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快到了,楊一凡走出洞外,通過兩個多月的研習,楊一凡對於那些法術已經能熟練運用了。今天準備進入那個岩漿池,收取火蓮。
以楊一凡現在的修為,進入到洞底並不困難。楊一凡,閃進山洞,神識外放,發現洞內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隨即展開浮光掠影的身法,轉眼之間就到了洞底。兩個多月過去了,這裡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楊一凡站到岩漿池邊,四周溫度依然高得嚇人,楊一凡運轉萬火訣,頓時感到四周的火元素好似受到召喚般,蜂擁而至。楊一凡任憑他們湧入體內,在經脈裡四處游竄,最後匯聚於丹田,那米粒大的金丹見到這些火元素,就像見到補品一樣,一撲而上,迅速地吞噬起來,直到金丹漲到黃豆大小,才停止了吸收,火元素不斷湧入丹田,沒了金丹的吸收,就自動地在丹田中抱起團來,最後結成一顆核桃大的赤色珠子,圍著金丹緩緩旋轉。這是火經上記載的一門專為火屬性修士增加修煉速度和威力的法術,選用一些高級的火元素,凝火成珠,凝成火珠後,火珠會自行吸收儲存火元素,協助自己修煉萬火訣,據說修到極致還有不可思議的功效,沒想到在這裡機緣巧合,也被修成了,這裡還真是自己的福地啊!楊一凡好一陣感慨。收了法訣,仔細地觀察起岩漿池中的火蓮花,蓮花呈火紅色,生有九葉,六片花瓣成圓形向外盛開,花的正中,是一個碗口大小的蓮台。
這難道是地底火蓮?楊一凡心中一陣狂喜,地底火蓮《五行寶典》中也有記載,它稟地心烈焰火xing而生,顯火紅色,每三百年長一葉,九葉而止,又千年才開花,花開六瓣,再千年而結蓮台,五百年後,蓮台成一品,後每增加一品需多用一倍的時間,如是長成十二品得要兩百萬年,這蓮台採下煉化後,可於丹田中日日以火元素溫養,蓮台自身就帶和火有關的大道規則,一品蓮台還不明顯,容易煉化,隨著蓮台成長,大道規則顯現、日趨完善,蓮台長成十二品時,就會形成三十九層禁止,再想要煉化不知得要多少萬年,對敵之際放將出來可攻可守,威力無邊,是天地間不可多得的寶物。要想加快蓮台成長就必須讓蓮台吸收各種威力強大的火焰,若是有混沌之火則很快就會達到十二品。
楊一凡強自按捺住心中的激動,一閃身漂浮在火蓮花邊上,小心翼翼地按照《五行寶典》記載的採摘方法,採下花中蓮台,然後咬破舌尖,一口心血噴在蓮台上,心血一沾上蓮台便被吸收乾淨。楊一凡退到池邊,盤膝坐下,蓮台漂浮在他額頭前方,緩緩自轉著,楊一凡運起祭煉法訣,神識破入蓮台尋找著蓮台的核心。七天以後,蓮台忽然爆發出一陣紅色光華,而後慢慢變小,在只有拇指大小的時候,自楊一凡額頭鑽入,直下丹田,漂浮在金丹的下方緩緩轉動著。楊一凡收功站起,心中泛起無盡喜悅,終於在蓮台核心位置留下自己的神識印記,算是初步搞定了蓮台,以後就可以御使蓮台,並隨蓮台成長而領悟和火相關的大道規則了。
楊一凡抬頭看著隨岩漿起伏的火蓮,隨著蓮台被采走,火蓮好似被抽取了靈魂一般,失去了靈性,顯得有些萎靡,可這畢竟還是世間難得之物,況且潛力無窮,楊一凡很想上前把它連根拔起,可這火蓮不像蓮台,可放在丹田溫養,必須在地底岩漿這樣的環境中才能生長。蓮台已是寶物,而蓮花只是植物,這就是二者的區別。
楊一凡左右權衡了一凡,還是決定就此罷手,留下這株火蓮或許還有結出蓮台的一天,畢竟自己已經取走了它數千年的精華,這對自己來說已是天大的福緣,做人不能貪得無厭不是?
楊一凡,回到自己修煉的山洞,背起背包,準備回蓉城了。站在山洞口,看著四處一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樣子,不僅有些感慨,還真是一個冰雪世界啊!楊一凡神識外放,千米之內不見人跡,楊一凡正準備運使長虹貫日之法離去,忽然聽到一陣破空聲遠遠傳來,循聲看去,只見一個人影離地數百米御劍而來,轉眼就從頭上掠過,向長白山深處逝去,楊一凡心中一動,運起八步趕蟬的輕身功法,追著那道人影而去。
這還是楊一凡結成金丹後第一次運用輕身功法,只覺得速度比以前快了六七倍,雙腳時而在地上一頓,時而在草尖一點,整個身子就像是一隻開弓的利箭往前射去,耳邊是呼呼作響的風聲,大地在飛快地向後退去,即使這樣,也只是遠遠地吊在那道人影的後面。楊一凡並不著急,不被發現是第一要素,遠點就遠點嘛,近了危險!
遠遠地看見那道人影落到了前面的山頭上,楊一凡也放緩速度,掩了上去,放開神識,三個人影出現在了楊一凡的腦海裡。那個著一身灰色道袍的應該就是剛才御劍的人,長得頗為俊朗,估摸有四十來歲,看上去一臉的嚴肅,正對著二人問話,那二人看上去都比較年輕,穿一身青色道袍,長相清秀,正老老實實地回答灰衣人的問話。三人一個築基中期的修為,兩個練氣八層的修為。看來這裡有什麼事情,短時間內,已經發現了兩撥修真人士,平時可是想找都找不到啊,自己活了二十多年,還是這段時間才看到過啊。
聽他們交談,才知道三人都是蜀山劍派的,兩個年輕人奉命到這一帶找什麼東西,但是好像並沒有找到。隨後三人結伴向山外行去,聽意思是要回山門了。
結合自己找到的岩漿洞,楊一凡忽然有種感覺,說不定這些人尋找的也是岩漿洞,只是那地方已被自己用陣法給隱藏起來了,現在這些人要想找到岩漿洞,除非陣法造詣在楊一凡之上,否則連發現都是不可能的!想到這裡,原本還想湊湊熱鬧的楊一凡,立即打消了這個念頭,轉身往山外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