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九於幽州建立趙國之後,趙國官制亦是定下。
事先幽州官吏早就對議論得沸沸揚揚,有門路的走走關係,看看自己的官位是否因此而有所陞遷。
而溫彥博中書令首先確認之後,來道賀的幽州士族官吏,幾乎踏破了溫彥博的家門口。
溫彥博一直都在幽州刺史府中沒有回家,溫彥博兩個兒子溫振,溫挺只能替父出面,眾人恭喜有之,更多則是想問各自的官職下來沒有。
溫振,溫挺聞言只能苦笑,溫彥博雖任中書令,但中書省的官員都沒確定,如何能議定官職,就算是議定官職,除了五品以上,多也只是尚書省的吏部主導的。
按照李重九定下的體制,以後五品官員以上任免平調陞遷,需中書省,尚書省,御史台一併議定後,交李重九御批後,才能生效。
但眼下尚書省,中書省官員都未任命下來,實際上也是李重九一人說得算。
首先是中書省,中書省設中書令一人,中書令之職,掌軍國之政令,總領百揆,蓋佐趙王而執大政,定為正二品。
中書令由原幽州刺史府長史,太原祁縣的溫彥博擔任。
中書令之下,設中書侍郎二人,為中書省佐貳官,輔佐中書令,處理政令議事,定為正三品。
中書侍郎分別由原幽州刺史府從事郎中,關隴人姬川,刺史府軍咨祭酒,河東汾陰薛萬述擔任。
中書侍郎下,設中書舍人六人,凡詔旨敕制皆由其所出,定為正五品。
凡中書舍人要麼是文采斐然,要麼就是智謀過人,河東郡蒲阪人張玄素,趙何然之子趙欣等六人擔任。
中書省就等於李重九的小內閣。票擬公文之事,由中書令,中書侍郎三人議定。
中書省之下,還有主書,主事,令史,書令史。傳制等近百官吏,不一一累述。
中書省拔上後,原第一的尚書省退為次。
尚書省不設尚書令,而設尚書左右僕射二人,總判省事,督其下各司行事。尚書左僕射。轄吏部,兵部,禮部,尚書右僕射,管轄戶部,刑部,工部。定為從二品。
尚書左僕射。為原幽州刺史府司馬,河東郡河東人陳孝意。
尚書右僕射,為太原郡祁縣人王珪。
政令一出,中書省,尚書省,三位長官,堪稱趙國的三位宰輔,皆已是定下。
溫彥博。陳孝意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並不奇怪,但王珪從刺史府的記室參軍,火速提拔為尚書省右僕射,卻是點令官場之人出乎意料了。
但明眼人卻早有預料,兩個月前齊王楊暕娶太原王氏之女為齊王妃。
自此中山李氏,弘農楊氏。太原王氏,三家姻親已成,李楊王三家已為一體,而王珪在此時升任尚書省右僕射。絲毫也不奇怪。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之事,就是這一次三位宰輔,都是山西人,溫彥博,王珪更是李重九的太原老鄉。眾人私下揣測,這或許也是李重九將國號定位趙的原因之一。
尚書省兩位僕射定下之後,各自屬下各配丞,郎中,主事,令史,**一署,以管轄各自麾下的三部十二司。
在大隋時,尚書省六部尚書與尚書左右僕射合稱八座,可謂位高權重。
六部尚書雖定為從三品,但所司之事,皆是事關重大,特別是六部之首吏部,雅稱大塚宰,司官吏的任免、升降、調動,實際上權力之重,令人側目,按道理上就是文官僅次於,三位宰輔第四號人物。
不過李重九為了權制吏部尚書的權力,由尚書左僕射陳孝意,親自監督吏部,正五品以上官吏由中書省,尚書省一併議定,由李重九同意方可,而從五品至正七品,由陳孝意與吏部尚書,吏部四司郎中議定,而從七品與從七品以下才由吏部自己議定。
如此安排後,吏部權力大減,最後由原遼西郡郡守楊林甫赴任。
禮部主禮儀,祭享,郡試,縣試等政令,設禮部尚書一人,由原涿郡郡長史,涿郡薊縣高徐道擔任。
戶部總管各郡田戶、錢谷之政令,設戶部尚書一人,由山西絳郡林當鋒任戶部尚書。
工部尚書,主各郡工匠,建築之政令,設工部尚書一人,由原幽州刺史府主薄,涿郡薊縣趙何然擔任。
刑部尚書,主各郡刑法及徒隸、勾覆、關禁之政令,設刑部尚書一人,由原幽州刺史府記室薛萬淑擔任。
門下省,廢除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只設六名諫議大夫,負責審核中書省六部的公文,定為正五品,由涿郡薊縣人盧齊卿等六人擔當。
御史台,設御史台大夫一人,凡百官有不合之處,皆可以彈劾,定為從三品,由原涿郡縣丞,幽州范陽的盧承慶擔當。
御史台下設中丞二人,侍御史四人,徐世績之父徐蓋任侍御史,正六品。
國子監,設國子監祭酒一名,由周旭擔任,從四品。
涿郡,因為李重九定王都於涿郡薊縣,故而涿郡就相當於王畿之地。
李重九將涿郡改稱為涿郡府,薊縣改稱幽京,魏征任涿郡府牧守,從二品。
涿郡府除了涿郡外,還節制安樂郡,漁陽,上谷三郡。
而將太原郡亦升格為府,割據河北高歡高洋父子建立的東魏北齊,一支實行是涿郡,太原兩都制。高歡在晉陽開設霸府,遙制朝政,太原郡雖是陪都,但實際上為了主持對北周的戰事,高歡在太原的時間,遠遠比在幽州的時間多。
李重九將來對李唐用兵,必然攻略河東,太原是河東要害東進可抵黃河,威脅關中,南下可取上黨河內,兵臨洛陽,而北面則通草原,可直達陰山之下。
況且太原又乃是兵糧軍馬周轉的要地,錢糧大郡。李重九的鄉籍所在,重要性實不亞於涿郡。
故而李重九亦升格太原郡為府,蘇素為太原府牧守,從二品,節制太原郡,雁門二郡。
河東道都督徐世績,節制恆山。博陵二郡,加兵部侍郎,正三品。
遼西郡郡守,兼郡都尉,郭孝恪,正四品。郭孝恪取代楊林甫為遼西郡太守。
上谷郡郡守,趙萬三,正四品。
雁門郡郡守,兼郡都尉,高楚,正四品。
弱水州都護府,設大都護一名。總領塞外之事,授予臨機專斷之權,由王君廓擔任,正三品。
原安樂郡郡守劉易任都護府長史,正四品。
定下官制後,又定典章制度。
這一夜幽京城中,正是華燈初上之時。
趙國建國,定鼎於幽京城。這座城在方士眼中亦有了王氣。
李重九即位前,當地不少方士,以及普通百姓,紛紛稟告說發現祥瑞。
方士說幽京紫氣充盈,狀若嫣龍,上有華蓋,下呈方鼎。
有人撿到了一個『天命在幽州』的石頭。有人則說西山上發現了麒麟現世,還有人說親眼看見了鳳鳴於東海。
一個個說得煞有其事,深情並茂,都彷彿第一眼初見的一般。
對此這種事。中書省還是不敢怠慢一一列入公文之中,一一向李重九請示。
李重九隻是將之當作山海經看了一番,甚覺得好笑。
不知不覺過了多少時候,李重九從案頭前擱下筆來,原來硯台上已是凍住了,原本在火盆邊看守的炭火的僕人,早就打起了瞌睡。
李重九搖了搖頭,拿起火鉗將快要熄滅的炭火,重新撥了一番,炭火重燃,屋內才暖和了一些。
李重九打起精神,好容易批改完中書省送上的幾十份公文,這案頭上又送來一批各郡郡守直承的奏折。
李重九看了一眼,心道以往擔任總裁時也沒有如此忙過。恐怕也只有朱重八這等工作狂,才能在公文山中找到樂趣。
腹誹了一番,李重九重新提起筆,繼續在公文中征戰時,突然外人稟報言道:「啟稟王上,老大人來了。」
李重九一愣,立即將公文推在一邊,披上衣服大步衝出房門。
屋外天寒地凍,大雪紛飛,走廊上侍衛正挑燈巡邏,李重九遠遠望去,在中門處一個熟悉的背影正披著厚裘,望著庭院中落下的雪花。
見到對方,李重九連忙急奔上去,待到了十幾步處,才放緩腳步。
「爹!」
李重九喚了一聲,畢恭畢敬的行禮。
李虎轉過身來,看見李重九目光乍暖,呵呵笑道:「吾兒長進了,眼下都稱王了,爹見到你要行禮才是。」
李重九連忙言道:「就算做了皇帝又如何,爹還是爹,我們父子之間不鬧那麼多虛禮。」
李虎言道:「不,我聽說高祖之父劉太公的事,當時他們父子二人也是如我們這般見禮,但有人對劉太公說,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實為人臣,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之後劉太公見高祖,就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這才是禮制啊。」
李重九聞言言道:「爹你一貫不看書的,必然哪個官吏與你說的,我定要重重的辦他。」
李虎聞言言道:「不過恰好聽來的,不需追究。」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爹,既然這麼說,就算了,不過那說故事,恐怕沒有說完,之後高祖封了劉太公為太上皇,爹你是不是也想進位為太上王啊。」
李虎聽了罵道:「胡說八道,爹我都一把年紀了。」
李重九聞言哈哈大笑。(。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