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六十九章:初次會晤,打起來了! 文 / 落雨流痕

    4月已是辰月之初,全國各地氣溫重新轉冷,中原大地上一片緊張的氣氛。

    老百姓聽說要打仗,都十分憂慮。

    而此時中國南方華東國防軍與國民黨大打出手,已使整個中國進入緊張的氣氛,然而更大的隱患卻在兩大軍事集團的軍事對峙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原大地上。

    4月15日江渝啟程前往河南,同往的有華東國防軍第三師,還有兩個新『保鏢』伊氏姐妹。

    伊氏姐妹在行軍的路上,看著這支裝備精良的國防軍第三師,並沒有太多的驚奇,第三師的裝備浙江國防軍第五師也有。

    不過當初第五師拿到那些裝備時,倒是把她們震撼得不行。

    華東國防軍的裝備不僅有大量輕武器裝備,那已經不算什麼了,更讓人震撼的是一堆的重炮。

    與此同時,還配備大量汽車。

    因為華東國防軍第三師就駐紮在安徽邊境,離河南很近,因此此次前往河南直接用汽車對重型裝備進行牽引。

    4月18日,江渝到達河南商丘。

    而袁世凱比江渝早到了一天,江渝到達那天,袁世凱親自迎接,北洋軍鳴響三十六響禮炮。

    見到袁世凱,江渝向他敬了個軍禮,袁世凱笑呵呵的也回敬了個軍禮,接著袁世凱走上前去,親切的握住江渝的手,說道:「子恆總算來了,明天會cāo就可以開始了。」

    「有些事情耽擱了,讓眾位久等了。」江渝微笑道。

    「無妨,無妨,請。」袁世凱爽朗的笑道,伸手對江渝說道,江渝點了點頭,和袁世凱並肩走進指揮部。

    兩大軍事派系的主要成員都跟隨其後,看起來氣氛十分融洽。

    蔣方震跟在後面,驚訝的發現江渝身邊多了兩個身穿軍裝的美女,仔細一看才發現是浙江伊氏姐妹。

    兩姐妹表情嚴肅,雖然很是好奇,但卻沒有四處張望。反而像模像樣的警惕著四周,好似可能有什麼人要刺殺江渝似的。

    進了指揮部,袁世凱拉著江渝說道:「會cāo之事讓芝泉和百里去商議就是了,咱們好好嘮叨嘮叨。」

    江渝點了點頭,和袁世凱一起坐了下來。

    蔣方震則和段祺瑞兩人帶著一群參謀商議此次會cāo的章程,經過近半個月的制定,會cāo章程已經制定得差不多了。

    袁世凱和江渝還是第一次見面,袁世凱看著江渝那俊朗的氣質,不由讚歎,「都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前我老袁還不太信,今日見到子恆,才明白什麼叫自古英雄出少年。」

    「大總統贊謬了,若非大總統深明大義,恐怕辛亥年不是那麼容易推翻滿清。」江渝一邊也給袁世凱戴高帽。

    袁世凱連忙笑著謙虛了一番,不過顯然很高興。

    頓時氣氛融融,兩人原先那點陌生的距離頓時被拉近。

    「子恆這麼年輕,我卻是老了。」袁世凱感慨一聲,接著好似無意間對江渝問道:「不知子恆日後有和打算?」

    江渝笑了笑,對袁世凱說道:「首先我與大總統都是軍人,同時大總統是政客,而我同時則是一名商人。作為軍人,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為了振興國力,日後能打敗洋人。大總統從政,想必也是為了此目標而奮鬥。我從商,首先是為了發展工業能讓中國自己製造軍火,同時也為了能有錢打仗。所以我們兩大軍事集團的利益並不衝突,反而可以互補,而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可以使我們團結。當然我作為一名商人,注定不會再去從政。」

    「哈哈!好,好。」袁世凱已有向江渝妥協的意向,但之前又怕江渝以後會把事情做得太絕,此時聽到江渝此言,知道兩大集團已達成共識,自然十分高興。

    兩人又是一陣閒聊,袁世凱在官場混跡幾十年,很快在江渝身上看出了與年齡不太相符的涵養與淡定。

    少年人因為閱歷不足,最容易產生激進的性格,而孫大炮正是靠煽動這些激進的學生搞的動亂。

    袁世凱一直有所擔憂,華東派系如此強大,卻是掌控在一個少年人手上,就感覺像是三歲小孩拿著炸彈對著自己一樣。

    此時見江渝有如此涵養與定性,而且交談中發現江渝對國術有所鑽研,袁世凱頓時放心了。

    這種涵養顯然是鑽研國術所產生的,對於接觸過國術的人,袁世凱卻是很放心的。因為這種人有底線,有原則,也有風骨。

    而那些接觸西學的暴力學生,卻是完全不同,首先沒有傳統文化帶來的涵養和人性,再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如果華東派系是掌控在那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手上,那麼顯然是無比危險的。

    江渝身上這種涵養與人性,在這個舊時代的社會中是很普遍的,卻也不是太稀奇。在傳統的儒家文人身上非常普遍,而這些具備良好道德修養的文人,一般在地方上都是受百姓尊重的士紳。

    在北洋大時代,是一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時期,而具備原則的傳統文化人士顯然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西方文化人士的對手,最終整個民族丟失了這種涵養和氣質。

    袁世凱顯然發現江渝的氣質更接近於傳統文化,這讓袁世凱很是詫異,問道:「子恆你十三歲就留洋歐洲,一去就是五年,怎麼對國學如此精通?」

    江渝笑道:「小時候曾和一位盲派命理師學過一些命理,六歲時拜在恩師張占魁門下習武,對易理、命理、醫理和道學都有些研究,只是除武學之外,其餘大多都雜而不精,對傳統的儒學亦無建樹。」

    「那也不錯。」袁世凱不由釋然,若是鑽研儒學,培養出來的文人雖然原則xing很強,很有風骨,但卻很容易變成書獃子。只有道學、易理這種學問,才能培養出最精明的人才。不過學過命理的人,大多都相信因果報應,底線和原則甚至比儒家文人還要強。

    而道家講究『不爭』,這一點卻是從辛亥年開始就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小子對中央政權從來不爭。

    但又有所爭,地方政權他很上心,對外戰爭更是能夠逆流而上。

    顯然這種人是最難對付的,因為道家雖然不爭,但卻是最『鬼』最精明的,在袁世凱認識的人當中,也許只有山西軍閥閻錫山能和江渝相比。

    也是江渝這種不爭,並且表現得足夠強大,使袁世凱斷絕了對付江渝的念頭,這樣雙方都有好處。

    而對於江渝來說,袁世凱也是他能夠容得下的,首先袁世凱也有傳統文化徐熏陶下的涵養和人性,再則袁世凱很大方,在很多地方都願意讓步,與這樣的人合作無疑是最好的。

    經過這次會晤,兩大都能互相克制的軍事集團正式走到了一起,同時也正式確定下了雙方的分工。

    首先雙方都發展軍事,雖然雙方正是分工,但軍事依舊是根本,就算是在合作,起碼得雙方實力差距不會天差地別,起碼兩大軍事集團還是都存在一絲最後的防備。

    軍事之外,袁世凱負責政治,江渝負責工商業發展。

    但地方財政的問題,依舊是沒有一個正式的說法,這也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最後的一塊疙瘩。

    ……

    4月20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國防軍、北洋軍兩大濟南市集團正式在河南舉行中原大會cāo。

    這次大會cāo,相當於是一場軍事比賽,與軍事演習有些不同。

    首先上場的是炮兵,這一天國防軍與北洋軍近兩千多門火炮開始了炮擊比賽。

    一時間炮聲震天,黎明的天空中能清楚的看到許多光球從劃過天空。

    「不好了,打起來了,打起來了。」

    離兩大軍事集團不遠駐紮下來的各報社記者們紛紛跑出民房,看著天空中那些絢爛的炮火驚呼道。

    「快,快,拍照,拍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