中華民國總統宋教仁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公開指責歐美不顧人民死活,大肆擴張軍備,意圖挑起世界大戰。
對此歐美國家算是有苦說不出,誰讓他們沒有那麼多的人口呢!而且擴軍之後,確實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
如財政支出擴大,建設速度放慢,商品市場消費總量降低等等問題。而這種現象也正是中華民國所希望看到的,即讓歐美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軍事建設上去,從而將歐美國家的發展速度放緩。
大量的軍事建設建設,讓歐美民眾的生活水平開始下降。中華民國則一邊製造軍備競賽的氣氛,另一邊卻是偷偷的將精力放在了內部建設上去。
這一年中華民國決定對華北經濟發展空間進行開拓。
「目前華北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就是水資源的問題,儘管這個問題還未凸顯出來,地下水還是很豐富的。但是這些地下水總有用完的一天。如果走節約水資源的路線,那麼華北經濟也談不上什麼發展。所以我們要對北水南調第二期工程進行建設,從而拯救華北經濟。」
在北水南調第二期工程調研會上,主工程師發表了北水南調工程的重要性。
「我們的第一期工程證明,北水南調也將產生極高的經濟效益,在農業、生態、工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義。」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此時錢一大堆,正是要找地方花錢的時候。因此通過了北水南調第二期工程的提議。
第二期北水南調工程,即將水渠修到河北及陝西,順便通過內蒙。有了水,華北經濟也就能夠保持增長。
這個工程與黃河治理工程是配套的,因為計劃將貝加爾湖的湖水引入黃河,不過不是在第二期工程當中。
如果要引入黃河,起碼還得在拿勒河、葉尼塞河建立水庫,將水注回貝加爾湖,第二期工程即是建設兩條水渠,一條從張家口方向調往河北、北京地區。一條從修進內蒙及陝北。
首先這些水將供應人畜飲用,以及灌溉草地,同樣也用於治理沙漠化的問題。
這個工程中華民國撥款8億炎黃幣,而在黃河治理方面早有撥款,基本上每年都是一兩億元,不過這一年增加到了3億元。
黃河治理是一個長期投入的工程,經過中華民國長期下來的治理,黃河的狀況穩定了很多。
起碼潰堤、決口是不可能發生了。而且每年入冬,皆要用挖掘機對淤泥進行清理,不斷的進行深挖。
只要發揮一點愚公移山的精神,這條空中懸河的問題也就會被解決。而明太祖也正是用這種方法治理黃河,使得明初時期黃河狀況比較良好。
同時中華民國加固堤壩,使潰堤、決口的危險基本基本上被杜絕。最大的問題則變成了水土流水的問題。
如何解決入黃泥沙成為了黃河治理的主要問題。
中華民國將黃土高原的人口遷移了大部分,而且不怎麼在陝北挖礦什麼的。從而實現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耕還草的政策也已經收到了很大的成效。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率開始上漲,但是黃土高原經過長期的雨水沖刷已經破碎成一條條溝壑了,這些溝壑又加劇了水土流失。
中華民國每年的撥款,主要是用來建設攔沙堤壩的。攔沙堤壩的建設,攔截了很多入黃泥沙。
第二期北水南調工程將把水渠修到黃土高原上,從而逐漸恢復黃土高原的植被。有了植被,水土保持能力也就能夠增加,蒸發量就能減少,黃河水量也就可以增長。
中華民國還成立了專門的沙漠治理部門,每年對沙漠進行監控和圍堵,而中華民國北水南調第二期工程一旦竣工,就可以對這些沙漠進行反攻。到時候有了水,就可以在沙漠中形成一片片人造綠洲。
各大報紙也對這個北水南調工程和黃河、沙漠治理工程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中華民國的國民看了報道後,掀起了一股捐款熱潮。
「黃河是中華文明昔日的中心,但是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漢人不得不向南遷徙,最終形成了如今以長江流域為民族文化中心的狀況。治理黃河,恢復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對中華文明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中華民國決定從這一年起建設北水南調工程的第二期,同時加大黃河及沙漠治理的資金投入……」黑白電視裡,新聞主播正在對中華民國的新一年的預算投入進行報道。
很多國民看了這個新聞後,都跑去捐款。很多則是看到別人捐款了,也一樣跑去捐款。只是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湊集到了六億元的捐款。由此可見民族主義在中華民國的市場是有多麼的龐大。
民族主義的團結性,讓中華民國的老百姓願意把錢捐去治理黃河和沙漠,民族凝聚力絕對是空前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