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許多地方涉及到古代地理,與現代多少會有些出入,寫到的時候會在這裡補充一下。
1.黃河流域
黃河歷史上大規模改道26次,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曾決堤一次,由於戰亂,始終無人治理,黃河肆虐嚴重,東漢明帝時期,進行了一次大治理,此後黃河河道穩定數百年之久。
現在的地圖中,濮陽、平原、樂陵是在黃河以北,但是,在三國時期,這幾個地方都是在黃河以南!平原和樂陵是屬於青州,濮陽屬於兗州東郡,曹操曾任過東郡太守。
三國誌這款遊戲裡面,濮陽的位置基本正確,但是平原和沒有城池的樂陵顯然是標錯地方了,因為他用的是現在的地圖。
古代的青、兗二州,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西部,有一片大湖,叫做巨野澤,三國時叫做大野澤,到了宋代稱為水泊梁山,這個大湖或者更準確點應該稱之為濕地,方圓最少也有八百里,元明時期才漸漸乾涸,現在的東平湖就是其縮影,而且還不是原來的湖心地區。
解釋一個概念,方圓八百里是指周長八百里,不是半徑八百里!
周長=πr,π=3.14,所以方圓八百里對應的半徑r應該在250多里左右,古代的裡和現在的華里基本一致,都是500米。
黃河入海口,
自春秋戰國開始,由於秦國在關中大規模開墾土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攜帶打量泥沙,古代的黃河入海口比現在的要更近一些,也就是黃河自動進行了填海造陸工程,而且工程量非常之大,自解放以後至今60年的時間,黃河入海口已淤積出一個墾利縣還多的地方,回溯到2000年前,雖然入海口多變,但其淤積的陸地面積也是相當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