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伐魔錄

正文 第四十一章 發兵 文 / 東暉

    莫羽媚的屍身橫置在行轅將案之前,除了面色異常的煞白,形容一如生前,嘴角甚至還遺留著一抹淡笑,然而這淡笑究竟是因為仇怨得報的溘然解脫還是追思徜徉的情愫欣悅,卻永遠沒有人能知道了。

    一隻手扯過一翩白紗,掩上了莫羽媚美麗的容顏,又是喟然一聲長歎,大司馬面色悲肅,良久不語。

    「大人,韓離無能,致令孤雁劍客殞命亡身,特來請罪!」韓離語調沉重,雙膝跪下,逕直向大司馬深深一叩首,伏地不起。身邊傳來韓霓和卓秋依的輕聲啜泣,從須昌城地道脫身而出的一眾英豪一時單膝著地,跪滿了整個幕府大帳。

    「嗚呼,羽媚奉身為國,勇毅猶勝鬚眉,此番不幸,總也是定數。」大司馬一向喜怒難形於色,即便此時心中悲痛,卻也強自克制,寸磔短鬚微微顫動,對著韓離一揮手,「螭,起來,大敵當前,莫為一人之失而亂方寸!」

    大司馬說的凝重,韓離不敢違忤,又向大司馬拜了一拜,才站起身來:「刺敵主將之計功敗垂成,反累孤雁身歿,不得以,韓離領同袍並眾義士退出須昌主城,特來軍前覆命。」

    大司馬點點頭,看向帳下跪滿的眾人:「哪幾位是山東義士?」

    顏蠔、夏侯通、郭昕一眾盡皆抬頭,看向這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的晉廷巨宦,齊齊拱手宣號:「東平墨者,見過桓大司馬。」韓離打點精神,一一介紹:「這是顏義主、這是夏侯大子、這是郭先生……此次得脫須昌,仰仗他們之力多矣。」說到末了,韓離又一指眾人之後被五花大綁著的兩人。

    「大人,還有從東胡軍中擒來的二人,都是那麟鳳閣中顯要,所知東胡內情頗多,可為我大軍一用。」

    大司馬早就注意到了這兩個服色大異的胡人,一個是頭髮花白的老者,看向自己的眼神頗帶悸恐之意,另一個卻是面容姣好的女子,一雙眼睛撲愣愣直閃,倒是毫不畏懼的模樣。

    「嗯,先將他們壓入囚牢,好生看管,待有暇時,吾自親審之。」大司馬揮揮手,早有帳下軍兵上前押解了那叱伏盧朔齊和荔菲紇夕而去,大司馬又對一眾義士拱手致意:「列位義士心存故國,勇壯節烈,桓某拜謝,少停自當向今上奏明功勳,賜官封爵。」

    「但為驅除胡虜,興復大晉,自當赴湯蹈刃,萬死莫辭。何惜名爵哉!」胖胖的顏蠔一臉正色,慷慨豪言。

    大司馬讚賞的點了點頭:「義士心在社稷,不計名位之利,確是忠勇可嘉,然則義士固可奮而忘身,廟堂之臣豈能忘卻義士勳勞?封官列爵,分所應當,義士不必推辭。」幾句勉勵的話語說完,大司馬轉過話頭:「眾義士苦戰得脫,辛勞過甚,且自軍帳歇息,將養一夜,明日桓某再當拜望。」揚聲招呼帳外:「引諸位義士往客帳歇息,好生伺候,一應所求,無有不允。」

    幾個親兵奉命進入,又禮貌的延請一眾墨家劍士們出帳,眾義士知道大司馬必然還有重要軍情商議,自己初來之身,原是不便置身於此,便即紛紛稱謝而出,臨出帳門時,夏侯通若有所思的回頭一望,眼光閃爍,從大司馬一直看到韓離身上,方才低頭徑出行轅大帳。

    招呼分派停當,整個幕府行轅大帳中便只剩得幾個謀士臣僚和一眾大司馬府的近侍劍客,皆為大司馬心腹,再無外人。韓霓和卓秋依的啜泣也漸漸止住了,唯聞大司馬來回踱步的甲葉聲響。

    韓離對莫羽媚之死極為心傷,當下又是拱手欲言自責之語,偏是大司馬擺手止住:「羽媚已歿,多說無益,且說須昌城中情勢如何?那下邳王既逃脫你等行刺,卻又是怎生舉措?」

    韓離心知現在戰事仍緊,自己原不可如此心神大亂,反誤了禦敵正事,便定了定神道:「大人,那下邳王雖然不曾為我等刺殺,可他……也已經死了。」

    大司馬少有的渾身一震,遽然抬頭:「當真?」

    韓離從地道離開的時候,並沒有親眼見到慕容厲被那灰色斗篷的怪客一擊取下首級,但他和慕容厲一樣,都是五方神獸轉世化人,彼此之間靈力煥發便自有感應,他清楚的感知到了慕容厲的離奇身亡,而後來聽了夏侯通的轉述,更是確認無疑。

    一個是司雷疾鷹,一個是號風怒獅,偏偏由於人世間恩怨際遇,兩者一朝反目成仇,各為其主,以死相搏。尤其這號風怒獅慕容厲更是殺害莫羽媚的兇手,就韓離本心來說,慕容厲既然身死,他也該當拍手稱快才是,可不知怎麼的,在聽聞慕容厲的死訊之後,雖是仇恨憤懟之意並不稍減,但心裡卻悄悄掠過一絲惆悵,恍然若失般驟的一緊,竟有些隱隱約約的難過。然而又想到,一個在乾家斬魔士口中神通無比的乾君化人竟這般死去,豈不是匪夷所思?

    聽那夏侯通說,殺死慕容厲的那個灰蓬怪客並不是伏都王慕容暄的手下,當時的慕容暄也一樣對這灰蓬怪客的出現顯得驚詫莫名,而那灰蓬怪客僅僅輕描淡寫的一招,就取下了慕容厲的首級,這一點又令韓離深自驚駭。即便他與慕容厲連番惡鬥,慕容厲幾近油盡燈枯,可韓離知道,對方耗竭的是體力,自身元神的怒獅神力卻還未喪,以自己的能為估算,那時雖然大佔上風,可也是因為短時間內無法殺死慕容厲,才不得不拋下了仇恨,轉向而去,哪裡知道這等高強的慕容厲,卻只在一招之間便即在那灰蓬怪客手下落敗授首,設若是自己對上那灰蓬怪客,又當如何?而這灰蓬怪客又是什麼來歷?如何出現的毫無徵兆?他殺慕容厲究竟是因為那慕容厲東胡王爺身份的軍國大計,還是因為慕容厲號風怒獅化人的玄靈爭鬥?如果是前者,這灰蓬怪客便是大晉有功之臣,可若是後者,那這灰蓬怪客便是心懷叵測,甚或為虎作倀,是妖魔的同道亦未可知也。總之細細推想來,疑點重重,難以索解。

    韓離對大司馬不敢隱瞞,即便是自己這些胡亂的猜想也都從頭到尾一點不漏的盡數說了出來,倒把大司馬聽的沉吟不語。

    「軍旅殺伐,如何牽扯得鬼神播亂?恐怕此等事便需那甘壯士親至此間,方可參詳得解。」

    大司馬順口說出甘斐,倒把韓離弄的又是心下一痛,羽媚與那甘斐兩情相悅,銘深以往,要是甘斐當真來了此處,卻不是天旋地轉,噩耗摧心?然而,甘斐早晚會知曉此事,想起甘斐那素來咧開嘴大笑的爽朗面容,韓離又是一陣陣悲從中來。

    許是也省悟到自己話中的疏虞,大司馬也怔了怔,不自禁轉頭望向了那被白紗覆面的莫羽媚屍首,又一聲沉重的歎息。

    「抬下去吧,先入殮,我親自設祭厚葬。」大司馬對其餘幾個劍客道,「你們也辛苦了,先去歇息,將養幾日,不必帳中聽值。」

    超節豪、況飛雄和哭的兩眼通紅的韓霓、卓秋依低聲領了命,韓霓和卓秋依小心翼翼抬起莫羽媚的屍首,大司馬和韓離默默凝視,直至他們一步步走出帳外才收回眼神。

    悲涼之意太盛,韓離只能先岔開話題:「大人,如何我見軍馬紛紛出營,卻不是往東平方向?」韓離一直對一路所見軍馬緊張大出的情景頗為奇怪,趁時問出。

    這一問又觸動大司馬心事,恨恨的在桌案上捶了一記:「還不是拜那慕容垂所賜!」

    大司馬兵臨城下,圍困東平,一時不急攻打,卻是事出有因。一是如先前所想,盡量減少攻城士卒的傷亡,能夠以久困絕糧的方式讓東平城中的鮮卑大軍戰力大減,甚至不戰自潰,豈不是伐謀上策?二來,東平郡四城乃是慕容燕國在黃河前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東平被破,晉軍渡過黃河,則燕國鄴都之前再無險可守,卻是直接暴露在了大晉十萬雄師的軍鋒之下。所以鄴都燕室王廷絕不會對東平郡的困守坐視不理的,必然大出援軍,務必解救東平之厄。大司馬的謀算正在於此,你既然不得不率軍來援,我便以東平郡為誘餌,待你援軍在途,我中道設伏擊之,晉軍強弓硬弩,甲仗銳利,又是伏擊在先,不怕你燕國鮮卑軍飛騎善射,一樣難以抵擋,屆時可望一戰而破燕軍來援主力,待此功成,大軍或轉而再下東平郡望,或徑直渡河進逼鄴都,可謂進退有據,往來皆裕也。

    大司馬籌算的精當,沒想到那被燕國太后排擠的失意吳王慕容垂卻看出他的居心,不僅不上當,竟是點起輕騎一萬,轉向而下,逕取晉國水師後援輜重的巨野糧道去了。

    這一招頗為狠辣,大司馬北伐之時便用的是兵分兩路之策,主力十餘萬大軍沿水道攻伐中原兩京之地,謂之東路軍,而另一路則由宿將袁真統領,五萬水師,開掘巨野水道,逕向譙梁二郡,直通石門,更肩負著糧草輜重的運送之責,而大司馬的最終設想便是與袁真的西路大軍在黃河會師,合兵一處,一舉攻取燕國鄴都。

    袁真的這支西路雖是偏師,職司卻重,那慕容垂眼光好毒,不與大司馬重軍直面,而是輕騎遠馳千里,逕向西路偏師而去。一旦被他破了袁真水師,斷了晉軍糧道,此間的十餘萬大軍便將陷入斷糧潰亂的險境。

    早間送往須昌城中傅顏處的軍報便是說的此等妙計,傅顏一見之下,自然欣喜無限,他急沖沖趕往下邳王行轅就是要稟報此事的。

    傅顏當時歡喜,大司馬卻是大驚,唯恐西路輜重有失,這些時日頻頻調兵遣將,以解西路軍之困,韓離返回所見軍馬動向,正源於此。

    聽大司馬這麼一說,韓離也是面色一凜,大司馬在將案旁轉了一圈,目光注視著巨大的羊皮地圖:「我已命幼子領三萬精騎星夜前往馳援,務必保住巨野糧道!」

    幼子便是大司馬的幼弟桓沖,素來便是驃武勇健,極有大將之風,韓離聽聞是桓沖領兵相援,心下稍稍一緩。一邊旁聽多時的幕僚郗超忽然道:「桓公,當前之計,莫如雙管齊下。」

    大司馬眉毛一挑:「你要我攻城?」

    郗超趨身一躬:「適才驚隼劍客所言,那下邳王終是殞命,他是東胡主將,目下燕軍必然軍心不穩,卻與先前刺殺之計不違初衷,既然如此,那便發兵攻打,務必不給燕軍喘息之機。無論巨野水道如何,此處破城,兵鋒便是直指鄴城,由不得那慕容垂不回師相救,更有甚者,利用其倉惶回軍之際,我等亦可設伏相擊,卻不與前番謀劃相合?屆時,拿下東平,聚殲敵師,一舉兩得矣!」郗超顯然思忖良久,此刻娓娓道來,大是胸有成竹。

    大司馬聽的不住頜首:「是也,我這裡倒底還有數萬勁旅,索性便來個強攻硬取,我倒要看看,沒了主將的東平戍守是不是還像洛陽城那般難啃!」

    兵貴神速,大司馬既然有了計較,就絕不遲疑,聚將鼓轟隆隆敲響,大司馬將令一發,洪亮的嗓音在軍帳中來回激盪:「傳令!全軍集結,夜戰攻城!」一眾軍將齊聲應允,鐵甲鏗鏗,各自聚兵列陣去了。

    暮色下的軍營再次鼎沸起來,一列列軍士喊著號子,持著兵刃,整齊劃一的邁開步伐,從營中浩浩蕩蕩的開出。

    大司馬甲冑結束停當,便即出發,韓離要隨行,大司馬卻將他一攔:「螭,你血戰方歸,還未得歇憩,此戰不必跟隨了,吾自有鬼梟他們護持隨侍。」韓離哪裡肯從?還是大司馬一句話令他黯然而止:「替吾陪陪羽媚,待戰勝歸來,吾親自設祭安葬。」

    ……

    黑壓壓的大軍擺開陣列,隆隆的開向東平成郡,而在相反的方向,甘斐牽著瘦馬,帶著洽兒正一臉興奮的步入軍營轅門。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