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弦能變

龍騰世紀 第 28 章 武林高手(上) 文 / 唐不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練武的小行家……」

    李作樂肩背小籮,哼著歌,手裡甩著六十餘斤重的烏黑斷刃,蹦蹦跳跳的行走在化龍鎮外的鄉間小道上。

    記憶中他看過一部趙文卓主演的叫做《斷刀客》的電影,他發現裡面那種柄環上連一根鏈子,把斷刀當作軟鞭、飛刀、流星錘一類的武器使用,近戰遠攻皆可,打法靈活多變,招式奇詭難測,實在是一種極為理想的奇門兵器。

    所以在趙剛那裡得了斷刀,又隨意的一揮,發現斷刀鋒利後,他靈機一動,就想到了這種奇異的兵器。

    據說藏龍谷內猛獸極多,若只靠弓箭或者長刀短刃的話,實在有許多的缺陷。

    就拿弓箭來說,遠程攻擊,好;長刀斷刃,近戰搏鬥,好;可是在危機四伏、處處猛獸的地方,這些武器都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比如前方三米的地方猛然衝出一隻猛虎的時候,你手中拿著一把短刀;比如身側樹上突然竄下兩條毒蛇的時候,你手裡卻拿著弓箭;再比如遠處和近處同時出現毒蟲猛獸的時候……

    總之,處於這種情況複雜的環境中,任何一種攻擊手段單一的傳統武器,都是很難滿足需要的。

    可這種剛猛大刀(最好是斷刀)後面連有鐵鏈的奇門武器,卻是最理想的兵器。既可擲出殺敵,一擊致命,又可當作傳統的近戰武器使用。最妙的是它中間有鐵鏈相連,擲出後一拉鐵鏈,斷刃就可自動飛回,不需徒步去撿,能使斷刃在遠戰與近戰之間自由切換,堪稱武器中的極品。

    只是使用這種武器,對於操控者的力量、反應和對身手敏捷程度的要求,都是相當高的。先不說什麼招式,光說揮動大刀、將大刀擲出傷敵這一項,就需要超強的爆發力,非常人可用;再者一擲殺敵後將斷刀拉回的時候,若不是眼明手快、身手敏捷的人,是很容易劃傷自己的。

    所以這種奇門兵器雖然堪稱完美,但是有能力使用的人卻非常稀少。

    至於鏈子一端連的為什麼不是一把完整的大刀,而是斷刀會比較好?這就是一個關乎平衡力學、空氣力學的問題了,我在這裡就不過多解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研究一下,我相信會很有意思的。

    而李作樂為什麼敢用這種奇門兵器呢?

    說也奇怪,自從那天在八象醒魂爐暈過去以後,他就有種蛻變的奇異感覺,只是當時受弦魂沒能覺醒的打擊太過沉重,他一時疏忽了。可沒過幾天,他就發現其中奧妙,發現自己的眼力、耳力,身體協調能力、反應速度、力量、爆發力、柔韌性等身體素質,似乎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些曾經在武俠片、奧運會時才看得到的前空翻、後空翻、720°側空翻及單手倒立等動作,他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

    他似乎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一名體cāo健將、武林好手。

    是以對於這種強力霸道、奇詭難測的奇門斷刃,他使用起來難度並不大,雖然談不上什麼招數精妙,但是稍一練習之後,簡單的投擲、旋轉、回拉,他都能輕而易舉的完成。

    此刻走在鄉間小道,他將鐵鏈繞在掌臂之間,將斷刃隨意的揮動、旋轉,一會兒讓其在胸前呈「8」字型舞動;一會兒又將斷刃舞得圓盤一樣在頭頂、腳下轉動;再或者臂腕帶動鏈子,讓斷刃尖端以刀柄處為圓心,形成極速旋轉的刀輪……

    總之他哼著歌,緩緩走著,感覺著刀的份量、旋轉角度……不斷的磨合、適應著這新到手的武器,想將這奇門斷刃徹底的熟識掌握,控制自如。

    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

    作為李作樂一半的王宏本身是個武俠迷,看的動作電影不計其數,耳濡目染,在此刻身體能力滿足的情況下,他耍起招式來可說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雖說拍電影的時候,演員大多是吊著鋼絲,武打的動作也是慢演快放,但是有些招式卻非無中生有,大部分源自搏擊、散打及一些傳統套路的招式,可說中國古已有之的那些藏著掖著、傳男不傳女的精妙招數,在王宏掛掉的那個年代,早已變成了垃圾一般的存在,只要稍微花點心思,就能看到、學到。

    毫不誇張的說,在那個年代,任何一個喜好看武打片的男孩子,他們的眼光見識,恐怕都比古時候那些藏著掖著、敝帚自珍,而又大字不識的武林高手,要強得多。

    所以在看過無數的動作電影後,凡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招數,王宏,也就是李作樂根本十有八九是知道的,雖然他不可能每招每式都記住,但是一些特別巧妙,或是比較常見的招式,他是能記個七七八八的。再者——

    武家有言「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又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說法,由此可知,武功練到極境,招式什麼的多是虛的,功才是真的。

    這也是為什麼所有武功練到最後都變成了無招勝有招,也是為什麼再精妙的招式也不及一顆子彈有效的原因所在。

    所以這會兒,李作樂雖然隨意揮灑,耍著一些電影中需要吊著鋼絲才能完成的高難度動作,但是卻沒有當真,只是藉著這些漂亮的招數、姿勢,來盡量的適應、摸索著手裡的兵器,讓它使用起來更加的得心應手,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的姿勢、任何的角度之下出招,命中目標。

    事實上他的『功』或稱『功夫』已經成了,這些花拳繡腿的招數(或稱武之舞)他不過是耍著玩的,算是過一把電影中武林高手的癮,大多招數都不會在實戰中運用。

    世界上的事情其實簡單得很,武功也一樣。

    真正實用的武技從來都是簡單直接的,就如中國人愛用的『轉身橫踢』和日本人愛用的『側踹』,你說同樣的一個人用這兩招,哪一招會先攻擊到對手身上?

    毫無疑問,是日本人的側踹!

    因為側踹只需要抬腿蹬出,動作簡捷有力,時間短;而轉身橫踢卻需要轉一個至少180°的大圈才及人身。

    從視覺效果來看,轉身橫踢華麗漂亮,姿勢優美,可就實際效果來說,這種招式根本是脫掉褲子放屁,腦子有病的人才用。

    而李小龍在介紹中華武術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用「武功」這個詞語,而是用了「功夫」這個生造詞呢?又為什麼如此多年過去了,中國的世界級偶像除了**這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開國元首外,就只有李小龍一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