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時城四周火把通明,李重九所在的山坡之上,四處皆是燃起了松明。
身披鐵甲的額托,疾馳而來,馬頭上懸掛著三顆人頭,一見李重九即一副炫功的模樣稟告言道:「可汗,劉武週一萬多大軍,為我兩萬多騎兵追殺幾十里,已是慘敗!」
額托剛剛說完,英賀弗亦是率大軍返回。他拍馬上前來至山上一見李重九即怒氣沖沖地言道:「可汗,我有要事向你單獨稟告!」
李重九言道:「這裡都是心腹之人,儘管直說!」
英賀弗胸口起伏,喝了一皮囊水後,這才言道:「騎兵可汗,尉遲郎將,本率軍追擊劉武周軍本部,本要拿下劉武周人頭時,卻遭到宋金剛的截擊,尉遲郎將卻下令部下不可追擊,結果為劉武周所走逃入雁門城」「小說章節。」
左右大將聞此都是臉色微變。其中不少人知道情由,宋金剛乃是尉遲恭的故主,而為尉遲恭所放,顯然是因私廢公。
不久之後,各前鋒大將皆是返回。山坡之下,都是堆放繳獲的馬匹、器械、錢糧,而押解的劉軍俘虜一列一列從山下而過。
「尉遲郎將,對於放走劉武周之事,你有何解釋?」王馬漢當下問向最遲返軍的尉遲恭。
尉遲恭抱拳向李重九言道:「末將並無徇私,宋金剛本是率軍向繁時縣解糧而來,末將觀其軍軍容嚴謹,而末將所部追擊五十多里,人疲馬乏。故而沒有擅自追擊。」
「誰不知尉遲郎將勇猛過人,若說因為宋金剛解糧而來。就退縮,我是不信!」英賀弗大聲言道。
尉遲恭聽英賀弗質疑他。當下黑臉一沉,大喝言道:「你要信某邊信,不信就某也不與你呱噪!」
英賀弗亦是大怒,當下欲拔刀,結果為左右大將攔住言道:「有話好說,爭執作甚!」
「夠了!」李重九將馬鞭一擲在地,眾將皆是上前請罪。
李重九言道:「尉遲郎將是否有瀆職,沒有實證前,不可妄下判斷。現在誰能告訴我。各自的斬獲如何?」
眾將聞言當下對尉遲恭是否私放劉武周之事按下,各方稟告得出,繁時縣下一戰,劉武周雖逃入了雁門城,但仍未慘敗,一萬多大軍,斬首三百多級,而俘虜卻有六千餘人,其中還有不少大將。劉武周軍軍力最少折損了一半以上。
並且劉武週一敗,番部統軍大將顏也列,率軍來到五台縣時,城上守軍聞之劉武周敗績。而黑夜之中,不知有多少人馬,因此也是望風而降。顏也列不費吹灰之力。替李重九拿下了五台縣這座五千多軍民的城池。李重九大喜,當下議功之時將顏也列策為第一功。
一夜的追擊後。現在天色已是大明。
繁時縣城下劉武周軍已是盡數而退,李重九率領眾將來至繁時縣城東門千步之外。而三萬大軍也是一併在城下佈陣。而這時城門開了半扇,數騎策馬而出。李重九隻見為首一人一身白衣布袍,策馬來到李重九眼前,正是雁門郡郡丞陳孝意,之後那員武將自是虎賁郎將王智辨。
以往在雁門郡時陳孝意,王智辨乃是李重九的上官。李重九上前行禮言道:「陳郡丞,王郎將許久不見。」
王智辨見李重九沒有自持身份,微微點頭,正要開口。陳孝意卻袖袍一揮,大聲言道:「李重九率大軍於城下,難道是要攻打本城嗎?」
「大膽,吾太守的名諱也是你隨意稱呼的!」王馬漢當先開口斥道。
陳孝意冷哼一聲言道:「什麼太守,不過自封的,在我眼底與劉武週一般都是亂臣賊子罷了。」
王馬漢大怒言道:「你繁時縣城破在即,若非太守來援,現在早就破城了。爾城中缺糧,太守命人又送來糧食,以解百姓飢餓,現在你倒好了,翻臉不認人了,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我倒是沒見過如此不知廉恥的朝廷忠臣。」
陳孝意一時卻無法反駁,李重九當下言道:「陳郡丞你如何看我不要緊,說我是亂臣賊子我也認了,但繁時縣被圍,你派人求援,可朝廷可曾派過一兵一卒來援,眼下我為城解圍,你倒說我不是,這又是何道理。」
陳孝意冷笑一聲言道:「若非你貪圖繁時縣一城之地,何必來救援。眼下你兵強馬壯,要入此城,我無話可說。那麼就從我屍身上踏過!人就在此,要殺便殺,吾為朝廷守節,死而無憾!」
陳孝意此言一出,眾人面面相窺,殺陳孝意沒什麼,但就坐實謀反罪名,如此李重九與劉武周無二。不過眾多人更是不以為意,反正走到李重九這一步,現在也是割據自立,而割據自立與謀反,也只差一步而已。反正五十步也不能笑百步。
李重九見眾將臉色,皆紛紛欲要殺陳孝意入城。而溫彥博卻向李重九微微搖了搖頭。李重九問道:「溫司馬有何話說?」
溫彥博低聲言道:「太守,陳孝意能以一座孤城,力敵劉武周大軍半年,足以其在城內深得人心,若是縱然殺之,倒是顯我不義,更成全了他忠義之名。」
鷹揚郎將趙全庭不以為意地言道:「溫司馬此言差矣,亂世之下,忠義二字何意之有?」
溫彥博搖了搖頭,言道:「亂世之下,人心背離,有人踐踏忠義二字,但也有人更遵循忠義之道,眼前不是最好例子,這天下如陳孝意這般人,恐怕也是不少。」
李重九點了點頭,當下策馬向前一步言道:「陳郡守為朝廷死節之志甚佩服,如此我就不入此城了。」
陳孝意訝然言道:「李重九,你真肯不入城?」
李重九笑著言道:「此城仍由陳郡守,王郎將鎮守,可不豎我李某人的旗幟,依舊豎大隋旗幟,但需駐我將卒五百人。這是最低要求,若不如此,我部下不會同意,陳郡守如何?」
王智辨一旁言道:「也好,半年圍城,本城守軍死傷過半,守備不足,這五百兵卒正可為駐守,以防備劉武周。」
聽王智辨這麼說,陳孝意怒瞪了對方一眼,看向李重九,一甩袖言道:「事已如此,再說還有何意,總之我誓死要為朝廷守住此城。」
說罷陳孝意掩袖而泣。
見陳孝意答允自己條件,李重九點了點頭,李淵起兵謀反在即,而大隋國祚已不足一年,自己根本不用擔心,陳孝意還能為朝廷盡忠到幾時。史書上,陳孝意城池攻破,被部下所殺,現在自己救下了他性命,挽救了此城,但半句感謝也沒收到。
不過這一次出兵,可謂收穫頗豐,得五台,繁時二縣,如此雁門五縣已有三縣掌握在自己手中,並成功遏制了劉武周東進之勢,可謂一舉兩得。於是李重九又加強了五台,靈丘二縣守軍,加高楚為虎牙郎將,負責雁門郡守備,高楚率一千郡兵以及一千新募的新軍進駐二縣,同時靈丘縣五百番兵,也歸高楚統帥。
接著李重九率軍回師懷荒鎮,解散麾下番軍。同時李重九心知與劉武周在雁門爭鋒之事,必然為突厥所知。眼下突厥內部忙於爭奪可汗之位,無暇理睬自己,一旦可汗之位決出,那麼作為草原上第一大不臣服於突厥的勢力,李重九必然遭到突厥的進攻。要李重九現在面對,四十萬鐵騎的突厥汗國的進攻,即便是眼下勢力已較兩年前,增強了數倍,但暫時還是不可爭鋒。
既然正面不可抗衡,就必須尋找盟友。李重九記得歷史上李唐能擊敗突厥,所賴的一是草原上千年不遇的大雪,突厥牛羊凍死了一大半。二是聯合了漠北的薛延陀部,回紇部,以及東突厥內部突利可汗,一起反對頡利。
突厥語中突利是東的意思,所謂突利可汗,就是負責東方部族的小可汗。歷史上突厥有數位突利可汗,但是李唐策反的,正是現在始畢可汗的兒子,名為阿史那什缽苾。
突厥汗位繼承既可以兄終弟及,也有父子相承。現在始畢病重,阿史那什缽苾卻還太年幼,因此他根本沒有與他幾位叔叔爭奪突厥可汗的資格。而待他長大,叔叔也有自己的兒子,所以阿史那什缽苾只能作為小可汗,而失去了大可汗的資格,他如何不心懷怨懟。
至於薛延陀部與回紇部,都位於漠北。其中薛延陀部首領夷男麾下擁有七萬帳勢力,堪稱漠北僅此於突厥的強族,而回紇部人數雖少一點,卻是極為驍勇擅戰,歷史上貞觀元年時,回紇部與突厥的馬鬣山之戰,回紇以三千之眾大破突厥十萬人馬。
眼下突厥將汗庭從漠北於都斤山,遷至漠南陰山山脈的鐵山,如此突厥在漠北統治力大幅下降。倒是這兩部崛起的大好時機。、
當下李重九與額托,英賀弗,室得峰等人商議之後,於是決定向漠北分別派出兩支商隊,準備以鐵器,鹽,糧食等資助他們,讓他們起頭反對突厥。而同時也派出信任的突厥商人,讓他們在與阿史那什缽苾之間溝通聯繫,以圖分化突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