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99章 :四國首腦會議 文 / 落雨流痕

    1923年,中華民國第二次選舉到來了,宋教仁以絕對優勢取得了勝利,成功連任總統,過去四年中,中華民國一路順風順水,經濟取得了極大的發展。

    特別是經濟上的繁榮,讓宋教仁取得了很高的威望。

    中華民國的經濟,基本上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在增長,普遍達到了每年25%的增長速度。

    隨著經濟的暴增,財團的壟斷。鐵路、公路、海空航運迅猛發展,基本上到處都在投資。

    大量的基礎設施被建設了起來。

    因此民眾對於宋教仁很是信任,以絕對優勢再次取得了選舉的勝利,這次勝利也讓宋教仁可以再當四年的總統。

    宋教仁的成功連任,也意味著中華民國的經濟將繼續增長四年。這一年中華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了3500億炎黃幣,按照每年25%的增長速度,只要3年時間,經濟總量就可以突破6000億炎黃幣。

    而此時美國經濟,依舊還未突破1000億美元,只是勉強摸到1000億的門檻,這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對於國際市場的佔領,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很大的打擊。

    特別是鋼鐵出口方面,儘管之前中華民國也在進口美國鋼鐵,但因為中國的鋼鐵製品佔領了國際市場,讓美國在對其他國家的鋼鐵出口大幅度下降。

    加上歐洲大量進口中國商品,讓歐洲舊有的工業體系遭到了打壓。美國本土也湧入了一大批的中國商品。這些中國商品也侵佔了很多美國市場。

    中國及其附屬國的商品肆虐國際,使美國工業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但是美國比歐洲情況更好的就是,美國的本土市場保護政策陸續出爐。美國政府通過減稅。以及財團提高運費的方式,成功的將很多中國及其附屬國的商品阻擋在外,讓美國本土工業得都了喘息之機。

    但是美國的工業商品要想衝出美洲賣到世界,卻是沒那麼容易的。如果這樣就認為能夠扼殺美國經濟,那就太天真了。

    美國也有財團,他們也能玩泡沫經濟。

    經過幾年的產業調整,美國財團也開始著手於刺激經濟泡沫。開始不斷的向外貸款,美國經濟也開始進入繁榮階段。

    但是讓美國鬧心的是歐洲的問題,如果如果完蛋了。那麼非洲、印度就更不是問題了,必然會被中國人掌控,到時候美洲大陸就將被孤立。

    南美那些小國家顯然不可能與美國一條心,到時候南美再投靠中國人。北美大陸相當於就處於世界包圍之中了。

    「該死的中國人。讓我們美國無法安心發展經濟。」威爾遜總統在辦公室裡咒罵了一聲,然後簽下了一份文件。

    《美利堅合眾國陸軍擴編計劃》出台了,這一計劃被納入了這一年美國的國防白皮書當中。

    經過與英法德的商議之後,美國於這一年年底決定,成立一支人數為400萬兵力的龐大陸軍。

    『真是該死,美國從未有過這麼龐大的軍隊。』威爾遜低聲嘟囔一聲,內心非常忐忑,不知道民眾們知道了這個計劃後會怎麼想。

    不過威爾遜更加知道。如果他不能討好財團,那麼下一次選舉就肯定輸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按照財團的意思走,那麼下一次選舉就肯定能夠連任的。

    四百萬,美國歷史上確實沒有在非戰爭時期保持過如此龐大規模的陸軍。這是常備軍,而不是戰爭動員。

    除了美國的400萬常備陸軍外,英國將成立120萬常備陸軍,法國成立130萬常備陸軍,德國成立80萬常備陸軍,加起來達到630萬陸軍,意大利則成立70萬常備陸軍,加起來達到700萬。外加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也能湊齊差不多750萬的規模,這樣一來歐美國家的常備陸軍就不比第三世界聯盟少了。

    第三世界聯盟陸軍並非是集中在一起的,因此歐美國家的陸軍同樣可以分散。中國如果集中兵力,他們同樣也有足夠的時間集中兵力。

    「按照計劃,如果中國有進攻歐洲大陸的傾向,如向波蘭邊境調集兵力,那麼美國與英國則將緊急反應,同樣向波蘭邊境調集兵力。並且進行一定規模的動員準備。」

    這個計劃非常的……迫不得已。

    如果按照計劃來建設歐美陸軍體系,那麼英法美以及德國都將把很多勞動力投入到軍事上去,從而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本來歐美的經濟發展速度就已經比不上中華民國了,人口再被牽制在軍事上,那麼顯然經濟發展就更緩慢了。

    但是英法美卻沒有辦法,必須如此。

    不如此,意味著世界霸權的喪失,甚至是還將受到清算。只有德國無壓力,因為中華民國清算德國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德國可以很容易的投靠中華民國,到時候也將是勝利者之一。

    所以德國對於這個什麼防禦體系並不是太積極,但是德國卻可以通過這個防禦體系的建立,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再次建立自己的陸軍體系,因此德國雖然對於防禦體系的建立不積極,但是重建德國陸軍方面卻是十分積極的。

    法國對於這個防禦體系也有質疑,為什麼要讓德國佬重新組建陸軍?要知道法國最大的敵人,不是暫時還看不見的中國人,而是德國鬼子。

    但是,法國也切實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威脅,加上法國是受羅斯柴爾德財團操縱的一個國家,法國一直沒有形成民族主義財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衰弱,所以才讓法國人組建了民族財團。

    因此法國人只是進行了質疑,並未堅決反對。於是德國也加入了這個所謂的防禦體系之中。

    可以說,這個防禦體系是漏洞百出的。因為中華民國構建的第三世界聯盟的軍事體系雖然兵力分散,但是起碼要拿歐洲開刀,足以在美國支援歐洲之前就解決很多問題了。而且最大的漏洞就在於德國。

    一旦開戰,德國首當其衝,就算是中華民國幹不掉英法,滅掉一個小小的德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德國人也知道這個問題。加上雙方之前有合作基礎,因此德國佬不可能真正的融入到這個防禦體系,而且還很可能會臨陣反水。

    美國如果建立一支兵力為400萬的常備陸軍。加上海軍、空軍,兵力起碼有500萬,相當於是恢復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動員力度,因此相當於美國人口當中20人就有1個人參軍入伍。

    而且參軍的還是勞動力。是建設的主力。

    少了500萬勞動力。不僅會使美國能建設起來的東西少了,而且還會使美國市場產生一定程度的萎縮。

    同時為了軍事建設,美國政府不得不加大稅收,也就使美國人民的收入降低,國民生活水平將不斷下降。

    只是美國別無選擇,除非是中國裁軍。

    英法同樣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已讓兩國死傷了大量勞動力,現在正是恢復經濟的時候。結果卻要保持一支規模較大的陸軍,以及海軍。對英法財政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因此英法也迫切的希望中國裁軍,只可惜上次搞國聯,中國不陪他們玩了,還沒出招人家就散場了。

    美國於1923年底,向中國、英國、法國發出邀請,美國將在華盛頓舉行一次四國首腦會談。

    這次四國會談,其目的,就是為了裁軍。

    如果無法達到目的,那麼歐美就只能和中華民國展開軍備競賽了。

    至於德國,是戰敗國,雖然有意拉攏進歐洲防禦體系,但卻沒有出席這次會談的資格。

    日本、俄國同樣也是如此,都沒有資格,這兩個國家如今都已經淪為了受中華民國支配和掌控的存在。

    宋教仁接到邀請後,同意出席此次會議,不過時間推遲到了明年3月,因為已經年底了,中華民國正在搞預算之類的工作,自然是走不開的。

    年底,這是中華民**政兩界最忙碌的時候。

    財團、軍方、行政都在制定新一年的發展方向,商討是否需要調整。這種調整是以財團為核心,軍方、行政為配合的一種模式。

    財團的會議上,財團的智囊團就目前世界局勢進行了分析,認為中華民國就奪取世界霸權的機會非常大,擁有極大的優勢。

    並認為,就算是當前發動戰爭,就可以奪取世界霸權。不過沒有被採納,中華民國的內部建設還未完成,顯然現在就把攤子鋪開到全球是不明智的。

    首先中華民國的基礎設施不夠強,一旦進入全面戰爭時期,首先不好調動勞動力優勢,再則老百姓沒有儲備,戰爭時期日子不會那麼好過。同時中華民國沒有完善的預備役,預備役規模不夠大,也限制了戰爭能力。

    最重要的是,財團還未完成內部收割。

    「明年四國首腦會議,我們的目的,也就是進一步的讓歐美進退兩難。我們要將歐美向軍事競賽方面引導,從而拖慢他們的經濟發展。而我們則保持一定軍事規模,並將主要精力放在內部建設上。」

    這是智囊團制定的路線。

    陸軍方面,中華民國的兵力屬於非常正常的數量,畢竟人口技術擺在那裡。但如果歐美也像中華民國這樣,那麼他們的經濟發展將受到嚴重制約。

    海軍方面,顯然歐美現在已經是中了圈套,他們正在大量的建造戰列艦。而中華民國只是虛晃了一槍。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海軍軍備競賽開始後,我們是否會在海軍方面處於劣勢,一旦海軍方面處於劣勢。那麼我們將非常被動。」有財團智囊團成員疑慮的說道。

    「這方面不需要我們擔心,海軍自然會解決。」周子躍淡定的回答道,海軍建造航空母艦這是絕密的。也只有財團高層才知道。

    「那麼我們按照這樣的路線,則應該盡可能的將資源放到內部建設上去,一是提高勞動積極性,二是對先進生產力的進一步普及。」

    接著財團又進一步的確定了明年需要研究的生產技術,以及需要普及的生產技術,這些先進生產技術的出現,一般都是靠財團來轉化為生產力。私人是沒有那個財力的。

    另一邊中華民國的財政收入,累計為320億元。而1924年的財政預算,則有380億元。

    如此之多的財政預算。顯然讓各領域都變得很充足。

    軍費撥款為35億元,相當於昔日的70億銀元,這在十年前,整個中國都沒這麼多的現金。

    但如今卻有了。而且只是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教育部則拿到60億的撥款。依舊是財政預算的重大支出。

    剩下的285億元,則有180億元被投入到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其他的衛生、行政、科研則瓜分了剩下的85億元。

    雖然財政是極為寬裕,但是中華民國顯然沒有像美國政府那樣,為了花錢而花錢的習慣。

    當前是特殊時期,經濟繁榮。所以財政收入高,因此最多的花費也是在建設方面。教育與和科研,還是根本的。雖然沒有因為財政收入暴增而多拿到什麼錢,但是這樣的撥款卻很穩定。

    不過在撥款上。中華民國卻刻意誇大了軍事支出,公佈的財政預算方案中,軍方拿到了60億元的撥款。

    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進來國際上有諸多媒體指責中華民國擴張武備,破壞世界和平,對此中華民國方面有什麼看法?」

    伊銳志風輕雲淡的笑道:「這不過是無稽之談罷了,我們中華民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但是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陸地利益與海洋利益安全,我們中華民國當前的武備規模非常正常,海陸空規模嚴格按照兵力是人口的百分之一這樣的水平進行建設。倒是歐美諸多國家意圖擴充武備,一些國家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人口的百分之一,是非常危險的傾向。」

    「可是,有傳言中華民國將大舉進攻歐洲,這個是否屬實?」又有記者提問道,這個問題很無聊,於是伊銳志也無聊的回答道:「純屬傳言,我們中華民國是非常熱愛和平的國家,不會無端挑起戰爭。」

    這個回答深得萬金油精髓,有說等於沒說,因為事端是可以製造的,也可能是會突發的。

    「那麼即將舉行的四國首腦會談,中華民國將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我們中華民國,將會秉承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態度與他國首腦進行洽談,盡可能的避免世界局勢緊張。」

    可是,這一年春節過後,宋教仁乘坐游輪前往美國華盛頓的之後,貌似並未按照伊銳志的回答而發展。

    這一年中華民國的春節是以往的春節中消費最龐大的一年,年底也是最忙碌的。

    什麼裝修、安裝傢俱,很多客戶都是選擇在年底動工,結果造成工人根本不夠用,人工成本不斷上升。

    全國各鐵路線、公路線一片繁忙,大量的貨物被運往各個城市銷售。年底汽車、房子、電器、服裝是消費的主流商品。

    這也是中華民國消費市場的一大現象,人們都喜歡把錢存在年底進行大額消費。

    因為政府提倡消費,加上福利保障制度的存在,以及人們對經濟形勢的樂觀,很多消費都是信貸。

    特別是汽車上的消費越來越多。

    而且中華民國的老百姓的觀念開始變了,很多人先買車再買房,因為買了車之後可以在郊區買個別墅來住。

    郊區的木構別墅建設成本低廉,又住得舒服,房子也漂亮。也就是上下班需要汽車,汽車是買得起的,油價又隨著收入的增長而顯得比較低。

    這種觀念也是政府大力提倡的,因為汽車能夠增強戰爭潛力,但是房子不行。中華民國現在就是趕時間,以最快速度讓老百姓住上房子,買上車子、電器。然後從民生建設轉為軍事建設。

    能在郊區住別墅,自然就不用建設那麼多的商品房。商品房建得比較高,因此成本也比較高。

    宋教仁於3月份到達華盛頓,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雷蒙也到達了華盛頓,與東道主威爾遜,正等著宋教仁的到來。

    到達華盛頓的宋教仁受到了很熱情的迎接,招待規格極高。美國顯然不敢在這方面怠慢了中國總統,儘管真正的權力掌控在中國財團手上,但總統相當於就是代言人,也是中華民國的臉面。

    四國首腦會議在全世界的關注下,在華盛頓正式舉行。

    作為東道主的威爾遜首先提出,各國應該裁減軍事的提議,宋教仁摸著他的小鬍子表示支持。

    看起來,好似很順利。

    但是接下來威爾遜提出,中美兩國,各將陸軍規模維持在200萬兵力,英法兩國,則將陸軍兵力維持在100萬時,宋教仁當場翻臉,否決道:「這個提議非常不公平,我則認為,要維護世界和平,應該從人口比例上進行調整。我們中華民國的陸海空三軍總兵力只佔人口的百分之一,全世界都應該按照這個標準來建設軍事。另外在軍費上的支出,不應超過一個國家經濟總量的1%。」

    「不,不,不行,這樣對我們不公平。」英國首相喬治一聽,這還得了。如果真的按照中國人的提議進行裁軍,那麼豈不是等於英法自己卸下武裝,就相當於是把衣服扒了一半引誘別人上的婊子。

    雷蒙也連忙反對。

    宋教仁平靜的看著這三個歐美列強的代言人,他知道這三個傢伙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們心虛了。

    強盜總是心虛的。

    當強盜昔日欺負過的國家崛起後,他們則是惶恐的。心虛加惶恐,則讓他們變得非常敏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