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八十五章:世界第二工業大國之展望 文 / 落雨流痕

    控制糧食價格的方法很簡單,即提高庫存,此時中國很多地區的糧食供應都已被江渝所掌控。

    在控制了糧食價格的同時,1914年華東集團與西北集團的大規模鐵路修建活動更加廣泛。

    首先是民間資本的參與,隨著鐵路股票一路猛漲,使得1914年這一年,中國各鐵路公司在股票市場上圈到了近二十億元的資金,使得單是14年一年,就修起了3.1萬公里鐵路,再次打破了中國鐵路史的記錄,比13年增加1.3萬公里。

    到了1915年時,中國鐵路總長已經達到了6.8萬公里,基本連通各省,中國鐵路以奇跡般的速度修建起來。

    同樣也是15年,鐵路泡沫破裂,鐵路股票如同過山車一般跌入冰點,鐵路神話紙糊一般的破滅了。

    大量中小資產階級的資金被套牢在股市,同樣也有很多老百姓的錢套牢在股市。

    這些錢全被華東集團所攫取。

    這種損失就不能怪政府了,是你自己要把錢投進去的。

    大量資產階級和普通平民因為股票而破產,本來在鐵路神話破滅之後,經濟將陷入一段低迷時期,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大量的訂單飛向中國,使中國經濟立即從鐵路泡沫危機當中掙脫出來。

    對於江渝來說這是一場漂亮的斂財戰役,不僅趁著一戰爆發前的空檔建設起了鐵路,而且還讓財團大賺了一筆錢。儘管之後鐵路控制權已經不在財團手中,但隨著鐵路股票的價值一路跌到冰點,這些股票還是已很低的成本收購了回來,讓財團重新掌控了鐵路運營權。

    ……

    1914年3月,西北鐵路最後一段,從蘭州到新疆烏魯木齊正式通車。西北鐵路幹線基本修建完成。

    從12年年末,國防軍就開始大量進入西北,西北地區的剿匪活動絕對是最暴烈的,為了杜絕馬匪,大量少數民族被成片成片的向內陸省份轉移。

    整個西北地區,大部分牧民都被有組織有計劃的轉為工人,國防軍把他們送到工廠上班,從此過上收入穩定的日子。

    同時隨著鐵路的建成,國防軍向西北的大移民開始了。

    歷史的齒輪再次運轉,炎黃子孫再次大規模進入西北這個祖先生存過的地方。昔日炎黃部落便是從西北遷移到黃河流域。而未遷移的一部分族人,則成為了後來的羌人,羌人在西夏之後也被滅掉了。

    漢唐時漢族向西北地區遷移的數量也很多。但後來都因戰亂和異族的入侵而失去了西北之地。

    西北本就是漢家地盤,因此江渝開始有計劃的向西北大量移民,鐵路正式通車之後,一切條件皆已具備。

    特別是外蒙地區,14年鐵路修通後。立即向外蒙移民八十萬漢民。

    而在新疆地區,14年則移民了上百萬漢民,新疆督軍楊增新也下台了,不過卻被請到大學裡當講師去了。

    楊增新是一個傳統的官僚,他在新疆地區打壓新學,阻礙工商發展。大力進行愚民。當然這都是歷史書上的記載,年實際上從楊增新所做的一首詩中便能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官。

    「莫問中原天下事,願做混沌太古民。」

    楊增新意圖在新疆打造一個太古時期的淳樸風氣。這要是在古代時期,江渝絕對給他頒發個大大的獎狀。

    不過到了這個時代,物質的發展已經凌駕於精神文明之上,科技魔盒已經開啟,在自己內部搞抵制就像是掩耳盜鈴一般。

    因此倒台的楊增新被江渝請到大學裡當講師。為官就算了,也快一大把年紀了。不過楊增新的一些愚民政策還是被新上任的官員貫徹了下去。

    大量的移民。以及西北地區的工礦開始發展,推動了西北的經濟發展,使得西北地區有了很快速的發展。

    西北環境也因為大量的退耕還草、退耕還林,以及每年一定數量的植樹、植草,使西北地區的環境逐漸穩定了下來。

    西北農業也有因鐵路的修通而快速發展起來,其中陝西南部平原地區作為一個商品糧基地,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作為一個商品糧基地,新疆地區則作為一個棉花重要產地進行建設。

    新成立的西北集團成為了西北地區的新晉壟斷集團,但很少人知道這個集團的寡頭股東也是江渝。

    江渝建立的寡頭財團已經開始使用各種方式進行隱蔽。

    西北地區的礦產資源、主要農業資源,基本上都被江渝的財團所攫取。

    此時的中國人口只有四億多,農業資源還是很豐富的,起碼就北方的平原地區,全部用上機耕之後,也能養活大部分人口。

    再加上南方的農業多產性更強,輔助一些勞動效率低一些的小型農機生產模式,讓四億人實現溫飽並非難事。

    自從農業辛迪加模式普及開來之後,那些地主終於對江渝是放心了,否則還整天提心吊膽的,生怕江渝搞一個土地沒收政策出來。

    然而對於此時的江渝來說,直接沒收土地太沒技術性了。對於土地兼併,他有新的辦法。

    當前來說,這個鐵路股票就是一次很好的兼併土地的機會。

    可以忽悠那些地主把土地抵押給銀行貸款去買鐵路股票嘛!等鐵路股票跌破冰點之後,這些土地不就是財團的了。

    這個方法還只是小手段,還不是絕殺的殺招,個別地主會中招,個別地主不會。

    當然還有一些農場主是受保護的,例如那些家庭農場模式的小農場,這種不處於大規模產糧區的小農產多產性很強,而大型農業機械又不好展開,這種地方就交給個體戶經營,並且財團保障他們的市場效益。

    還有一種就像是棉農,財團還有一些種棉補貼下發。也許用不了多久,這種補貼的錢要中央來出了。

    而在南方的一些無法進行機耕的山區,則視情況進行生產。

    實在太偏遠的山區,直接把人口遷移出來轉為工業人口,把山區封了育林或直接留著原生林給野生動物生活。

    不是那麼偏遠的,可以用來發展水果種植等經濟作物。或者進行農改,使農耕機械可以開進去。

    當前的發展就是以鐵路為命脈,當鐵路修到某地,某地便具備了農業機械化的條件,因為那樣一來糧食可以通過鐵路運往外地。

    而當地進行了農業機械化變革之後。必然有大量的農業人口失業,失業的農業人口轉為工業人口,享有工業人口福利保障。然後投入到工業生產當中。

    工業人口增多,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則帶動城市建設,如此形成一個發展大浪潮,而農業是基礎中的基礎。

    離開了農業。這就是一個空中樓閣。

    日本正是因為農業太薄弱,搞到現在也才三十幾萬工人,而此時的中國僅僅經過幾年的發展,工業人口已經增長到了兩千八百多萬,並且開始進入劇烈增長狀態。

    兩千八百多萬工人當中,大部分都是沒有技術性的勞工。從事的是在工地上干苦力,或是從事礦工這樣的工種。

    技術工還比較少,但卻也在快速發展。

    起碼此時的中國。技術學校的制度已經建設完善了,各種技校、夜校不斷的開設,很多苦力工開始向技術工轉變,特別是不用養家餬口的青年工人,他們普遍都是選擇學習一門技術工種。

    如今能夠成為一個技術工。並且等級考核能上得去,那是非常吃香的。到處工廠都搶著要。

    如果能成為八級技工,那一個月工資起碼是150元以上,工資收入雖然還沒有歐美地區那麼高,但能買到的東西卻絕對不比歐美的那些高級技工少。

    大量的苦力工,支撐起了當前中國的工業基礎建設,若沒有這麼多人,鐵路也無法如此快速的修建起來。

    一旦中國完成了全面的農業改革,那麼結果就是能夠得到最少三億工業人口,這是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的工業人口。

    就算是歐美的全部工業人口加在一起,也不如中國的工業人口來得多。這也正是中國在工業上趕超歐美的希望所在。

    從11年起,華東集團已決定在安徽、河南、山東徹底的大規模進行機械化農業改革,到了14年已經進入工程尾段,安徽、山東已經完成了,只剩下河南地區,也很快將完成。這一年僅這三省的農業機械化後,便能增加工業人口兩千萬左右。

    趙海洲向江渝提供的報告中指出:「現今鐵路已修進四川,14開始實施的四川平原機械化農業改革區,以及湖北漢江平原機械化農業改革區一旦完成,最少可增加五千萬工業人口。加上號召其他省份的農業人口進城或出省務工,15年應該可以形成上億工業人口。」

    上億名不用從事農業生產,專門進行建設的工人,將支撐起中國的工業化道路。

    會議上,江渝展開了這個宏偉藍圖,對華東派系高層說道:「一旦這個計劃成功實施,我們中國便可迅速的甩開日本,並迅速趕超歐洲各國,成為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大國。」

    江渝的話讓每個人都振奮不已,江渝話鋒一轉,「但是上億工業人口所帶來的劇烈社會變革,將是前所未有的,一旦我們無法保障工人的利益,我們的體系將可能被工人推翻。」

    ps:

    眼睛好很多了,已經能夠對著電腦碼字了,只是洗眼睛好痛苦,而且左眼更近視了。前幾天左眼眼角膜被撕破了,右眼感覺沒什麼問題,結果現在才發現右眼也有膠水,現在兩個眼睛都要洗,坑啊!還好就要撐過去了。多謝同學們的耐心等待!落雨努力保持每天兩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