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242章 :全面建設的中國 文 / 落雨流痕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科技是不斷發展的,戰爭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的,一個國家如果能抽調更多的兵力投入戰場,那麼就多一分勝利的可能。當然,投入戰場的士兵不能裝備太落後的。」一名陸軍上校這時對尼古拉二世說道。

    尼古拉二世臉色一紅,最可悲的莫過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俄國士兵,甚至窮到連鞋子都沒有。

    「有時候人太多了也是不好的,因為根本就來不及生產那麼多軍事裝備。」尼古拉二世好似是在辯解。

    「那是在工業比較落後的情況下,不如請陛下您去參觀一下保定軍工基地吧!」那名上校對尼古拉二世建議道,稱呼上還是用了敬語,算是給了尼古拉二世一些面子。袁世凱和宋教仁則是以一種平等平坐的語氣來稱呼尼古拉二世。

    「嗯!」尼古拉二世點了點頭,對中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很關心的,如果中國真的有能力讓他復國,甚至是統治整個歐洲的話……

    一想到這裡,尼古拉二世內心頓時再次悸動了起來。

    車隊當天來到了保定。

    保定,這是昔日北方的軍事重鎮,不過隨著中華民國內部穩定後,保定已經沒多少駐軍了。

    但是保定還有一所『保定軍校』,這是一所專門用來培養基層軍官的軍事學校,而淮安軍校則專門用來培養中高級軍官。

    同時保定地區還有一個大型的軍工生產基地,華北地區有三分之一的軍工生產放在了保定地區。

    來到保定後,尼古拉二世第二天參觀了保定軍工生產基地。

    保定軍事基地主要生產的是步槍、火炮,以及子彈、炮彈。

    只見一條條子彈、炮彈流水生產線正在不斷運轉,子彈和炮彈以極快的速度被加工、組裝了出來。

    其中機械佔據了很大的生產比例。

    在步槍製造上,之見軍工廠用的全是自動化專業機床,一根槍管放下去,直接自動加工了出來。

    加工速度極快。

    這種機床只能加工一種東西,不像普通機床什麼東西都可以加工,但是效率卻比普通機床高出許多倍。

    面對高度自動化的軍工生產,尼古拉二世震驚了。

    這個曾經比俄國還落後的國家,竟然發展出了如此恐怖的軍工製造技術,簡直讓人難以想像。

    「只要有需要,我們就可以隨時擴軍工生產規模,生產幾千萬支步槍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那名陪同的陸軍上校輕描淡寫的說道:「子彈和炮彈方面更加不是問題,正是因為我們中華民國採用世界最先進的製造技術,所以我們的士兵就像是有打不完的彈藥一樣。」

    尼古拉二世再次震驚了。

    ……

    幾天後,尼古拉二世又乘坐著火車直接南下,來到了繁華的江南區,一路上他能看到華北地區到處都是工廠。

    到了江淮平原地區,工廠就更多了。

    只見整個華北平原和江淮平原上,公路、鐵路到處都是,交通已經非常方便了。

    在此時的中國,平原地區的鐵路、公路基本上已經修得差不多了,在這些平原地區,基礎設施一點也不比歐美差。

    尼古拉二世來到淮安之後,又參觀了淮安的戰車生產線和飛機生產線,更是驚歎無比。

    但他過了長江,來到繁華的蘇南地區時,更是被這裡的繁華所震撼得一塌糊塗,此時的蘇南是整個中國地區最為繁華的的區域。

    在蘇南地區雖然重工業不多,但是輕工業卻主要集中在蘇南、浙江一帶,加上這一地區又是中國金融中心的輻射區域,而且擁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其繁華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尼古拉二世一路上看到了大量的工地,工地上正在修建各種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水庫、電站,還有各城市都在對城市進行改造。

    沒錯,是改造。

    此時中國各大城市的建設都比較落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沒怎麼建設,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忙著建設基礎設施和搞出口型生產,城市都未怎麼建設。

    當建設重點放在內部之後,各個城市都開始了改造。如今改造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因為各城市的房屋主要都是一些磚木結構的土房子。

    加上如今政府有錢,各城市的改造也就都紛紛提上案頭了。

    改造的重點就是擴寬街道,建設城市排水系統,以及供電系統、自來水系統。電線是不能亂牽的,必須埋入地下。

    街道也不能太狹窄,因為用不了幾年,中國就要大爆汽車了,到時候街道太狹窄只會出現堵車的悲劇。

    還有環城路、停車場、加油站這些都納入規劃範疇。

    因此全國各個城市都在大興土木,同時全國各地也開始大蓋商品房。如今的中國建築系的專業,與後世香港一樣,都有一個『風水專修課』,就算是一套小小的商品房,也要盡力讓它存在格局,起碼不能蓋出凶宅出來。

    城市改造和房地產建設,使得各個城市都出現了許多工作崗位,很多在外地的鐵路、公路工地上做事的勞工開始返鄉。

    畢竟在家鄉的工錢也差不多,為什麼不回家鄉去呢?

    這些勞工的返鄉也並未給那些工程造成太多的麻煩,因為此時中華民國手上還有許多俄國勞工。

    同時還有許多日本、朝鮮、越南、暹羅勞工,這些勞工是中華民國政府公開招募的,來到中華民國是有工作簽的。

    不過這些勞工不能到處亂跑,只能待在工地周圍,工作時間到了便拿著錢從哪來回哪去。

    那些藩國勞工還是不錯的,日本、朝鮮、越南勞工都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因而能夠吃苦耐勞。

    暹羅勞工則差了許多,暹羅男人本來就有點懶惰,不過也比那些印尼猴子們好上一點,幹活也是能幹的。

    這些藩國勞工管理起來更方便,一些生產工具交給他們不用怕被他們破壞了,因此能承擔比俄國勞工更高一級的建設環節。

    此時中國算是真正的開始全面建設了,北方的鐵路已經修得差不多了,就差一些鄉鎮級的公路。

    鐵路和公路的修建開始轉移到了北海行政區,以及剛打下的中亞行政區,同時還有南方各省,以及中南半島和南洋地區。

    北方則開始進行城市改造。

    南方的城市改造也正在進行,不過很多未通車的城市還只是在規劃,雖然南方的鐵路、公路建設成本更大,但是南方的經濟潛力卻是很強的。

    特別是廣東一帶,此時的廣東省已不是中華民國最南方的大省份了,更南方的還有中南半島和南洋地區。

    因此廣東省正好在南方地區的中部,其經濟能夠連通中國內陸,也能連通南洋各島嶼和中南半島,使得廣東的發展潛力變得更加巨大了。

    很多工業開始向廣東轉移,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型工業。

    內需型的工業則開始向中部轉移,軍工業則開始向西北、中亞地區轉移,轉移到西北和中亞的主要是一些彈藥生產線,那種消耗比較大,但卻沒太大技術含量的軍工業。

    比較重要的軍工業,諸如戰車、飛機、自走炮的製造,都是放在中部偏西地區,因為那裡是最安全的。

    這一年的鋼鐵產量也大幅度增長,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開始全面建設各鐵礦礦場,使得鐵礦產量每年都處於爆發狀態。

    特別是在中南半島和南洋各島嶼,以及在印度、澳大利亞的鐵礦投資開始投產之後,鐵礦石供應在1918年就變得更加的充足了,因此鋼鐵產量開始節節上漲,在1918年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增長到4000萬噸是毫無懸念的。

    而美國在1917年的鋼鐵產量卻只有3500萬噸,比歷史上的鋼鐵產量縮小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鋼鐵產量的發展所導致的。

    同時還有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的原因,因為德國的潛艇把協約國的商船干翻了,沒有足夠的船隻為美國運輸出口物資。

    因此美國的鋼鐵產量卻一直維持在該數量提升不上去了。

    畢竟美國此時的經濟發展還是靠出口拉動,內部建設還未大規模的展開,工業設備的升級換代更是沒有展開。

    相比之下,中華民國的工廠所使用的工業設備大部分都是世界最先進的,並且正在迅速普及先進生產力。

    在這種先進生產力的推動下,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完爆美國。

    這一時期的世界,最大規模的建設活動主要發生在中國,在美國參戰後,很多勞動力都去參軍了,建設速度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放緩了許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民國一年建設起來的東西,甚至比世界所有國家的建設總和還要多。

    因為此時世界各主要國家當中,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以及俄國都陷入戰爭狀態。

    尼古拉二世在參觀了中國的鋼鐵生產基地後,更是驚歎不已。中國的工業生產技術的先進程度已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

    這時尼古拉二世終於明白,為什麼當初俄國會被中國打敗,儘管這和中國切斷西伯利亞鐵路,使俄軍陷入無補給的狀態有關,但是這也和中國的工業全面崛起有著巨大的關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