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160章:暴增的地盤 文 / 落雨流痕

    ps:凌晨第一更到!

    熬夜碼字,好睏啊!落雨先閃,睡覺去啦!求訂閱有木有啊!求包養有木有啊!求月票有木有啊!

    越南河內,此時依舊被中國陸軍帶領的起義軍率領,整個越南的法軍都已經被嚇破膽了。

    一萬五千名法軍投入戰鬥,結果被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下。

    法國政府也有點被嚇破膽,迅速達成退出中南半島的談判結果,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中國只是組織了一批農民,就把河內的法軍虐了,要是中國真的組織起所謂『越南國防軍』那還得了?

    中南半島是肯定守不住的,法國沒有辦法支援中南半島,就算是戰前可以支援中南半島也沒辦法。

    那就是一個無底洞。

    離歐洲那麼遠,法國又能投送多少援兵過去?

    與其被人打出去,還不如自己乖乖走人,起碼財物還是能夠帶走的。

    接下來的談判無非就是法軍什麼時候撤走,並且法國在中南半島上的投資如何折價的問題。

    中國的條件依舊比較苛刻,半個月中國就會接管中南半島的法國殖民地,投資建設起來的成果,折價一半吧!

    不過中國給了法國一個優惠,那就是日後法國商品依舊可以出售到中南半島,關稅比較優惠。

    但是,法國人知道,這個優惠實際上沒有什麼利益。

    英法連中國商品市場都保不住,等中國人進入了中南半島。那裡的商品市場還有法國的份嗎?

    顯然是沒有的。

    能擠進去一些商品是肯定的,但那也只是蠅頭小利,根本上不得檯面。

    法國人打死不同意那些投資只折價一半,康德為此爭得面紅耳赤,於是陸征祥說道:「好吧!折價八成吧!但要購買中國出口的作戰物資。」

    這才讓法國佬好受了一些。

    正是憋屈的外交!

    康德不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是否就結束了,但是肯定會帶來一個巨大的污點,可能是一個永遠抹不掉的污點。

    但他無力改變。

    最後只能在雙方起草的《中法友好協議》上簽上了名字。

    這個《中法友好協議》主要內容就是,法國與中國鑒於雙方不斷發展的深厚友誼,法國將中南半島殖民地及勢力範圍轉讓給中國。

    為此,接下來雙方還召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新聞發佈會上陸征祥表象像是康德失散多年而重逢的兄弟一般熱情,康德也板著臉露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政治,就是利益的分配。

    就像是分蛋糕一樣,有人要多吃。別的人就沒得吃。

    誰能吃得多,看的就是有多強的武力,拳頭大的吃得多。

    現在中國的拳頭比法國大,英國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衝上來和中國打架,於是法國佬就讓出了他們的蛋糕。

    而在日本戰場,1916年上半年中國陸軍成功攻佔了半個庫頁島,對日肢解計劃基本成功。

    另外半個庫頁島在俄國的統治之下,不過隨著俄國革命的到來,那裡基本上也屬於中國的了。

    日本此時只剩下了一個本州島,再加上沒有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民族資本發展時期。所以日本基本上廢掉了。已經不成氣候。

    日本可為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短短的兩年時間下來,中國已經陸續的從日本和法國手裡搶來了台灣、朝鮮、琉球、北海道、庫頁島、越南(老撾、柬埔寨),以及法國在泰國東部的勢力範圍。

    台灣面積3.6萬平方公里,22.2萬平方公里。北海道8.3萬平方公里,庫頁島7.6萬平方公里,琉球群島0.3萬平方公里,越南32.9萬平方公里。老撾23.6萬平方公里,柬埔寨18.1萬平方公里。

    兩年攫取的國土,或附屬國國土,加在一起有116.6萬平方公里。

    加上外蒙156.6萬平方公里。

    也就是273.2萬平方公里。

    後世中國只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除去台灣的面積,民國成立以後,攫取的國土面積,達到後世國土面積的28.4%,等於是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

    當然,那些附屬國並不算入國土面積,但是也和是中國的沒兩樣,軍隊、行政都是中國政府指派,並且在這些附屬國大力普及漢文化。

    不過江渝對領土的**是無止盡的,中國的領土擴張的計劃並未停止。

    當《中法友好協議》簽訂後半個月,中國西南軍區和東南軍區開始進入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個區域,開始全面接管法國留下的攤子。

    法國佬還是留下了一個比較好的攤子,投資什麼的都在,折價賣給了中國。

    行政機構也是先成的,中國官員到了之後繼續維持著統治。

    統治結構自然是要變化的,首先是建立漢語學校,並定為官方學校,文字今後全部採用漢字。

    與此同時宣佈減稅,法國人加在殖民地頭上的亂七八糟的稅收都被砍掉,但是增加了針對地主等階級的稅收。

    另外還運了許多賑濟物資到中南半島。

    減稅加賑濟,兩大措施雙管齊下,頓時讓中國成立的地方行政機構獲得了中南半島老百姓的擁戴。

    中南半島本來就物產豐富,減稅之後老百姓再差也能混個半飽,不會出現餓死人的問題。

    不會餓死人,統治自然也就穩固了。

    阮福昶回到了越南,不過越南也被中國改成了安南。恢復了明朝時的稱呼,所謂越南是滿清起的名字,不要。

    阮福昶也被中華民國冊封為安南王。

    而越南的領土被中華民國砍掉了一塊,那就是越南南部的紅河金三角地區,那裡全部歸入柬埔寨區域。

    越南的國土當中本來沒有那一塊,那一塊是屬於原先的高棉(柬埔寨)的,後來是越南皇帝娶了個什麼公主,當嫁妝割過去的。

    這不被中華民國所承認,認為越南的國土只有那狹長的走廊地區。

    在北部,也被砍掉了一塊。中國將五大山納入國界,越南的太原市以北山區都納入中國管轄範圍。

    歷史上越南人並不安份,這些地方是明末時被越南佔去的。

    而老撾、柬埔寨,則成了中國的直接管轄的國土。為此中央在這裡成立了『中南省』。

    由於袁世凱生病了,這些東西都是江渝直接定的,內閣自己根據這些國、省劃分去行政。

    同時中國開始進入泰國東部,這裡以前作為法國人的勢力範圍,現在是中國的了。

    中南半島這個地方的文化比較特別,越南、老撾、柬埔寨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多,其中以越南的文化受中國影響最深,他們用的文字都是漢字。

    到了泰國、緬甸,則受印度文化影響,同樣也受到了部分中國文化影響。

    泰國國力不強。陸軍戰鬥力也低下。至於為什麼沒有淪為殖民地,主要是因為英法瓜分了中南半島,把泰國當成緩衝區了而已。

    但泰國不是中國的藩國,而且江渝對泰國的土地有擴張**,中南省面積還不夠大啊!再把半個泰國併入中南省就夠大了。

    不過泰國什麼時候都能打。因此江渝不著急先打泰國。

    泰國這種不用漢字的國家,打起來一點負罪感也沒有,倒是朝鮮和越南,由於是用漢字的國家。所以中國不能做得太過份。

    像泰國、緬甸,要是沒有英國人在,直接暴力強上都沒問題。

    如此輕鬆的就收回了越南,同時還佔了法國人的殖民地,這讓國內民眾得知後都楞了半天沒回過神來。

    這也太容易了吧!

    竟然沒打仗就把這塊地方吃下來了,這讓國內那些商人風風火火的跑到中南半島,想要趁著中南半島還未發展起來的時候撿漏子。

    不過漏子不是那麼好撿的,財團早一步到了。

    那些商人到的時候,雖然看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產業,奈何政府不賣給他們,而是優先考慮財團。

    財團挑剩下的,則是那些民族商人的,民族商人挑剩下的,才是那些民間商人的。

    不過中南半島的農業、林木、草藥、香料等方面民間商人還是很容易進去的。

    這年頭越南、高棉(柬埔寨)地區的華人很多,大多是福建、廣東、廣西一帶的華人,而且華人大多經商,都比較有錢,以前他們是華僑,現在則成了境內公民了。

    同時還有很多商人開始進入泰國地區,在泰國雖然財團也在進入,但是買賣產業不是中國政府管的,很多有價值的產業還是能夠買到。

    中國在泰國取代了法國人的地位,現在泰國的華人就是大爺了,到泰國行商還算比較安全。

    而且碰上了危險不用看外國人的臉色,而是泰國政府看中國政府的臉色。

    中南半島是一個原材料十分豐富的地方,而且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殖民市場,中國勢力進入之後,開始源源不斷的向中國運回原材料。

    財團直接在中南省開設工廠,中南省在中南半島的最南端,佔據整個紅河三角洲,這裡的工廠主要是對環境污染不大的工廠,例如加工木材、糧食、甘蔗、香料、水果之類的工廠。

    此時中國已經不缺乏行政人員,行政人員儲配較多,加上不缺乏資金,財團有大把資金。

    所以對地盤的初級消化能力很強。

    而要做到深入消化,則是要建設好鐵路、公路、港口、學校等基礎設施。

    現在中國是有點深度消化不良,但主要是對剛佔領的北海道和庫頁島有點消化不良,畢竟是島嶼,要用船隻運送物資的,不像中南半島可以從陸地上運輸,所以對中南半島的消化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