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為雷射幻象-------
客觀現實是否存在,或者宇宙是一個幻象?
在一九八二年時,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在巴黎大學由物理學家alainaspect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他們進行了一項也許會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你不會在晚間新聞中聽到這件事。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時常閱讀科學期刊,你可能從來沒有聽過aspect的名字,雖然有些人相信,他們的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的面貌。
aspect和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線,這個駭人的可能性使一些物理學家試圖用複雜的方式解釋aspect的發現。但是它也激發了一些更有革命性的解釋。例如,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hologram)。
要瞭解為什麼bohm會做出如此驚人的假設,我們必須首先瞭解什麼是全像攝影相片。全像攝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相片。要製作一張全像攝影相片,物體首先必須用一道激光束照射,然後第二道激光束與第一道光束的反射產生繞射的圖案(兩道光束交集的地區),被記錄於底片上。底片洗出後,看起來像是無意義的光圈與條紋組合。但是當底片被另一道激光束照射時,一個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就會出現在底片中(這不同於一般印刷式的所謂全像相片,只有狹窄的角度可見立體影像。真正的全像攝影相片是沒有角度限制,而且必須用雷射光才可見影像。)。
影像的立體不是全像攝影唯一特殊之處。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兩半,然後用雷射照射,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事實上,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
全像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於部份中的性質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瞭解組織與秩序。西方科學的歷史多半是基於一種偏見,認為要瞭解任何事物現象,不管是只青蛙或一陣風暴,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全像攝影教導我們,宇宙中可能有事物不會配合這項假設。如果我們試著把某種全像攝影式結構組成的事物分解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份,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用來瞭解aspect發現的解釋。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繫,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著某種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他說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的實際延伸。
為了使人們更容易想像出他的假設,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像一個水族箱,裡面有一條魚。也想像你無法直接看到這個水族箱,你對它的瞭解是來自於兩台電視攝影機,一台位於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於側面。當你看著兩台電視監視器時,你可能會認為在兩個螢光幕上的魚是分離的個體。畢竟,由於攝影機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會稍有不同。但是當你繼續注視這兩條魚時,你會覺察到兩者之間有特定的關係。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稍微不同,但互相配合的轉身;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會總是面對側方。如果你沒有覺察到整個情況,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這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心電感應。但是顯然這並非事實。bohm說這正是在aspect實驗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況。
根據bohm,次原子粒子之間的超光速連接現象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現實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一種超過我們空間的更複雜空間,就像那水族箱。而且,他補充,我們會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離的個體,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它們部份的現實。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部份,而是一種更深沈與更基本整體的片面,這種整體具有全像攝影的結構,就像先前所提到的玫瑰一樣無法分割。而且由於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所組成,於是整個宇宙基本上是一個投影,一個全像式的幻象。
除了這種幻象的性質之外,如此的宇宙也包含著其它更為驚人的特性。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離是一種幻象,這表示在現實的更深層次,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是相互關連的。在人腦中的一個碳原子中的一個電子是連接到太陽表面的一個氫原子中的一個質子,而它們又連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鮭魚,所有跳動的心臟,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交互貫穿一切事物,而雖然人類的本性是去分類處理宇宙中的種種現象,一切的分類都是必要的假象,而一切的終極本質是一個無破綻的巨網。
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連時間與空間都不再是基本不變的。因為在一個沒有分離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觀念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的魚,只是一種更深秩序的投影。這種更深的現實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其中。這表示只要有適當的工具,將來有一天會有可能進入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現實層次中,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
這種超級全像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為了方便討論,假設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來根源,至少它包括了過去和未來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雪花到誇粒子,從藍鯨到加瑪射線。它可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一切。雖然bohm承認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像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他大膽地說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它沒有包括著更多。如他所言,也許這種超級全像式結構的現實層次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限多的發展。
bohm不是唯一的研究者發現宇宙是一個全像攝影式的幻象。在腦部研究的領域中,史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karlpribram也分別獨立地相信現實的全像式本質。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因而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近幾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的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karl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種奇怪的整體存在於每一部份的記憶儲存本質。
然後在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知道他發現了腦神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解釋。pribram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pribram相信頭腦本身就是一個全像攝影相片。
pribram的理論也解釋了人類頭腦如何能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儲藏那麼多的記憶。曾經有人估計人類頭腦在人的一生中能夠記憶約一百億位(bits)的數據(大約是五套大英百科全書)。相似的,除了其它功能之外,全像攝影也具有驚人的數據儲存容量─只要改變兩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許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範過,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塊底片上可以儲存一百億位的數據。
如果腦部是根據全像攝影的原理來操作,我們就比較能瞭解我們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從我們那龐大的記憶倉庫中取出所需的任何數據。如果一個朋友要你告訴他,當他說斑馬這個字時,你會想到什麼。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尋某種巨大的腦部字母檔案才能得到一個答案。相反地,一些聯想,如條紋,馬,和非洲野生動物等會立刻跳入你的腦中。的確,人類思考過程的一項最驚人的特徵是,每一件數據都似乎與其它所有數據相互連接─這也是全像攝影幻象的另一項基本特性。因為全像攝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與其它部份交互關連著,這也許是大自然交互關連繫統的最終極例子。
在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的啟發下,記憶的儲存不只是腦部科學唯一稍獲解答的謎。另一項謎題是腦部如何翻譯它從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動(光波,聲波,等等),使之成為我們知覺的具體世界。記錄與解讀波動正是全像攝影最擅長的。正如全像攝影像是某種鏡頭,某種傳譯的工具,能把顯然無意義的波動圖案轉變為連貫的影像,pribram相信腦部也有一個鏡頭,使用全像式原理來數據式地把經由感官收到的波動轉變為我們內在知覺的世界。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腦部是使用全像式原理來進行操作。事實上,pribram的理論得到了越來越多腦神經學家的支持。阿根廷籍的意大利腦神經研究者hugozucarelli最近把全像式模型應用到聽覺的世界中。他迷惑於人腦在即使只有一隻耳朵有聽覺的情況下,也能夠不用轉頭就偵測出聲音的來源方向。zucarelli發現全像式原理可以解釋這種能力。zucarelli也發展出全像式音響的科技,一種錄音的技術,能夠幾乎真實無誤地重新複製出聲音現象。
pribram相信我們的腦部根據外在波動的輸入,以數學方式建立出堅硬的現實。這種想法也得到許多實驗上的支持。實驗發現,我們感官對於波動的敏感度要比我們先前所認為的遠為強烈。例如,研究者發現我們的視覺對聲波也很敏感,我們的嗅覺是與我們現在稱為oamic的波動有關,而甚至我們體內的細胞也對很廣大範圍的波動敏感。如此的發現使我們推論,只有在全像式的知覺領域中,這種波動才能被整理歸類為正常的知覺。
但是當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與bohm的理論放在一起時,才顯現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因為如果這個世界的堅固只是一種次要的現實,而真正存在的是一團全像攝影式的波動,而如果頭腦也具有全像式結構,只從這團波動中取出部份的波動,數學式地轉換成感官知覺,那麼客觀現實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客觀現實就停止了存在。正如東方宗教的教義,物質世界是一種maya,一種幻象,雖然我們也許以為我們是實質的生物,活在一個實質的世界中,這也是一個幻象。我們其實是漂浮在一個充滿波動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們從這個大海中抽取出來,並轉變成實質世界的波動,只是這個超級全像式幻象的許多波動之一。
這種對於現實的驚人新觀點,bohm與pribram的合成理論,被稱為全像式模型理論(holographicparadigm),雖然許多科學家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它,但這個理論風靡了其它人。一小群逐漸增加的研究者相信,這也許是科學到目前為止,關於現實最準確的模型。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可以解釋許多科學以前未能解釋的神秘,甚至使超自然也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許多研究者,包括bohm與pribram,注意到許多超心理學的現象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下變得較為容易瞭解。在這個宇宙中,個別的頭腦實際上是一個大全像結構的個別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連結的,心電感應其實就是進入了全像式的層次。如果一個分別的個體a的意念能夠傳送到個體b的腦中,如果這兩個分離的個體原來已經是連接的,這種現象就很容易瞭解。同樣的,以精神力量來移動遠處事物的能力(psychokinesis)也變得比較不神秘,因為在一個具有無限連接的宇宙中,個體與被移動的物體已經是一體的。
bohm與prigram也指出,許多宗教或神秘經驗,如與宇宙合一的超越體驗,或許也是因為進入了全像式領域之中。如他們所言,也許過去許多偉大的神秘體驗者所談論的一種宇宙一體的感覺,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進入他們心靈中一切真正與宇宙合一的那部份。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受到其它科學領域的慎重注意。stanialavgrof,馬裡蘭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及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相信全像式模型理論可以解釋心理學上許多的無解謎題。grof特別感覺到,全像式模型理論提供了一套模型來瞭解許多人在知覺轉換狀態(alteredstatesconsciousness)中會經驗到的怪異現象。
在一九六零年代,grof研究使用lsd(一種迷幻藥)做為心理治療工具的利弊。他有一名女性病人,突然相信她成為了一條史前時代的雌性爬蟲。在她的迷幻狀態中,她不僅提供了極豐富的詳細描述,說明了她被困在這種爬蟲身體中的感覺,同時描述了在雄性爬蟲身上最具有吸引力的部位是頭兩側的一塊彩色鱗片區域。使grof驚訝的是雖然那名女人事前沒有對這種爬蟲的知識,之後他從一位動物學家處得到證實,某些爬蟲頭部的彩色部位在性的挑逗上的確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位女人的經驗並不獨特。在他的研究過程中,grof遭遇到的病人們倒退了並代表了幾乎在進化史上的所有生物(這個研究發現影響了電影替換狀態(alteredstates)中的人退化為猿猴的情節)。還有,他發現如此的經驗時常包含了隱晦的動物學細節,而後來證實是正確的。
退化回動物並不是grof研究中唯一令人迷惑的心理現象。他也有病人似乎進入了某種集體的或族群的潛意識中。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人突然能詳細地描述波斯祅教的葬禮,和印度教的儀式。在其它的經驗中,有人能給予令人信服的靈魂出體報告,或預見未來,或倒退回前世的回憶。
在後來的研究中,grof發現在沒有使用迷幻藥物的治療會談中,相同程度的現象也會發生。因為在如此經驗中的相同要素是,個體的意識昇華超越了平常自我的界限,或時空的限制,grof稱此現象為超個人經驗(transpersonalexperiences),而在六十年代晚期,他創立了心理學的一支,稱為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psychology),專注於此類的研究。
雖然grof新創立的超個人心理學得到專業學者的支持,成為受人尊敬的心理學支派,但是這幾十年來grof和他的同僚都無法提供一個體系來解釋他們所看到了奇異心理現象。但是全像式模型理論的出現改變了情況。如grof最近所言,如果心靈的確是一個整體的一部份,這個整體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不僅連接一切心靈,包括過去現在,同時也連接一切原子,一切生物,及時間與空間本身的無限,那麼心靈偶爾會涉足於這個迷宮中,產生超個人的經驗,就似乎不足為奇了。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可以應用到所謂的基礎科學,如生物學上。維琴尼亞州intermont大學的心理學家keithfloyd指出,如果現實的堅固只是一個全像式的幻象,就不能再說腦部產生意識。而是意識創造了腦部─以及身體,還有環繞著我們四周的一切,被我們當成實質的世界。
如此對生物結構的觀點逆轉,使研究者指出醫學及我們對於醫療程序的瞭解也可被全像式模型理論所改變。如果身體的實質結構只不過是意識的全像式投射,那麼我們每個人對於自身健康的責任就要超過目前醫學知識所容許的。現在我們視之為奇跡式的疾病康復,就可以解釋為由於意識的改變,而影響了全像式身體的改變。相同的,令人爭議的新醫療技術,如意念的想像,會如此有效,因為在全像式的領域中,意念的影像是與現實一樣的真實。
甚至在非尋常現實(non-ordinaryreality)中的異象與經驗,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之下也成為可以解釋。生物學家lyallwatson在他的書未知事物的禮物(giftunknownthing)中描述他與一位印度尼西亞女巫士的接觸,她藉著表演一種儀式舞蹈,能夠使一整排樹瞬間消失在空氣中。watson說他和驚訝的旁觀者繼續觀看女巫士,她使樹群重新出現,然後又消失,又出現了好幾次。雖然目前的科學無法解釋如此的事件,但是如果堅硬的現實只是全像式的投影,如此的經驗就有理可循。也許我們同意什麼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只是因為我們所謂共識下的現實,是架構於人類的潛意識中一切心靈都相互連接的領域。
如果這是真實的,這會是全像式模型理論中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因為這表示如watson的經驗之所以是不尋常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設計我們的心靈來相信如此經驗是真實的。在全像式的宇宙中,我們改變現實結構的可能是無止盡的。我們所知覺的現實只是一幅畫布,等待我們著手畫任何我們想要的圖畫。任何事都有可能,從用意念的力量來彎曲湯匙,到人類學家castaneda與亞基印地安巫士donjuan的奇幻經驗。因為魔術是我們的天生權利,並不比我們在夢中創造現實的作法更為神奇。
的確,甚至連我們對現實最基本的看法都成為可疑的,因為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如pribram指出,甚至連隨機偶發的事件都可視為是根據全像式原理,因此是經過安排的。同步的或有意義的巧合都不是意外,而現實的一切都可視為一種隱喻,因為連最偶然的事件都隱藏著某種平衡。
不管bohm和pribram的全像式模型理論會被科學界接受,或不名譽地消逝,這還要拭目以待,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對於許多科學家的思考產生了影響。就算將來可能發現全像式模型理論並不足以解釋次原子粒子之間的瞬間通訊現象,至少,如倫敦birbeck大學的物理學家basilhiley所言,aspect的發現顯示我們必須準備對現實採取革命性的新觀點。
見萬物現全像之真像michaeltalbot著;潘定凱譯
摘自《全像投影的宇宙觀》一書
我們人類認為自己是由實體的物質所組成。事實上,身體只是那微妙的信息力場的產品。這個力場造出了我們的身體及各種物質。這些力場是隨時間而改變且不是一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全像。這就是那些有天眼通的特異功能者所見到環繞人體的多彩蛋形光圈或氣場。
——艾札克-班多夫(itzhakbentor)《走在狂蕩的鐘擺上》(stalkingth)
人的能量場
與看得見現實世界之頻率有關的神秘經驗之一是氣場(aura),或人類之能量場。這是說環繞人體有一個微妙的能場,像光環似的包圍人體而一般人看不到,這個現象在許多古老的文化中都有記載。在印度,聖書類的記載早在五千年前就講到這個叫做普倫那(prana)的生命之能;在中國,公元前二千年就有這個叫做氣的記載,被認為是順著針灸術中的經脈流動的能量;在公元前六世紀產生的猶太人的神秘哲學卡巴拉(kabbalah),將這個活力律稱做內菲許(nefish),指出這個蛋形的虹光環繞每一個人體。
許多文化都相信靈性修為高超的人的氣場會非常亮,亮到一般人都可以見到,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傳統對聖者的畫像,包括基督教、中國、日本、西藏、埃及人,都畫出頭上有光環。
然而,在一般的情況下,人類之能場只有某些特異功能人士可以見到,某些人生下來就有這種能力。
有些說法認為人類之能場有許多層次。這些層次據說是外形和人體一樣的能量之身,因為這些能量之身一個比一個大,所以看起來就有了層次性。
許多特異功能人士則肯定的說,這些微細的身體共有七層,一層比一層密度低,一層比一層難見到。一種常見的命名法將內部四層分別命名,第一層為氣體層,第二層為天體層或情緒層,第三層為心理層,第四層為因果層或直覺層。大多數都認為最內層的氣體層,這個與**最近的一層是全身的能量藍圖,對**之成長有引導及成形的作用。由它們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其它三層各自對情緒、心理及直覺的運作有關聯。
根據印度之瑜珈文獻及許多特異功能人士的看法,人類身體還有特殊之能量中心,這些微細能場之集中點乃連接於人體的內分泌腺及主要的神經中樞點上,但也向外擴展至能場中。因為它們看起來像漩渦,瑜珈文獻稱它們為夏卡拉(chakras/氣輪),這是梵文輪的意思,這個名詞至今仍被使用著。
皇冠輪或頂輪是一個十分重要,由腦部頂端發出的輪,與靈性的覺醒有關,有天眼通的人通常描述它為一個在頂上旋轉的小龍捲風,這是我唯一看得清楚的輪,它的大小高度可以由數吋至一呎,當人愉快時,這個旋風就會高而亮;當人跳舞時,它會像燭光一般上下左右晃動。
人之能量場並非一直都是藍白色的,而是會有許多不同顏色的。根據特異功能較強之人士的說法,這些顏色之強度、濁度及位置,代表了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情緒、動性、健康及其它各種狀態。
有一名曾是太空總署哥達太空飛行中心的大氣物理學家布倫能(brennan),她以一位物理學家的身份,對使用科學名詞來描述人類的能場十分有興趣,她認為人類所能感知的範圍之外,還另有一個頻率區間的這個觀念是目前所見最優秀的模式,她說:以全宇宙之觀點來看,這些氣場,及處理能量所需之療力,乃是從超越時間、空間的頻率中浮現,它們無須導輸,它們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
混亂的全像波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華樂利.杭特(valeriehunt)發展出一種方法,可以用實驗方法確認人類能場之存在。醫學界早已知道人類是一種電磁性生物——醫生們早已用心電儀來做心電圖,ekgs也用腦波機來做腦波圖(eegs),這都是心及腦的電力活動記錄;杭特則發現肌肉電波機,這種用來測量肌肉之電力活動的設備也可以測到人類能場的電力活動。
一般而言,腦的電力活動之頻率範圍在每秒零至三十次之間。肌肉的頻率較高,會達到每秒二百二十五次,心臟則達到每秒二百五十次,但電力活動與生物性的功能之連繫就到此為止。在此之外,肌肉電波機的電力端子會收到身體發出的另一種能場,比較微細且振幅小,頻率高至每秒一百至一千六百次,有時還會更高。而這種能量除了用腦、心臟、肌肉發出之外,最強之處恰巧在氣輪之處。
杭特之另一項發現與一項研究混亂狀態(chaos)的新科學有關。
當杭特在示波器上觀察能場資料時,她注意到其不斷變化。有時一團,有時較衰弱而斷斷續續,看起來,能場似乎不斷變動,乍看之下似乎無秩序,但杭特直覺地感覺到它們有秩序性,她知道混亂分析可以證明她對或錯,於是她去找了一名數學家來幫忙。首先,他們由心電儀上取數據至計算機上跑四秒鐘,結果得到直線;接著他們由腦波機及肌肉波機上取同量數據來跑,腦波機得到直線,肌肉波機得到較粗的線,但仍然無混亂模式出現,甚至他們由人類能場低頻處取得的數據也得到直線,但當他們分析能場高頻處時就成功了。杭特說:我們找出了前所未見的高動態混亂模式。
這也就是說,雖然能場內萬花筒般的變化看起來是毫無規則的,但它們可說是非常高層的秩序,而且有非常豐富的模式。杭特說:這些模式從未重複,但非常動態而複雜,我稱它們為混亂全像模式。
杭特認為她的發現是在主要的生物電力系統中得到第一個混亂模式。近日之研究學者曾在腦波記錄中找到混亂模式,但需要數分鐘,由許多電子端頭才能得到這樣的模式。杭特僅由一個電子端頭,數秒內就得到一個混亂模式。這表示人類能場內之信息及其結構要比腦的電力活動還要複雜及動態得多。
人類之能場是由什麼組成的?
人類能場雖然顯現一些電的特性,杭特卻不認為電是它的本性。她說:我們覺得它比電更為複雜,而且無疑的,包含一種尚未發現的能。什麼是這種尚未發現的能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我們最佳的線索乃來自靈媒或特異功能者所描述的,比起一般物質的能,它有較高之頻率或振蕩。由這些特異功能者在感受能場中的病況之驚人準確度來看,我們也許應該嚴肅地面對他們的這個觀點。他們這種感知的一致性(甚至在古代之印度教典籍都認為身體之能要比一般物質能的振頻為高),也許表示這一類人士直覺的感受到能場的一個重要事實。
古代印度教典籍就描述物質由阿努(anu)或原子所組成。並說人類能場這種微妙的震盪能的存在超越了原子。這一點很有趣,因波恩也認為在次量子層超越了原子,還有許多科學未知的微妙能量。
全像式之身體評估
在能場中以全像式散播的還不止頻率,特異功能人士報告說,能場中所包含的豐富個人信息在氣場中任一部分都可以找到。像布倫能說的,氣場不只顯示整體,而且包含了整體。加州臨床心理學家、天生的天眼通人士——羅諾.王.竹(ronaldwongjue)發現,個人的歷史甚至會包含在天生人體的能量模式中。竹說: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一個反射該人所面對的及想要整合的每一件事的小宇宙。
能場是宇宙藍圖
身體是人類能場的另一種密度顯示及身體是由氣場之干擾波形共同組成的一種全像,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心力有如此大的治療力及對身體之控制力。因為疾病在身上出現前已經在能場中出現數周或甚至數月了!許多特異功能人士認為疾病事實上是由能場中出生的。這暗示著能場比身體原始,其功能就像是一張藍圖,身體就用這張藍圖來架構,換句話說,能場也許就是身體的隱含秩序層。
這也許可以解釋艾特堡及西格在實驗中所發現,病人病症出現在身體上之前的好幾個月,已經在觀想他們的病了!目前而言,醫生還無法解釋心理的觀想如何實際地產生了疾病,不過,我們已經看到心理所想會立刻在能場中以影像的方式出現。如果能場是身體造模的藍圖,則很有可能觀想一種病,甚至只在潛意識作觀想,且重複地令其在能場中出現,就等於在指示身體去顯現這個病相。
同樣的,這種動態的心裡觀想、能場及身體的連繫性,也許就是為什麼觀想可以治病的原因之一,甚至可以用來解釋不斷地禱告及靜坐也許可以令這種影像變成印在能場中,而這種一再重複的能場模式終究會造成身體產生這些現象。
理查德.吉伯(richardgerber)是相信能場造出身體而非身體造出能場這個觀念的研究者之一。吉伯是底特律的一名內科醫師,過去十二年都在研究身體能場之醫學意義,他說:氣狀身體為全像式的能量模板,引導著身體的成長及發展。
吉伯認為特異功能人士看到的多層氣場也是思想、能場及身體這種動態關係要素之一。就像身體附屬於氣狀體,天體/情緒層附屬於心理層等等。每一層都是下一層的模板,所以,若思想或影像所在的層次愈高,則它治療及重整身體之力量就愈大。吉伯說:因為心理層將能量送給天體/情緒層,而後情緒層轉交給氣狀層及身體,所以治療一個人的心理精神層要比治療其下任何一層,都有更長久而強大的療效。
物理學家提勒也同意這個說法,他說:我們的思想所產生的模式是在大自然的心理階層。所以,我們知道病事實上是一種層次感染效應,由扭曲的心意模式影響到氣狀層然後才到達**層,這時我們才看到病相出現。提勒認為疾病常會復發是因為現代之醫藥只治了身體層。他覺得如果醫生也能夠治療能場的話,療效就會大為持久。他說,在那天來到之前,許多療法將無法真正治好病症,因為我們並未改變心理及靈性層次的基層全像片。
人類的身體不過也是一種全像,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小宇宙。更甚於此的是,如果我們的思想可以造出全像似的立體映像,不只在能場中造出,還可在現實的階層造出,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可以造出各種神跡。甚至可以解釋超常巧合,也就是我們精神界之深處映像及運作如何的變現到現實階層。再度的,這也許是我們的思考不斷地影響全像式宇宙的能量層,但只有那些情緒化強大的思想力(例如與危機或轉變有關的思想,即會產生超常巧合的那一類事件),才有能力在現實空間裡以一系列巧合的方式顯現出來。
參與性的現實世界
當然,這些程序並非只會發生在層次分明的宇宙中的微細能場中,就算層次不分明之下也一樣有可能發生。事實上,以這些微細能場對我們的思想之敏感度來看,我們在想像它們的組織結構前一定要非常小心,因為我們想成什麼樣子也許會造成什麼樣子。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有些特異功能人士不贊成人類之能場有層次性,因為相信能場有層次性的特異功能人士也許實際上會令能場造出層次,而能場正被觀察的這個人也許也同時參與了這個過程。
這個說法乍聽之下似乎很奇怪,但確有例可循。我們已經談過,有關量子力量的教義之一就是我們並未發現現實,而是參與了它的創造過程。也許因為我們深深探入超越原子的現實世界層面,而因為現實這種參與性的本性在這些層次中更為明顯,於是,我們不知不覺地令這些層面的人類氣場之微細能量造出了假像。所以,當我們說在人類能場中發現了什麼樣的結構時要特別小心,因為我們很可能實際創造了我們發現的這些結構。
Lvs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