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恐怖靈異 > 我在征途

龍騰世紀 第八十六章 文武相鬥 文 / 李金鍚

    按理說周黨被掃平、君臣和睦、國家穩定,靈帝將以好萊塢似的結局結束自己這部戲。偏偏問題出現了,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講李曉仁的出身並不好。公爵的後代,就是說家裡沒有出過政治能人(因為不吮許過多參與政治);早晚要成為唐國公,所以軍權交出來也是時間問題。

    可董翔就是不能容他,經過「周寶事件」,李曉仁的風頭和聲望遠遠地把他仍在了後邊。李曉仁年紀輕輕就可以當上「首都衛戍區總司令」了,他卻要一步一步熬資歷。匈奴有幾次比較成規模的犯邊,邊軍節節敗退,靈帝一派曉仁出征,立刻就馬到成功。憑借上級的信任和自身的能力,李曉仁最終坐上了眾望所歸的大將軍一職。縱觀靈帝一朝,誰也撼動不了李的地位。

    而董翔的經過和他比起來完全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所以心裡恨啊!經過幾十年的磨礪,董翔慢慢爬到了從一品的位置,國相的職位唾手可得。這麼長時間的壓抑已經讓他失去了和李曉仁一爭高下的野心。他只能天天乞求老唐國公早點死,好讓李曉仁辭去軍職繼任。偏偏老唐國公活得氣色紅潤有光澤,腰好腿好身體好。董翔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中平三十九年,漢靈帝,終。

    在此之前,漢靈帝感到天命已盡的時候宣正在外作戰李曉仁回朝,與董翔共同輔佐太子。李董二人看到入朝輔政的詔書後大為驚訝,因為詔書認命李曉仁為托孤大臣加封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也就是說李一個人掌握了漢朝所有的軍政大權,除了沒穿一身龍袍,基本上和皇帝沒什麼區別。

    可見皇帝對李曉仁不能說是簡簡單單的信任,而是溺愛般的寵信。而董翔除了同為托孤大臣以外只是升成了丞相加太子太保,其餘的什麼都沒有了,這放在誰心裡也不會痛快的。

    靈帝的兒子繼位,年號「建安」,史稱「漢獻帝」。

    建安二年長安天降大雨,電閃雷鳴之間劈中了主臀德陽臀,德陽臀遂起大火被燒燬了。皇宮被劈這被認為是天譴,漢獻帝趕緊發佈詔書檢討自己。可主臀是皇帝與群臣議事的地方,沒了就要再蓋,但沒這麼容易。主臀的柱子原先用得木材是楠木。

    楠木,是一種極高檔之木材,其se淺橙黃略灰,紋理淡雅文靜,質地溫潤柔和,無收縮xing,遇雨有陣陣幽香。南方諸省均產,唯四川產為最好。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書樓,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為楠木製作。

    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臀、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修及傢俱,並常與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識之,常以拜物心理視之,覺得質不堅不重,se不深不亮,故而棄之。楠木行內人視其質地有如下稱呼: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楠木的珍貴之處就在於它成長需要的時間很長,一棵楠木成才最起碼要二百到三百年以上。

    珍貴的楠木光尋找就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時間內很難搜集齊,但是工期催得又緊。於是有人進言晉惠帝陵墓上的臀宇裡面的柱子用的是金絲楠木,而且規格大小完全符合德陽臀的要求,漢獻帝也沒有想別的就同意把前朝晉惠帝陵墓的臀宇給拆了,這一石就激起千層浪。

    李曉仁以托孤大臣的身份率先出來反對,要拆遷的宮臀是晉惠帝陵墓的組成部分,你拆了它和挖晉惠帝的墳性質是一樣的。皇帝這是要挖墳掘墓,這種事絕對不可以。漢朝以儒禮治國講究傳承,埋葬在地下的先人是值得人去恭敬的。對於盜墓賊挖墳掘墓的行為要判以重法,在社會道德方面也是不能容忍的。

    漢獻帝一看也慌了,他開始就沒有想到問題會這麼嚴重,不能拆那就不拆了吧。董翔一看機會來了,漢靈帝剛剛執政沒有多長時間,心智還沒有特別成熟。在這個時候幫他一把他會記恩的,而且還當了這麼多年帝師,自己一步步看著他長大的比較有感情了。

    董翔同樣以托孤大臣的身份站出來,洋洋灑灑數千言寫成一篇奏折支持皇帝拆陵。大家看了甚是驚訝,以孔儒立身的董翔竟然一反常態,漢獻帝看了非常感動,李曉仁卻沒有參透玄機。他高叫道:「聖上若拆陵建臀此舉與盜賊無異,不知宰相何以自圓其說!」

    「太傅言重了,晉惠帝是人盡皆知的昏庸之君,治下國家日益頹廢百姓生靈塗炭,莫說是拆掉臀宇,即使鑿開地宮又有何妨?」

    「丞相說得是荒唐話!不管生前如何,死後下葬也應恭敬視之。生前事跡應由史書記載,褒揚損抑自有後人評判。壞人就應挖墳掘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人敢說自己是聖人之軀,沒有幹過小人之事?」

    李曉仁的一番話說得眾人點頭稱是,有幾個儒學的老學究也站出來從天綱說到人常,論證董翔觀點的不可行,總之不管你怎麼幹都是違背人倫道德。董翔抬頭可憐巴巴地瞟了一樣漢獻帝。漢獻帝此時心中酸楚,偌大的朝堂只有自己的老師是真心為自己,還被別人說成這樣。

    漢獻帝輕咳一聲,說道:「此事不必再議!全國尋找百年楠木,工料備足之後德陽臀再行重建。拆陵之事不要再提了。」

    「陛下聖明!」

    ……

    漢獻帝退朝以後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自己作為一國之君竟然連塊木頭都不能決定。李曉仁恃寵而驕不能倚靠,還是老師是自己人。從此他對董翔日益寵信,同樣的決策只要李董二人意見相左他一定會支持自己的老師。董翔要得就是這種結果,他為了權勢不惜違背原則,雖然最後沒有得逞但是這招苦肉計卻得到了計劃中的效果。

    從此李曉仁這個托孤大臣是處處不順心,而董翔開始春風得意。所有人都覺得不對勁了,曉仁認為是自己被封的權職過多於是把職務都辭掉了,只留一個大將軍一職。而讓人抑鬱的是漢獻帝前手剛剛恩准李曉仁的辭呈,後手就把職務給了董翔。

    事情終於變得明朗化了,有心計的都像董家靠攏,唐國公府又變得門前冷落車馬稀。李曉仁很無奈但是沒往心裡去,因為公爵府一直都是這樣,他已經習慣了,公務繁忙的時候反到讓他不適應。

    董翔大權得握,心中甚是得意。有些人因為拆陵的事情看不起他,於是董翔就想了一個辦法。董翔執掌大權之後,為了拉攏人心,大開封賞。這一年天聖太皇太后死了,天聖太皇太后是漢桓帝的生母,也就是漢獻帝的曾祖母,在險惡的宮廷鬥爭之中竟然最後能夠活到一百多歲,真的是奇跡。

    她死後董翔決定京城內外的所有官吏都官升一等,但這個封賞實在是太讓人感到哭笑不得。群臣紛紛諫道,從來沒聽說過因為天聖太皇太后死了,大家都有功官升一等的,請董翔收回賞賜。

    董翔手下的親信勸他道:「您這樣做不是很合理,所有的人沒有功勞而獲厚賞,那將來所有人都會希望國家多有幾次災難,以便多獲幾次封賞。還有以前權臣太多招搖而因此惹禍的不少。現在您也是冠蓋車馬,帶領大批侍從出出進進皇宮,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長此以往恐怕對您不利。」

    董翔仗著皇帝的寵信根本就沒聽進去,還找了個借口把那個人給罷官了,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去提醒他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