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天馬行空四部曲

正文 第十八章 我所見過最失敗的人 文 / 龍吟月

    有人說蘭若寺《千年風雅》劇情音樂mv是陶笛伴奏,陶笛跟簫,挺像的,不過在此樂器名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感受過了,知道了,多了淒美藝術,多了真情。*文學館*

    魔俠守護者之一魔俠─羅琳

    喬安娜、羅琳(.羅琳,英國奇幻小說家,代表作為《哈利波特》系列作品。

    她的《哈利波特》暢銷全球,熱賣超過400萬本,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其同名改編電影也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之一。該系列電影獲得羅琳的完整授權,她也親自擔任《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上)》的電影監製。

    羅琳生於英國格洛斯特郡葉特。

    1990年,當她在一班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誤點列車上想到《哈利波特》小說靈感時,她是國際特赦組織的研究員兼雙語秘書。

    撰寫《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期間,羅琳經歷貧窮、母親過世與首次離婚,終於在1997年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一本。

    其後續集逐年出版,最後一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在2007年出版,宣告完結。

    羅琳的下一部作品與其成名作完全不同,乃是面向成人讀者的悲喜劇小說《臨時空缺》,出版於2012年。

    隔年,她又以筆名羅柏特、加爾佈雷斯(robertgalbraith)出版犯罪小說《布穀鳥的呼喚》,羅琳表示此作將會發展成為系列小說。

    羅琳的人生宛如《灰姑娘》故事般,在短短5年內從接受政府濟助的貧窮單親媽媽成為富有的暢銷作家。

    她是英國有記錄以來最暢銷的作家,版稅所得約2380萬英鎊。

    2008年,《星期日泰晤士報富豪榜》估測羅琳的財產總值約5600萬英鎊,是英國第12位富有的女性。

    富比士則將羅琳評為2007年最具影響力名人的第27位。《時代雜誌》也以她對哈利波特迷在社會、道德與政治方面的影響評為2007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第二位。

    2010年,《衛報》將羅琳評為全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她也投入慈善活動,支持喜劇救濟、大不列顛多發性硬化症協會、薑餅、路摸思等慈善團體。

    雖然羅琳大多數時候都用她的筆名j.k.羅琳(j.k.row莉ng),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出版時卻直接使用本名喬安娜、羅琳(row莉ng)。

    出版社考慮此書的目標讀者群為小男孩,恐怕不會買女作家寫的書,遂建議她改用兩個字母縮寫作為筆名;但羅琳沒有中間名,於是選擇奶奶凱薩琳的k作為她筆名的第二個縮寫字母。

    她總稱自己為喬(jo),還說:小時候沒人會叫我喬安娜,除非他們生氣了。

    婚後。她有時會在處理個人私事時使用冠上夫姓的喬安娜、莫瑞(murray)。

    利維森調查時,她則使用喬安娜凱薩琳羅琳(row莉ng)。在2012年的訪談中,羅琳表示她並不介意人們誤解她筆名縮寫的意思。

    羅琳的父親彼得是勞斯萊斯有限公司的飛行器工程師,母親有一半法國血統、一半蘇格蘭血統,兩人於1964年在往阿布洛斯的列車上相遇。該列車自國王十字火車站出發。

    1965年,彼得與安妮結為夫妻。

    羅琳曾就讀於村中的聖米迦勒小學,這是一所由前英國下議院議員、廢奴主義者威廉威伯福斯及教育改革者漢娜摩爾創立的學校。聖米迦勒小學當時的校長阿爾弗雷丹被認為就是《哈利波特》小說中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校長阿不思鄧不利多的原型。

    羅琳自幼就常寫奇幻故事,並唸給妹妹聽。她回憶道:我還記得我曾告訴她一個她掉進兔子窩裡,裡面的兔子家族還拿草莓餵她吃的故事。而我第一個寫下來的故事(在我5或6歲的時候),關於兔子、題目也叫兔子。牠得了麻疹,朋友們都來看牠。包括一隻叫作蜂小姐的巨大蜜蜂。

    羅琳9歲時,全家搬到格洛斯特郡土茲希爾村的教堂小屋,那裡離威爾斯切普斯托很近。在她青春期時,她的阿姨給了她一本舊的英國社會抗議作家潔西卡密特福德自傳。密特福德於是成為羅琳心目中的英雌,她看了密特福德的每一本書。

    羅琳接受《紐約客》訪談時提到她的青春期:我特別不開心。那是我人生中最糟的階段。

    她的家庭生活很糟糕,羅琳跟父親處得不好,母親也病了。當她進入懷登學校唸書時。母親也在該校科學實驗室當技術員。

    羅琳說她青春期時的樣子就是妙麗格蘭傑的原型。她是我11歲時的誇張版本,那是我並不引以為傲的樣子。

    羅琳在該校的英語老師史帝夫艾迪回憶羅琳當時並不特別傑出。但屬於一群開朗女孩團體的一員,英文成績也不錯。

    她高年級時的好友西恩哈里斯有輛藍綠色的福特,曾在羅琳筆下出現:榮恩衛斯理長得一點也不像西恩,但他完全是西恩式的角色。關於羅琳那時的音樂品味,她說:我最愛的團體是史密斯樂團,當我到達龐克時期,則是衝擊合唱團。

    羅琳成績優異,當選為女學生主席;她的英語成績拿到a,法語和德語則拿到兩個a和一個b。

    1982年,羅琳參加牛津大學的入學考試,但未被錄取;後於艾希特大學唸法語和古典學,那是個對她帶來衝擊、預期會與許多相似但思想激進的人相處的地方。

    當她加入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們,開始結交朋友時,她感到她正在做自己。

    艾希特大學法語教授馬丁索瑞爾回憶大學時的羅琳:一個安靜又能幹的學生,總是穿著丹寧外套、留一頭深色頭髮,以學術語言來說,她有著能幹的外表。

    不過,根據羅琳自己的回憶,她覺得自己大學時什麼事都沒做,還畫了很深的眼線,總是聽史密斯合唱團、看狄更斯與托爾金的書。

    羅琳曾到巴黎當過一年交換學生,並於1986年自艾希特大學畢業;然後搬到倫敦,在國際特赦組織當研究員和雙語秘書。

    1998年,羅琳寫了一篇有關她唸古典學時的短文,標題為〈ofthatnymphagain?alled〉,並刊載於艾希特大學的《佩格薩斯》期刊上。

    結束在國際特赦組織的工作後,羅琳與她當時的男朋友搬往曼徹斯特。

    1990年,當她坐在一班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誤點4個小時的火車上時,一個在巫師學校唸書的年輕男孩故事從腦中迸現。

    她告訴《波士頓環球報》:我真的不知道靈感從哪裡來的,它從哈利開始,其他角色與情節慢慢浮出,最後佔滿我的心靈。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