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224章:喀山中蘇炮戰 文 / 落雨流痕

    鮑爾沙克政府、鄧尼金叛亂、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救出,種種不利的消息傳到聖彼得堡,讓列寧深感無力。

    如果能給他一年時間,他就能對俄國進行一次初步的重整。

    然而**才不到半年啊!中華民國就對俄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武力干涉,同時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冬季佔了大部分時間。

    冬季的力量重組極為緩慢。

    鄧尼金叛亂,加上中國武力干涉,使得鄧尼金與鮑爾沙克政府連成了一線,形成了對紅色毛熊的包圍之勢。

    不過叛亂的鄧尼金在中國國防軍的壓力下,不得不向鮑爾沙克政府臣服,這些俄軍也送到了鄂木斯克地區進行整編。

    中國國防軍如同蝗蟲過境一般,突入了伏爾加河西畔。

    在後方,中華民國動員100萬農墾兵團進入了中亞細亞地區,開始對中華民國新佔領的24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進行農墾,並施行初步佔領。

    抽調到中亞細亞的100萬農墾兵團原先墾殖出來的土地,則分配給退伍軍人,成為了那些退伍軍人的私人產業。

    一切墾殖出來的農場,以後都將分給退伍軍人。同時財團也開始在中亞細亞農墾,財團的未來都會把這些土地分給個人進行管理。

    因為農業管理比較複雜,目前的利潤雖然不少,但隨著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利潤將逐步下降。

    加上財團的管理支出什麼的,未來將沒有什麼利潤可言。

    特別是種植棉花的土地,棉花這東西雖然能夠用機械采收,但是如果勞動力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棉花種植是沒太多錢賺的。

    但是棉花又是不能不種的經濟作物,不僅要種,而且要大規模的種植。

    這時候把種植棉花的土地分給退伍軍人,然後讓政府每年對這些退伍軍人轉職的棉農進行補貼就行了。

    分給個人的話還省事,當然分給個人管理之後,該農場種植的作物是國家硬性規定的。

    歷史上的老教材上寫著,世界主要產棉地:中國、美國、中亞。

    可見中亞地區是世界極為重要的產棉地,其中哈薩克斯坦後世的棉花種植面積達到了9000萬畝,每年產出籽棉400萬噸,只不過平均畝產棉花只有可憐的44.4公斤,後世中國棉花畝產高達130公斤以上,其中相差了近5倍,因此中國以不到4000萬畝的棉花種植面積,使棉花產量高達600萬噸以上。

    只不過這種棉花高產是建立在精耕細作上的,平均投入工時非常高,此時中國棉花採取了機械化種植後,每畝產量只有50公斤左右,從整地、播種、灌溉、施肥、植保到收穫、全部採用機械化,儘管產量比較低,但是每畝投入工時只需要4個小時。要是不用機械,一個勞動力每畝投入的工時起碼得十幾天。

    在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棉花產量約為120萬噸,烏茲別克斯坦的棉花產量則高達350萬噸左右。就連塔吉克斯坦那樣的國家,棉花最高產量也達到了100萬噸。

    如果中國把中亞產面地開發出來,棉花產量可以達到1000萬噸,假設中國人口增長到5億人,平均每個人每年所佔有的棉花為20公斤。

    民國時期,中國的棉花種植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13,也就是1.5億畝以上,經過這些年的農業機械化,棉花種植面積降低到了1億畝,因為棉花種植個體戶轉型了,每年棉花產量達到500萬噸左右。

    每年1500萬噸的棉花產量,可以使中國支撐每個人每年30公斤的棉花消費,實際上用不了這麼多棉花。

    不過卻能支撐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並且是大量的出口。

    而且中亞的棉花是優質棉,棉花質量極好,比中國境內的棉花質量高出一截,和新疆棉花質量差不多。

    此時中國強行佔領了哈薩克斯坦,而哈薩克斯坦大部分棉花產地都集中在中國佔領的東部地區。

    但中國並未完全佔領東部地區,只佔領了一半左右。

    不過整個哈薩克斯坦遲早都要完全佔掉,只是目前中國還沒能力一口氣把中亞消化掉,所以江渝只是佔領了哈薩克斯坦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些土地要開發出來,還得花點功夫。

    ……

    中國國防軍在突入伏爾加河西畔後,與喀山的國防軍形成了對莫斯科的強大威脅,紅軍的主力開始向莫斯科集結。

    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此時俄國貴族們,對中**隊在俄國如蝗蟲一般的行為十分不滿,然而他們卻忍受了下來。

    因為此時只要中國能夠撲滅俄國**,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在大戰快要爆發的時候,中國卻是忙著全面佔領北海行政區。

    日本大正倭王看著一張中華民國剛印製出來的地圖,眼裡充滿了無限的羨慕嫉妒恨,中華民國竟然又攫取了大量的領土。

    那資源豐富的俄國遠東,已被中華民國收入囊中。

    從去年冬天起,中華民國就開始在日本組織勞動力。開春後,從日本抽調了100萬勞工前往北海行政區修建鐵路和公路。

    此時的日本片板不得下海,連捕魚都不被允許,只有中國商船可以進入日本海域,日本也沒有什麼外交權。

    可以說此時的日本,已經被完全困在了這個資源貧瘠的島嶼上。

    日本的科學家、工程師、高級技工全被中國拉走了,工廠也被拆了個精光,剛建成的工廠也都是中國允許日本發展的產業,但規模還不夠大,使得日本境內失業率很高。

    中華民國把一批日本人調到歐洲去打仗,現在又調了一批日本勞工到寒苦的北海地區修建鐵路,算是大大的緩解了日本的就業壓力。

    那些日本勞工的工錢很低,每個月僅有3元的工錢,相比中國工人達到7元的工錢,低了兩倍多。

    而且這些日本勞工的工錢當中,有三分之一要給中國政府,算日本支付的賠款。同時還有三分之一的工錢要給日本政府,這是日本政府的稅收,日本勞工每個月只能拿到1塊錢。

    但是僅僅是這1塊錢,就能讓這些日本勞工讓家人吃飽肚子了,畢竟工地上的伙食是中國提供的。

    為了日本勞工有力氣幹活,工地上的伙食還是不錯的,雖然檔次比中國工人低了一個級別,但平時也是有肉的,只不過那都是一些便宜的魚肉、雞肉。相比中國勞工在工地上能吃到牛肉,同時不時還會供應一些水果罐頭相比,日本勞工的待遇確實不怎麼樣。

    但是日本勞工卻十分滿意這樣的待遇。

    除了調集100萬日本勞工,中國政府還從朝鮮也調集了80萬勞工,不過朝鮮勞工的待遇比日本勞工則高了一些,工錢每個月有4塊錢,而且不用交給政府什麼的,收入是日本勞工的4倍。

    越南勞工則沒有徵調到北海行政區修鐵路,因為越南人不習慣北海的氣候,日本和朝鮮則比較適應,但也不是完全適應。

    歷史上日本派出干涉軍,結果就是被惡劣氣候凍得死傷一片。

    180萬勞工在北海行政區大興土木,抓緊時間修建鐵路。如果到了冬天就修不了了,中國也在北方調集了三十萬名工人進入北海行政區。

    不過這些中國工人,一般都是駕駛工程車的工人,或者是技術工種,本身他們的工錢就達到7元以上,到了北海行政區之後工錢就更高了,普遍都有10元。

    李守鏡指揮著東北軍區開始全面佔領北海行政區,從極寒的勘察加半島,到最西邊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洲,但凡有人聚居的地方全面佔領了。

    同時也是進一步的殺光這個區域內的俄國人。

    北海行政區比較好開發的是沿海地區,那裡有海運、河運交通,內陸地區的河運交通也比較多,而整個北海行政區,俄國人就是在這些有河運的地方建立據點的。

    俄國人不斷的建立據點,然後不斷的以最前面的據點做為跳板,曾一度推進到美國阿拉斯加州。

    後來俄國人覺得阿拉斯加州沒什麼佔領意義,就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美國人,結果美國賣了阿拉斯加州後便發現了金礦。

    中國國防軍進入北海省軍區後佔領了一個又一個的據點,殺了一批又一批的俄國人,整個北海行政區內的一百多萬俄國人被宰了個精光,只剩下年輕女人。

    中國政府接收了俄國人的金礦、銀礦、農場,以及據點的房屋,免去了初步的建設環節。

    俄國人在北海地區攫取的黃金大約是2000萬噸,但是中國在俄國中央銀行國庫洗劫的黃金就多達4000噸。

    沿海地區的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首先得到開發,而內陸地區的礦產,則是修鐵路過去進行開發。

    這些鐵路是縱向修的,而不是橫向修。修到中國境內,也普遍不到三千公里。同時也將修一條橫向的鐵路到沿海港口,這是考慮到一旦原材料開採得多了,鐵路可能運不過來,走海運也是不錯的選擇。

    海運成本是最低的,而且可以運到中國繁華的沿海省份去。

    第一期的鐵路修建計劃是1萬公里的主幹線,支線以後再修,也就是三條縱線,一條橫線,加上俄國修建的西伯利亞鐵路,就有兩條橫線,形成一個總體的框架。

    日後只要把支線修起來,就能覆蓋整個遠東地區。

    有了鐵路之後,就能在北海行政區興建城市、工廠,儘管那裡很冷,但也是能夠進行生產活動的。

    同時還能開發遠東地區的農業資源。養獸業、養鹿業都是可以大力發展的,此時的制革中心則在張家口,目前也被財團所壟斷。

    財團有先進的制革技術和管理技術,而且自產自銷,皮革加工好後直接送到財團的服裝廠加工成名貴皮衣。

    中華民國已經派出人員去考察北海地區,將在北海成立幾個大面積的國家森林公園。

    而在這個國家森林公園之外,狩獵也將成為一種職業。

    軍部將會把北海行政區劃分成若干個狩獵區域,然後退伍軍人調去當林區看守。

    林區看守平時的任務就是禁止人員到林區非法砍伐樹木,或者是到林區偷盜稀有的藥材。

    同時他們將以兩人一組,平時允許狩獵。

    林區看守首先有工資,加上狩獵所得,算是一個收入很不錯的職業,同時還能不斷的提高狙擊水平。

    每一片區域只允許兩人狩獵,也保障了獵物不會被打光。

    狩獵過程中還要在森林裡過夜,可以鍛煉他們在寒帶地區的野外生存技巧,一旦發生全面戰爭,中國就能調集大量槍法精準,又懂得野外生存、偽裝的退伍狙擊手。

    這種制度早已在國內推行,這個時代的野生動物還是很多的,全國各地的原生林並未被大規模的破壞。

    對北海行政區的開發正在有序進行中,這塊廣袤的土地,只要經過開發,就能夠為整個民族帶來巨大的利益。

    ……

    國內過完春節,各工廠、工地又進入了生產建設狀態,老百姓則關注著發生在俄國的戰爭。

    傳回國內的消息,都是中國國防軍高歌猛進的戰報,為此老百姓普遍很是振奮。

    中國國防軍一共調集了150萬軍力,同時還有100萬生產兵團進入中亞地區,軍隊一動,軍需品大量的運往西北,再從西北鐵路運往俄國。

    這一年軍費開支增加了不少,陸軍獲得了10億元的軍費。不過陸軍洗劫了中央銀行國庫,獲得了價值27億元的黃金,這點軍費不算什麼。

    陸軍確實需要一場大戰來提高作戰水平,干涉俄國比軍事演習更有效果。

    這一年中央的財政預算極為寬裕,財政甚至還有大把的盈餘,之前的財政赤字都給填上了。

    除了軍隊在俄國中央銀行洗劫的黃金之外,在北海行政區以及中亞地區也搶到了很多金銀珠寶。

    突入伏爾加河西畔後,國防軍又洗劫了不少俄國城市,同樣也搶到了很多金銀珠寶和工業設備。

    儘管這些工業設備比較落後,但賣給那些南美小國還是能賣點錢的。賣出去直接回爐也沒什麼,只要把紅色毛熊的工業能力削弱就可以。

    至於白俄政府,那是爛泥扶不上牆的貨色,就算現在對紅色毛熊打擊比較大,讓白俄產生了反攻的局面,但只要中國撤軍,白俄肯定完蛋。

    中國是不會為了白俄而陷入這個戰爭泥潭裡的。

    起碼目前來說是這樣的。

    江渝對俄國採取的是一種蠶食政策,現在已經吞掉了的北海行政區,同時還吞下了大半中亞地區。

    但這些地盤還需要消化。

    一口氣吃太多了會消化不良。

    正當江渝等著俄國方面的戰報時,蔣方震打來電話報告道:「大帥,紅色毛熊在東線兵力調動頻繁,正在大規模集結,並且向喀山逼近。」

    「他們什麼意圖?」江渝困惑的看向地圖。

    「根據前線指揮部的推測,很有可能是紅色毛熊在西北國防軍主力突入伏爾加河西畔後,決定先消滅我們佈置在喀山的三十萬大軍,然後再轉頭對付西北軍主力。」蔣方震說道。

    江渝不由笑了,說道:「告訴楊洪飛,讓他狠狠的打,把紅色毛熊打出一頭包最好。」

    「屬下明白。」

    兩人都未提什麼增兵的事,身上都帶著一股強烈的自信。

    ……

    喀山。

    在晨曦中,國防軍士兵們一大早便爬了起來,然後抓緊修建防禦工事,去年冬天並不適合修防禦工事,同時也不需要防禦工事。

    自偵查到紅色毛熊的意圖後,楊洪飛立即下令修建防禦工事。

    楊洪飛的三十萬大軍,面臨的是伏龍芝率領的百萬紅軍,伏龍芝乃是蘇聯開國名將,戰功彪炳。

    不過伏龍芝是個倒霉蛋。

    斯大林上台後,為了搞死伏龍芝,斯大林以關懷伏龍芝胃潰瘍為借口,兩次派醫生為他診斷,都建議他要手術。

    伏龍芝因為很久沒有發生胃潰瘍了,因此認為自己不需要手術。

    斯大林則堅持讓他去做手術,伏龍芝沒辦法,只能上了手術台。

    在手術台上,那就是待宰的羔羊,醫生可以隨便做手腳,最終手術三十個小時後,死於心臟麻痺。

    斯大林搞倒托洛茨基後,讓伏龍芝上台,伏龍芝上台後用手術搞死他,然後讓忠於斯大林的伏羅希洛夫接替了伏龍芝的軍隊職務,使斯大林全面掌控了軍權。

    斯大林的上台,是血淋淋的。

    列寧就反對讓斯大林上台,列寧認為斯大林簡單粗暴,將不能用好手上的權力。但列寧死後還是讓斯大林爬上去了,同時戰勝了一個個反對派,並從**上徹底的消滅了他們。

    當上層建築被斯大林推平之後,斯大林便開始清洗中下層建築了,上百萬人被他血淋淋清洗掉,使整個國家成為他一個人的國家,權利比皇帝都要大。

    伏龍芝率領的百萬紅軍一路逼近喀山,終於在1918年4月3日爆發了第一場戰鬥——炮戰!

    雙方在伏爾加河西岸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較量,雙方炮兵首先展開了戰鬥。

    轟轟轟……

    天地間炮聲隆隆,掩蓋了一切雜音。

    從炮戰一開始,蘇軍的火炮部隊打出了一波炮擊。然而沒過一會,中國國防軍的炮彈鋪天蓋地的呼嘯而來,那無比猛烈的炮火,讓蘇軍的炮兵部隊嚇得臉色蒼白。

    緊接著蘇軍炮兵陣地陷入一片火海,大量人員、騾馬被炸死、炸傷,火炮更是損失嚴重。

    他們完全不明白,只有三十萬的中**隊,重型火炮的數量竟然比他們上百萬蘇軍的炮火還要猛烈七八倍。

    儘管蘇軍火炮發起了很猛烈的反擊,但是中國炮兵火力卻依舊如此猛烈,好似一點效果都沒有。

    只見中國國防軍後方參加炮戰的都是自走炮,而且是300多輛155mm口徑的自走榴彈炮。

    甚至是203mm口徑的自走炮都有38輛。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牽引型的火炮。

    首先從火炮數量上來說,中國國防軍儘管只有三十萬,但重型火炮數量只有蘇軍的兩倍多。

    然而中國炮兵利用彈道原理,通過不同的仰角打出炮彈,可以使三四發炮彈幾乎差不多時間砸到炮擊區域。

    炮兵部隊普遍能夠做到三發炮彈『同時』點到達,個別炮兵小組能做到5發炮彈同時到達。

    這與火炮仰角是有關係的,以前傳統的火炮沒有這種技術,仰角都比較小。自從有了這種戰術後,仰角都搞得比較大。中國製造的重型火炮的仰角普遍都在60度以上。

    因此炮戰一開始,中國炮兵便打出了一波讓蘇軍感到十分恐怖的火力。

    雙方的炮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卻依舊進展得十分猛烈,蘇軍的炮火儘管持續損失,但他們同樣發現中國國防軍的火炮密度降低了,這讓蘇軍炮兵們信心大振,認為他們摧毀了不少中國火炮單位。

    反觀中國炮兵單位,一群自走炮打上一炮黃個位置,自然不像剛開始那樣,有強悍的火力重疊。

    蘇軍的炮彈儘管打得還算準,但全都打在了空地上。蘇軍炮彈打過來前,國防軍的自走炮早就換陣地了。

    為了yin*蘇軍火炮繼續炮戰,國防軍連轟炸機都未出動,蘇軍每大一波炮彈過來,中國炮兵部隊便讓幾輛完好無損的自走炮退出戰鬥。

    炮戰從上午打到下午,中國國防軍的炮兵火力只剩下了原先的三分之一,而蘇軍炮兵火力還有一半的樣子。

    蘇軍指揮部內,伏龍芝聽著炮兵部隊報告上來的炮戰情況,嘴角上不由露出了一絲笑容。

    偉大的社會主義戰士果然不同凡響,竟然打得中國炮兵單位損失慘重,中國陸軍也不過徒有虛名,只是以前的沙俄軍隊太過**了而已。

    至於日本!

    打贏那種小國又能說明什麼問題?

    這一刻,伏龍芝的信心大增。

    「繼續炮戰,盡可能的打掉更多的中國的火炮。」伏龍芝信心滿滿的下達了作戰命令,盡可能多的打掉中國的火炮那是最好的,這可以讓接下來的進攻減少傷亡。(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