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虛齡58(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屬馬,射手座三
胤祥:虛齡45(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屬虎,天蠍座三
比較結果:如果多活五年算是相對幸運的話,那麼可以給十三阿哥加10分
生母家庭背景
胤禛:生母德妃烏雅氏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
胤祥:生母章佳氏為滿洲鑲黃旗參領海寬之女(並非蒙古可汗之女)
比較結果,二人外公均為正三品,不分高下,故該局打和。
生母受寵程度:
胤禛:德妃自康熙十七年生下長子胤禛到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生下第十四子胤禎(音zheng,雍正繼位後改為胤禵),十年時間裡共生下三男三女,和榮妃馬佳氏並列同是為康熙誕下子女最多的妃嬪。
胤祥:敏妃在四年兩個月裡接連為康熙生下一男兩女,可見頗受康熙寵愛。但章佳氏生前未得封號,死後被聖祖追封為敏妃,雍正繼位後加封為皇考敬敏皇貴妃,並且以尊奉聖祖遺願為名將章佳氏祔葬景陵,開帝陵祔葬妃嬪之先例。
比較結果:該局打和。
受父親寵愛的程度
一廢太子前:
胤禛:胤禛自幼為皇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所撫養,因康熙後宮久虛,其養母實居統攝後宮之位,因此他得以被養於康熙宮中。康熙對他頗為關心,康熙二十四六月,不足七歲的四阿哥染患痢疾,正在塞外出巡的康熙皇帝接到太醫院的奏報,當即決定迴鑾,馳行一晝夜回到宮中為胤禛親視療疾,足見他是非常疼愛這個兒子的。但是由於胤禛是在康熙眼皮子底下長大的,所以對於他的要求應當是非常嚴厲的,胤禛幼時的「喜怒不定」或許就是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無所適從的表現吧。此外,康熙通過對四阿哥的長期接觸,可能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出他的不足,因此一丁點的過失都有可能被康熙拿著放大鏡去觀察,康熙三十七年大封諸子,長胤禛一歲的三阿哥胤祉被封為誠郡王(後因敏妃喪期剃頭,而被降為貝勒,可能使得他對十三阿哥產生怨恨),而胤禛則只被封為貝勒,當群臣奏請康熙照例盡皆封王時,康熙的回答是「四阿哥為人輕率……異日視伊等奮勉再為加封」,這對胤禛的打擊很大,此後參禪悟道、修身養性或許都和此事有很大關係。
胤祥:一廢太子之前,康熙對十三阿哥的寵愛可以說是超乎尋常,自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13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皇父去盛京謁陵後,直至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他帶往。如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胤礽外,隨行皇子只有十三阿哥。換言之,這10年中,康熙帝外出時,允祥是所有皇子(包括皇太子胤礽)內惟一必定隨往者。僅此即足以說明,康熙帝對他是另眼相看的。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康熙帶胤礽、胤禛還有胤祥三人一道南巡,這次出行十分蹊蹺,行至德州時太子患病,康熙滯留十餘日之後,自己帶了胤禛與胤祥先行返京,並召索額圖由京師來德州照顧皇太子。但到泰山時康熙不委派年長的皇四子,卻叫年僅十六歲的皇十三子獨祭泰山,是否別有意味呢?當時康熙以對皇太子十分不滿,並於次年圈禁了索額圖,而此時康熙或許正在尋覓新的皇位繼承人,而這個時候皇十三子脫穎而出,備受世人矚目,就連八阿哥胤祀的老師何焯在致其弟的信中記述了當時的情況之時說道「楊君國維已分與十三殿下處讀書……昨選新庶常為
各邸伴讀,聖明謂詩論文皆無出楊君右,殿下又鍾愛者,將來遭際不可知。」可見如果沒有帳殿夜警這一公案的離奇發展,在當時他比胤禛更有希望繼承大統。
比較結果:一廢太子以前,胤祥比胤禛更受皇父寵愛,綜上所述,給四阿哥加10分。
一廢太子以後:
不用說了,胤祥自一廢太子以後地位一落千丈,至康熙死一直未能獲得皇父的諒解,成為康熙諸子中唯一沒有爵位的皇子。(康熙生前曾經在一封給皇子的信中說胤祥不忠不孝什麼的,原文我忘記了,好像是這個意思,等我過兩天找找看看)還有胤祥根本就沒有被圈禁十年之久,否則的話,他不可能和隨扈在康熙身邊皇四子頻繁以詩相和。一廢太子之時,諸年長皇子皆難自保,大多數都難逃被圈禁的厄運,就連四阿哥也被圈了,不過至多也是幾個月的事情。可能胤祥因為沒有爵位家計清貧,或許需要四阿哥加以接濟,所以胤祥雖慘,但是遠沒有二月河說得那麼可憐,不過還是要給十三阿哥加10分。
需要說明的是,一廢太子之時,胤祥和大阿哥胤褆隨扈在康熙左右,而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阿哥都在京城。帳殿夜警發生以後,康熙命三阿哥、七阿哥還有九阿哥火速趕到自己身邊,而留胤禛和胤祀留守京城。前面已經說了,皇三子胤祉因為在敏妃喪中剃髮而被處以降爵的處分,因此對十三阿哥懷恨在心,所以很有可能落井下石,使得胤祥有口難辯,蒙受不白之冤。還有十三阿哥絕非太子黨人,這是因為一廢太子以前他已經被朝中視為皇太子的候補人選,二阿哥不可能與之相善(胤禛也不是皇太子黨人,因為他曾經說過二阿哥曾經對他苦毒逼甚),還有就是胤祥的老師法海乃是康熙的大表弟,但是由於其母出生卑賤,不得葬入祖墳,使得這位皇親國戚少了幾分嬌縱,但是卻多了幾分疾惡如仇,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使得十三阿哥對於這位皇太子的不法行徑深為不齒,故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成為一黨。
感情生活:
胤禛:先是專寵於李氏,後是專寵於年氏,但是此二人皆不得善果。李氏所生之子弘時為胤禛所不喜,齊妃亦因此而累,與居於冷宮無異,而敦肅皇貴妃年氏病重之時,胤禛正在整治其兄年羹堯,後世推測「妃以不懌留圓明園」當是暗指其乃自盡而亡,不過不管怎麼說年都是在其病故之後死去,可見胤禛還是有考慮愛妃的感受的。她們二人均是為胤禛誕育子女最多的妃嬪,都是三子一女,可惜全都在雍正生前去世。(弘時子永珅亦早夭,無嗣,可以說年李二人沒有後代傳之於世。)
胤祥:專寵於嫡福晉兆佳氏,胤祥九子,有五人為兆佳氏所生,二人感情非常好。只不過很奇怪的是,二人共有兩位兒子長大成人,但是胤祥的遺願卻是讓八歲的弘曉繼承爵位,而把嫡長子(其第四子)弘皎給拋在了一邊。
比較結果:當然胤禛的感情世界比較不順利,給四阿哥加10分。
兒女的夭折比率:
胤禛:十子之中成年四人。四女只有齊妃李氏所生之第二女長大成人,康熙年間被封為郡君,後晉郡主,但23歲故去,雍正繼位追封她為和碩懷恪公主。
胤祥:九子之中成年四人。女兒數未知,但胤禛收養其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嫡福晉兆佳氏所生)。可見胤祥膝下應當還有女兒成人。
比較結果:胤禛比較悲慘,給胤禛加10分。
和生母的關係:
這個根本不用比較,當然是四阿哥比較慘,加10分。康熙死後,德妃就開始絕食給自己下馬威,逼得胤禛以死相逼,她還拒不接受皇帝給自己行禮,害得登極大典屢屢推遲,幾乎都開不了場。還有德妃曾對群臣表態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之所期」,實際上就是不承認胤禛嗣皇帝的地位,給其政敵以可趁之機。並且她還拒絕從永和宮搬到太后居住的寧壽宮,拒絕「仁壽皇太后」的尊號,總之凡是給乃子下不了台的事她全都做盡了。不過我們四阿哥也不含糊,聖朝以孝治天下,雖然他必須得天天給皇太后請安,但是全都選在五更時分母親還沒起身之前前去,一來盡了禮數,二來省得母親把自己折騰個半死。還有德妃一死,胤禛就將她的梓宮搬入寧壽宮(帝后應停靈在壽皇殿)停靈三天,意味著德妃雖然生前不願意搬入那裡,但是她死了,我這個嗣皇帝也要把她搬進來∼隱隱的透露出胤禛對於母親厚此薄彼的憤恨。不過胤禛這種感情的宣洩,雖然有情可援,不過實在得不償失,使得其他母妃均視其為不孝,十分看不起他,胤禛於雍正四年曾經很悲哀的說「迄今三年來,諸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問起居」,可見不論親生母親有何不是,在那種社會之下受到責怨的只有和母親不和的兒子了。
作者有話要說:自動掛檔~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