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豬星高照

龍騰世紀 第178章 佛緣 文 / 蠻民

    多仁活佛頓了頓換了個話題微笑問道:「年輕人你相信佛祖嗎?」

    曲文不知道多仁活佛為什麼突然會這麼問,他父母是佛教信徒,因為豬頭師父的關係他自己本身和佛扯上了些淵源。可他不是佛教徒也不信佛,從沒打算隱瞞,如實的說了出來。

    「對不起活佛,我本人不是佛教徒也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不過我知道信仰對一個信徒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們因此得到了心靈的依靠寄托。可是比起佛,我更相信一些神話傳說的存在,相信努力必然會有收穫。」

    天上的豬頭師父曾經說過,三分天命七分人為,其實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就算出生不同,努力的人始終會活得更滋潤一些。道理就和蟾蜍爬滑石一樣,蟾蜍滑,滑石也滑,也許蟾蜍每爬一步就會回落一步,一生都停留在原點,但最少它能維持著現狀,一但停止攀爬就會一摔到底。

    很難想像那位肥頭大耳的豬頭師父會說出這樣的哲理的話,完全顛覆了曲文原來心中傻頭傻腦的類型,當然好吃好色仍然改變不了。

    多仁活佛臉上微笑依舊,似乎沒有因為曲文的回答而感謝到失望:「你並不需要向我道歉,天天把佛祖掛在嘴邊的人未必真的信佛,心中有佛才有緣,平常所做的事都是在修行,善事行得多了就是功德,學佛其實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佛說,修佛既是修心,修心也是修佛。佛無處不在,不在於表像而在於內心。你若事事問心無愧,那便是修了心修了佛。」

    「我雖然無法說明這顆牙舍利的來歷,但是可以告訴你能結出牙舍利的高僧並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佛祖釋迦牟尼佛,在《大般涅盤經》等佛典中有記載,相傳在佛祖涅盤火化之後,弟子們在他的遺體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八萬四千顆真身舍利子。可現今找到仍保存著的佛牙只有三顆,還有一顆至今下落不明。找到的三顆分別在佛宮寺釋迦塔,八大處靈光寺,寶相寺太子靈蹤塔。」

    曲文的父母都是佛教徒,這些知識他略微瞭解一些。佛牙舍利一直是各國佛教爭論的問題。有人說佛牙僅有兩顆,也有人說是四顆,還有人說更多,當然高麗棒子的話不可信。曲文直接排除在外。

    在眾多佛經典籍中分別有記,釋迦牟尼佛火化後留下四顆牙齒此已無疑。但有人借見了神話傳說給了佛牙舍利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當年佛祖涅盤後,帝釋天與海龍宮各請去一顆,所以世間應該只剩下兩顆。也有人說釋迦牟尼佛生前贈予弟子一顆乳牙。這在《高僧傳》中有記,所以傳世佛牙應不僅兩顆。於是佛牙之爭逾演逾烈。

    至於佛牙的外形在《大唐西域記》等書中有明確的記述,唐高僧玄奘法師於公元六二九年至六四五年西行求法,多次提到佛牙舍利:新城東南十餘里,故城北大山陽,有僧伽藍,僧徒三百餘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長可寸半,其色黃白。或至齊日,夜若星辰,時放光明。

    多仁活佛沒有給一個明確的答覆,卻給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如果真按《大唐西域記》中的佛牙描述。曲文得到的這顆十有**會是佛主釋迦牟尼一直未找到的最後一顆佛牙之一。

    也許玄奘法師是自己豬頭師父的師父關係,曲文覺得他老人家的話還是非常值得相信的——

    斯郎擁忠三人在屋外等了幾個小時,直到正午時分仍沒見曲文出來。梁山等得有些不耐煩,乾脆拿出隨身攜帶的小刀在手上耍。

    斯郎擁忠見狀急忙制止:「梁山兄弟這裡是佛門聖地。不可以亂用利器。」

    「我沒亂用啊,這是我二太爺教我的耍刀手法。」

    梁山這不是沒事可做嗎。一把小刀在他手上如風車飛轉,每每看似要飛離手心卻又被他輕巧的一帶拉了回來,至始至終都脫離不了他的控制範圍。可光是這樣就讓斯郎擁忠心駭不已,生怕他一不小心傷到自己更或是傷到旁邊的朗傑大師就不好。

    朗傑大師看見反而露出驚訝的神情,開口說道:「這位年輕人的刀法極其精妙,除非他想否則這刀一生都離不開他的手心。」說完向梁山問道:「年輕人能把你的刀給我看看嗎?」

    梁山打小跟二太爺學刀,刀是壯苗一帶特有的剝皮刀,刀頭彎曲上翹,刀身狹長,切割力極強,和老百姓常見的刀具都有些不同。

    二太爺曾經說過刀就是學刀之人心中的魂,刀在人在,刀毀人亡。想了好半天最終還是把刀遞給了朗傑大師。不過他的性格脫跳,連遞刀也要耍出些花樣,剝皮刀在他手中低旋兩圈,眼看著就要削到朗傑大師的手腕卻突然停了下來。自己用手捏手頭,把刀柄平平穩穩的放到朗傑大師手上。

    朗傑大師接過剝皮刀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刀刃,由刀柄向刀頭輕輕滑過,只覺得刀身輕薄,邊刃鋒利,只是用手掠過就有一種被切傷的感覺。禁不住讚了聲:「好刀,這刀好,用刀的人技法更好。」

    梁山聽見有些小興奮的望著朗傑大師:「你也懂刀?」

    朗傑大師笑了笑:「學過一些,我們藏傳佛教也是有武技的。」

    聞言梁山立即站了起來,向朗傑大師勾了勾手:「我們比劃下!」

    斯郎擁忠神色大變,對方是什麼人,這是什麼地方,梁山要跟他比刀,萬一誰傷了誰都不好說,急忙大聲疾呼:「梁山兄弟萬萬不可,在聖地是不可以動武的,你若喜歡玩刀我可以帶你去個地方,我有位兄弟家中藏有許多好刀。」

    見朗傑大師沒有比試的意思,斯郎擁忠又如此說。梁山只好坐了下來悻悻問道:「真的?」

    「絕不騙你,我們藏民除了信奉佛祖也喜歡刀具、飛禽和烈酒,所以收藏刀具的人不在少數。」

    朗傑大師又笑了笑:「我自己也收藏有幾把,你可以到我房中看看,若是喜歡你可以隨意挑走一件。」

    「真的!」梁山又一句真的。他沒想到等人還有東西送。臉上的不悅之色一掃而空。笑嘻嘻的跟著朗傑大師去到了他的房間。

    朗傑大師是多仁活佛的親傳弟子,倆人的房間在同一個小院,裡邊的擺設和多仁活佛房間差不多,只是少了些書卷在牆面掛著一些精美的刀具。看得出來他也是一個好刀。不,是好武之人。

    朗傑大師很大方的抬手示意了下:「我最喜歡的四把刀都掛在牆上,櫃子裡還有一些,你若是喜歡可以挑走一把。」

    藏刀一般分長劍和腰刀兩種。長劍在藏語中稱「巴當末」長約一米,腰刀。藏語叫「結刺」,長度在十厘米到四十厘米之間。藏刀的刀鞘,有木質有銅質也有鐵質或銀皮鑲包而成。刀鞘上常刻有龍、鳳、虎、獅和花卉等圖案。有的圖案上還點綴著寶石、瑪瑙等貴重物品。

    藏刀具有生產、生活、自衛、裝飾四種用途,至今已有一千六多年的生產歷史,精美的藏刀大都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由於鍛打精緻、鐫刻細膩、色彩奪目、並附有藏文,系有五顏六色刀穗,形成別具一格的藏族工藝品。如果是朋友喬遷、結婚或喜生嬰兒時,送上藏刀會令主人感到格外高興。

    梁山不懂古玩可他懂刀,他選刀不看外形只看刀的材質和做工。一把好刀講究四大要點:其一、鋼質要精良。百煉成鋼,冶煉鍛打不足的刀無法成為無上殺器。二、製作要嚴謹,要求刀把不松,刀檔不晃,刀體不變形。哪怕是極細微的一點。三、配重得當,雖因人而異,但一定要手感良好,上手能揮舞自如。四、功能講究。刀身上的反刃和血槽不是隨意做的。很多清晚時期的刀為反刃而反刃、為血槽而刻槽,這是不對的。看起來挺有威勢但作用並不大。這也是晚清刀具的一大特點。

    梁山選了半天最終捨去了掛在牆上的四把外形漂亮的藏刀,反選中了一把不怎麼起眼的銅鞘短刀,爽朗的哈哈笑道:「就這把吧,你可要說話算話,從今天起他歸我所有。」

    朗傑大師跟著笑起:「我剛說的自然作數,這把刀從今天起就屬於你了。你果然沒讓失望,選走了我最喜愛的一把刀。」

    梁山愣了一會,恍如隔世似的叫道:「啊,你騙我,剛才還說掛在牆上的最好,如果我不懂刀豈不是被你騙了!!」

    「……」斯郎擁忠無語以對,很明顯朗傑大師是在考驗他,偏偏梁山性格直爽不愛動腦還以為朗傑大師不捨得把好刀送給他。如果朗傑大師肯送他一樣東西,他老早就感恩戴德的跪在地上了。

    朗傑大師聽見又大聲笑起:「我是個康巴人,刀對康巴人來說除了武器就是守護心靈的利器。我們愛刀勝過牛羊,一把好刀就是康巴最值得炫耀的財富,如果你有一把好刀在同胞的心目中形象也會高大起來。」

    朗傑大師說的是實話,康巴人大都身材魁梧,面容剛毅,喜歡長髮披散有如雄獅的鬃毛,是典型的美男子和天生的戰士。康巴人也非常聰明是天生的商人,有經商世風,大商家層出不窮。

    但在康巴人的心中刀的地位極高,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僅對刀本身有較高的要求,對其作為襯托武士氣概的刀的外在形制也有特殊的喜好。刀鞘材料一般使用黃、白銅或純銀打造,大多鑲珠嵌寶,正面雕龍刻鳳,背麵線刻卷草,佩在身上,起到了美觀和威懾的雙重作用。

    康巴系藏刀包羅昌都藏刀、四[川]白[玉]縣的河坡藏刀和德格藏刀。德格地區的藏武備在**遠近聞名,工藝之精湛舉世無雙。至今[拉]薩八廓街還有以銷售德格地區的鐵製實用器具為主的攤位。

    梁山聽見又愣了會,把選中的康巴短刀遞了回去:「無功不受祿,君子不奪人所好,這都是我二太爺教我的,你是愛刀之人,我也是愛刀之人,這刀是你的魂所以我不能拿走。」

    梁山是個好動愛鬧的年輕人,但性格開朗爽直,聽到他的話朗傑大師臉上欣賞之色更甚:「我送你刀有幾個原因,第一你是個愛刀之人一定不會虧待了這把好刀。第二我欣賞你的性格,性格剛直有武人之風。第三你今後有很重的任務,多一把刀便多了一份力量。」

    「任務,什麼任務,我只是陪我哥出來轉圈,當然誰敢跟我哥過不去,我就跟他過不去。」梁山想了下拍胸口說道,這是二太爺的命令他自然不能大意。

    朗傑大師沒有回答,極有深意的笑了笑,他看得出來這倆兄弟都是有佛緣的人,他今天贈刀給梁山也算是修了功德。

    選好刀三人又回到院中,一直等到午飯過後曲文才從多仁活佛的房間走出,似有所思的樣子一個勁的撓頭。

    梁山見狀半跳著跑了過去:「哥,你和活佛都說了些什麼,怎麼花了老半天?」

    起初曲文和多仁活佛一直在談佛牙舍利的事,說著說著又扯到了佛緣佛法上,曲文的父母都是佛教徒,所以他對佛經之類的東西也有一定的瞭解,跟多仁活佛聊著聊著竟不知時間已飛速消逝。

    最後多仁活佛說了句:「你已身處佛境當中,只是自己不知,慢慢去領悟吧,總有一天你會明白。」

    明白,曲文從出門一直在問自己該明白什麼,難道最後也要出家當和尚。他可不記得天上的豬頭師父這樣說過。見梁山問起隨口回了一句:「沒啥,就是活佛喜歡聊天,多跟他聊了幾句而已。你也沒有吃午飯吧,我們先找個地方吃東西去。」

    ************************

    蠻民有些鬱悶,這幾章一直在審,內部通知藏傳佛教非常敏感,要求不斷的改,感覺改稿比寫稿還累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