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裂土封疆(二)
趙炎知道,歷史上,在公元321年祖逖將軍鬱鬱而終後,東晉的士族權貴們依然不放過他的親信部將,祖逖將軍之弟祖約以侍中出任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統領祖逖餘部,朝廷先是假意召他回淮南,百般刁難後迫使祖約與蘇峻等謀反,而後晉庭出兵直接剿殺,直到祖約走投無路之下投降了胡寇石勒,使祖逖將軍的一世英名蒙上了灰塵,祖逖幸苦九年建立的軍事力量土崩瓦解,晉庭裡的那些豪門名士這才鬆了口氣。
雖然祖逖之弟祖約做了漢奸,但是在東晉的權臣們安心了,沒有人能威脅到他們的偏安統治了,君臣上下再也沒有北伐的雄心壯志了,所以之後的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就是朝廷上下都沒有北伐額勇氣了,勉強的北伐即使在前期獲得了一些戰果,那麼最後也只有失敗…
當然,祖逖將軍九年北伐的成果也在祖約失敗後立刻分崩離析,曾在祖逖將軍旗下英勇奮戰的河南、淮北百姓也被迫淪為胡寇的奴隸,漢家袍澤中又少了位真漢子,但是為此,晉庭的豪門世族權臣們卻彈冠相慶,為此歡欣不已。
祖逖的經歷就是前車之鑒,要想亂世求生,絕不能僅僅依靠晉庭,也不能奢望深受儒學熏陶的衣冠世族能夠矢志北伐,匡扶中原,能夠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手中的雄兵,所以趙炎必須靠自己,他也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能在遼東存活。
公元317年9月底,趙炎一行人離開襄平,開始了巡視的路程……
遼東自古以來就地廣人稀,在五胡亂華的中後期,整個淮河以北的大地上,只有一千萬左右的人口,平均起來每平方公里不過三四人。在中原,後趙石勒死後,其子石虎的統治下的中原甚至出現了一個曠古絕今的、方圓數萬平方公里的獸園,如此大的獸園裡沒有一人居住,居住的全是石虎圈養的野獸。
而現在雖然人口要比後來多,但是地處苦寒之地的遼東、千山山脈一帶的遼河平原人口大概也和後來的中原差不多,而遼河平原則是趙炎巡視遼東的第一站,也是發展遼東經濟重要的一環…
趙炎一行人從襄平南下後經過侯城再向南行百里,那裡就是肥沃的遼河平原,盆底狀的遼河平原一面臨海,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後世的中國將這裡建設成了一個巨大的商品糧基地。
而在幾十年後,日益壯大的慕容鮮卑部族大舉南下,獨佔了這片肥沃的平原,這才使慕容鮮卑有了挑戰天下的實力,而那位威名赫赫的民族英雄也是死在了慕容鮮卑的刀鋒下,當然他那武悼天王的名號也是慕容鮮卑君主迫於民願而追封的。
清晨,趙炎看著眼前廣袤的平原久久的不能平靜,陸卓遠則興奮的看著眼前仙境一般的土地,不由得有些癡迷了,則就是我們的土地,而哈齊兒則更是感到一陣陣的震撼,因為在遠處,還有著大片大片的草原,這裡可是天然的馬場…
「主公,這裡的土壤如此的肥沃,如果我們有著二十萬的百姓在此處屯田,開墾千畝良田,那麼我們遼國僅憑這裡就幾乎可以養活全部的百姓和軍隊了」岳布看著眼前的土地若有所思的說道。
趙炎聞言點點頭,但是這個耕種方法卻需要商榷,不過他對這個方面確實沒有什麼研究,所以只好看著岳布,岳布也微微一笑:「主公,在耕種方法上,現在普遍使用的是牛拉耕犁,直轅犁倒是很好,但是我的師傅曾今收集並設計了幾種農業器械,有石磨、風車、雙輪雙鐵犁、連枷、紡車、草鞋器、碓、打穀板等,還有他精心寫的一部書,闡述農業技術和耕種技術,我相信這會給主公很大的幫助的」。
趙炎聞言大喜,想不到自己還在為農技的問題煩心,但是現在馬上就有了一位專業人士了,「岳布先生,看來遼東屯田的事情需要你和工部、戶部的人一起負責了,呵呵,岳布先生,麻煩你了」!
「願為主公效勞」岳布也微笑著答應了趙炎的委派…
遼東農業的發展關鍵在於有經驗的農夫、農業技術的改良和牲畜的數量,大量胡人的歸來帶來了先進的畜牧技術,也帶來了大量的畜力資源,以前遼東的農夫都採用人力拉縴耕作,但現在好了,以後工部下面的工場可以根據岳布的設計,打造出「雙輪雙鐵犁」與其它的耕種器械。
將來遼東的百姓可以使用雙輪雙鐵犁,讓耕牛能夠在田地裡快速的作業,頓時令耕作效率比普通牛耕提高二十餘倍,此後,遼東地區的農夫可以耕作比以前多八倍的田地。同時,境內的胡人牧民也依靠畜力的使用,徹底與遼東百姓融合到了一起。
在趙炎的記憶裡,根據史書的記載和後來的推算,英國一個勞動力就能耕種一百二十畝旱地,每年至少收穫一萬兩千斤糧食。
在中國,一直到了到了清代,在中國古代農業最發達的江東地區,一個採用牛耕的勞動力能耕十二至十三畝水田,歲收米二十至三十石,合稻穀四千五百至六千七百五十斤,雖然單個的勞動力生產效率上,英國農夫遠遠比不上中國農民,但總產出上,英國農夫的成果是中國農民的一倍以上。
而現在遼東的情況則和英國類似,擁有廣闊的可耕地,但是勞動力不足,而且大部分是旱田,所以趙炎首先想到的就是改進農業技術,因為遼東的旱田廣佈,單位生產再高也不可能比不上南方的水田,所以精耕細作的小農生產方式不適合遼東的農業生產,而大農場似得經營方式更適合遼東的現狀……
而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就是稅收的問題,趙炎和魯平等人商議了很久,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好先進行巡視,看看實際的情況再商定稅收的比例,但是剛才岳布的話,讓趙炎想起了一個完美的稅率…
『三十稅一』,這是一個古老的稅率,但是也是一個合理的稅率,既可以分享農業、商業發展的成果,也可以促進農業、商業的發展,休養生息,而且趙炎一直認為,農業的稅收只是象徵性的,真正創造國家財富的,還是商業的發展,同時,鑒於遼東稅制的混亂,趙炎決定借用明朝的一條鞭法,按畝徵稅來整頓稅收…
主要內容有三個:清丈土地,擴大徵收面,使稅負相對均衡;統一賦役,限制苛擾,使稅負趨於穩定;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使徵收辦法更加完備。
而對於商業的稅收,趙炎是決心將其變成國家的主要稅收,並且由於工部、戶部的存在,趙炎準備大力建設國有的手工工場,創造國家財富,鼓勵明間的商業發展,之前趙炎整頓全國的道路,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商業的發展,同時取消遼王屬地境內的全部流通稅收,同時對出口、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為了防止商賈勢力的過度膨脹,趙炎還準備設立梯級稅率的制度,向高收入商人徵收高額的稅收,但是說到商業,趙炎就感到一陣的無奈,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幣制最混亂的時候,很多國家甚至民間都大造五銖錢,缺乏流通性,所以在民間甚至國家裡面,大部分人都願意用絹帛來作為計價單位,這是十分不利於商業的發展的…
但是趙炎也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因為想要代替絹帛就只能鑄造大家認可的錢幣,當時的五銖錢主要是用銅鐵鑄造的,而人們能夠信任的貨幣材質就三種,戰國出現的黃金、西漢開始流通的白銀,還有就是銅錢。
趙炎將他的想法與岳布一說,岳布也感到十分的棘手,這時關係到遼東大局的事情,而且趙炎在之前也向陳浩若、魯平、王累、趙平等人提出過,但是都沒有什麼好的意見,趙炎也知道這事情得慢慢來,但是目前的情況又容不得他慢慢來改革幣制,如果錢的問題不解決,那麼發展遼東經濟就只是一句空話…
最後,趙炎和岳布決定,立即開工鑄造黃金、白銀,雖然遼東的府庫中,這兩種儲備很少,但是趙炎知道,在東北有著還算豐富的黃金、白銀礦脈,而錢的鑄造就使用銅來鑄造,按照常例,分文、吊、貫計算,而白銀、黃金則以兩計算,由於儲備不多,暫時收歸王府儲備,同時在遼東境內推行方孔制式銅錢,並逐漸推廣……
而說道鑄造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冶金業的發展了,而提到這個鑄造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齷齪的國家,中國的冶金工業在兩漢時期就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東漢末年,倭國尚處於青銅器時代末,而兩漢的鋼鐵花紋劍刀卻以其無與倫比的銳利精緻而冠絕世界,後來倭國曾挖掘出當時貴族陪葬的「漢刀」,這柄刀深埋於地下千百年依然鋒刃如新,絢麗奪目,使中外人士歎為奇觀!
趙炎和岳布在解決了農業的問題後又談論起了牧業的發展,作為騎兵出身的陸卓遠、哈齊兒談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戰馬閹割的,眾所周知,不閹割的戰馬每年春季都要發情,如果發情的戰馬上了戰場,對方陣營中的異性戰馬稍加引誘,戰馬便會聞風而去。
而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