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飛雲訣蒼生血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二十三章 烏虛國特使 文 / 醉拍闌干

    從昌平到北京城,頂多也就半天功夫。當北京城門守軍看到一支沒有打任何旗號,男女混雜甲冑怪異的明軍時也犯了遲疑,打死也不肯開城門。方濤有些上火,老子千難萬難好不容易走到這兒了,你還不讓進!二話不說就想強衝。沒來得及下令,卻被劉弘道一把拉住了。

    「方兄弟莫急,」劉弘道微笑道,「惡人自有惡人磨,對付這等小鬼,想想歪點子就行。」說罷,劉弘道讓奎斯提斯摘下頭盔,帶著奎斯提斯策馬走到城下,指著奎斯提斯對著城頭喊道:「此乃海外來京師朝貢的蠻夷公主,仰慕大明王化故而親涉北直隸險地。爾等快開城門,莫壞了兩國邦交!」

    城頭上先是一片混亂,立刻有人跑下去報信了。方濤頓時目瞪口呆:這也行?明目張膽地欺君啊!

    奎斯提斯看到方濤吃驚的樣子,聳聳肩膀無奈道:「方,你必須知道劉是什麼樣的混蛋!我是公主……呵呵,查理王可沒我這個女兒!」

    劉弘道笑瞇瞇道:「消息上報到內閣,等他們做出反應起碼得半個多時辰,趕緊地,咱們得炮製一份國書來矇混一下。」

    奎斯提斯搖搖頭道:「不行。我的身份不是不列顛王國的特使,更不是什麼公主,怎麼炮製國書?」

    「你父親是特使,雖然他的出使任務並非大明王朝,」劉弘道解釋道,「不過我們隨便捏造一個國家出來就行了,國書麼,就用拉丁文寫,反正沒人看得懂,應對的時候隨便縐兩句就行了。至於貢品,咱們還有幾座自行鐘,那這個湊數就是了。」

    在一旁靜聽的招財撓撓腦門道:「送鍾……不吉利吧?」

    方濤解釋道:「沒什麼不吉利的。鍾、鼎乃是春秋王侯才能用的禮器,嚴格說起來這算得上國禮了,換言之,小國國君為了表示對大國國君的敬畏才會送這個,很有面子的!」

    劉弘道微笑點頭道:「就是這個道理。」

    城頭上忙不迭地向上級官僚通報,守城的都是武職,接到番邦朝貢的消息也不敢自己做主,立刻向禮部和鴻臚寺通報,禮部和鴻臚寺同樣不敢耽擱,立刻在內閣通報了此事。內閣略一商議,覺著韃子剛剛南下,朝廷丟了不少臉面,這會兒番邦朝貢也正好是重新撿回臉面的時候,不是什麼壞事,於是也就立刻把事情捅到了朱由檢的面前。朱由檢也是好面子的人,接到奏疏之後欣喜一陣之後也沒直接衝動下旨,只是著令內閣擬定人選先調查清楚,然後再做安排。

    內閣也很快拿出了方案,既然是番邦小國,自然按照小國的標準來辦,先是定下負責接待官員的品級,然後就是定下接待的標準。饒是大明京城的官僚系統體現了特事特辦的高效率,可依然拖到天快黑的時候才勉強來了一個從九品的文官。沒錯,從九品,應該算得上是天朝九品十八級當中最低的一級。

    為了體現天朝威儀,這一次沒有用籃子從城樓上縋下來,而是規規矩矩地打開城門,從裡面坐轎出來。到了跟前,文官下轎,看到劉弘道和奎斯提斯還騎在馬上,後面的金步搖方濤幾個也沒下馬的意思,頓時臉色就難看了。不過好在奎斯提斯天生一張不是大明的臉,佔了一個「海外蠻夷」的光,文官兒也沒在禮節上過多計較,只是眼朝天道:「本官大明鴻臚寺從九品鳴贊……」

    「鳴贊大人!」劉弘道在馬背上拱拱手道,「甲冑在身不能全禮,我等奉命護送烏虛國公主朝拜吾皇,還請鳴贊大人見諒。」

    鳴贊打量了劉弘道一眼,又看了看後面的兩百多家丁,雖然甲冑兵器奇怪一點,可好歹都是大明人的模樣,不過江南兵見過的人不多,聽說常年跟南洋蠻夷打交道的,樣子有點奇怪也沒什麼怪事。不過從劉弘道的裝束來看,能置辦得起這身甲冑行當的,品級肯定比自己這個從九品要高,人家說不能全禮也是給自己這個京官兒面子而已。既然沒機會發作,也就只得當下眉頭道:「這位將軍,本官好歹也是代天子接洽藩國,將軍既為大明臣子,好歹也該提醒這些蠻夷下馬吧?」

    劉弘道恍然,連忙賠了一副笑臉,翻身下馬拱手道:「大人見諒,一路上躲韃子躲得怕了,都不敢下馬的!」奎斯提斯也只能跟著翻下馬背,用法語嘀嘀咕咕道:「劉,為什麼要這麼尊敬他!他不過是個最低級的官僚,而且還這麼傲慢!」劉弘道正準備回答,卻看到鳴贊正直愣愣地望著自己,只得賠笑道:「啊……這位公主是說,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城池和這麼高的城牆,她有些擔心進城之後會把腿跑斷了……」

    這話有拍大明馬屁的行為,誇人家都城規模大氣勢宏偉,人家自然心裡高興。果然,鳴贊兩眼一瞇,臉上泛起了笑意,表情也親切了許多,當即微笑點頭道:「海外蠻夷就是沒見過市面哪!不過算了,怕跑斷腿就備馬車,大明還不缺這點兒東西……」

    「大人說的是!」劉弘道連忙道,「咱們大明富有四海,什麼時候缺了這個?不知大人可曾帶得上諭?我等何事能夠進城?」

    鳴贊點點頭道:「這位將軍算個識大體的,本官也不瞞你。咱們京官兒和你們這些外放的官兒不同,外放的官兒說天就是天,說地就是地,到了任上當你的土霸王也沒人管,可咱們京官兒難哪,什麼事兒不都得請示過上峰才能做決定?要說本官也知道你們千里迢迢從江南趕過來,又要躲韃子又要避災民,都不容易,可本官這會兒也不能給准信兒!今兒天色晚了,進城怕是不能,何況番邦使節要進城那也得走安定門,走宣武門肯定不行。待會兒有人送勞軍資財過來帶你們到安定城外紮營,為了保險,還從京營調了一波人護著你們,你們將就過一夜就成了。該有的禮樂都不會缺了你們的,等會兒一併送來。上頭這會兒讓我來問呢,這是什麼國?國力如何?有了這個才能定下禮制……這可是今年頭一撥來朝貢的使節,算起來好幾年都沒有份量的使節過來了,就連朝鮮也跟了韃子,朝廷日子不好過啊!好不容易來個朝賀納貢的,上頭挺重視……」

    劉弘道的臉頓時苦了下來:「要等啊……」沒奈何之下只得從懷裡掏出一枚金錠塞到鳴贊手中,急切道:「大人,能不能想辦法通融通融?手下這群兄弟們趕了這麼遠的路,再不讓進城,我都彈壓不住了!」

    鳴贊老實不客氣地將金錠攏進袖子,拍拍劉弘道的肩膀以示親近道:「放心好了,這一次好歹是招待國使,不是打發叫花子,咱們不要臉面,朝廷還要臉面呢!怎麼可能虧待了大夥兒?你們雖然並未參戰,可畢竟是護送使節有功,朝廷的賞賜也不會少了你們的,回去交差之後陞官那是篤定的。只消過了今晚,明兒禮部拿出了章程出來,自然也就好日子過起來了。不過你得跟我先跟我交個底兒,若是這番邦公主提的要求讓朝廷太難堪的話……」

    劉弘道連忙搖頭道:「哪能呢!這回人家是來求朝廷幫忙的!給朝廷長臉來了……」

    「真的?」鳴贊眼睛一瞇,「那得好好說道說道!這個什麼……哦,烏虛國是什麼國?國力如何?」

    劉弘道解釋道:「這烏虛國是外洋的一個島國,丁口也就大明兩三個州的模樣,還沒西北的流民多呢!陸上軍力總共才幾萬,水師麼……到處都是海賊哪!就連他們的水師官兵都幹著海賊的行當!至於稅賦麼……咳,稅賦沒多少,他們的國君還在為這事兒發愁呢!想加稅,可臣民不肯給,大臣和百姓正準備聯手造國君的反呢,這不找咱們大明求援來了……」

    「哦……」鳴贊頓時瞭然,旋即一臉憤憤道,「還真是反了天了!稅賦乃是國之根本,國君收稅天經地義,百姓鬧騰也就罷了,怎麼大臣也跟著百姓起哄?這等蠻夷必須要好好教訓,否則真不知道何謂君臣何謂邦國!」

    「就是!」劉弘道立刻打蛇隨棍上,「咱大明就該好好教訓教訓這麼不懂事的臣子,要不然大明的臉都往哪兒擱?」

    可是鳴讚的臉頓時又垮了下來,為難道:「不過咱大明也是有難處啊……遠的不說,光是今年這韃子鬧騰得……唉……」

    劉弘道連忙寬慰道:「大人誤會了!人家公主此次前來並非是向大明借兵借糧,而是只求個說法。只要天朝一道聖旨,下詔斥責那些不懂事的臣民,讓他們知道什麼叫正朔,他們國君的位子不就穩固了……」

    鳴讚的臉色頓時輕鬆了許多,點頭道:「這事兒不難辦,不用咱們傷筋動骨,朝廷也不會太過為難,估計頂多半個月就成了。」

    劉弘道連忙拱手道:「那就有勞大人多多美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