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171章 :對美戰爭準備 文 / 落雨流痕

    ps:

    第一更到!五千字大章,還有一更!

    1916年,這是一個戰略物資價格極不穩定的一年,這一年年初開始,國際橡膠供應量就急劇減少,使得價格被瘋狂拉高。

    特別是對於英法,以及美國來說,他們發現橡膠儲量已經非常危險了,而橡膠供應量卻在減少。

    這些國家沒有合成橡膠技術,他們的汽車製造業等工業全靠天然橡膠。

    「該死的,中國人已經控制了許多橡膠園,甚至他們控制的橡膠園並不比我們美國更少。」

    美國摩根財團不由抱怨道。

    那些橡膠園是當初全球橡膠股災的時候江渝趁機收購的,當時江渝知道如果等價格非常低的時候是收購不過羅斯柴爾德財團和美國國際財團的,因此在價格還未跌倒底的時候就開始收購那些橡膠園了。

    當初江渝的這一舉動,使得他收購到了全球近半已投產,或快投產的橡膠公司,當初他在這些橡膠公司只是控股而已,這些年隨著資金的追加,這些橡膠公司的股份逐漸被他掌控成了絕對控股的程度。

    到了絕對控股的時候,橡膠園的橡膠是賣給誰,其他股東是靠邊站的,他們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

    這一年江渝的寡頭財團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呼風喚雨,首先炒作的就是橡膠價格。

    中國不僅有合成橡膠的情況下,而且控制了全球近半投產的橡膠園,加上此時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什麼的快速發展,對橡膠的需求量確實大大的增長了。

    但產出就只有那麼點,中國又直接把橡膠價格拉高。

    橡膠價格相比1915年,被拉高了近五倍,而1915年時的橡膠價格。已經被戰爭價格所拉高了,所以這種橡膠價格簡直就是天價。

    前幾個月這些天價中國橡膠無人問津,然而當協約國和美國的橡膠儲備逐漸用光了,不得不開始購買中國的天價橡膠。

    而在中國國內,橡膠價格卻便宜得很,但橡膠出口關稅卻高得嚇人。

    對於財團來說,將自己掌控了定價權的原材料的國際價格拉高,等於說原先要賣5份原材料才能取得的利益,現在賣1份比賣5份的還多,那麼節省下來的4份原材料。可以便宜的供給國內市場,前提是不打擊這種原材料的生產積極性。

    這樣一來,首先讓其他國家的相關行業增加了成本負擔獨寵彪悍王妃最新章節。而中國的相關行業卻減少了成本負擔。

    在橡膠價格的飛漲下,國際汽車價格也不斷的被拉高。

    只有中國的汽車,以及相關的橡膠產品的價格保持了一個穩定的局面,實際上這些產業都是財團自己控制的。

    這樣一來,降低了財團自己的生產成本。等於是這場橡膠價格的炒作,只是把成本轉嫁給協約國和美國。

    特別是美國。

    美國汽車製造業發展速度很快,當然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主要是福特工廠生產的家庭汽車。

    相比之下,中國的汽車製造業是以生產運輸貨車為重點,貨車生產規模已是全球最大的國家,家庭汽車的生產規模並沒有美國那麼大。因為中國的鋼鐵都不夠用了,怎麼有閒工夫去生產家庭汽車。

    橡膠的高成本,確實是限制了美國的一些行業的發展。

    同時江渝的寡頭財團也在其中撈了一筆。為此協約國和美國只能照價埋單。

    「天價橡膠過後,我們還能搞天價生絲,以及天價大豆。這些都是目前中國所壟斷的原材料。」

    財團的策劃部很快又根據財團手中的資源,搞出了一些炒作項目。

    如今中國壟斷了國際上的生絲供應,日本九洲島的革命政府是受中國掌控的。並且與中國簽訂了成為中國附屬國的條約。

    加上中國的生絲規模已經超過日本,因此國際市場上95%以上的生絲是中國供應的。

    生絲這東西在工業上是有應用的。同時在奢侈品方面主要是絲綢,對此中國自身的絲綢需求量倒是在增加。

    西方人遠遠沒有東方人這麼勤勞,東方人的思維是勤勞致富,西方人則感覺勤勞致富太慢了,去搶不是更快?

    所以當天價生絲出現後,西方人首先不可能那麼快的發展起自己的生絲產業,就算是發展起來了,接著中國可以恢復原先的生絲價格,再打擊他們的生絲產業。

    這就是一種過山車的模式,當一個財團掌控了某種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就可以利用這這種過山車的模式來打擊對手。

    那些剛發展起來的小產業,是經不起過山車模式的折騰的。

    今年看到這東西好賣,明年我就去種這玩意,結果明年的價格又跌得很慘,投入進去的錢都收不回來,那些人自然就會動搖,從而種下去的東西砍掉,又去種別的玩意。

    財團控制了定價權,去年賺到的錢,我可以用來攤掉今年低價銷售的損失,綜合兩年來看還是有賺。

    大豆定價權目前也在中國手上,國際商場上的大豆基本上都是從中國東北出口的。

    這年頭還沒有什麼美國大豆,美國佬前些年才學會如何從大豆裡面搾油,還是從中國竊取到的技術。

    中國東北大豆占世界大豆產量的90%以上,而商品大豆基本上全部被中國所壟斷。

    財團已經開始在東北建設大豆食品加工基地,這個生產基地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大豆食品。

    低到豆奶、豆油、豆粕,高到蛋白粉之類都有,各種各樣的豆類食品,直接套上包裝就銷往世界各國。

    加工過後的附加值就不一樣了,那就不是大豆種植的利潤了宗師寶典。

    而中國用這些可再生的商品,換到那些鐵礦、稀土等不可再生的資源。

    而且大豆的生產效率也很高,東北大豆都是用機械化生產,一個人能夠完成的生產,換回的是其他國家需要十個人甚是是幾十個人才能開採的原材料。等於說中國把那些低效率的生產行業丟掉大部分,然後讓其他國家來從事這些低效率的生產,從而使中國剝削到世界各國的勞動力。

    這樣一來中國自然就富了。

    富裕起來之後,中國可以拿出更多的錢砸到科研當中,可以拿出更多的錢去建設基礎設施。

    而在世界各地,中國商人囤積物資,搞奇貨可居的行為層出不窮,其中大多都能發現江渝的寡頭財團的身影,同時還有一群民族資本商人在邊上打配合。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和中國民族商人的資金大幅度增加,中國的資本力量就強大起來了。

    資本的圍獵也隨之展開。

    在錢多的時候。就能對一些東西進行運作,從事謀取巨額暴利。

    而此時的美國資本受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的影響,沒有一飛沖天的發展。同時美國資本在亞洲地區比較薄弱,亞洲地區如今都是中國資本的天下。

    在印度,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中國資本所展開的資本操作。

    英國的資本之前則比較少做這個,因為之前的英國資本主要是以放高利貸為主。當英國資本發現他們可以輕易的利用那種簡單的模式獲得利潤之後,便開始忽略了英國自身的工業建設,而一些原本可以發展起來的英國工業,其資本也投入到了德國,成了敵人的工業發展動力。

    中國資本即沒有像英國那樣可以簡單的放高利貸來賺錢,那麼就只能進行更加複雜的市場操作來攫取利益。

    這種更加複雜的市場操作所獲得的利益並不低。只是要多動腦子,還要有精密的策劃。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不缺的就是腦子。

    如果動動腦子就能賺錢的話。不論哪一個中國商人都願意去多動腦子。

    在工業方面,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擁有眾多優勢,首先中國有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和美國一樣有巨大的內部緩衝。

    並且在細密的關稅嚴密保護下,各種民族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同時中國工業借鑒德國的高端出口模式。正在積極精密加工製造業,希望有一天能夠像德國那樣對外出口大量機械設備。

    資本方面則是不同於英國的那種毫無技術性的資本擴張。而是進行複雜精密的市場操作。

    總的來說,中國是一個工業國家中的後起之秀,但並不是越早發展就越好的。

    就如英國那樣,當英國發現資本可以輕易的攫取到利潤時,就會忽視自身的工業升級,既然有錢賺為什麼要升級呢?

    而其他國家,如德國、美國要想崛起,就必須依靠技術來爭奪市場。

    當中國崛起時,世界上即有英國那樣毫無技術的市場攫取,也有像德國美國那樣的靠技術、自身關稅保護的國家。

    那麼就更需要依靠技術,如此才能發展起來。

    同時還要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讓新興產業走在各國的前面,這樣才能賺到錢,賺到了錢才能崛起龍組特工。

    此時中國的新興產業無疑是世界上最多的,大多數的新興產業的規模也是最大的,而傳統的工業技術也大量採用先進技術。

    而此時的美國也因為有錢賺,所以沒有開始產業鏈升級,大量工廠的設備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儘管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期的,比英國要先進,但比德國卻卻又落後了,相比中國就更落後了。

    更早發展工業即是優勢,也是劣勢。

    後面發展工業的國家,即有劣勢,也有優勢。

    就看各自如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中國要有技術才能崛起,而此時中國是最不缺技術的,江渝畢竟是開了外掛的,各種技術的概念源源不斷的提出,研究所開了一堆又一堆,每個研究所都在忙碌的按照江渝提出的那些路線進行不斷的研究。

    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不會出現那種砸了血本進去卻顆粒無收的現象。

    例如二戰時德國搞了一個從海水中提煉黃金的研究項目,結果砸了血本下去,黃金是提煉出來了。但是研究開始之前錯誤的估算了海水中的黃金含量,結果那麼一點點黃金連本都收不回來。

    此時的中國在研究項目方面顯然不可能犯下這種重大錯誤,就算是有類似的失誤,那也只是小項目,江渝也不會給那些聽都沒聽說過的項目撥多少錢。

    首先是中國的軍用技術方面突飛猛進,一個又一個的軍用技術被不斷的研發了出來,這種研發是有目的的研發。

    而不像其他國家那樣,不知道雷達這種東西,研究起來毫無頭緒,首先在找路線上就花了很長時間。同時也交了很多學費。

    中國在軍事技術的研發上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基本上沒教什麼學費,資源也是大量集中起來攻克某種技術。找路線上也沒花多少時間。

    如此一來,不僅在效率上提高了,而且在資源利用率上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材料研究也是力度最大的國家,發動機材料、耐高溫材料、機身材料,連半導體材料都開始研究了。

    中國不僅在大力研究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西。還在研究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東西。

    例如原子能,也就是原子彈,這個方面中國已經在西北秘密成立了一個研究所,連中央政府都不知道這個研究項目的存在。

    這個研究項目雖然參與的人員比較多,但其模式很簡單,上一級的人告訴下一級要做什麼。下一級又告訴下一級要做什麼。

    每一級都不知道在研究的是原子彈這玩意,只有最高層的人以及研究所裡面的核心科學家才知道在研究的是什麼東西。

    在整個財團裡面,也就只有江渝知道那個研究所研究的是什麼。下面的人員根本就不清楚那個研究所是研究什麼的,甚至不知道研究所的存在。

    越簡單的東西,往往是保密性越強的。

    畢竟下一級的人不可能知道上一級的人的事,一級一級下去後,人數雖然是多了。但都不知道全局是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歷史上研究原子彈的時候,沒有洩漏情報的原因。

    電子計算機方面中國也開始研究了。1916年造出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這是一台用電子管組成的龐然大物道印。

    這東西體積大,速度慢,耗電高。

    實用性能比較差,但是這種東西畢竟是出現了。按照道家的說法,當一種東西出現時,必然就會想潰堤一般的蔓延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在電視普及之後,社會犯罪率開始上升的原因。

    一個人在電視裡看到頭戴絲襪搶銀行的情節,這就讓他在腦子裡有了那種意識,也就多了一種變數。

    中國在計算機方面卻是在不斷繼續深入研究,這種深入的研究已進完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這些技術並非是一研究出來就用於商業,而是當做了軍事技術儲備了起來,當你使用了一種軍用技術,那麼其他國家必然也就獲得了思路,也會馬上展開研究,最終迅速被追上。

    所以那些軍事技術沒有到全面戰爭爆發的時候,是不會拿出來使用的。

    未來的中國必然會因為這些技術獲得豐厚的回報。

    這一年中國的鐵路修建比15年更快了一些,全年下修了近兩萬公里的鐵路,中國的鐵路總長已經達到了十萬公里。

    這一年也因為大修鐵路,從美國進口了大量鋼鐵。

    這些鐵路的建成,使得中國的鋼鐵產量開始迅速增加,到了年底時已經有了一千萬噸鋼材產量。

    而鐵路也馬馬虎虎夠用了,為17年的鋼鐵大增產提供了基礎條件。

    對美國發動爭奪菲律賓的戰爭也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美國也因為無限制潛艇戰的原因,愈發有向同盟國宣戰的趨勢。

    只不過美國還在顧慮中國,因為現在的中國正在不斷的向同盟國出口物資。

    自加利波利半島戰役的失敗,協約國只能放棄了切斷土耳其與德國聯繫的想法,中國又不能得罪。

    中國在1916年下水了100萬噸商船,這些商船賣了一半給英國,留了一半自己用。

    中國的商船噸位上升到了160萬噸,這些商船大多數被用於向同盟國運輸作戰物資,大量中國生產的作戰物資通過商船運到科威特,然後從陸地上與同盟國進行交易。

    中國巨鳥運輸機在年底的數量達到了400架,每天能向同盟國運輸4000噸的物資,儘管運輸成本比較高,但中國依舊樂此不疲的造著運輸機。

    所謂成本也就是燃油的問題,中國並不缺石油,燃油的生產成本實際上是比較低的。

    這些運輸機一天的運輸量雖然相比商船還低許多,但一年下來也能運輸140萬噸左右的物資。

    中國的商船大多都是萬噸級商船,總數也才兩百多艘,一艘集裝箱貨船從中國到阿拉伯半島大約需要20天的時間,加上港口滯留時間,一年往返8次是沒問題的。

    一艘萬噸級的中國集裝箱年貨船能裝500個集裝箱,每個集裝箱貨物毛重17.5噸,每船運輸8500噸貨物。

    一艘萬噸級商船一年能夠運輸6.8萬噸物資到科威特。

    中國的160萬噸商船中,小船和非集裝箱貨船也是有的,按照130艘萬噸級商船來計算,一年能夠向阿拉伯半島運輸884萬噸物資。

    總的來說,這一年中國形成了對同盟國每年輸出1000萬噸物資的運輸能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