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公司實驗室目前一共準備有兩款手機,一款是5.0英吋的,另一款是5.3英吋的。
說它們都是dreamstars,其實也有點不準確,因為蕭奇只準備5.3英吋的手機叫dreamstars,而另一款5.0的則是要稱作dreamsnow。
別看現在三星才剛剛起步,但在未來,三星的銷售量會大幅度的飆升,而且是每年都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
拿2012年來說吧,三星的手機總銷量會超過4.06億部,而蘋果的iphone只有1.368億部。
雖然三星的非智能手機也佔據了一定比例,但它智能手機2.16億部、相比2011年激增了129的銷售量,卻是顯示出了恐怖的增長速度。
而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三星智能手機銷售了6474萬部,佔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的30.8,蘋果則是萬部,佔據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的18.2。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三星在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上面,已經逐漸和蘋果拉開了差距,正在一騎絕塵的朝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而去。
也不只是第一季度,在2013年的時候,三星的銷量在幾款手機的聯合作用下,完全壓倒了蘋果,利潤率也在不斷的上漲,已經越來越成為蘋果的威脅。
恐怕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會不斷的起訴三星,想要靠場外手段來制約三星,讓三星減緩發展腳步的重要原因吧!
一個公司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特別像是三星這樣的龐然大物,能如此的傲視群雄,一定有著他們不為人知的努力在裡面。
幸好蕭奇是轉世重生回來了,他就能提前知道為什麼三星在智能手機上會如此的厲害。
經過消費者們的評選和討論,三星成功的一個很大原因,當然在於他們的手機大屏幕。
這個巨大的優點,讓許多喜歡智能手機的人們,品嚐到了更好的智能手機體驗。
比如你拿著蘋果的3.5英吋屏幕看視頻、打遊戲,能比得上三星的5.0、5.3英吋的來得舒服嗎?
既然我用三星的用得更舒服,而且性能什麼的都不錯,價格還比你的iphone要便宜一些,為什麼我不去嘗試三星的手機呢?
然後,除開大家都公認的這個觀點,蕭奇認為還有重要原因,是大家都忽略了的。
那就是階梯形的產品梯隊!
三星擁有十幾款高中低檔的智能手機,各種檔次的手機都有著自己的優點,滿足了幾乎所有層次人們的需要,所以他們的銷量才會高,所以他們的手機才會在全球市場上佔有壓倒性的優勢,一如當年的諾基亞一樣。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去買五六千的蘋果的啊!
而其它小牌子的質量又不那麼讓人放心,相對來說,三星的總是要好一些,至少對得起它的價格。
不過,三星這麼做,也不是沒有缺點的。
產品的太過多樣性,很難讓用戶們形成忠誠的品牌認知度,也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品牌效果。
三星的這一點就比不上蘋果。
一說蘋果,大家就會想起形象鮮明的iphone,就想到iphone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在整體的手機品牌來說,iphone的價格都是很貴的。如果非要拿那些售價幾萬,一年卻賣不了幾部的手機來比較,那自然太過極端。
三星給人的感覺,就是什麼都去做,不會有人因為用了三星的手機,就會讓人覺得高端,即使是galaxys4、galaxynote,都只是一個很片面的感覺。
可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用上iphone就是高端的手機,蘋果就是一個做精品高端電子產品的公司,這樣的想法,簡直是根深蒂固。
凡事有利即有弊。
高端大氣上檔次和市場佔有率,可是沒多大的關係。
眼看著三星一步又一步的吞噬市場,蘋果是坐不住的,於是喬幫主去天堂之前提出過的「廉價iphone」計劃,就被蒂姆庫克推了出來,於是便有了iphone5s和iphone5c這兩個檔次的產品出來。
平心而論,蘋果已經是拉下了臉面了,以16g的來說,穩定下來的價格,iphone5s是5300左右,iphone5c是3100左右,兩者價格相差42,不可謂力度不大。
正因為他們摒棄了以前的做法,所以iphone的銷量在2013年又迎來了一個銷售高峰,銷量再一次不斷的攀升,重新給三星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蕭奇綜合了很多的未來人們的想法和意見,也有了自己的計劃。
他把dream系列的手機,一共分為了三個檔次:高、中、低三檔,每一個檔次只出品一款手機。
以後每次的升級換代,就學足iphone的本領,不推出其它的機型,只是不斷的針對這三款手機來升級換代,讓消費者們對仙女公司的dream系列手機,形成強烈而固定的印象,從而信賴dream系列手機,在購買和更換手機時,就不自覺的來dream系列裡面尋求自己喜歡的機型。
貪多而不精,太過精細又會錯過細分市場。
所以蕭奇這個總結了三星和蘋果經驗教訓的計劃,在他自己看來,絕對是可行的。
當然了,蕭奇可不會那麼傻,一口氣把三種智能手機都推出來。
現在智能手機剛剛起步,正是最好賺錢的時候,憑什麼不大把大把的掙錢啊?
特別是有錢的歐美土豪們,不在金融危機之前多掙點錢,哪裡對得起你們平日對華國血汗工廠的剝削呢?
雖然準備推出的是5.3英吋的dreamstars,但是無論高中低三個檔次,蕭奇都要做到核心零部件基本能通用,這樣便能減少採購成本,減少研發成本,能盡可能的做到規模化的生產,把自己的核心優勢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