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恐怖靈異 > 生命之謎

龍騰世紀 第二十五集 外星UFO真相之謎上) 文 / 時空漂流者

    一.外星人和飛碟的探討-

    地球於45.5億年前生成,經過此漫長歲月的孕育,至今所呈現的環境,最適合人類生命的成長,例如地球大小恰當、含有充分的水分、距離太陽適中和空氣的成分適當,這四項任何一項均不得缺少,由此可知地球在宇宙中是極為珍貴的一顆行星。人類在地球上的文明史,僅數千年而已,與宇宙150十億年的年齡比較,顯得極為短暫。

    1960年俄國莫斯科大學天文學教授偉利安那寧諾曾說過,約有1億以上的星球住著有智慧理性的人。近年美國天文學者frankdrake研究出德雷克方程式,估算本銀河系內,應有10萬到100萬個智慧文明的星球存在(注1)。其中有些行星的智慧人,文明史長於我們,科技超越我們。

    在地球上每年發現飛碟的案件至少有百件,至今統計地球上發現飛碟的案例已超過數萬件。根據美國蓋洛普民意測驗統計,曾目擊幽浮的人佔全美國人口9%(注2)。外星人和幽浮的經常出現,已是不爭的事實,聯合國也已正式聲明有飛碟的存在。

    由於飛碟的出現,對人類的生命產生相當大的威脅,例如1948年1月7日美國空軍上尉曼德爾,受命追逐被大眾目擊的飛碟,不幸殉職(注3)。從1945年以來,已有100多架飛機、船艦和1000多人,在美國東南方海岸外的百慕達三角失蹤,沒有找到機艦的殘骸和罹難者的屍體(注4)。1958年英國連續有7輛卡車連同司機在公路上消失,沒有下落(注5)。諸如此類慘案,人類自有歷史記載以來,多得不勝枚舉。因此探究飛碟和外星人的來處,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課題,可由我們最新科學理論和事實以及人類已有的史料去研究。

    根據目擊外星人和飛碟的一些世界各地的人,繪製的形狀,經研究統計結果,外星人的形狀有八種:巨人、高個子、普通身長者、矮人、侏儒、全身披毛的矮人、綠色皮膚的人和全身長毛的巨人。

    1970年在巴西聖保羅舉行中南美洲宇宙現象研究會議中,專家所發表的飛碟型態有13種:雞蛋型、球型、碟子型、圓圈型、雪茄型、茶杯型、飛拐型、土星型、半圓型、陀螺型、圓頂型、橢圓型和鐵餅型,再細分為132種類(注6)。

    由如此多的外星人和飛碟種類,可知外星人不只是來自一個星球,而是來自許多不同的星球。這些飛碟中,被發現有超大型的太空母艦,來回於其星球和地球之間,因為降落地球後不易升空,所以到達地球上空時,放出小型飛碟,達成任務後,隨即返航。

    但是依照各種天文觀測的數據顯示,在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除了地球以外,其它星球均不可能有智能的生命存在。宇宙中若有外星人,其生存的環境需與地球相似,必須居住在恆星系中的行星。根據天文資料所得,我們太陽系最接近的恆星:半人馬座的比鄰星,與地球的距離有4.3光年,依照行星探測船航海家號的航行速度,需要8萬多年才能到達。

    在航行速度不能達到光速的限制下,我們所知的宇宙中,其它恆星系的星球,不可能有外星人駕駛飛碟到達地球。在現在的宇宙時空架構上,和科學知識範疇內,無法解釋來去無蹤的飛碟,及提供一種強而有力的飛碟理論(注7),因此至今科學界總是否認外星人和飛碟的存在。這種避開涉及外星人和飛碟的駝鳥心態,可能會危及全人類的未來。

    飛碟有一特殊的現象,可以在瞬間消失。大多數專家認為這種現象是穿入不同時空而消失的。這個不同時空,必定不是目前我們所認知存在的時空,即超出人們所知的四維時空。當今超越四維時空的宇宙科學理論有數種,如玻色子弦論有26維時空、超重力理論有11維時空、雙克氏理論有5維時空和最受世人矚目的近代物理學超弦理論(superstringtheory)有10維時空。

    二.超弦理論概說-

    1974年美國),指出基本粒子不是點,而是如弦狀物的一維曲線,稱之為弦(string),把一切物質當成九維空間裡的弦。這種弦沒有厚度,長度視環境而定,且極微小,其典型值是蒲朗克長度(plancklength),據說看起來像一條粗的橡皮筋。弦以各種不同的特定連續振蕩模式運動,表現各種基本粒子的性質,如輕子、夸克等粒子,目前已知的一切基本粒子就是這些弦的最低振動能態,也就是基態(groundstate)。

    1984年發現以弦論的九維空間為基礎,引用超對稱性(supersymmetry)

    的特殊數學方法,能避免量子力學中一些異常現象(anomaly),應用超對稱的弦論,就是超弦理論。1985年美國普林斯頓大gross教授的研究小組更以超弦理論成功的導出大統一理論和電弱統一理論,有希望將重力統一起來,被看為兼賅萬有論(theoryofeverything)的候選者,為近代尖端科學研究的焦點。因為超弦理論模式尚有缺點,例如目前實驗不能達到所需的超高能量、沒有發現超對稱性的數據、粒子加速器所需的能量必須在前所未有的17次方大範圍中探索、不能解釋宇宙常數(co**ologicalconstant)何以為零、難以從數千種真空高能量降為低能量的方法,選擇正確的一種和沒有人真正知曉如何將10維時空完善的緊致化為4維。

    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後一項,決定時空維度的幾何學模式,將是預知超弦理論之鑰。目前最大的難題也就是在此點,無法解釋其立論基礎的所在─由9維空間和1維時間所構成的10維時空宇宙架構(注8)。由於10維時空的宇宙,不能被一般人所接受,為遷就我們生活其中的四維時空,科學家正尋找將10維時空完美的緊致化(pactify)之途徑,以成為我們所熟悉的4維時空架構,和吾人無從看見極微小的6維空間,但是至今仍無法完美達成。

    超弦理論是建立在宇宙十維時空架構的基礎上,宇宙誕生的初始條件就有不少假設,又於十維時空的緊致化,並無正確的邊際條件可規範,僅由超對稱理論的多種對稱自失途徑來推演,甚難達到吾人所要求的四維時空。

    享譽國際的宇宙論權威a.linde教授,曾再三強調,為何緊致化的結果是四維,而非五維或其它維度時空?(注9)宇宙自大霹靂誕生以來,十維時空不一定非要降至四維不可,其它任何維度也可能同樣存在。就超弦理論而言,十維時空的宇宙不需非降至四維不可,其它六維空間也應可同等存在。若根據超對稱性理論,九維空間的方程式是整體對稱的,對每一維空間而言均具有對稱性(注10),即其數學結構是等權的,不一定會於宇宙發生相變時,成為區域對稱狀態。所以除時間一維不變外,理論上其餘九維空間應仍以等權存在,即宇宙至今仍然維持完整的十維時空架構。

    超弦理論中的e8e8超對稱架構,包含大統一理論和電弱統一理論的對稱性,特別引起科學家的重視。每一個e8代表著單獨的對稱群,其中一個e8描述的是一般物質,另一個e8描述的是影子物質(;超弦理論已進入實驗測試的階段,歐洲粒子物理中心研究(cern)為目前正在運轉中全世界最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lep(largeelectron-positroncollider),其第二期研究計劃,在探討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粒子,尋找輕子和夸克的內部構造,已於1991年3月底宣稱發現超對稱的第一個徵象(注12),進一步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以發現有否超弦理論所預測的超對稱粒子。

    三.三重宇宙的推證-

    宇宙二字的解釋:上下四方曰宇,即一個六面體的空間,坐標表示為三維立體空間;古往今來曰宙,即光陰的往來,可用時間一維表示。時間可由特殊相對論相當完美的體系說明,而時間和空間可由一般相對論合起來討論,合稱四維時空。超弦理論所根據的十維時空,超越相對論的四維時空有六維空間。假使我們以立足生活於其間的三維空間為一重宇宙的空間,九維空間就有三重宇宙的空間,而時間不會各自分段,仍以同一時間作為事件前後的同一計量標準,因此大宇宙的十維時空架構可以看為三重三維空間和共享的一維時間,即三宇一宙的時空,合稱為三重宇宙的時空架構。

    這種大膽假設,仍需得到證明,因為物理理論必須以宇宙的現象來證實。這三重宇宙的時空架構,可由太陽微中子(neutrino)失蹤的事實得到證明。

    太陽的能量約有百分之二以微中子輻射出來。在美國南達科他金礦穴坑下,以大型液槽接收到從太陽輻射出的微中子,每個月約有一打。這個數目僅是理論值的三分之一而已,其餘三分之二的太陽微中子不知去向,這個問題成為粒子天文領域上的一個大秘密,已困擾了科學家二十餘年。微中子屬輕子族的費米子(fermion)

    ,其理論上的性質是:靜止質量為0,電荷為0,自旋為1/2。

    1987年1月,超新星1987a大爆炸時,美國設於地下的重力波檢測器,於10秒內接收到從超新星輻射來的20個電子微中子。由這珍貴的數據,可得知微中子幾乎無質量,並且以接近光速飛行,與理論值光速相符(注13)。

    量子力學場論中,有一種作為重力場交換媒介的粒子:重力子(graviton),是一種被預測而未證實的玻色子(boson)。凡是有質量就有重力的作用,也就有重力子在其間傳遞重力,根據物理理論,重力在宇宙中是無所不在的,就是超弦理論的九維空間也受到重力作用;換言之,重力子為傳遞重力,必須貫穿任何空間,不會受到任何阻礙。

    應用重力交互作用和規範理論,推測重力子的性質是:靜止質量為0,電荷為0,速度為光速,自旋為2。由於重力作用非常微小,在10公分的範圍內,約為電磁作用的10倍,因此重力子的能量極小(注14)。由planck量子理論可推知重力波振動的頻率極高,以致目前世界各國的重力波檢測器,仍然無法達到能接收的頻率範圍。

    目前全世界各地約有10幾個重力波檢測實驗室,包括美國史丹福大學、馬裡蘭大學、路易斯安那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意大利羅馬大學、中國廣州大學以及日本、西德、英國與等,但是迄今尚無正式紀錄可以確定發現重力波。

    微中子能量亦甚小,因之頻率亦甚高,故其一大特點在於穿透力特強,可以貫穿固態鉛3500光年的厚度。根據微中子和重力子的性質相互比較,可以發現兩者除了自旋外,其餘性質相同。又在超對稱的特性上,玻色子和費米子兩者原是同類的。重力子自旋為2是玻色子;微中子自旋為1/2是費米子,兩者應屬同類。由此可知重力子和微中子的性質幾乎全部相似。由重力子可以貫穿宇宙每個空間的性質,可知微中子同樣可以貫穿宇宙每個空間。因此從太陽輻射出來的微中子,可以平均散發於全部三重宇宙,而輻射到我們這一重宇宙的微中子,當然僅有三分之一而已。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揭開太陽微中子失蹤的大秘密,而且可以作為大宇宙是三重宇宙十維時空架構的左證。

    四.黑暗物質在天文物理學的解說與探測-

    20多年來,在天文物理學上仍沒有進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黑暗物質(darkmatter)。在1930年代,一位天文學家;一直到70年代,發現漩渦星系(galaxy)的重力牽引高速旋轉的星球,保持快速運行而不至脫離。這星系的質量可由理論推算,當星球在漩渦星系的邊緣以高速環繞著旋轉時,這個星系的總質量可由此星球的質量和旋轉速率估算出來。但由某種型態的星球及星系的絕對亮度與質量之間有一定的關係,依據星體的絕對亮度調查星體的質量,再乘測量的數量,即能推算出宇宙中看得見的物質之質量。即實際以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系的全部星球,所估算的星系質量比前者估算的總質量少很多。故發現星系似乎均隱藏著大量看不見的質量(missingmass)(注15)。

    以銀河系為例,由維繫銀河系運行所需的引力,計算銀河系的質量,與由觀測到的恆星數,計算銀河系的全體物質總質量比較,相差十倍以上。又根據觀測氘(d)、氦-3(he)、氦-4(he)及其它元素與豐存量所得,指出以質子和中子型態存在的物質,其密度小於由星系團動力學所導出總物質的百分之十。

    由銀河系推測到其它星系,甚至星系團及超星系團中,也有大量黑暗物質存在。有多種觀測數據估算,宇宙有多於總質量的90%,為不能用電磁波觀測到的物質,這些物質即為黑暗物質(注16)。故宇宙間最普遍的東西,就是黑暗物質。

    黑暗物質可能以非重子(nonbargon)或熱黑暗物質(hotdarkmatter)和重子(bargon)或冷黑暗物質(colddarkmatter)二種方式存在。非重子或熱黑暗物質方式中,如光子和微中子以光速或近於光速在移動,實際上不見有靜止質量,也找不到有質量的證據。

    假想中磁單極被認為不可能存在,若是宇宙中有大量磁單極,則銀河的電場早就被撕裂了(注17)。另一假想中的軸子(axion),為解釋強交互作用力,能維持原子核不散開而提出的一種假想粒子,尚未得到實驗證實。

    另有宇宙弦(co**icstring)僅為宇宙中假設存在的物質形態之一,為宇宙生成後留在沒有發生相變區域內的一股密集能量,因弦中的環狀弦會放出重力波而消失,所以不可能留至今成為黑暗物質(注18)。重子或冷黑暗物質方式中,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可當成已知質量的物質系統;岩石星塵在星際間比例極低,可以忽略;近年來發現的木星型行星(稱為棕矮星),因質量不大,例如木星在太陽系所佔的物質比例極小。現在探測黑暗物質的熱門目標,是以弱交重粒子為對象,包括超夸克(squark)、超輕子(slepton)、超電子(selectron)、和光超子(photino)等。這些由超對稱理論與所預言的超對稱粒子,可能有質子十倍或以上的質量,或輕如軸子,和普通物質非常相似,然而迄今仍無發現。

    五.黑暗物質在三重宇宙的定位-

    占宇宙總質量90%以上的黑暗物質,20年來,科學家以各種方法,例如宇宙天文觀測、地下礦坑粒子接收設備接收和粒子對撞器探索等。目前世界上有許多黑暗物質的檢測計劃正在進行,較著名的有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和美國伊立諾州費米實驗室的粒子對撞器,日本岐阜縣神岡礦山地下實驗裝置。正在準備進行的有美國德州52哩超導體超級粒子對撞器,完成後將成為全世界最大能量的粒子對撞器,嘗試由試驗結果證明黑暗物質存在的理論,但是迄今仍然一無所獲。

    近年研究結論,宇宙的組成以冷黑暗物質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認為黑暗物質是質子和中子之類的重子所形成的。質子和中子的慢速移動,經萬有引力而聚集而構成一般的物質,到某一密度便產生核熔合反應而發光,即成為可見星球(注19)。又因為由宇宙背景輻射的溫度值,可以算得每立方公分約有四百個光子存在,根據此數值可以算出重子數量,和可見物質的重子數量,大致相同,故不應有黑暗物質存在。

    但是黑暗物質的性質,僅有重力能影響我們看得到的星球,不能以電磁波觀測到,此現象和超弦理論的十維時空三重宇宙之間所呈現的現象相符,因此根據三重宇宙的架構,黑暗物質的重子存在另一重我們觀測不到的宇宙,則不受其數量與本宇宙光子數量比值的限制,及不受限於重子會發生核熔合而發光被我們觀測到的顧忌。由此可知在另一重宇宙的黑暗物質,極可能與我們這一重宇宙由重子所構成的物質相同。

    因此宇宙中最普遍存在的黑暗物質,可能不在我們生活其中的宇宙,而存在於另一重宇宙。

    若是大宇宙以這種十維時空的架構存在,則可以解釋一些天文物理學上的難題,舉例如下:

    一、天鵝座x-1光星,其內部與一般正常的星球相似,在觀測其運動時,發現有一顆看不見,約8倍太陽質量的伴星,環繞著它旋轉。這顆伴星絕非中子星或白矮星的質量,又在光學認證及一些其它疑點,被認為這顆伴星不是黑洞(注20)。若這顆伴星存在於另一重宇宙中,僅以重力影響x-1星的運行,則可說明這顆伴星是黑暗物質。

    二、1972年l.

    bray發表觀測哈雷彗星接近太陽比預定的日期,不是早到就是延後4天;經計算機仿真太陽系的數值模式計算結果,發現有一顆約土星3倍的太陽系第10顆x行星。

    三、1981年v.flandern提出研究報告,x行星有3倍地球質量,而且有一高傾斜度的軌道,可以說明干擾海王星的運行。

    四、1987年美國天文學家johnanderson依據19世紀海王星和天王星運行偏離軌道的天文觀測紀錄,發表x行星學說,推測太陽系內,有第十顆x行星存在。其質量約為地球的五倍,公轉週期為700到1000年;其軌道與黃道面之間夾角很大,甚至可能與黃道面垂直,而呈狹長的橢圓形。

    1973年和1974年先鋒10號和11號太空探測船接近海王星和冥王星時,並未發現足以影響海王星、天王星或哈雷彗星運行的未知天體。並經哈伯太空望遠鏡於太空中觀測,也沒有發現太陽系的x行星存在(注21)。倘若x行星存在另一重宇宙中,其重力可以影響海王星、天王星或哈雷彗星的運行,當然可以解釋上述現象。因此x行星可能是存在太陽系內,另一重宇宙的黑暗物質。

    Lvsex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