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45章 :白種人世界的危機感 文 / 落雨流痕

    歐洲戰場停火了兩個月後,德國與協約國的談判才開始,這期間是羅斯柴爾德財團與德國容克財團談判的時間。

    果然如同中華民國高層所預料到的那般,戰敗的德國並不會被夷為平地,更不會被軍官。

    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主要矛盾是利益的爭奪,但並不沒有涉及到那麼多的民族問題。

    對於羅斯柴爾德財團來說,滅掉德國之後,德國又交給誰來佔領呢?

    法國嗎?

    那麼法國必然成為一個歐洲大國,這樣就無法在歐洲繼續玩平衡了。

    英國在這一方面的利益與羅斯柴爾德財團吻合,英國也需要一個平衡的歐洲大陸體系。

    首先從這一點來說,就不可能對德國進行軍管。

    另外,德國容克財團被逼急了,大不了把那些工廠炸掉,到時候羅斯柴爾德財團半點好處也撈不到。

    兩個月的談判下來,德國容克財團在付出了一定代價之後,與羅斯柴爾德財團達成了一致。

    接下來才是國家間的談判,德國與協約國在法國巴黎展開談判。

    各國都派出了代表團參加此次談判,中華民國也受邀,中華民國派遣伍廷芳組建了代表團前往法國巴黎。

    中華民國雖然是中立國,但是就伊拉克、納米比亞問題上,必須落實下來。

    11月。伍廷芳的代表團到達法國巴黎。

    談判於20年11月1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開始。1870年德國取得普法戰爭勝利並統一德國後德皇曾在此舉行加冕儀式。來自38個國家的70名代表參與了談判。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於1917年和德國單獨媾和且布爾什維克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中華民國參加這場談判,卻是引起了一些關注。中華民國以『公證國』的身份出現在這場談判中。顯得有些詭異。

    有媒體猜測,中國之前與協約國可能達成了某種協議。

    但這種猜測未得到證實。

    談判由四個戰勝國(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政府首腦和外長組,以及中國代表團兩人成的「十人委員會」主導,該機構組成複雜,矛盾重重,難以做出有效決定。談判過程中各國外長先後退出十人委員會,後意大利因對南斯拉夫的阜姆(裡耶卡)的領土要求被拒絕也退出時,最終的談判由三大國(英國、法國、美國)的政府首腦。即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美國總統威爾遜把持,意大利首相維托裡奧?奧蘭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國甚至不准參與條約討論,中華民國代表團則參與其中,但只對自身利益進行捍衛。

    因為各國談判目標不一致甚至存在衝突,每個決定都是經過「不愉快的妥協」後才能達成。亨利?基辛格稱之為「美國式理想主義和歐洲式偏執狂之間的脆弱妥協」。

    中華民國在這場談判當中是最輕鬆的,協約國三大巨頭英、法、美暫時不敢觸動之前所簽訂下來的秘密協議。

    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佔領的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的『伊拉克』、『敘利亞』地區,以及德屬西南非納米比亞這兩塊殖民地問題上。都沒有再發表什麼不同意見,同時英國就當初達成的交還香港租界的問題上,也知道無力繼續佔領香港,所以沒有做什麼努力。

    協約國知道現在惹惱中華民國的後果是很嚴重的,雖然與同盟國的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中國時刻都威脅著英國的大片殖民地。

    英法美都對中華民國的實力感到深深的忌憚和擔憂。中華民國雖然在這次世界大戰當中也到處征戰,但卻從未陷入戰爭泥潭當中,所以中國的實力是保存得最好的。

    中國現在可以動員大量的兵力,也有強大的空軍和裝甲力量,如果中國願意的話。甚至可以一路推到歐洲。

    好在中國現在顯然是吃飽了,並不想繼續擴張。

    在這談判中。帶領中國代表團的伍廷芳代中華民國總統宋教仁提出了『民族自決』這一理念。

    即所有民族都可以自己組建國家和政權,並主張讓波蘭組建獨立國家,以對紅色俄國進行圍堵。

    第二天,伍廷芳在巴黎發表講話時的照片就登上了各國報紙,中華民國發動了一切輿論渠道,來宣傳這個『民族自決』政策。

    這個理念,頓時引起了世界各個民族的共鳴,中華民國再次華麗的包裝了一下自己的國家形象,在那些被奴役民族的眼中,中華民國就是世界弱小民族的希望所在。

    這天伍廷芳剛參加完談判會議,正要返回酒店的時候,被一群記者包圍了。

    「伍廷芳先生,中華民國提出了民族自決政策,那麼中華民國自身是否落實下去了呢?據我所知,貴國不僅佔領了菲律賓,還佔領了俄國遠東行政區和突厥地,菲律賓人和突厥人為什麼不能民族自決呢?」其中一名英國記者對伍廷芳問道,問題中充滿了各種質疑。

    伍廷芳淡定的面對著記者的採訪,回答道:「我必須糾正一點,菲律賓自古就是中華民國的附屬國,在古代,我們只是將領土交給他們管理,但是菲律賓曾對華人發動過大屠殺,所以我們中華民國不會允許一個如此危險的民族組建國家,我們將對菲律賓人加強教育,然後在重新考慮菲律賓人是否有民族自決的條件。至於俄國遠東行政區和突厥地,那裡是遊牧民族生存的地區,這些遊牧民族歷史上曾在中國發動過無數次劫掠和屠殺行為,我們中華民國也不會容忍這種垃圾民族在身邊成立國家。」

    「所有具備民族自決條件的民族,是那些熱愛和平或飽受侵略的民族,而作為侵略者,應該受到應有的制裁。」伍廷芳的話引起了一片嘩然。

    最後這句話,當天就出現在了歐美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

    中國威脅論再次喧囂塵上。

    過去,英法作為侵略者,他們奴役全球各個民族,是一個非常心虛的國家,虧心事做多了自然怕反抗。

    這種危機感在每一個殖民國的民眾心中扎根,就算是那些嘴巴上成天掛著和平字眼的民眾,也都有這種危機感。

    伍廷芳的言論,即使白種人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也獲得了那些受壓迫民族的歡迎。

    中華民國,成為那些受壓迫民族眼中的救世主。

    在民族自決的政策上,各國都將中華民國的行為看在眼裡。

    從朝鮮王國、琉球王國、安南王國、暹羅王國這些國家身上就能看出中華民國的民族自決政策的施行力度。

    至於南華共和國、日本王國,則是比較特殊的例子。

    前者,是華人組建的國家,但印尼土著也曾對華人發動過屠殺,這就是中國給出的理由。

    日本王國則是被中國打敗的亞洲國家,曾經也是中國的附屬國,現在重新成為了附屬國。

    作為以下犯上的附屬國,中華民國允許他們繼續存在,已經是非常仁慈大度了,中華民國甚至幫助日本發展經濟,為日本提供救濟糧,以免日本人被餓死。

    種種善舉,都大量出現在國際輿論上。

    然而實際上呢!這些報道出來對日本的善舉,只是中華民國不想看到日本奴隸被餓死才給他們提供了糧食援助。

    你要讓牲口給你幹活,起碼要保障牲口先不被餓死。

    至於發展經濟什麼的,各國也只是看到了表面上的東西,深入調查就會發現,中國讓日本發展的多是那些高污染產業。

    中華民國卻是在持續的加強國際輿論的操控,不斷的向那些被殖民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宣傳中華民國的正義形象。

    至於白種人世界,除了在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地區宣傳以外,基本上沒有在白種人國家怎麼宣傳。

    畢竟那裡中國所掌控的輿論渠道不多,不是自己的地盤,首先是不好宣傳,再則也沒那個必要。

    此時的中華民國並不怕白種人世界的敵視,因為他們最終都將是敵人。中華民國的國際輿論宣傳主要是針對那些第三世界國家和被殖民國家。

    這使得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都想要加入中國的亞洲貿易體系。

    中華民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的『亞洲貿易組織』,成員國也就是中國和那些附屬國,亞洲貿易組織,是世界上關稅最低的貿易組織,成員國之間享有低關稅貿易條件。

    當然,在這個體系中,無非就是看自己本事。

    有本事的多賺錢,沒本事的少賺錢。

    但實際上,還是得看財團分配產業,財團不想讓你發展該產業,那就絕對發展不起來。因為各附屬國都拿到了自己的產業,加上中華民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所以看上去很賺錢。

    不過,錢還是在財團口袋裡,因為那些產業還是財團在經營的資產。自然的,財團把產業放在這些國家,附屬國的稅收也就增加了。

    阿富汗國王哈比布拉汗與波斯國王沙阿在這一年冬天,同時接到了中華民國的訪問邀請。

    兩位國王接到邀請,都欣然前往中華民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