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205章 :瘋狂圍剿(二) 文 / 落雨流痕

    ps:第二更!

    1917年6月,中華民國工業部向國會提交了一份《提高工業產品質量標準》議案,並附加了一個《中國工業產品市場報告》。[——]

    「自1914年下半年中華民國工業走向蓬勃發展以來,民族工業飛速發展,但是有一些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不惜以降低產品質量,以實現對高質量產品的排擠。同時也嚴重坑害了我國消費者,全國各地因夠工業產品不過關而引發的質量安全事故數量不斷上升。這些工業產品出口海外之後,也嚴重影響了中國工業產品的形象,使世界人民產生了中國工業產品質量低下的錯覺,諸多情況已非常嚴重,已達到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的程度……」中華民國工業部長梁興濤在國會投票前,一臉沉痛的進行了一番講話。

    下面的參議員、眾議員們頓時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憤慨的神色。

    假冒偽劣產品本身就讓人鄙視的,這些議員們都不希望自己消費時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但是有一些議員清醒的意識到,這份《中華民國工業產品市場報告》實際上是有些危言聳聽的。

    這個年代的企業家普遍都將信譽看得比較重,他們的產品雖然在質量標準上差一些,但他們的產品很實惠啊!

    本身這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問題,老百姓願意買,就有這些產品存在的一定道理。

    高質量產品儘管很不錯,能讓消費者安心購買。但問題是這些產品價格高一些。儘管目前中華民國的老百姓的收入普遍增長,確實是能用得起。

    這個還是個人觀念問題。有些老百姓寧願多花點錢買質量好的,有的老百姓則喜歡貪便宜,質量差一些的產品也能湊合著用。

    「出台了質量標準之後,首先能夠保障我國內部市場的工業產品質量,減少產品質量而引發的安全問題。同時也能在國際市場上建設好中華民國工業產品的口碑,是為百利而無一害的議案。」梁興濤繼續敘述道,「謝謝大家,我的話講完了。下面請反對方上台發言。」

    當等了半天,並沒有什麼議員上台發言。

    顯然議員們普遍都不反對這個議案,首先國會本來就被財團控制了,再則這個議案儘管觸動了那些中小資本家的利益,但是那些中小資本家的政治話語權基本上等於零。

    「下面進行投票吧~!」

    接著進行了一番投票,結果很快統計了出來,國會兩院以七百多票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中華民國工業產品質量標準制定議案》。

    實際上這個議案表決。也只是走一個過場罷了。

    現在的中華民國,還不是江渝說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就算是有反對也沒辦法,議會兩院被控制財團了大半。

    而且兩袁世凱的利益都被綁在了財團的戰車上,袁世凱等人也不可能跳出來反對這些議案。

    當議案通過之後,工業產品標準怎麼制定。那是工業部的事情了,國會的議員根本不懂那些玩意。

    工業部很快就出台了各種工業產品標準。

    工業部根本就沒有去做調查、研討之類的工作,這個工業產品質量標準完全是江渝的軍閥財團提供給工業部的。

    其中的質量標準都是參照財團工業產品的標準來制定的,只是比財團的產品質量標準低那麼一點點。

    完全一樣那就太過奔放了。

    低一些的實際效果是一樣的。

    因為那些民間私營企業的產品質量跟財團的工業產品質量有很大差距,那些企業要想提高質量標準。首先就得購買新的生產設備。

    而他們用原先的生產設備,是沒有辦法質量達標的。結果就是被排除在市場之外。

    先進的生產設備財團可以賣給他們,也可以讓他們拿到這些工業設備,並開始投產之後,這之間的時間就足夠讓財團佔領大部分消費市場了。

    同時他們的管理經驗不如財團豐富,管理模式首先是落後的。同時加上上漲的油費、鐵路運費、電費、水費,生產成本就拉開了。

    加上他們的生產規模有限,不能把成本攤開。而且廣告渠道少,財團掌握了大部分廣告渠道,產品廣告鋪天蓋地而來。那些私營企業打廣告的花費就更高許多了,不打廣告只能被限制在一個小區域範圍內。打了廣告,成本又降不下去。

    最後只能倒閉,倒閉之後,那些先進的生產設備,又回到了財團手上。而且他們高價買走,低價賣出。

    ……

    『中華民國質量監督總局』,一個牌子掛好後,一個新的機構就這樣成立了,當天放了上萬響的鞭炮以示慶祝。

    然而國家制定產品質量標準的消息傳出後,那些中小企業的資本家們一開始沒啥感覺,當那些高標準數據公佈後,頓時惹得一片罵娘聲。

    這是哪個膿包出的主意?

    「根據工業部政策,中華民國所有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必須在兩個月內完成『中華民國質量監督局質量認證,沒有質量認證的產品,兩個月後禁止在市場銷售。聽眾朋友們,國家出台這個政策,是為了保障所有消費者的權益,避免消費者買到假冒偽劣商品……」

    廣播、報紙紛紛對這個質量認證進行了報道,幾乎清一色都是贊同的聲音,因為輿論渠道早已被財團所掌控了。

    至於那些哭喪著臉的中小資本家們,想在報紙上發表一些反對的聲音,卻沒什麼報社理會他們。

    只有一些影響力很小的報社發表了這些企業家們的聲音,但就如同丟進大海裡的小石子,沒有翻出一點波浪。

    而且民眾並不知道這個標準意味著什麼,他們只知道國家出台這個政策後,他們買東西的時候只要認準那個質量認證標誌就能放心的購買,從此就不用怕被坑了。

    因此對那些反對意見的中小資本家的意見視而不見,甚至怒斥他們以次充好。

    現在的市場上確實有一些以次充好的商品,因為這個時代人們普遍造真貨,以厚黑學的說法,當人們都賣真貨的時候,賣假貨的很賺錢。當人們都賣假貨的時候,賣真貨的反而能賺錢。

    一些被坑過的老百姓也現身說法,在報紙上講述被坑的經歷。

    於是又引發國會對《刑法》進行了修改,提高了對造假商販的嚴懲力度,造假一旦被查出,將被判處十年以上的勞動改造,情節惡劣的,那將直接被判處死刑。

    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各地的質量監督局成立後,各地廠家紛紛跑去搞質量認證。

    很多廠家希望能夠矇混過關,使出了各種公關手段。

    但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就算是攻關能夠成功,那也持久不了。

    首先威脅那些質量監督局官員是沒用的,那些官員有財團做後台,可以大膽放心的查,根本不用怕得罪人什麼的。

    如果質量監督局的官員和那些廠家沆瀣一氣,財團也會有所察覺。

    因為財團搞這個政策的目的就是擊垮市場上的競爭產品,如果有不達標的產品還在市場上銷售,那肯定是質量監督局出了問題。

    兩個月後,基本上將有大半的私營企業產品退出市場。

    此時財團的輕工業產品試產份額已經降低到了53%的程度,可見此時中國輕工業遍地開花是有什麼樣的規模了。

    這還是在沒有底子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這不像後世的改革開放,那時候國人發展工業有國企的底子在那裡,儘管設備不先進,但廠子、技術人員卻是在那裡的。

    沒有底子的時候,很多都是隔行如隔山。

    很多私營企業還是克服了困難,把廠子建了起來。不過畢竟不是太專業,廠子的技術比較落後。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他們這種廠子才得以生存,甚至是讓人暴富。

    但財團反攻的時候到了。

    在工業部出台了工業產品質量標準之後,財團又馬上把油價、鐵路運輸價格提高了近20%,電價、水價也開始上漲。

    不管是石油還是鐵路,電力還是水廠,都是受財團壟斷的領域。

    華東集團、西北集團、華夏集團這幾個集團集體把石油、電力、鐵路運輸、工業用水的價格提高了上去。

    這讓老百姓一時有點看不懂了。

    要說壟斷嘛!這幾大集團之間好似又沒什麼聯繫,但是同時提價卻是顯得比較詭異。

    實際上那些集團,都是江渝控股的。

    關係套了一層又一層,絕對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例如這個集團,是這個銀行拿了點股份,那個集團拿了點股份。到了銀行那邊,又是這個某某公司控制了銀行一點股份,那個某某公司控制了一點股份。

    中華民國工商總局同樣也有動作,向國會提交了一份《提高工商稅收力度》的議案,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總局也提交了一份《污染稅徵收議案》。

    全國各中小資本家們看到中央的動作,心裡卻在想:中央增稅,我也可以提價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