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聊聊天:去創─世網看個從這裡過去的作者,曾經是他書裡唯一的百萬盟主,他有點知名又不夠知名,發現好像混的不怎麼樣。
習慣這裡,難免比較一下,人容易習慣,除非另一邊特別出眾,否則還是習慣原來的地方
儘管來來去去的過路少年客非常多,不論是讀者或寫手,該傻的還是傻,該聰明的還是聰明,跟聰明的說話比較簡快。
寫書若只是全部自己用想的,那太難了,因為百萬字數以上,只有文字天才或才情頂尖者才能,不然看來看去都似曾相識。
所以那個作者寫過4本書,很難突破現在的格局,因為模仿來來去去的太多太多了。昨天有個笨過客說我有錢還寫書,那大神都有錢不就都要封筆了,其實我寫的書至今一毛都沒在我這裡,都訂書去了,起點唯一自己寫又是盟主書最多的暫時只有我一個吧!
總之,一切只是我喜歡書,以及寫了才能知道網文寫手真是耗費心智,抄襲的就不算在內了。有的還又做一下碧(弊),以符合成績,這真是另類苦樂之事也。
任何環境待的稍為久了,總是能看出點端倪!人生阿人生,說妙又不是,說不說。
糟糕!忘了去買夢入-神機的書了,只此一家的書店真是麻煩!只是好奇他還能扯些什麼東東?之前看一部叫永-生的,從頭打到尾。只留下此特別印象,打架打不完。
最近在看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是文思高手阿!以前看到木心2字就葛屁了,沒興趣,名兒取的不是我的范兒,意外買到他的書,翻了2下,才知是高手!酷啊!
介紹一下魔俠的陣營─
魔俠守護者之一魔俠─普魯斯特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proust,1871─1922),法國意識流作家。
父親是名醫。母親是猶太人。信仰羅馬天主教。九歲時初次氣喘發作。因此常缺課,但到青年時期修讀哲學,文采漸漸散發出來。
1889年入伍,1890年退伍之後開始替雜誌撰稿。大學畢業。當上圖書館員。但因健康轉壞,患有嚴重氣喘,不能接觸屋外的空氣。足不出戶,開始撰寫小說。
普魯斯特的氣質內向而敏感,對母親十分依戀,青年時代經常出入上流社會沙龍,巴黎貴婦沙龍中一出手豪闊的常客,熟悉上流社會人物的形形色色。
他在寫作時認為題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觀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觀意念中。透過他特殊的敘事風格,營造出一個獨特的個人世界。
他的敘述時時中斷,小說中夾雜了大量的議論、聯想、心理分析,一個失眠的夜可以花40頁來描述,一個三小時的聚會可以用掉190頁的篇幅。
時間可以做無限的鋪陳,自然也可以隨意壓縮;過去、現在、未來可以在意識流中顛倒、交迭、相互滲透。
189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歡樂與時日》。1903年父親去世,1905年母親去世。雙親的去世促使他以文字來追尋童年,一般學者認為他是在此時構思寫作《追憶逝水年華》。
1913年年底出版了《追憶逝水年華》的第一部去斯萬家那邊,隔年又出版第二部。
1922年秋天,普魯斯特因肺炎病危,他拒絕了醫生的治療,自行飢餓療法,只吃少量的水果、冰淇淋。據說普魯斯特11月18日彌留之際,曾派司機去麗茲酒店買他最喜歡的冰啤酒。
他將最後的精力花在《女囚》草稿的校改。在1922年普魯斯特去世前,一共出版了三部。《女囚》、《女逃亡者》以《阿爾貝蒂娜不知去向》、《重現的時光》陸續出版,直到1927年才完整的出齊,共15冊3200頁。這本書被譽為法國文學的代表作。
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曾獲得了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
普魯斯特的特色在於他精細的描寫每一個感知,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寓言,而且在他的書中你能感覺到那流動的真實感,從他的童年開始一直追尋到青年,不管是城市,人物都有可追蹤的痕跡。
一般認為約翰、拉斯金(johnruskin)對他的影響很大,奠定了他以直覺串流寫作思緒的基礎。
普魯斯特也非常在意變化這個概念,在《追憶似水年華》裡,他就描述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法國貴族的沒落與中產階級的興起。
《追憶逝水年華》又譯作《追尋逝去的時光》、《追憶似水流年》、《往事追跡錄》。
全文共計7卷,分別是:《在斯萬家那邊》、《在少女們身旁》、《蓋爾芒特家那邊》、《索多姆和戈摩爾》、《女囚》、《女逃亡者》、《重現的時光》。
作品細膩刻畫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上流社會和文人雅士,從單純地描寫人類社會轉向對人類心理情緒的分析,完成了在文學作品中對人類情感的第一次成熟地剖析,開意識流小說之先河,成為文學史上新的文學形式發軔的標誌。
作品的總體構架是敘述者對所經歷的往事的回顧,而這種回顧是與遺忘的一種抗爭。同時這部作品是第一部以記敘一部作品的誕生為題材的著作。
普魯斯特認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憶中才形成真實的生活,回憶中的生活比當時當地的現實生活更為現實;安得烈、莫羅亞在序中就提到:唯一真實的樂園是人們失去的樂園,而幸福的歲月是失去的歲月。
《追憶逝水年華》卷帙浩繁,4000多頁、200多萬字,委婉曲折,細膩至極,難讀難譯,有專家認為要先看第五卷,再回頭看第一卷。
普魯斯特的弟弟羅貝爾笑著說:要想讀《追憶逝水年華》,先得大病一場,或是把腿摔折,要不哪來那麼多時間?
當年《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出版時,許多出版社拒絕出版,《新法蘭西評論》的著名作家紀德(andregide)拒絕推薦出版這部小說,奧蘭夫出版公司的阿爾費萊德、安布羅看了書稿大惑不解,為什麼要在開頭用三十頁描寫自己睡不著覺?
因此普魯斯特還得自掏腰包印書出版。
1913年《在斯萬家那邊》出版,《新法蘭西評論》的主編兼詩人裡維埃爾大力推薦,引起熱烈的討論,紀德很有風度的承認錯誤,並寫信向普魯斯特致歉。
1919年《在少女身旁》出版,一開始反應平平,但隨後榮獲龔古爾文學獎(prixgoncourt),普魯斯特開始聲名大噪。
1922年《索多姆和戈摩爾》第二卷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印畢。同年普魯斯特與世長辭,所幸這時他的小說已全部完成。
1923年《女囚》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出版,1925年《女逃亡者》以及《阿爾貝蒂娜不知去向》出版,1927年出版《過去韶光的重現》至此全書出版。
《追憶逝水年華》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史蒂芬、黑雨在二十一世紀初將這七巨冊小說改編成漫畫12冊,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小說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中的第二部分,《斯萬之戀》常常單獨出版。其主要內容是查爾斯、斯萬和奧黛特、德、克雷西之間的愛情故事。這一部分篇幅較短、獨立性較強,因此被認為是初讀《追憶逝水年華》最好的選擇,在法國的一些學校中被作為法語課或哲學課的重要閱讀材料來研讀。
此書來自一種不可思議的綜合,它把神秘主義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師的技巧、諷刺家的鋒芒、學者的博聞強記和偏執狂的自我意識在一部自傳性作品中熔於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