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天馬行空四部曲

正文 三十一、面之所向,行之所達,道! 文 / 龍吟月

    林芷若一個頭十個大的聽著邪龍俠者所說的巔峰之道滄桑本無名之道、隨心所欲之大道、邪思縱道、俠之道,都怪自己多此一舉的發問,基本的都不明白了,何來巔峰呢?

    林芷若再問道「邪龍俠者,還是叫你龍哥好了,龍哥!是什麼嗎?」

    邪龍俠者愣了一下,呵呵笑道「我認知的道無法用言語述說,不過我可以說說前古人所謂的道,不過可能對你還是很難的,你還要聽嗎?」

    林芷若喜悅的道「當然好阿!聽聽又不會少塊肉,嘻嘻!」

    邪龍俠者「好的。上古的中國哲學中之道可以表示一個重要的概念,終極真理。

    此一概念,不只哲學、道家、儒家等重視,亦被各宗教流派等用之。好比《周易》之道,《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

    《易》包括古代《連山》、《歸藏》、《周易》,但《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一般《易經》即指《周易》。

    《周易》起源早,相傳文王拘而演周易,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著作(老子道德經和孔子論語)為早。

    廣義的《易》包括《周易》、《易傳》。由於《周易》文字含義隨著時代一直演變,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孔子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宋代歐陽修之前,歷代一直認定是孔子之作),又稱為《易傳》,以解讀《周易》。現今學者多認為《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周易》是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之變易,表現出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其中心思想,是以陰陽交替的變化來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雖然秦朝時已普遍認為《易經》可用以占卦筮卜,但它影響遍及中國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上古的西方世界。

    系辭傳說:一yin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yin與陽,引孔子語: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乃陰陽變化之理。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系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為筮卜的依據。

    道之大如天,其廣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管子白心》

    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則也。顯明弗能為名,廣大弗能為刑,duli不偶,萬物莫之能令。《黃帝四經道原》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雖然可以被履行,其實質並非行道之法所能完全囊括。

    道雖然可以被討論、命名,其實質並非言語能形容。《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者,在一之前,所謂一,即是所謂的本體論的本體、現代西方的存在哲學的存在,此一者,即指萬物統一的本質。

    一本身便不可思議,因為可思議者必須分辨能思議與不能思議之事物,此即是分別心,即是二,即是陰陽,等而下之而有萬物可言。

    一即不可思議,是故道更加無可言說,無可思議判別之理。

    古之莊子在回答東郭子問道是甚麼,大意是說:道是無始無終,無所不包,無處不在。

    人要學道的話,當看鼻涕蟲,當看屎尿便溺,所有事物都不放過,才能觀見道的法則與偉大。哈哈!

    道於不同地方,有其不可言說之本體、超出物外之概念,亦有可論之「道」。儘管道的本質不可言傳,但都在言說道,道不可道本身也是在描述道,實際上不是在說道的本質,而是言說道的存在。

    正即是道的本質雖然無法具體描述,但其存在是可言的,但也止於祂是存在的而無法進一步言說而已。這與西方存在哲學思想的存在先於本質異曲同工之妙。

    《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的法則在地,地的法則在天,天的法則在道,唯道的法則是自在本源的。

    道字本身的字形也表明道在萬物中。《說文解字》:道,從,從首,謂長行,首:謂面之所向,行之所達。

    所謂面之所向,行之所達,意即面向哪裡,道在哪裡;走到哪裡,道在哪裡。」rs!。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