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靖先後投靠豫州刺史孔胄、揚州刺史陳禕、吳郡都尉許貢、會稽太守王朗;王朗被孫策擊敗後,又逃往交州避難。後來受到益州牧劉璋邀請,受任為巴郡、廣漢太守,在原蜀郡太守王商過世之後,又轉任蜀郡太守。
當劉備包圍成都,許靖想要背叛劉璋越城逃跑,但失風被捕。由於這件事情,劉備頗為看輕許靖,因此並不予任用;但參謀法正提出建議,認為許靖雖然年老無才且沒有節操,但是卻聞名天下,如果不予任用,可能會給天下人不良的觀感,造成以後人才召募以及政治號召上的困難。後在在法正的推薦下擔任要職,位列三公。法正評其為「有名無實」。
這種典型貪生怕死又貪慕虛名的無節操之輩,你能指望他提出什麼好建議?劉璋也真是急昏了頭。或者說劉璋敬重許靖,基於兩人大概是同一類人吧。
果然,許靖沒出什麼好主意,他全盤贊同張松的意見:「曹操勢大,益州獨木難支,今cāo所懼者不過荊州劉琮、揚州孫權耳,孫權遠不能及,劉琮乃與明府同為漢室宗親……」
經過許靖這麼一說,劉璋基本上就拿定主意了,便問道:「子喬,接下來當如何?」
「明府可遣法孝直,孟子度前往荊州迎接劉步昌。明府自帥大軍與其會盟涪城,若曹操率大軍前來,明府與劉步昌共同擊之。
若曹操不來,則可請劉步昌北進擊漢中,則益州完矣。」張松的意思是,讓法正、孟達去迎接劉琮,與劉璋會師涪城,曹操來了,兩人共同擊之,若是不來,還可以請劉琮擊漢中張魯,這樣益州就完整。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不過前提是建立在劉琮無意益州的基礎上,劉璋多年前攻張魯曾經失敗過,漢中同屬益州,他也確實沒啥名目繼續攻擊張魯,若是換做劉琮來辦,就順手多了。
許靖聽罷也是連連點點,劉璋更是連連說道:「此計甚妙,就依子喬所言!」
「不可,不可啊,明府……」
這個時候王累再叫,劉璋都無心再聽。
旁邊一些文武官員也沒什麼主意,只是搖頭歎氣離去,在他們眼裡,誰治理益州都好,就是不要打仗。
再說劉璋剛回到家中坐下,便有人來報人報從事王累,自用繩索倒吊於城門之上,一手執諫章,一手仗劍,口稱如諫不從,自割斷其繩索,撞死於此地。
劉璋教取所執諫章觀之。其略曰:」益州從事臣王累,泣血懇告:竊聞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昔楚懷王不聽屈原之言,會盟於武關,為秦所困。今主公輕離大郡,yu迎劉備於涪城,恐有去路而無回路矣。倘能斬張松於市,絕劉琮之約,則蜀中老幼幸甚,主公之基業亦幸甚!」
劉璋觀畢,大怒曰:」吾與步昌相會,如親芝蘭,汝何數侮於吾耶!」劉璋看來,張松、許靖等人智謀比王累高出許多,而曹操確實比劉琮可怕。王累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言相阻,如今還如此作態分明是挑戰他的威嚴。
那王累見劉璋如此,自知無法阻止,大叫一聲,自割斷其索,撞死於地。劉璋氣急,轉身離去!
再說那巴郡太守嚴顏接到劉璋命令很是詫異,不過他也不能阻攔。而法正、孟達就在郡中,嚴顏只得調撥人馬給法正、孟達。
而此時北方的曹操正陷入無盡的政治*鬥爭而逐漸消耗著自己的精力。荀彧當年力勸曹操迎漢帝至許都,目的卻是希望曹操藉此「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扶保漢室是他的原則,他也為之而死。跟隨曹操多年,忠心耿耿屢建功勳的荀彧尚且如此,曹操所能感受到的政治壓力可見一斑。
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操帶來政治資本的作用,恐怕遠遠小於它所帶來的政治壓力。雖然毛玠勸曹操說「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但事實上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後,面對的形勢是「袁紹內懷不服……
「太祖方東憂呂布,南拒張繡」,這還僅是中原一地,少數民族尚有烏桓鮮卑西涼,各地軍閥尚有劉表、張魯、孫策等人,未見一人因曹操佔據中央而歸附。而曹操幾個最為得力的股肱謀士與猛將,也很少是因為響應朝廷征辟而來到他門下的。
無論是吸引人才,還是攻城掠地擴大勢力範圍,都是靠他「政治清明,善於用兵」。反過來,既然是迎奉天子,那曹操就等於將漢室的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成為眾矢之的。一邊周瑜罵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一邊荀彧還滿心期待他重振漢綱。之前統一過中國的三位皇帝,無一人面臨過如此複雜而矛盾的政治處境和法理難題。
隨著曹操權勢的增大,政敵也越來越多,他不得不騰出手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進獻三個女兒、殺伏皇后一家、誅孔融,如王平衡漢朝與自身的關係,耗費了曹操的許多精力。比較兩個對手:江東在孫堅後便不以朝廷為顧忌,劉琮現在可以以正統自居,高扛匡扶漢室的旗幟,兩家幾乎沒有內部鬥爭,故可一致對外,鞏固自身。
士族對曹操的抵*制也不容小覷。曹操出身士族最為歧視的宦官家庭,又以軍功起家,用人唯才是舉,不信天命,厲行法制,抑制兼併,每一條都與士族觀念背道而馳。
被內外事務困住了手腳的曹操,以及得到交州之後便失去的周瑜的孫權,再加上慌亂的劉璋邀請自己入蜀,真可謂天賜良機,劉琮不得不用!
得到法正、孟達等人動身前往荊州的消息,劉琮隨即拜訪了蔡瑁,雖然蔡瑁已經退隱多年,但說到底他還是劉基的外公,襄陽最大家族的代表。
「岳丈,劉季玉yu邀我入蜀共抗曹操、張魯……」時隔多年,劉琮也早已不計較蔡瑁當年與曹操的貓膩。
倒是蔡瑁十分愧疚,如今劉琮問計於他,他也毫不保留:「劉璋闇弱,益州宜早圖之!」
在蔡瑁看來,擊退了曹操的劉琮是唯一能夠與曹操一爭高下的英雄,既然遲早要逐鹿中原,得此良機,自然應該早圖之。
「嗯,眾人皆勸我,我yu親征,何人可以留守?」劉琮這話也是他內心猶豫的,文聘是抗曹的主力,不能動,諸葛亮,劉琮一直不希望他參與軍事,政務和器械已經夠他忙了。甘寧守江夏、劉磐駐長沙也是防止江東*突然發難……
「你可放心東征,留黃祖守襄陽,有他與我在,他人不敢異動!」
「謝岳丈大人!」蔡瑁雖然退隱,但名望仍在,如果他能夠鼎立支持黃祖控制荊州局面,倒是沒什麼擔憂的。
得到蔡瑁如此答覆,劉琮也算是吃了顆定心丸,他最擔心的就是蔡瑁牢記前嫌撒手不管甚至暗中為難駐守荊州眾將。要知道攻略益州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隨即劉琮傳令文聘、龐統、魏延等人齊聚襄陽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當眾人得知劉璋邀請劉琮入蜀,都知道機會來了。
劉琮也不再猶豫,令魏延回江陵整備軍馬,會同於禁為前鋒。
黃祖為留營司馬都督中外中外諸軍事,這樣一來,荊州就形成了文聘、諸葛亮與黃祖三人鼎立的局面,而黃祖又有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權力,逢戰時,黃祖便是最高決策者。這也是為了防範曹操和孫權趁劉琮西征之際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