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25章 :刮目相看 文 / 落雨流痕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中華民國兩艘戰列艦下水也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此時全世界在關注歐洲戰爭的同時,同樣也在高度關注中華民國。

    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中華民國的版圖就迅速膨脹。

    並橫掃亞洲大部分地區,先後擊敗俄國、日本、美國三大列強,並逼得法國人退出了亞洲,打爆了荷蘭人的殖民地,打服了暹羅王國,儼然已經成為了亞洲霸主,一個全世界版圖面積最大的國家就這樣誕生了。

    這個亞洲霸主,此時已經開始涉及海洋利益了。

    歐戰期間,大量遠洋漁船出現在了除北大西洋之外的各大洋,遠洋商船排水量噸位在己未年下半年已經突破了1400萬噸。

    海洋利益需要強大海軍才能保護。

    此次中華民國下水兩艘世界最先進的戰列艦,頓時挑動了協約國的神經,特別是英美兩國的神經。

    英國卻是沒辦法了,暫時不可能再造什麼先進戰列艦了。

    美國卻是加緊建造科羅拉多級戰列艦。

    「根據情報顯示,中國人下水的華東級戰列艦,採用的是德國技術,側重於戰列艦防護。速度與我們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都是21節,但是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主炮口徑相比華東級戰列艦要大,中國人為了盡可能的加強戰列艦裝甲,削弱了其主炮火力。」一名美國海軍上校點評道。

    「那麼,我們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與中國人的華東級戰列艦相比。哪個有優勢呢?」美國海軍部長問道。

    「我想應該是差不多的,我們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更側重於火力,而他們更側重於防護。真正打起來的話。也許還是得拼戰術、數量。根據情報顯示,中國人起碼要造七艘這樣的戰列艦,因為他們的華東行政區是七個省,也許是八艘,因為他們還有一個上海行政區。」

    「八艘!那我們也造八艘。」美國海軍部長豪氣的說道。

    此時美國正處於戰爭階段,造軍艦非常容易獲得審批,因為戰爭期間。財團就是要人zhengfu盡可能的多花錢。

    浪費點錢也沒有關係。

    於是,沒多久之後,美國也批准了建造八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計劃。非常的爽快。

    中華民國的崛起,已經讓美國看到了一個極大的威脅。

    美國資本一直想向世界擴張,但是中華民國的崛起,以及中國民族資本的崛起。使得現在美國資本已經不可能再向亞洲地區擴張了。

    現在美國資本要想辦法。確保在加拿大以及南美的資本擴張。

    武力是制勝的關鍵。

    但是美國人不知道的是,中華民國的華東級戰列艦的最大航速不是21節,而是28節,足足高出了7節,也就是沒小時14公里的樣子。

    如果雙方打起來,美國的科羅拉多戰列艦根本跑不過中國的華東級戰列艦。

    而在主炮口徑上,中國的主炮口徑也不是目前的380mm,而是與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一樣的406mm主炮。

    雙方在火力上是沒有什麼差距的。

    但是在裝甲防護方面。華東級戰列艦簡直是完爆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雙方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一旦發生戰列艦對轟。美國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被打爆基本上是沒有懸念的。

    而美國卻傻傻的造了八艘落後的戰列艦。

    等於是無用功。

    還浪費了大量勞動力。

    美國參戰後,其勞動力也主要用在了軍工生產方面,對內建設活動減少了,工廠的設備更新也未大規模的展開。

    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差距,就這樣被縮短了。

    中華民國的工業規模,在這一年已經超越了美國,不過在人均工業規模方面只有美國的1/4左右。

    如果算上附屬國的話,其人均工業規模,只有美國的1/5。

    由此可見,中華民國的工業規模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其他國家對於中華民國下水了兩艘最先進戰列艦,而且還是自主建造,也都感覺到了震撼。

    一個十年前還是十分落後的國家,十年後已經能夠製造最先進的戰列艦了。

    各國zhengfu、民眾眼中的中華民國的形象頓時大不一樣。

    以前他們看中華民國,主要還是驚歎於中華民國在空軍方面的成就,以及先進軍事戰術的應用。

    如今造出了戰列艦,簡直就是刮目相看。

    在這個時代,戰列艦就像是後世的航母一樣,在人們看來戰列艦就是最強大的海軍裝備。

    而且,十九世紀是海戰的時代。

    而二十世紀的空戰時代才剛剛拉開,人們對海軍還是更為看重。

    或者說,這年頭的戰列艦就像是核武器一樣,代表的是級別最大,造價最高的軍事裝備。

    這個消息一在世界傳開,頓時海外華人都感覺到,那些洋人看向他們的目光都帶著一些畏懼。

    ……

    己未年秋季,中華民國迎來了再一次秋收。

    這一年,北方遭受了旱災,小麥、玉米、棉花減產,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其他地區卻是迎來了豐收。

    「我們中華民國不似印度那樣,一遭受災害很可能就是全國性的,我們的疆域分佈大,很多災害都只是局部災害。就小麥減產問題,對我中華民國影響不大,南方水稻產量極大,我們甚至吃不完。而且中亞行政區的小麥已經投產了一部分,彌補了一些供應問題。就棉花減產的問題,中華民國正在中亞行政區建設大規模棉花產生地,今年整體來說。棉花產量還是處於增長狀態的。只有玉米減產給養殖業帶來了一些困擾,華北各大養殖場已開始從外地購入飼用玉米,並減少了部分牲畜存欄……」

    這次華北旱災。主要還是發生在陝西、山西一帶,這兩省人口遷移出去了很多,特別是陝北地區基本上遷移出去了大部分人。

    河南、河北一帶也有部分地區受災,山東地區情況還好。

    總的來說,這場災害儘管讓中華民國這一年農業生產出現了一些損失,但卻問題不大。

    中華民國在救災方面,只對受災棉農、藥農進行了補貼。

    華北地區基本上已經少有自耕農了。多是一些大地主,更多的土地是財團所擁有的。

    那些大地主也不需要國家救災,自耕農繼續在華北種地也是沒前途的。還不如趁機進城市當工人。

    棉花生產關乎炎黃幣的國際化,自然是要大力補貼的。藥農種植的是中藥,為了使藥農耐心的種植高質量重要,國家也是有補貼的。

    棉花是世界每個人都要用到的。同時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棉花產出。

    他們可以不買鋼鐵。卻不能不買棉花。

    如果棉花定價權由中國控制,那麼棉花國際市場就要以炎黃幣進行結算,這就使別的國家願意接受炎黃幣,並願意大量持有,因為炎黃幣對他們來說能夠買到他們需要的東西。

    就算搞不了國際化,起碼也要在亞洲、大洋洲取得貨幣霸主地位。

    「明年在華北多修修水利,搞點旱澇保收的設施出來。」江渝對華北旱災做了指示,要知道華北地區的災害還多著呢!

    19年到21年。28年到31年,都有大災害。

    不過。現在中華民國的抗災能力很強的,基本上不怕這些大災。

    就基礎設施的修建方面,北方主要是防旱,南方主要是防洪。其中南方經濟相對繁榮,發展潛力更大。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要修的基礎設施是很多的。

    在工業規模方面,比建設一個全面的基礎設施還要容易得多。畢竟工業,無非就是能源、交通、設備、工人、原材料這幾個要素。

    基礎設施要建設的東西就多了。

    特別是中華民國版圖這麼大,要建設的基礎設施就更多了。

    總的來說,這個國家的發展,還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不過中華民國現在有的是錢,而且資金流通速度很快,並不是那麼多人都把錢放在銀行裡吃利息。

    現在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將先進生產力普及開來,主要的還是製造出更多、更大的施工機械,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中華民國這一年的農業調整進行得很成功,沒有因為大量移民之後,使糧食生產過量。

    谷賤傷農,糧食生產太多也不是好事。

    現在中華民國的耕地極多,經過農業規劃方面的調整之後,這一年油料作物產量大漲,大豆、花生、向ri葵、菜籽產量都比往年翻了數倍。全國各地的飼用玉米種植面積也出現了大幅度增長,養殖業規模隨之增長。

    中華民國正在向一個超級農業大國的方向發展。

    不論是寒帶作物,還是熱帶作物,中華民國都有出產,在大規模用於工業生產的棉花等原材料的生產上也大大超過了美國。

    中國的農業畢竟是用了大型農機的,機械化農業的生產力是很強悍的。

    農業人口個人產值已經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農業機械最先進,農業制度最完善,農業技術水平最高。在這個農業產值往往還能與工業產值較量的時代,中華民國的農業蓬勃發展,其產值位居世界第一。

    還有大量農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

    在油料作物出口方面,中華民國在這一年已成功國際油料作物定價權,棉花出口方面倒還是剛開始與美國展開競爭。

    之前中國棉花產量沒那麼多,還在搞棉花進口呢!

    現在棉花產量提高上去了,已經開始出口棉花了,不過主要還是出口到那些發展紡織業的附屬國。

    橡膠方面已經初步掌控了定價權。南洋橡膠已經陸續投產,要知道橡膠是江渝從九年前就開始佈局的了。

    那時候江渝在南洋種了大面積的橡膠,然後成立上市公司在倫敦、紐約、上海等地進行斂財。

    後來股災之後。又把那些橡膠園的股權買了回來,並年年種下大片橡膠樹。

    天然橡膠之外還有合成橡膠技術,合成橡膠技術愈發成熟,並大量應用於汽車製造當中。

    ……

    此時民資的滾雪球遊戲也玩得很嗨,銀行貸款一筆接一筆的被貸了出來,接著又被民資投入到了實業當中,建設起資產之後再去貸款……

    陳光甫則操控著放款速度。

    「這個月全國勞動力利用率極高。甚至是很多地方都出現缺少工人的現象,現在不能放款太大了,這個月先減少放款額度。」陳光甫對手下那些行長們交代道。

    「是。總裁。」

    幾個行長應道。

    那些民資的活力很強,經營也很靈活,銀行放款之後,就業率大幅度上漲。甚至是到處都缺人。

    特別是技工最為搶手。大量普通工人開始向技工轉型。

    全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這就是泡沫經濟刺激下的產物,也是剛xing需求下所帶動的經濟。

    快節奏的工業生產也使服務業隨之發展了起來。

    工資水平上漲速度很快,此時普通工人的工資水平已經上漲到了每個月30元,從而又刺激了消費。

    大量工廠應運而生。

    這是民資的春天。

    也是工人的春天。

    更是zhengfu的春天。

    唯一吃了些虧的就是財團了,原先財團保持壟斷的一些行業,開始出現了民資競爭。不過那也是財團允許他們競爭的結果,根本的領域還是財團壟斷的。

    不過財團挖了一個深坑。民資已經跳進去了。

    當前普通民眾為之奮鬥的,還是房子、車子。不過也有很多民眾對於能吃飽飯就已經很滿足了。

    畢竟此時的中華民國,剛從清末走出來。

    清末的貧苦,使很多人的思想,還停留於混口飯吃就已是最高理想的層次。

    但這種觀念也正在慢慢改變,老百姓也變得越來越勤勞,這確實是後天社會所犧牲掉的東西。

    快節奏,必然代表著幸福指數的下降。

    但一個發達國家,節奏肯定是越來越快的,所以人類真正的幸福,並非是科技有多發達。

    一個發達國家,卻是可以通過壓搾其他國家來達到提升國民幸福指數的目的。

    當人們住上了房子,買了車子,攀比自然也就出現了。當人們都能夠通過勤奮的勞動而獲得這些東西時,老百姓就會努力工作。

    這個時代的工業水平還並不是很發達,很多時候工作十分機械、枯燥。

    就像是摩登時代所講述的故事一樣,擰螺絲、擰螺絲,還是擰螺絲,資本家為了壓搾更多的利潤,甚至把工人吃飯的時間都節省再節省。

    這種現象在中華民國卻是開始杜絕了。

    起碼財團不是這麼做。

    在工廠,八小時工作制,還是落實了下去。

    財團根本不需要他們工作十幾個小時,那樣會拉低就業率,從而降低市場消費,工人拿到錢,也總得有時間去消費吧!

    畢竟這是一個近五億人的國家,如果拚命的壓搾一部分工人,而又讓另外一部分工人失業。

    這結果就是兩撥工人都怨氣很大,而且市場消費能力也會下降。

    就像是鋼鐵廠,產鋼量儘管很大,但工人數量頂多也就那麼些,占國民總量很少的一部分。

    倒還不如搞成八小時工作制。

    如果說是某種商品生產不過來,可以分兩班生產,第一班可以五點就上工,中午下班。另外一班可以中午上工,晚上十點下班。

    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只有技工。

    例如那些實在缺人的工廠,像製造機械設備的,需要精密加工的,因為缺少工人,所以一天上十個小時的班是很正常的,甚至是連週末都只休息一天。不過這些技工的收入卻是極高。

    工作時間普遍在十個小時的,那就是工地了。

    工地這是要趕工程進度的,自然是不能拖延,很早就上工,干到天黑才下工那是正常的。

    甚至是晚上還開工。

    中華民國的這種八小時工作制,加班給雙倍工資的制度施行得比較徹底,那些民資膽敢觸犯其底線,必然會被zhengfu罰款。

    這種制度的實行力度,在世界各工業國家當中都是沒有的。

    因為這個時代社會主義革命剛拉開序幕,西方人還未開始反思自身問題,對工人還不夠重視。

    實際上後來的資本主義,已是吸取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因為資本家們發現,如果繼續按照老路子走,被推翻基本是注定的。

    中華民國的工人,絕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人了。

    八小時工作制,還有別的國家所沒有的社會保障、福利,日子絕對是最舒服的。

    對於財團來說,未能盡可能的剝削勞動力,看上去會有損失。但是,這也培育了內部市場。

    內部市場的繁榮,又使消費能力增強,從而生產更多的飛機、汽車等與戰爭潛力相掛鉤的產品。

    算是你好我也好。

    更大的好處就是,例如一個工廠每天生產八個小時,那麼就需要建設更多的工廠。

    如果一天是工作十多個小時,那麼要建設的工廠就少了。

    那麼一旦戰爭爆發,戰爭期間絕對是要連續開工的,甚至是超負荷運轉。那麼八小時工作制而建設起來的工廠數量更多,戰爭潛力也就高得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