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俠反抗者之一浮壺空間─洪邁
洪邁(1123─1202),字景盧,號容齋;饒州鄱陽人(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以筆記《容齋隨筆》、《夷堅志》聞名於世。
宋徽宗宣和五年生(1123),南宋名臣洪皓第三子。幼讀書日數千言,一過目輒不忘,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傍行,靡不涉獵。
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授兩浙轉運司。累遷吏部郎兼禮部。
紹興三十一年(1161),遷左司員外郎。
紹興三十二年春(1162),金世宗遣左監軍高忠建來告登位且議和,洪邁為接伴使,充賀登位使,出使金國,受辱而歸。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知泉州。
乾道二年(1166),知吉州,入為起居舍人。
乾道三年(1167),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
乾道六年(1170),知贛州。
淳熙二年(1175),知婺州,興修水利。特遷敷閣待制。
淳熙三年(1176)建議許浦開河三十六里,梅裡築二大堰;又建議建造多槳底平船,召募瀕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補水軍。同年以提舉佑神觀兼侍講、同修國史。
淳熙四年(1177),拜翰林學士。
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煥章閣學士,知紹興府。
紹熙二年,上章告老,進龍圖閣學士。尋以端明殿學士致仕。
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卒。年八十。贈光祿大夫,諡敏。
洪邁著作包括《容齋隨筆》五集、《夷堅志》、《四朝國史記》、《欽宗紀》等。編有《萬首唐人絕句》。
《容齋隨筆》和北宋沉括《夢溪筆談》齊名,《夢溪筆談》以科學技術見長,《容齋隨筆》則長於史料和考據,被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淳熙十四年八月,此書受到宋孝宗親自讚賞。
洪邁在《容齋隨筆》卷首開宗明義:余老去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先後,無復全次,故目之曰隨筆。
《容齋隨筆》包括: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
《容齋隨筆》卷一至卷十六,成於南宋淳熙七年(1180)。
《容齋續筆》卷一至卷十六,成於南宋紹熙二年(1193)。
《容齋三筆》卷一至卷十六。成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
《容齋四筆》卷一至卷十六,成於南宋慶元三年(1197)。
《容齋五筆》卷一至卷十,共135則;未完成。
共5筆,74卷,共1220則,每則有標題,不分類。《容齋隨筆》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大致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評論,例如《戰國自取滅亡》、《周漢存國》、《曹操殺楊修》、《曹操用人》。
史料紀錄:《漢唐封禪》、《漢二帝治盜》、《漢唐置郵》、《買馬牧馬》、《宮室土木》。
史料、典章、物產考察:《三省長官》、《漢官名》。
專著評介:《糖霜譜》、《趙德甫金石錄》、《冊府元龜》、《鬼谷子書》、《戰國策》
字:《杜詩用字》、《詩詞改字》、《司字作入聲》、《公羊用迭語》、《字結尾》、《國初古》。
動植物:《唐重牡丹》、《挲羅樹》、《飛禽畜菜茄色不同》、《兔葵燕麥》、《苦藚菜》。
醫藥:《伏龍肝》、《雷公炮灸論》。
詩詞紀錄;如《連昌宮詞》、《青龍寺詩》、《丹青引》、《李長吉詩》、《東坡羅浮詩》、《老杜寒山詩》。
佛經:《金剛經四句偈語》、《多心經偈》、《七極微塵》、《八種經典》。
天、歷算、星相:《月雙閏雙》、《占測天星》、《天七政》。
兵法、軍制:《三衙軍制》、《露布》、《兵家貴於預備》、《將帥當專》
風俗:《饒州風俗》、《天慶著節》、《河伯娶婦》、《雙生子》、《歲旦飲酒》、《姑舅為婚》
物:《壽亭侯印》、《紫極觀松》、《古錞於》
地理:《輿地道裡誤》
魯迅在《病後雜談之餘》一中指出,清代刻刪除宋明刻中不利於清朝的內容。
魔俠守護者之一魔俠─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於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歲。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
宋神宗時,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專心編纂《資治通鑒》,用功刻苦、勤奮。用他自己話說是:日力不足,繼之以夜。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鑒》,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上進,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
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
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傳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遺著有《司馬正公集》《稽古錄》等,還有諸多名著被眾人所流傳。
司馬光的遠祖可追溯到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屬翰林學士院),在藏書閣擔任皇帝的顧問,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將胡核去皮,他姐姐問他是誰做的,司馬光回答是自己剝皮的,父親責備他小孩子怎麼可以說謊,司馬光自此便不再說謊。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他小時候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時,一個小孩子不小心掉進水缸裡,其他小孩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情急生智,搬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救了小孩的故事。
在當時的東京(今開封)、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甕圖》廣為流傳。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在華州(今河南鄭縣)擔任地方官。
∷更新快∷∷純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