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一百章:鏖戰山東 文 / 落雨流痕

    國防軍的狙擊手之間顯然有不小的差異,有的狙擊手習慣使用毛瑟98K版本的狙擊步槍,有的則已經習慣使用新式步槍改造成的狙擊步槍。

    前者使用的子彈口徑更大,毛瑟步槍的殺傷力自然不容小覷,如果被打腦袋的話,那麼整個腦袋就會像西瓜一般炸開,就算是打身體,基本上被打就非死即傷。

    後者威力沒那麼兇猛,但射速極快,一些狙擊手甚至能夠同時狙擊好幾名目標,就算是狙擊一名目標出現了偏差,也能進行連續射擊。

    狙擊手是一種新的兵種,可以說這是國首創的兵種,而日本從未有過什麼狙擊手,也沒有半點對付狙擊手的經驗。

    這讓日軍在登陸後吃到了極大的苦頭,這裡死一個軍官,那裡死一個兵,第一天被狙擊手幹掉的日軍就多達近五百。

    更嚴重的是日軍的士氣遭到了打擊。

    很多日軍士兵變得如同驚弓之鳥一般,聽到槍聲就精神緊繃。

    日軍在騷擾之下,加上道路泥濘,第一天日軍只行進了十五公里,堪堪到達龍口縣城外。

    到達龍口的日軍遭到了國防軍的猛烈抵抗。

    戰爭確實已經爆發了,北洋政府連續警告日本和英國,立即從國領土撤軍。但英國的回答卻是:「此次軍事行動為日本主導,英國概不負責。」

    英國顯然默許了這次日本對國的試探,因為國政府已經越來越不聽話了,英國一直想要教訓教訓國,只是他這個世界老大從來都很少親自出手。

    上次俄國和國的戰爭,結果被國給贏了。

    這次英國依舊想要教訓國一番,同時順便把青島的德軍也收拾了。

    而日本的回復更加明瞭,日本公然宣稱:「濰坊以東皆屬於交戰區,如果國試圖阻擋大日本帝國對德國的征伐,一切後果國自負。」

    「那就開打吧!」袁世凱在新華宮收到日本的回復後決然說道,拿起電話打給了江渝,商議如何對日作戰。

    「能贏嗎?」袁世凱再次對江渝問道。

    「能,而且贏得乾淨利落。」江渝自信的對袁世凱回答道,話鋒一轉,說道:「但山東不是主要的戰場,主戰場在東北。」

    袁世凱卻是一楞,問道:「不是在山東嗎?」

    「大總統不覺得這是一次與日本展開全面戰爭的好時機嗎?」江渝對袁世凱問道,袁世凱不解的問道:「何以見得?日本積威日久,恐怕一時難以戰勝。」

    「甲午戰爭之敗,多是因為滿清**無能。日俄戰爭日本之勝利,乃是英國在背後支持日本,日本為了打日俄戰爭,花了上百億銀元,而且沒有獲得足夠的回報,導致現在還在還債。而且日本之所以能戰勝俄國,還因為俄國後勤運輸不便,同時俄軍作戰素質也不怎麼樣。如今英國忙於歐洲戰爭,自然沒有空閒來支持日本。所以此時的日本,所能動用的戰爭力量還不如日俄戰爭時期。」江渝對袁世凱分析道。

    「但是,我們也沒有錢了啊!」袁世凱哀歎道,央已經欠了華東銀行十億銀元了,哪裡還有什麼錢啊!

    「大總統不必擔憂,華東銀行還是有錢的,借央個二三十億元不成問題,再則我們可以向民間發行戰爭債券,同時日本今年在華投資已經上升到了三億美元,換成銀元也就是億元,一旦宣戰我們就能把這些日本人在華的產業都沒收掉,而我們國在日本並沒有什麼投資,是相當划算的。」江渝顯然非常傾向於打一次與日本的全面戰爭,他繼續向袁世凱分析道:

    「現在我們國的工業規模已經超過了日本,人口、資源又比日本多,陸軍裝備更是比日本好得多,我們有什麼理由打不贏?現在歐洲人忙於大戰,如果讓日本抓住這個時機,必然會使發展起來,只要我們成功將日本拖入戰爭之,就能扼殺日本之前途。」

    「可是一旦和日本發生戰爭,我們豈不是也被拖入戰爭之?」袁世凱反問道。

    「問題是我們有四億人口,可日本只有千萬人口,我們有龐大的資源而日本沒有,就算我們用兩倍於日本的人力去發動這場戰爭,我們依舊有大量人口進行發展建設。對於我們國來說,戰爭未必就不是一種發展,如果我們一旦戰勝日本,我們就能把日本勢力趕出除台灣之外的所有國地區,第一徹底解決東北問題,第二攫取東北東鐵路,第三我們可以挾戰勝日本之威勢收回國海關。」

    袁世凱聽了也甚是心動,只是他還是要為這個國家考慮一下後路,否則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於是對江渝問道:「若是敗了又當如何?」

    「此時之國已不可能敗於日本,即使我們軍事上失利,但因我們可以自產軍火,也能和日本拼消耗,最後拚死的只會是日本。」

    這就是江渝的自信所在,如果國還是像清朝那樣無法自主製造先進軍火,同時也沒有一定規模的軍工業,那麼打仗就是一錘子買賣,打贏了還好說,打輸了就只能割地賠款。

    現在國有了自己的軍工業,一旦打輸了那就繼續打唄!賠款都有錢,難道繼續打就沒錢嗎?

    把賠款的錢拿去打仗,那也就是賺了。

    袁世凱沉默了良久,江渝接下來的一番話終於打動了他,只聽江渝對袁世凱說道:「如果我們對日宣戰,打的是反侵略戰爭,就算是打到社會經濟極為蕭條,就算是死再多人,國民都會始終支持我們的。只有在侵略他國時打輸了,讓年輕人不斷上戰場送死,才會引起國民的強烈反對。」

    「好,既然子恆你什麼都想好了,老夫就跟你一起賭一回,你說現在怎麼打?」袁世凱終於下了決心,如果對日戰爭能夠取得勝利,那麼甲午之恥將得以洗刷。

    甲午之恥,就像是一座精神上的大山,一直壓在所有國人頭上,久久無法忘懷,對於袁世凱來說亦是如此。

    「國防軍爭取在半個月內解決山東日軍,同時西北國防軍半個月內開赴東北,一旦解決山東日軍,東北軍區立即對山東滿鐵駐軍進行剿滅,西北國防軍則應對日本從朝鮮調集的兵力。」

    半個月?袁世凱聽得目瞪口呆。

    ……

    山東半島,日軍經過兩日的登陸,終於將八萬兵力送上了陸地,八萬餘日軍登陸之後,日軍的火炮與國國防軍的火炮展開了炮戰。

    在步兵未短兵相接前,火炮的戰鬥是十分頻繁的,雙方都希望盡可能的消滅更多的敵方火炮。

    而在步兵發生戰鬥時,火炮則是以支援步兵為第一要務。

    炮兵的戰鬥一開始日本就吃了大虧,國國防軍裝備了大量大口徑榴彈炮,這些榴彈炮可以掩藏在掩體之發射炮彈,而且射程還比日軍火炮更遠。

    日軍雖然這次運了不少重炮準備用來攻打青島,但這些重炮口徑很大,但射程卻不是很遠。

    而日軍比較普遍的火炮也就是野炮什麼的。

    可是那些75mm野炮都拼不過國防軍普遍裝備的80mm迫擊炮,口徑大一些的野炮也被國防軍的榴彈炮虐個半死。

    9月17日,日軍再次向龍口發動進攻。

    當日軍壓上來時,日軍炮火首先對龍口進行了炮擊,國防軍的火炮隨即猛烈還擊,如此猛烈的還擊讓日軍的火炮就信昂貴是被掐住脖子的鴨子一般,不到一片刻就突然啞火了。

    壓上前去的日軍,隨即遭到了國防軍的猛烈炮火打擊。

    榴彈炮、速射炮、迫擊炮的炮彈如同雨點一般向日軍士兵傾瀉而去,日軍被如此猛烈的炮火給打蒙了。

    他們從未面對過如此猛烈的炮火。

    那炮彈就像是下雨一般的從頭頂砸下來

    ,又好似綿綿不絕一般。

    這些火炮當,榴彈炮的威力最大,而且是高爆彈,就算是躲在工事都會被震死。而速射炮的炮彈最多,一爆炸就是大量彈片向四周飛濺,進攻狀態的日軍被速射炮大量殺傷。

    當日軍衝到龍口縣城下面的時候,已經減員了三分之一。

    日軍與縣城的守軍發生了交火,不過還未等日軍摸近,縣城外的守軍的防線便已向日軍迫擊炮炮彈。

    塹壕的步兵拿著步槍朝著日軍一陣猛打,日軍在半自動步槍的射擊下,竟被壓得抬不起頭來。

    而真正的火力點卻還未開火,日軍士兵一邊趴在地上躲避著子彈,一邊艱難的向前爬行。日軍的軍火被國防軍的步兵火力給打得腦袋有些暈乎乎的四處尋找著國防軍的火力點,但那些火力點並未直接暴露給日軍。

    倒是那些步槍打出來的火力,在日軍看來已經不遜色於機槍了。

    一名日軍小隊長趴在地上,朝後面喊道:「火力掩護。」

    幾名日軍馬上試圖架起機槍對陣地的國防軍進行壓制,結果日軍的機槍還沒架起來,一枚迫擊炮炮彈便『轟』的一聲從天而降,把那幾名機槍手直接被炸飛了。

    日軍士兵面對國防軍根本就沒有效的打擊手段,火炮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在射程和掩體利用上也處於劣勢,在精準上雙方都差不多多少。

    日軍士兵衝到鐵絲網前,機槍別想架起來,一旦日軍的火力點暴露出來,馬上就會招致國防軍的迫擊炮、狙擊手的打擊。他們有的就是手的三八大蓋,但他們的步槍連國防軍的步槍都壓制不了,何況國防軍還有機槍。

    現代戰爭的發展,物質佔了一定上風。

    只有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意志才能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

    山東半島的氣候並不惡劣,雙方比的更多是物質,日軍士兵完全拿構築起防線的國防軍沒有辦法。

    他們的武器裝逼相比國防軍來說太過落後了。

    「進攻支那龍口受阻,請求本土進行戰術指導。」神尾光臣的第十八師團向日本陸軍發出了這樣報告。

    顯然神尾光臣已經意識到,正面進攻龍口以當前的兵力也許能夠完成,但山東不只是一個龍口。

    還有招遠、濰坊等地需要攻佔。

    八萬兵力貌似完全不夠用,甚至在幾次試探性進攻之後,神尾光臣甚至懷疑這次軍事行動能否達到預定目的。

    不過神尾光臣還是有所依仗,就算是日軍進攻失利,依舊能夠依靠海軍的火力支援保持不敗。

    而現在要等待的則是國陸軍的破綻,只要抓住國陸軍的破綻,一戰奠定勝利,那麼山東戰局將會結束。

    神尾光臣這樣的心理同樣也是日本高層所想的,日本政府隨即向神尾光臣回復:「本土將派遣第師團、第十三師團、十師團增援山東。」

    日本政府一口氣就增加了三個師團,一旦這三個師團登陸山東半島,山東半島的日軍將達到將近二十萬。

    日軍卻還不知道,此時國防軍加上北洋軍,此時已經在山東半島集結了近三十萬兵力,並且還在不斷向山東增兵。

    在龍口與招遠之間的遲家溝水庫一帶,國防軍已經集結了兩個炮兵師,裝備的全是155mm重型榴彈炮,射程可以支援龍口與招遠,155mm榴彈炮數量達到324門。

    而遲家溝水庫一帶是丘陵地形,非常適合構建防線,同時也適合給榴彈炮提供屏障保護。

    日軍第十八師團在進攻龍口受阻後,丟下一千多具屍體又縮了回去。

    但神尾光臣卻不打算就此坐等本土增兵,而是來了一個迂迴包抄戰術,兩萬日軍繞開龍口正面守軍,向龍口以南的李家村一帶快速挺近。

    一旦被日軍迂迴到龍口東面,那麼龍口守軍的防線將被日軍從後方擊破。

    然而日軍沒有想到的是,國防軍自成立起,就反覆的加強軍官們應對迂迴包抄戰術的方法。

    因為日軍最擅長搞迂迴戰術。

    日軍的特點在還未開戰時便以被江渝給摸透了。

    這次神尾光臣命令兩萬日軍對龍口守軍進行迂迴包抄,國防軍山東指揮部立即做出了反應。

    「命令,國防軍第十師繼續堅守龍口。命令國防軍第二師、第十師迎擊迂迴之日軍,命令國防軍第二十三師立即阻斷日軍退路,我們來打一個圍殲戰。」江渝親臨山東濰坊指揮部指揮這次對日作戰,見日軍兩萬人迂迴龍口後方,馬上決定將這兩萬日軍殲滅。

    「是。」

    蔣方震馬上帶著一群參謀開始制定具體作戰計劃。

    收到了命令的第二師、第十師駐紮在龍口以東十五公里處,扼守著蓬萊以南的那條小山脈。

    正好前去阻擊向李家村一帶挺近的兩萬日軍。

    而第二十三師則駐紮在遲家溝一帶,正好切斷兩萬日軍的退路。

    三十萬**隊,此時以山東半島的山脈作為屏障,構築起一個對龍口的包圍圈,日軍想要跳出這個包圍圈非常困難。

    而那兩萬日軍簡直就像是撞到了鐵板上一般,9月18日剛挺進到李家村,就遭到了提前趕到的第十師的強力阻擊。

    第十師是乙種師,滿編一萬餘人,重型裝備雖然不多,但火炮卻不比這兩萬日軍少多少。

    而且遲家溝炮兵陣地離李家村還不到五公里,完全在榴彈炮射程之內,不過遲家溝的重炮群並未暴露,暫時也未對這兩萬日軍進行炮擊。

    兩萬日軍與國防軍第十師發動了炮擊,第十師的炮兵營隨即發動反擊,雙方的炮戰只持續很短暫的時間,日軍火炮便開始對準十師的陣地進行轟擊。

    顯然日軍步兵要發動進攻了,果然在對十師的陣地炮擊了十分鐘的炮擊後,日軍的炮擊停止了,而日軍步兵則向十師的陣地壓了上去。

    日軍順利的迫近到了十師陣地五百米外,隱蔽的十師側翼火力點霎時猛烈開火,重機槍的子彈如同瓢潑一般朝日軍打去。

    第十師的迫擊炮也向日軍步兵猛烈傾瀉彈藥,日軍在猛烈的火力打擊下如同割麥子一般成排成片的倒在地上。

    日軍第十使團可謂是日軍的常備精銳師團,其士兵深受武士道精神荼毒,在這樣猛烈的火力打擊下,一時未收到指揮官的命令,竟高喊著板載向國防軍的陣地發動了無比英勇的衝鋒。

    日軍士兵悍不畏死,但在機槍的猛烈掃射下,還是成片的倒下。日軍的機槍手也不顧一切的架起機槍向第十師的機槍進行對射。

    可惜的是他們的悍不畏死只換到了無謂的死亡,國防軍的乙種師雖然重型裝備不多,但重機槍對於國防軍來說已經不算重型裝備了,而是常規裝備。

    每個乙種師都裝備有上百挺重機槍,這完全超出了日軍的機槍數量,國防軍的火力點在一邊屠殺日軍士兵的同時,還有餘力與日軍機槍進行對射。

    而且乙種師都裝備了大量的迫擊炮,這些炮擊炮相比日軍的火炮更具備靈活性,對步兵的支援更加直接和有力,一旦發現日軍火力點,迫擊炮的炮彈就會像雨點一般落下。

    同時狙擊手也在不斷的射殺著日軍的機槍手,有的機槍手打著打著腦袋突然被一槍打爆。

    日軍後方的指揮官終於發現了進攻的問題,但此時對於他們沒說沒有退路了,一旦停止進攻只能向南北兩個方向突圍,那樣只會演變成被國防軍像攆鴨子一般的進行追殺。

    「繼續進攻,大日本帝國萬歲。」指揮部面對下層軍官上報的戰況,只是簡單的下達了一個繼續進攻的命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