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八章:農業壟斷政策 文 / 落雨流痕

    「哦!取得什麼成果了嗎?」江渝立即站了起來,農機無疑是他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要想發揮出中國的人口優勢,就必須將勞動力從農業生產當中解放出來。

    「當然!而且是很偉大的成果。我們採用新的內燃機以及輪胎之後,之前各種設計都得以實現了。大型農機已經不再是夢想,一個人一天就能完成幾百個人的勞動量。」佩林興奮的說道。

    江渝也很興奮,於是立即前往農機製造廠。

    在農機製造廠,江渝見到了第一輛技術成熟的拖拉機,這種拖拉機和後世的拖拉機基本上沒什麼區別了,只是某些部件的技術落後一些,例如內燃機體型更大。

    有了拖拉機,農業生產就很方便了。

    此時的農村都是用板車、牛車之類的運輸工具,但因為百姓普遍較為貧困,很多時候畜力是用不起的,使用的還是人力。

    人力的運輸效率就非常低了,拿糧食來說,在陸地上運輸糧食,途中就會消耗掉不少,目前也就是水路的運輸效率比較高一些。

    再則,就算是人力和畜力,他們使用的車輛都是沒有輪胎的,拉起來十分吃力。

    而在農忙時期,因為運輸方面的壓力,根本無法種植三季稻,最多只能種雙季,而且還得累死累活。

    這個時代的農民是最苦的,每到農忙時期就是又流汗又流淚,因為那時候糧食收購價都很低,又要趕著賣銀子交稅。一年忙到頭,勞動果實所剩無幾。

    此時有了拖拉機,鄉村運輸能力將有一個飛躍性的發展,不論運輸糧食還是化肥、建材之類的東西,都方便許多。

    除了拖拉機,還有大型耕耘機。

    只見大型耕耘機啟動後,柴油機發出了一陣粗暴的匡匡聲,噪音有些大。不過性能卻是十分可靠,只見駕駛人員將犁耙裝置往下一壓,然後向前一開,地上的土塊就被翻了起來。而且這個耕耘機用的是雙道犁耙,第一道將土塊翻起來後,第二道將土塊切碎。

    其效率是畜力的幾十倍!

    另外還有收割機、摘棉機。

    收割機又分水稻聯合收割機,小麥聯合收割機。

    水稻聯合收割機採用的是履帶設計,適合在水田中作業。

    這些大型農業機械的研製成功,使得農業生產力提高了數百倍,一個能夠熟練操作農機的農民,一個人就能完成幾百個人的工作量,而且隨著農機體型的不斷增大,其效率還將繼續提高。

    用農機進行農業生產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因為農機的成本無非就是造價與油耗。

    造價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而油耗成本就更低了,本身石油開採和煉油的成本並不高,後世所謂高油價,那都是政府稅收造成的。

    此時的蘇州油田已經陸續鑽出了十餘處油井,原油產量不斷增加,這些石油在經過煉油程序之後,不僅能保障自身供應,還能將煤油出口到國外。

    蘇州油田區的儲量足夠發展所需,這年頭對石油的消耗量並不高,因此完全能夠支撐,日後可以去開採其他油田。

    單以中國本土的石油儲量來說,支撐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除了這些高級的大型農機,華東農機廠還建造出了各種非機動型農機,例如腳踩的打穀機之類的。

    要知道這年頭,人們把水稻收割下來之後,竟是用摔打的方式來完成稻穀與秸稈的分離。

    而稻穀脫粒,則是用腳踩,高級一點的則是用水力,效率並不高,唯一的優點就是加工出來的大米比較好吃,比電動加工的大米口味要好。

    以此時華東集團所掌控的農業技術的生產力,已經出現了巨大的飛躍。如今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先進的生產力在管轄區域內推廣開來。

    普通自耕農是沒有能力更換這些最先進的生產水平的,因為自耕農買不起大型農機,而且他們的土地也不夠多,買去也沒什麼用。

    因此得扶持那些大型農墾公司,另外組建農機隊,為那些自耕農、家庭農場提供機耕業務。

    同時鼓勵農民購買拖拉機等小型農機,不夠錢可以向銀行貸款購買,當然需要有一些土地作為抵押。

    對於土地兼併方面江渝是沒什麼手軟的,在政策上他敢去動那些大地主的利益,但他不敢去動那些自耕農的利益。

    但在商業、金融方面,卻也在兼併自耕農的土地。

    因為土地分散在自耕農手上,不利於生產力的提高,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而這些土地被華東集團所兼併之後,就能用上最先進的生產力。

    之前因為動了大地主的利益,加上後續的購買、兼併,華東集團已經在兩淮地區擁有了近八千五百萬畝的土地。

    這些土地能夠機耕的區域被圈了起來,暫時還是租給佃農,不過等農機和資金到位後,將由華東集團的農墾公司直接經營。

    而那些不適合作為機耕的土地,則拍賣給那些符合條件的買家,例如華東集團會要求購買這塊土地後,必須使用多高的生產力進行生產,或是作為家庭農場,或是作為果園,或是用來種植蔬菜供應城市等等。

    雖然生產力已經提高了,但在農業發展上只能說是剛起步,辛亥革命之前江渝並無地方行政權。

    倒是在養殖業上已經頗具規模。

    江渝自回到中國以來,便開始大力發展養殖業,如今華東集團旗下的養殖場多達數百個。

    這些養殖場飼養出來的肉雞、肉豬、肉牛,都是送到自己的屠宰場,然後再送到各個縣城的專賣市場。

    華東集團對豬肉進行了壟斷xing銷售,就連水果之類的農產品也進行壟斷xing銷售。

    因為小攤小販太多,即誰都賺不到什麼錢,而且造成勞動力的浪費,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這些小攤小販都清理掉,讓他們去工廠上班。

    壟斷方式各有不同,豬肉銷售是托拉斯,全由華東集團掌控。水果之類的農產品銷售則是卡特爾,即在華東集團的主持下,各個水果店約定距離、價格。

    而這些具備壟斷性質的卡特爾商人,則都是華東商會的外圍成員。

    作為外圍成員的小商人,也一樣要遵守華東商會的規矩,否則他們的生意就做不下去。

    如果他們能夠遵守,並表現出較為出色的經營能力和道德水平,那麼華東商會當中就會有人來牽拉,讓他們的生意做得更大,層次也做得更高。

    兩淮行政總署對於市場的整頓,並未引起太大的民怨,因為那些失去原先生計的小攤小販都被安排到工廠去做工了,個別釘子戶則被抓起來勞改了。兩淮行政總署對待百姓,有好的一面,也有無情的一面。

    正所謂亂世用重點,亂世的法律要讓人怕你,而盛世的法律則是要讓民風更加淳樸,因此江渝並未完全按照普通法體系來構建法律。

    這年頭就是亂世,凡事沒那麼多功夫和你扯皮,乾脆就是快刀斬亂麻,不服從政府的大方針,還鬧事的,那就抓去勞動改造幾個月。

    還敢鬧?

    繼續勞改,對不起,這次不是幾個月了,最少也得勞改你一年半載。

    壟斷就是勞動力的充分利用,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有時候壟斷會失去進步的動力,但這並不是問題。

    在壟斷的同時也可以互相競爭。

    例如一個被華東集團所壟斷的行業,華東集團可以分別成立兩到三家公司,讓他們互相競爭,而且是良性競爭。

    同時市場上還會出現一些挑戰者,例如一些人擠進壟斷行業,並且在華東集團的優勢競爭力之下還能生存的企業,證明其經營手段很成功,華東集團可以對其進行收購,在華東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之下,在黑白兩道的壓力之下,沒有什麼企業不妥協。

    當然,被華東集團收購有更大的利益,這種收購併非是要出賣所有股權,在華東集團控股之後,經營者能獲得龐大的資金及人脈,也不會再有什麼針對性的惡性競爭。

    這種模式並不新鮮,美國國際財團就是這麼搞的。

    農業上的壟斷自然也是有的,在推廣農機的同時,江渝正在建立辛迪加。

    農業上採用托拉斯壟斷不太顯示,而辛迪加壟斷方式卻比較合適,即建立統一的原材料購買、銷售渠道。

    每一個辛迪加成員都必須按照掌控辛迪加的華東集團的指揮進行生產。

    而華東集團此時掌控了農機、化肥,還逐漸掌控了鐵路、公路,更加掌控了石油,要想建立辛迪加太容易了。

    不加入這個集團的地主,首先農機、化肥等生產必需品價格更貴,第二你生產出了農產品,總得上公路運輸吧!收費站的收費就夠你受的。另外使用農機得燒油是吧!沒有燃油補貼你拿什麼競爭?

    不用農機又如何競爭?

    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入農業辛迪加。農業辛迪加又分各種辛迪加,有水稻辛迪加、小麥辛迪加、大豆辛迪加、棉花辛迪加等等等等。

    有了農機,為江渝建立辛迪加徹底的鋪平了道路。

    ——————

    第三更到!

    呼喚收藏、票票!

    合同終於到了,厚臉皮求點打賞,不用太多,把粉絲榜排滿就行,鞠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