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恐怖靈異 > 生命之謎

龍騰世紀 第五篇 中華民族文化驚世大發現 文 / 時空漂流者

    ----龍鳳圖騰起源新說——中華民族文化驚世大發現-----

    龍和鳳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具典型代表意義的圖騰形象,從有文字記載的夏、商、周幾千年中國文史資料和神話傳說中,遠古時代民族英雄人物和天地神靈異怪很多都與龍鳳圖騰有著緊密的聯繫,舉其要者,如伏羲、女媧、黃帝、炎帝、堯、舜……等等,中國古代一直廣泛流傳著當中華民族繁榮昌盛之時,龍和鳳凰就會降臨人間祝福的美麗傳說。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向以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自稱,又秉承「玄鳥生商」「玄鳥生秦」的故事,龍鳳圖騰逐步演繹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基本範疇。

    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

    關於龍鳳圖騰起源及演變的理論和傳說眾多。幾千年以來,人們知曉和熟悉龍鳳圖騰,卻始終未見龍鳳圖騰降臨和出現過,這一歷史的遺憾和心結,致使人們對龍鳳是否客觀存在產生了疑問,有一種史學觀點最具有代表性,認為龍鳳圖騰是不存在的,龍鳳圖騰是中華民族各民族動物圖騰崇拜長期融合的產物,是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特徵的反映。

    中國至古流傳的龍鳳圖騰是客觀存在的。龍鳳圖騰的存在形式不是動物和神靈,而是體現在地球地理結構形態上。表現的是人類文明文化的共同特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一幅由全世界科學家通過幾十年合作,運用最先進的衛星、紅外、聲波儀器勘測和數據庫運算繪製出的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見圖1),這幅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通過三維的方式把海底和陸地的地形地貌構造在一張平面圖上表現出來,恰恰是這一代表人類目前對地球地理構造最深刻科學認識的地圖上,顯現出中國龍鳳圖騰的真實面容,揭示了古文明的奧秘。

    從地圖上看,龍鳳圖騰象形地表現出地球地理的構造和形態,其中以龍圖騰最為明顯,龍圖騰的形狀和一條貫穿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的巨大海底山脈——大洋中脊山繫在形體上表現出一致性,我們把龍圖騰和地球地理構造和形態的趨同稱之為龍形地理構造,龍形地理構造從顏色的標示上、形態上都能夠與中國古代傳說中龍圖騰的特徵、屬性相互印證。

    青龍、蛇之像

    現代科學為探索中國古代龍鳳圖騰的起源和內涵用事實作依據提供了新的思路,現代文明和古代文明奇跡般地吻合在一起!

    中國古代龍圖騰大體以顏色標識有青龍、黃龍兩種(其他顏色的龍是可以與之比較的),按照龍的形狀區分計有蛟龍、龍蛇、人面龍、馬頭龍等。

    從地圖上看,龍形地理構造顯示出青龍和黃龍的顏色標誌,是以海洋、陸地地理構造表現龍首為特徵的。

    青龍因其頭尾地理構造皆藏於海底,地圖顯色青藍而得名;黃龍之首則是由陸地地理形態構成,陸地在地圖上顯示黃色;青龍、黃龍的身軀都是海底山脈——大洋中脊山系構成。

    青龍之首位於地圖西北部和西部。在地圖上,由於繪製地圖以太陽黃道為基準,因而對地球由西向東自轉為方向的海底大陸架進行了補光,補光作用使地圖的視覺立體感更加清晰。青龍頭的上顎系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青龍頭的下顎是北美大陸東部海溝、格陵蘭島西部大陸架構成,聯接於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其形狀如同一個張大巨口的龍頭,將格陵蘭島含在口中。青龍的眼睛位於英倫三島西部的海底山脈處。青龍的軀幹由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從大西洋中部始,沿著非洲大陸西海岸南行,繞過南部非洲進入印度洋,北上終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印度洋海底,此處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有一個巨大的「入」字形山結。青龍的龍首方向朝北。如果青龍的眼睛從英倫三島西部海底轉移至冰島由陸地顯示,那麼青龍便演變為一條金睛大青蛇了。

    黃龍的龍首是以陸地板塊構象顯示的,陸地在地圖上標示為黃色。

    在地圖上,印度洋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巨大的「入」字形山結頂端與阿拉伯半島大陸架相連,由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半島組合在一起,其非洲大陸和印度

    馬頭龍之像

    洋東部海岸線的輪廓像人的頭部影像,中部非洲的維多利亞湖是人的眼睛,索馬裡半島是人的鼻子,阿拉伯半島則是人的下顎,紅海是人的嘴巴。這樣黃龍(人頭龍)的龍首就構成了。黃龍(人頭龍)的軀幹,由阿拉伯半島相連的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巨大的「入」字形山結向南延伸穿過南極洲和大洋洲,進入太平洋,畫一條弧線沿北美大陸西海岸北上到阿拉斯加半島止。人頭龍的龍首方向沖南。

    《論衡?龍虛篇》有「世俗畫龍之象,馬頭蛇尾」。在地圖上,北美大陸極似一個馬頭的輪廓影像,阿拉斯加半島是馬頭的嘴部,其它的地方構成馬頭和頸部,馬頭和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黃龍——人頭龍的軀幹)聯繫在一起,這又形成另一條黃龍(馬頭龍)。馬頭龍和人頭龍的軀幹部分由都是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印度洋、太平洋段體現的,只是頭尾相反而已。馬頭龍龍首方向和青龍一樣也是朝北。

    青龍和馬頭龍之尾相交於印度洋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巨大的「入」字形山結處,恰似二龍交尾狀,令人歎為觀止。古代漢朝石畫像中留存有伏羲、女媧龍身交尾營造人類的故事,構成青龍和馬頭龍的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將非洲、歐亞大陸、大洋洲環抱其中,連接美洲大陸,穿行於南極大陸,涉及人類起源、生息,文明發展的所有陸地板塊。這種驚人的巧合頗耐人尋味的。

    縱觀中國古代史料文獻中有關龍圖騰特徵的描述,與地球地理龍形地理構造及其自然屬性有諸多的同一性。《詩含神霧》有「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精以照天門中。」《山海經?海內南經》云:「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其為蛇青黃赤黑。」青龍之首地理構造在地圖的西北部,藏於海底深處,龍蛇之形又是可以互相演變的,變化只是眼睛部位的不同,且位於青龍(蛇)之首極度張開大口中的格陵蘭島,如龍蛇「銜含」「嘔吐」之形狀,形和意兼備。《山海經?海外北經》云:「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燭陰系黃龍(蛇)——人頭龍圖騰。在地圖上,不論是青龍還是黃龍,馬頭龍或者是人頭龍,表現龍蛇圖騰之形體軀幹的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跨越了地球的東西半球、南北半球,故能集晝夜交替,春夏秋冬等自然現象於一身。

    通過上述龍圖騰特徵描述和地球地理龍形地理構造的比較、剖析,我們可以有充分的科學依據說明中國龍圖騰反映的是地球地理構造形態。

    有龍必有鳳。既然地球地理構造能夠反映龍圖騰,鳳凰圖騰的形態和特徵及自然屬性也一定可以在地球地理構造中體現出來。

    《博物誌?異鳥》有「崇邱山有鳥,一足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虻,見則吉良,乘之壽千歲。」又云:「比翼鳥一赤一青,在參隅山。」《山海經?海外南經》有「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山海經?海內西經》有「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贗有赤蛇。」

    從地圖上看,鳥圖騰象形地體現了大洋洲、歐洲、亞洲和非洲大陸板塊組合形成的地理構造形態。鳳凰和比翼鳥圖騰,即青鳥和赤(黃)鳥的顏色標誌和龍圖騰一樣也是以海洋、陸地板塊地理構造表現鳥首為特徵的,鳥圖騰之首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鳥圖騰頭部朝向南方。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海域有一個巨大的「眼睛」形狀的海底盆地,這就是青鳥之眼;新西蘭以及西部、東南部的海底大陸架,東北部幾百公里長的海溝,構成青鳥之首的頂冠;由新西蘭西北方向延伸就是西太平洋群島,經努美阿島、伊裡安島、菲律賓、台灣島,再轉向東北方向,連接日本列島至堪察加半島,與歐亞大陸東端結為一體,這樣從新西蘭開始,由海洋陸基島嶼勾勒出連接大陸板塊的(赤、黃)彩色(陽)線條劃出青鳥的脊背部輪廓。澳大利亞是赤鳥之首,約克半島是赤鳥頂冠,南亞群島是其頸部,再和歐亞大陸相聯。赤鳥遮掩了青鳥頸部的一部分,青鳥的腹部和青鳥下顎則由馬頭龍或者是人頭龍軀幹的印度洋段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陰線)連接阿拉伯半島歐亞大陸表現出來的。青鳥和赤(黃)鳥的身體和鳥翼是同一的,歐亞大陸是鳥圖騰的身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鳥圖騰一足,非洲大陸是鳥圖騰一翼,這樣比翼鳥圖騰之形狀特徵在地圖上由地理構造體現出來。比翼鳥之青鳥形狀有比較多的海洋地理構造,赤(黃)鳥所表現的主要是陸地地理構造。

    龍鳳圖騰解析的標準有著嚴格的一致性和明顯的個性特徵,龍圖騰偏重於概括海洋地理的構造,與龍圖騰不同的是鳥圖騰反映的主體是陸地板塊地理構造。

    我國古代的「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鳳圖騰文化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徵。當大洋中脊山系海底山脈海洋地理構造與龍圖騰的特徵、自然屬性相對應時,又有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大洋洲大陸地理構造顯現的比翼鳥、鳳凰鳥圖騰和龍圖騰與之共舞;當青龍和馬頭龍之尾相交,呈現雌雄之別時,也有青鳥和赤(黃)鳥,鸞鳥、鳳凰比翼雙飛相合。

    圖騰崇拜是人類古代文明普遍共生的文化現象,對中國龍鳳圖騰地球地理構造的解析是以科學認識作為依據,其意義極其深遠,是將中國古文明文化放置於一個客觀環境中予以考察,揭示其中的奧秘。龍鳳圖騰解析的論點如果成立的話,那將意味著徹底解開東西方古文明圖騰文化的神秘面紗,圖騰崇拜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結論將要重新改寫。

    作者的說明:

    現代文明政治衝突的背後是顯然的文化衝突。

    圖騰崇拜是人類原始社會世界性共生的文化現象,也是人類文明的萌芽階段。由於環地中海古文明(兩河流域、古埃及)以及古印度文化受到種族和宗教戰爭的巨大破壞,形成文化斷層,關於人類圖騰崇拜文化現象的起源成為世界性的難題,人們現在只有通過考古發現盡力彌補古代文明文化的破損。

    中國古代文化在世界古文化中保存相對完整,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碩果僅存明珠。可是由於中國受西方列強的百年屈辱,中華民族走向強盛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和我們的努力。

    復興中國,我們的前輩前仆後繼,向西方文明學習,用科學武裝自己。從「五?四」運動為標誌,中國革命進入了普及現代科學思想的新階段。

    中國「五?四」運動倡導科學和民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五?四」運動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副作用也具有廣泛的影響,這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

    世界古代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縱向的,即研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形成的過程,彼此是沒有多少聯繫的,使人類古代文明文化不可能形成一個整體。

    我研究的課題第一次把中國古代文明文化放置於世界範圍進行考察,並且希望能夠找到人類古代文明文化融會貫通的橋樑,找到現代文明和古代文明溝通的渠道。

    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星球上,人類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一樣都有明顯的地緣性特徵。

    --------金字塔效應的科學研究解釋-------

    俄羅斯科學院理論和生物物理學研究所研究員納裡曼諾夫對「金子塔效應」作了解釋。確實,金子塔對置於其內的物品的作用同其他形狀的建築物不一樣。但這同「宇宙能」或其他神秘作用無關,而是物理規律在起作用。在金子塔內放過的小麥種發芽率高,長勢好;放在金子塔裡的奶製品和其他食品不易變質。這是由於,在這種形狀的建築內的溫度分配和空氣流動方式與普通建築物不同。在金子塔內,水的蒸發速度快一倍。金子塔同時起冰箱和抽濕機的作用,所以木乃伊能保存數千年而不腐。

    俄羅斯金子塔迷戈洛德在全國各地造了24座金子塔形的建築。有人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座44米高的金子塔內做了幾項實驗。

    食品是從普通商店買的,有脂肪含量為20%的250克裝酸奶油、半脫脂的250克裝奶渣、300克茶腸和每條重約1公斤的帶內臟鯉魚。這些食品都分別包裝,一份放進金子塔,白天溫度為27攝氏度以下,夜晚10攝氏度以下;用作對照的另一份則放在底下車庫,晝夜溫度分別為25攝氏度以下和12攝氏度以下。

    10天後,金子塔裡的酸奶油保持原狀,無異味;對照組的酸奶油長了厚厚的一層黃綠色毛,臭不可聞。金子塔裡的奶渣變硬,但依然是白色,略有酸味;對照組的奶渣變成了又臭又黃的一塊「磚」。金子塔裡的茶腸外皮長了一層有臭味的白霉,但切開後斷面色澤不變;對照組的茶腸長了厚厚的一層綠霉,斷面色澤發黃,已變質。金子塔裡的鯉魚到第七天開始變質,魚鱗變成褐色,但外觀和氣味尚可忍受;對照組的鯉魚在第三天開始發臭,魚鱗變黑,又過了一晝夜,魚雖然包著紗布,但幾乎被蒼蠅蛆吃盡。

    由此可見,即使在溫度高於家用冰箱的情況下,食品在金子塔裡也保存良好,但條件必須是包在能透氣的紙或布裡,酸奶油則要敞著,秘密全在於水分加速蒸發。建個1.5米—2.5米高的金子塔,就可以把牧草或水果和漿果風乾。

    我們在莫斯科商店裡買了幾瓶28盧布一瓶的最便宜的劣質紅葡萄酒,把2瓶封存在金子塔裡,用作對照的2瓶放在外面。7天後,經權威的俄羅斯實驗和鑒定,4瓶酒的味道和質量沒有變化。但是品嚐的結果卻不一樣。80%的人都認為兩種酒味道有區別,在不知道哪種酒在金子塔裡放過的情況下,他們都指出在金子塔裡放過的酒味道好,較柔和,無苦澀味。

    注:關於水晶做的金字塔,我個人認為水晶的切割方式需要作一些修正,公式如下:

    1.(底邊長*4)/(立體高*2)必須=3.14

    2.(2*3.14*立體高)必須=底邊長*4

    3.立體高的平方必須=三角面面積

    4.(底邊長*1.618(黃金比例))/2必須=三角面之高

    如此發現,只要符合其中一個公式,其餘三個套用上去皆正確無誤.以上是依照古代埃及金字塔的能源運作方式所得這樣才能凝聚宇宙能,發揮最大效益

    註:若有靈眼或透視法,能看見紫色漩渦在金字塔模型的內部急轉,並從塔的頂端急速向上方噴出的景象,非常地神奇獨特.

    【金字塔效應研究】

    所謂金字塔效應,就是符合「4l/2h=兀」四稜錐模型具有與埃及金字塔同等的聚能功效,其中l為四稜錐模型的底邊長,h為四稜錐模型的垂直高度,兀為圓周率3.14159。經研究發現,埃及金字塔的數理關係與中國堪輿學的數理關係一致,異曲而同工,舉個例子:埃及金字塔有獅身人面像,中國的墳墓前都要立石碑,獅身人面像與石碑的作用都一樣——聚能;在尼羅河西岸最長山脈發脈於扎伊爾境內的卡裡辛比火山附近,消失並結穴(位)於埃及的吉薩,這就是為什麼金字塔要建於吉薩附近;另外,該山脈的走向為坤艮,屬中國堪輿學中的「天元局」,根據「河圖洛書」之「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的原理,金字塔前面的獅身人面像的坐向應合乎「二七同道」與「三八為朋」之數而坐「酉」朝「卯」,事實上獅身人面像正是朝向正東方向「卯」的。

    2002年11月19日,我在四川省金堂縣建了一個用來貯藏酒的金字塔型貯藏室。因貯藏室所在的地脈走向為「乾巽」,屬「天元局」。天元局的配局是:「子,午,卯,酉,乾,坤,艮,巽」,「乾巽」脈配「子午」向可使貯藏室最大限度地聚集天地之靈氣而形成「螺聚」。「洛書」的數理關係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其中午數九,子數一,卯數三,酉數七,坤數二,巽數四,乾數六,艮數八。「洛書」的配卦關係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因此,乾六配子一,巽四配午九,故貯藏室的坐向為子午。

    按上述佈局建成的金字塔形貯藏室,其室內有一沿金字塔塔高線的逆時針向上的螺旋形能量流(稱「螺聚」)分佈於塔尖與地穴之間;該逆時針向上的螺旋形能量流同時有向上向下兩個方向的能量流在穿梭交換,從上沿螺旋順時針向下行的是日月星辰之氣,即所謂「天道左旋」,從下沿螺旋逆時針向上行的是大地之氣;在位於塔高線1/3處有一圓形的拳頭大小直徑、10cm厚薄的黃紫色的逆時針旋轉的能量團,該處為天地能量的總匯點,將動植物的遺體放於該處可迅速形成木乃伊;在位於塔高線2/3處有一拳頭大小直徑、長度約15cm的紅色紡錘形的逆時針旋轉的能量團,該處對日月星辰之氣有吸引作用。

    埃及金字塔的聚能功效為98-99%,而我建的金字塔形貯藏室經幾個月能量聚集功效也已達到98-99%,只是能量的柔和度差2%左右。當然,金字塔聚能的奧妙遠不止這些,但有些奧妙是永遠不能公佈的。否則,埃及金字塔將遭受來自人類的毀滅性的破壞。

    思考:金字塔螺旋形能量流(稱「螺聚」),銀河系星雲圖及人類的遺傳物質dna的螺旋形有何聯繫?

    Lvsex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