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隨身空間之重生紅色年代

龍騰世紀 6準備年貨,空間? 文 / 夏天的夜空

    吃完殺豬菜,過年的氛圍也漸漸濃厚起來。村子裡集體下粉條,打豆腐,軋麵粉,老少爺們個個忙得不亦樂乎。不過芽兒沒能看到這些熱鬧,天氣越來越冷,杜媽基本上不讓她出門了,就怕萬一凍著了。每天吃飯的時候聽哥哥們嘰嘰喳喳的學給杜奶奶聽外面如何如何的熱鬧,聽得芽兒心裡癢癢的,暗下決心等自己再大一點一定要現場觀看一番。

    臘月二十是年前最後一個大集日,以前幾乎全公社的家家戶戶都要去趕集置辦年貨。據杜爺爺講,以前每到這天集市上可以稱得上人山人海,吃的、穿的、用的,手藝人把自己的絕活亮出來,總之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的。但自從□開始,集市一下子蕭條起來。鎮子上的紅衛兵不允許私下擺攤,說這是資本主義走私派,誰敢擺攤就批鬥誰。現在要買什麼東西都基本上要到供銷社去買,而且憑票限量購買。本來哥哥們還鬧著要跟父親一起去趕集,但聽說今年的集市跟以前的不一樣沒有什麼熱鬧時,都變得蔫蔫的,現在的集市一點都不好玩,什麼都沒有賣的。

    芽兒本來也對鄉下的大年集很感興趣的,聽爺爺這麼一說,頓感沒趣。等□結束改革開放後,自己也大了,那時候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有捏糖人,吹棉花糖,耍雜技的,是不是跟電視上演的一樣。

    革命的風波雖然沒有波及到這個小山村,但現在「破四舊」破的利害,老百姓現在連灶王爺對聯什麼的都不敢貼了,就怕被批鬥說這是封建迷信。其實山裡人準備年貨也方便,肉有村子裡統一發的豬肉和自家熏的臘肉,魚有從河裡打的魚,菜是秋天儲存好的,零食有曬好的松子板栗瓜子,還有儲存的野果子。過年也就是給孩子扯身新衣裳,買些糖果,油鹽醬醋什麼日常用的。東西不多,再加上離公社遠,交通有不方便,村子裡一般都是派幾個代表統一購買,因為杜爹會算賬認識字,年年都是隨行人員。

    這天早晨杜爹早早的吃過早飯,接過奶奶給的錢和布票、油票還有糖票什麼的,坐上村子裡唯二的牛車去公社購置年貨。上輩子的時候芽兒也聽說過特殊時期很多東西要憑票購買,什麼糧,布,油都是限量供給的,但是她還真不知道除了用票之外還要另外付錢。芽兒一家8口人一年一共才4斤的糖票,今年家裡添了芽兒這個小寶寶,這些糖就遠遠不夠。平時吃得糖水都是杜奶奶高價從別人手裡兌換回來的。雖然芽兒也想看看這些憑票是什麼樣子的,但她人微言輕,杜奶奶是不會把這麼重要的東西給她看的。好想快點長大,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收藏一些票,還有這個時代的人民幣,將來這些都是古董,值錢啊。在這個清貧的家裡時間長了,芽兒也越來越愛財了。

    剛吃過午飯,杜爹就愁眉苦臉的回來了,手裡只拿著給家裡的幾個孩子扯的布料。原來由於臨近過年,食用油和糖的需求劇增,村子離公社遠,等杜爹他們到公社的供銷社時這些東西已經賣斷貨了,還不知道年前能不能調來下一批貨。快過年了家家家裡剩下的油都不多,現在村子裡都愁著這個事情呢。杜爹想著過兩天準備到縣裡去看看能不能買到,如果還買不到的話,這個年還不知道怎麼過呢。

    因為這件事,一家人都情緒都不高,傍晚早早的吃過晚飯收拾收拾都上床睡覺了。兩個哥哥也發覺氣氛不對,也不敢吵鬧乖乖睡覺去了,平時哪天不跑到村子裡玩到半夜。時間還早,躺在床上,芽兒聽著父母小聲地討論著這件事。芽兒估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現在在鄉親們都興高采烈的準備過年的時候,光噹一聲,澆了一頭冷水。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計劃經濟害死人啊。芽兒想著自己上輩子去世前那些沒有贈送出去的物資簡直是太浪費了,如果能帶過來送給鄉親們該有多好啊。不是自己貪心的還想要那個空間,而是如果空間還存在的話,剩下的那些物資撕掉包裝,至少可以讓鄉親們過幾個豐盛年。正想著,突然辟里啪啦,房間裡突然出現幾十桶沒有包裝的花生油,還有一大堆包裝好的細白糖和食用鹽,把正在說話的杜爹杜媽的嚇了一跳,差點尖叫出聲。

    突如其來的情況,嚇的杜爹杜媽愣了好幾分鐘,好大一會才回過神來。看看地上炕上的這些東西,兩口子心裡犯嘀咕,咋想啥來啥,不會是神仙送來的吧。不過這也把芽兒嚇了一大跳,難道那個空間跟著自己一起重生了。再說以前要想從裡面拿東西出來,自己必須進入空間,接觸到這些東西才能拿出來,現在咋只想一想就能拿出來了,看樣子空間升級了,自己以後也不能隨便亂想了。在沒有想好理由之前,不到必要的時候,也不能再隨便拿東西出來了,有時間要好好地研究研究空間,不能空有寶物而不會用啊。杜爹杜媽到沒有懷疑芽兒,畢竟她還是一個還差幾天才一週歲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估計連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怎麼可能跟她有關,他們哪裡知道芽兒是再世為人啊。在他們看來唯一的解釋就是真的有神仙,這些都是那個過路神仙送的。

    藉著昏暗的煤油燈的燈光,杜爹下床看看顏色清亮沒有任何沉澱的食用油,打開一桶,花生的香氣撲鼻而來,簡直是比自家壓搾的小磨香油都香。杜媽則拿起一包掉在炕上的白糖,撕開口子,用手指頭沾了一點,放到嘴裡一嘗,真甜,簡直要甜到心裡去。再三確認是真的後,杜爹杜媽覺得事關重大,尤其是在整天要「破四舊」的特殊時期,一個處理不好,會給自己家裡帶來災難的。對這件事情兩口子到不害怕,雖說有點吃驚,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看看還在裡面房間裡熟睡的兩個兒子,杜爹悄悄地把他們房間的門關緊,小孩子口雜,這件事一定不能讓他們知道。再看看在床上睜著亮晶晶的大眼看著他們的乖閨女,得,抱著閨女一起找老人商量去吧。

    靜麼悄的到了爺爺奶奶的房間,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們。要不說老人經歷的事情多見識廣呢,看看杜爹手裡提著的那一桶油,再看看杜媽手裡拿著包裝精美的細白糖,爺爺奶奶很快的接受這一事實。這件事雖然不可思議,但大千世界稀奇古怪的事情他們聽多了,到比杜爹杜媽淡定的多。現在大家都需要這些東西,這些從天而降的東西自己一家不能獨吞,人要學會惜福。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不能給這些東西找一個合理的借口,同樣會給自己家帶來災難。

    還是杜爺爺年長有見識,很快找到解決的方法。本來杜爹就打算這兩天去縣裡的供銷社看看有沒有這些貨,鄉親們的油票糖票還有現金什麼的還沒有退給他們,還都在杜爹的手裡。明天杜爹假裝到縣城逛一圈,回來的時候估計天都黑了。大冬天的,鄉親們睡得都早,估計也不知道杜爹什麼時候回來的。這樣到了後天,杜爹再把這些東西拿出來,說是從縣裡買回來搭的順風車運回來的,這樣就給這些東西找到一個合理的借口。定下對策後,杜爹和杜媽放下心中的大石,連夜把自己房間裡的這些東西搬到爺爺奶奶他們臥室旁邊的小屋子裡,要不明天哥哥他們一起床就露餡了。在芽兒看來,這個方法還算靠譜,至少芽兒想不出比這更好的方法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杜爹杜媽什麼時候搬完的,芽兒就不知道了,因為她睡著了,小孩子你傷不起啊。第二天從爺爺奶奶床上醒來的時候,杜爹已經出發去縣城閒逛了。

    這一天杜媽都顯得心不在焉得,屋子裡的那堆東西不趕緊處理掉,心裡總是不踏實。有大娘嬸子來打聽杜爹到縣城的情況,也都被杜媽草草打發走了。爺爺奶奶則淡定多了,該幹嘛幹嘛,這些對鄉親們來講都是好東西,跟鄉親們說透了,肯定能保證一點口風不漏。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的口風都嚴的緊。

    到了晚上7點多鐘,天黑得透透的時候杜爹風塵僕僕的回來了。杜爹手裡提著給自己老爹打得好酒,給老娘買的老花鏡,給媳婦買的圍巾,給弟弟買的鋼筆,給兒子閨女們買的水果糖。大包小包的,怎們也不能白白的浪費一天的工夫不是。再說了,家裡的油啊糖啊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省下不少錢呢。一家人看著杜爹買的禮物,都樂呵呵的,芽兒也笑得咧開了小嘴。

    等哥哥們都睡覺後,杜爹杜媽抱著還不睡等著聽悄悄話的芽兒又到了爺爺奶奶屋子裡。小房間裡的那些東西都是白白得來的,但是不能跟鄉親們這麼說啊,說了他們也不信,萬一傳出去就是封建迷信了,到時候還不得挨批鬥啊。但是要是原價收他們的錢,心裡又過不去,總覺得佔了鄉親們的便宜。最後還是杜爺爺說,現在鄉親們都不是很缺錢,而是缺票,沒有票再有錢也買不到這些東西。這些油啊糖的家家都缺,最後杜爺爺拍板決定有錢的收錢,有票的收票,反正兩樣只收一樣。就這樣,杜媽和奶奶還嘀咕著心裡不踏實,總覺得白來的東西收鄉親們錢不地道。還是爺爺說如果什麼都不收的話鄉親們就會懷疑,就可能會給自己家帶來麻煩。再說雖說是白白得來的東西,但也算是自己家的東西,要不怎麼不送到別人家裡去。聽到這些話杜媽和杜奶奶才稍微安下心來。

    第二天鄉親們就得到杜爹買到食用油的消息,都早早的就來到芽兒家裡。得到杜爹的肯定答覆後,都誇杜爹這事辦得漂亮,一個個又都趕緊回家拿油罐子去了。杜爺爺早早的跟村長通了氣,村長把只收錢或者只收票跟鄉親們一說,哪裡還有不樂意的呢,都巴不得呢。至於為什麼,鄉親們連問都沒有問,對村長說的不要外傳得叮囑,都一個個作封口狀。從□開始,鄉親們口風都緊著呢,都怕禍從口出。再說了,這是好事,至於為什麼大家都不在乎,有油有糖就行。大人們不在乎,那些小娃子們才不管這些事情呢,他們只知道這回終於可以有甜絲絲的糖,香噴噴的飯了。

    東西還是由村長按照當時登記的數量來分,量都足足的。有哪家家裡老人小孩多的,再多送包糖,也沒有說酸話的,大傢伙心裡門清,油至少比自家訂的多半斤,夠吃小半月了。聞著油也比以前吃的香多了,糖也又白又甜。領完東西拿著退回來憑票,大伙都樂呵呵的回家繼續準備年貨去了,今年一定可以過個好年。現在都缺票的很,那些退回來的票,都在心裡琢磨著接濟哪家困難的親戚朋友呢。

    分完東西再看看鄉親們的反應,杜媽徹底的鬆了一口氣。看著裡屋裡還剩下不少油和糖,就跟杜爹商量著給自家娘家送一些。杜媽娘家兄弟姐妹也不少,日子不如清河灣好過,估摸著正缺這些東西呢。留夠自家用的,剩下的油和糖讓杜爹連夜送到杜媽娘家一小部分,其餘的讓小叔叔送到二叔家和兩個姑姑家裡。由芽兒不小心引起的神奇事件完美解決,芽兒不由得感歎勞動人民智慧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