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73章 :十年國慶的來臨 文 / 落雨流痕

    /

    由於財團定下了戰略路線,中華民國這一年在全國各地,都開始修建戰略儲備倉庫。

    糧食方面,儲備了可以消耗半年的數量。為了防止糧食每變質,每年要將倉庫中的糧食更換掉。

    更換出來的陳糧,則出口到其他國家去。

    雖然糧食儲備在機械化農業面前沒太大必要,但還是儲備了,誰知道戰爭爆發後會怎麼樣。

    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不論是救災還是搶購荒,都能支撐過去。

    更重要的還是資源儲備,財團旗下各工廠,都在建設自己的戰略儲備倉庫,每個工廠都必須儲備起足夠消耗半年的進口資源。

    與此同時,財團再集中在全國各地區,建設幾個大型的戰略儲備倉庫,從而儲備起足夠支撐半年工業生產消耗的進口資源。

    這樣的儲備不是說一口氣就要搞定的,財團計劃分三年進行儲備,每年儲備兩個月所需的資源。

    有了儲備就有底氣。

    同樣因為對俄武力干涉的議案,武庫也開始大力儲備軍火,各省兵工廠已經臨時取消八小時工作制,進入丙級戰備狀態。

    中華民國的戰備狀態分為甲、乙、丙三級,甲級是最高狀態,全國人力都將動員起來,乙級是半戰備狀態,動員所有軍事相關人員,丙級是最低級的戰備狀態,只動員部分軍事相關人員與單位。

    由於兵工廠擴大生產,倒是對市場有了不小的刺激,又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而此時中華民國將低級產業分包給附屬國,正好騰出了不少勞動力出來。

    這些勞動力很多被投入到了基礎設施建設和軍工生產上,就業問題輕鬆就解決了,這就是一個超級大國在把握主動後的現象,經濟發展對於超級大國來說。只要管理上不出問題,經濟發展是非常容易的。

    全國各地都在大興土木,鐵路、公路也開始大規模的修進雲貴地區,這一年中華民國的鐵路網絡已經是很齊全了。只不過很多線路還是很繁忙,於是就出現了四軌,甚至是六軌商業鐵路。

    集中的產業,使運輸變得很繁忙。原材料需要運入,商品需要運出。

    但是這種模式,對於產業發展是有很大好處的,因為產業集中之後,先進生產力的普及非常快速。

    運輸成本在生產力進步面前,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而且運輸效率越來越高。成本自然也就下降了。

    在這樣的產業集中發展的過程中,全國人口也開始快速的進入城鎮化階段。

    中華民國已經成為全球城鎮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之後,中國正在朝後世的北美發展,而不是向後世的印度、南美發展。

    對於一個沒有資本,沒有自主能力的國家來說,城鎮化就是普通民眾的災難。他們失去的是土地,而且永遠不可能再回得去。在城市裡又找不都工作,只能淪為貧民,並形成一個個貧民窟。

    中華民國的各附屬國倒是沒有形成什麼貧民窟,因為這些附屬國的人口並不是很多,所以中華民國一定程度上允許他們發展。而且他們是苦力,干的活越多,中華民國壓搾到的利益就越高。所以在各附屬國,勞動力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就算是婦女都盡量發動起來,讓他們去工廠上班,或是從事一些手工業。

    在日本,甚至是連老人、小孩,都被動員到了工業生產當中。不過日本人對於發展教育有一種偏執。

    日本人稱之為百擔米精神,意思是當這個國家只有一百擔米的時候,也要把這些米拿去發展教育,未來就可以收穫一萬擔。百萬擔的米。

    日本人要發展教育,這自然沒問題。

    日本人如果真能培養出一大批人才,最終結果主要還是為中國做嫁衣,還是給中國打工的。

    日本這樣的小島國,已經被徹底的勒緊脖子,他們想要翻盤,也不是一點人才就能改變的現狀。

    不過日本人此時節衣縮食都要發展教育的信念倒是十分的執著,中華民國倒也有對策,直接從教科書上先卡一下,加入一些不是太明顯的奴化內容,並在教科書上讓日本人反省各種野蠻侵略行為。

    接著在學校教育上卡上一道,再日本每所學校派遣監察教師。

    另外,教育成本再給他拉高了,正版教科書都由中華民國編訂,版權費一收,那價格就高了,就像是美國教育中的情況一樣。

    後世日本,也在這種制度下,拉高了教育成本。

    日本現在的財政赤字很高,因為借錢借太多了,賠款也還欠著一大堆,每年光是利息就要不少錢。

    現在要發展教育,沒錢怎麼辦?

    繼續借,中華民國有大把剩餘資本。

    而且相較日本人每年產出的利益來說,這些錢還是能借得起的。日本人發展教育,倒是能讓中華民國剝削上一道,加上發展教育可以讓節衣縮食的日本人消耗更少的資源。

    日本人在節衣縮食的時候,中國老百姓卻是有著充足的物資供應。

    儘管很多產業分包出去後,讓很多勞動力只能到工地上去幹活,但是每天的工錢卻是非常高。

    一條條公路、鐵路,一座座橋樑、水庫在大建設的潮流中被建設了起來。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在不斷的建設各種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些是直接用稅款建設,有些則是發行國債、地方債務建設。

    為了拉動就業,改善基礎設施環境的需求,這一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花錢非常爽快,各種工程紛紛開工。

    國道、省道,市級公路、鄉鎮公路都在到處修建。各城市、鄉鎮都在不斷建設城鎮設施。

    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大量就業。工資水平依舊在穩步上漲當中,從而帶動了市場消費的出現。

    市場消費又刺激商業化設施的建設,這場商業化設施的建設的兩大主力,即是財團與民資。

    商業化設施的建設。同樣也帶動了國民收入,又使市場更加繁榮。

    消費市場的繁榮,同樣也帶動了製造業的發展。

    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經濟在這種循環之中高速運轉。在先進生產力的帶動下,建設速度也越來越快。

    這個龐大的國家,五億人口的勞動力被動員起來,同樣婦女也大量從事工作。其工作人口超出任何一個國家。

    美國人口只有中華民國人口的五分之一,中華民國的婦女工作群體比例也明顯超過了美國。

    在這樣龐大的勞動人口面前,建設起來的基礎設施之龐大,讓任何一個國家都為之目瞪口呆。

    中華民國的機械設備製造廠,基本上每天都是高負荷運轉,大量的訂單多得幾乎都生產不過來了。

    好在歐美工業人才的招募及時跟上。大量的歐美技工來到了中華民國。無比繁榮的中國市場,讓世界為之眼饞。

    只不過當前中國的內部市場,顯然不是歐美能夠染指的。

    在主要的工業產品當中,汽車、電器中華民國自己能夠製造,而且是最先進的。房地產方面,歐美因為政策原因進不去。

    在生活物資方面,中華民國即有自己的先進產品。也有附屬國負責生產低級產品。附屬國的低級產品因為勞動力成本極低,所以價格上也不是歐美商品能夠與之競爭的。

    中國老百姓也在繁榮的市場經濟下迅速富裕,所謂工字不出頭,但在此時的中華民國,工人卻是可以過得很好。

    只要安心工作,買房子、買汽車、買電器都不是奢望。至於結婚問題,中華民國不缺這方面的資源。每一天都有很多外國婦女通過各種渠道來到中國。

    普通老百姓的要求不高,能夠滿足他們的生活必須資源的供應。有房子,有個家庭,有個穩定的收入,每個星期休假兩天,偶爾能出去旅遊一下,就非常滿足了。

    在這種環境下,只要安心工作三到四年。就能夠買到房子,工作個一年就能買一輛汽車,結婚是很容易的。

    每個星期兩天的休假,每天工作八個小時。工廠裡的工人都是按照這個節奏走。還有一部分工人因為工作的特殊原因,工作休假比較少,但工資水平很高。

    工地上的工人則比較累,但收入水平比工廠裡的工人要高出許多。

    工地上的工人,比工廠裡的工人要多上許多。

    此時的中國,幾乎就是趕時間來發展,但工廠施行八小時工作制度,顯然也是有需要的。

    這樣一來,就能建設起更多的工廠。

    另外嚴格執行在工廠上,那麼民資就無法通過壓搾人口紅利來與財團對抗,民資要想在一種商品賺錢的情況下賺更多的錢,要麼付出高額的加班費,要麼就擴大工廠規模,並增加雇工數量。

    而工地上的建設,則是要趕時間,所以八小時工作制不適合,每星期兩天的節假日也不是很適合。

    也因為過去的中國一窮二白,列強殖民時期沒有留下什麼基礎,歐美積累了一百多年,而中國基本上沒太多的工業基礎積累。所以當前的建設方向,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就得建設比西方人更多的基礎設施。

    再加上中國過去教育水平較低,所以沒有那麼多的高端人才,沒文化沒技術的工人一大片,他們顯然也只能在工地上工作。

    八小時工作制,在工地上是完全不適用的。中國要想追趕與歐美的基礎設施差距,國民就得更努力的工作,也必須要奉獻自己的力量。在奉獻力量的同時,獲得比工廠工人更高的收入。

    歐美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顯然就比不上中國了,他們的工人首先沒有那麼吃苦耐勞,工作時間也沒有中國這麼長。另外一個就是,歐美勞動力因為戰爭原因損失不少,所以能夠投入到建設的勞動力比例也沒中國高。

    再則,歐美的婦女勞動力工作比例也不如中國,儘管歐洲因為損失大量勞動力,很多婦女成為了養家餬口的主力,但歐洲過慣了那種優渥的生活,婦女多是在家裡干家務。

    中國普通老百姓,婦女勞作在舊時代是再普通不過的現象了。因此女人工作在政府的宣傳倡導下並未遭遇太大阻力。

    再加上中國有施工機械的投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投入的工程機械越來越多,速度更是超快。

    歐美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慢,差距自然也就慢慢減少了。

    除了在基礎設施上的差距,此時的中國並不比歐美落後,精密製造業水平已經超過德國,只不過在頂級的精密製造業規模上不如歐美。在各生產領域的生產技術方面,以及生產力方面都普遍超過歐美。

    快速趕超歐美的目標,是很容易實現的。特別是在施工機械的投入下,以及教育體系的高成本投入下。

    英國的衰弱,就是因為生產力的衰弱,以及盤剝模式的落後。從而使財富重新積累速度被德國、美國甩開。

    生產力的進步,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變化,使財富積累速度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是全球國家當中,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應用最徹底的國家。

    在緊張的大建設潮流中,1921年雙十節漸漸來臨,這是中華民國建國十週年,自中華民國成立以來,基本上沒有舉辦過什麼國家慶典和閱兵式。

    總統宋教仁在全國無線電廣播,以及剛組建幾個月的華夏電視台中宣佈了十週年慶典的舉辦。

    「為慶祝中華民國建立十週年,中央決定國慶節延長假期三天,從10月7日放假到10月17日,以便於遊客前來北京觀看十週年閱兵式。」

    這次長假的宣佈,讓工人們不由大為歡喜,放假十天,這也意味著可以出門旅遊了,這也讓人們對這次長假期待起來。

    至於那些商家們,一聽放長假,也立即開始準備。每年的雙十節,可都是黃金周,今年是十年國慶,相信老百姓花錢會更爽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