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皇上的語氣甚是歡喜,楊憲心中暗叫了聲:「天助我也!「忙站了起來。
「朱元璋掃了一眼楊憲呵呵一笑,道:「怎樣?當了中書省左丞比昔日的檢校要辛苦多了吧?」
楊憲忙道:「檢校也是給陛下做事,左丞同樣為陛下做事,說不上辛苦,卑職再辛苦,也比不過陛下日理萬機,陛下才是真正的辛苦!」
幾句話說得朱元璋很舒服,剛要放下手中的硃筆,忽然想起這個詹同,便道:「楊憲你來的真好,朕還真有一件事想要問問你呢?「
楊憲正猶豫著如何向朱元璋開口,聽說有事情要問自己,忙壓著主考官的事情,拱手道:「陛下垂問,微臣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這個詹同你可認識,為人如何,學識如何?「
楊憲一愣,略一沉吟便知皇帝定是挑選了主考名額了,有心想上去推薦一下自己,可又怕引起朱元璋的不快,他陪伴朱元璋多年,深知一旦他若是厭惡了一個人,那這個人基本上是廢了,咬了咬牙道:「這詹同微臣倒也聽過,素有才名,陛下渡江後,為國子博士,洪武年,陛下親臨下峻,御史中丞劉基說:「古時公卿犯罪,盤水加劍,送往住處讓他們自殺,以此來激勵廉恥,這叫存國體。」這詹同當時便在陛下跟前侍奉,聽了此言,便拿起了《戴記》和賈誼疏進獻皇上……?」
「哎呦——你不說朕倒是忘了這茬,原來是他啊?瞧朕這記性!「朱元璋邊說邊將手中的硃筆,輕輕一勾,詹同的主考官的身份就此確定。
選好了主考官,朱元璋顯得極為高興,合上了奏折,這才想起自己一直沒問楊憲來見自己,是否有要事,忙放下手中的硃筆,抬頭瞟了一眼楊憲,問道:「楊憲啊,你來找朕,可是有事要說——?「
楊憲一直猶豫要不要說,聽朱元璋這麼一問,想起劉炳的那一番話,終還是咬了咬牙,將劉伯溫的一番叮囑,早已拋之腦後,跪下道:「微臣的確有話要說?「
朱元璋抬起頭掃了他一眼「哦」了聲,道:「那就說吧?」
楊憲一咬牙,恭謹地道:「陛下這次開恩科,興科舉,為我大明取人才,微臣……?「
朱元璋聽他的同一句話,神色微微變了一下,但壓著心頭的怒色,不動聲色的道:「你想幹什麼?」
楊憲心中有些害怕,可如今的他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唯有硬著頭皮道:「微臣不才,想做這一屆的主考官,還請陛下——陛下成全——?」
朱元璋睨了他一眼道:「理由?「
楊憲聽朱元璋的語氣,不冷不熱,也摸不透朱元璋的心思,心中有些打鼓,此時雖入秋,尚有些寒意,但他卻是後背,一股冷汗寒濕了衣衫,略一沉吟道:「論學問,微臣自比不上宋濂等人,但微臣比他們多些閱歷,選士子之時,也有他們看不到的地方,微臣知道,那些士子對陛下有用,對我大明有用,微臣自問這一點上,微臣——?「
朱元璋臉上古井不波,只是頗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楊憲,眼裡多了幾分不易察覺的失望,這一絲失望來得也快,去的也快,楊憲自然不能察覺。
一陣沉默後,朱元璋掃一眼懷中的奏折,徹底放下了手中的硃筆,道:「楊憲啊,你是朕一手培養的,朕自然知道你對朕的忠心,可朕開恩科,以八股取仕,朕就是要告訴天下讀書人,朕取的讀書人,只有讀書,只有做八股文,只有誦讀聖人之言,才能考取恩科,才能成為朕的門生,做大明的官,光宗耀祖——?這個你可明白?」
楊憲一愣,隨即道:「皇上深思熟路,洞燭天下,微臣自然不知,只是微臣覺得,讀書人也好,武夫也罷,開恩科,取士子,取可不都是陛下的學生,這個道理,臣等明白,學子未必明白啊?所以,微臣才獨膽,請這主考官,一來是幫陛下監視其他主考官徇私舞弊,二來,也是想給陛下選取幾個真正的人才……?」
「難得你有心?但朕自有朕的考慮?朕的八股文,取的是聖人之言,學子讀的是聖人之書,自能明白朕的用意,你才學比不上劉基、宋濂等人,若你做了這主考官,一來,天下學子不服,二來,宋濂等人自有意見,所以,這主考官一職,朕是萬萬不能給你!「朱元璋陰沉著臉色道。
「皇上——?「楊憲心頭一急,他雖對這次的主考官沒報多大的希望,可一想到唯有坐上主考官的位置,方可一舉剪除李善長、胡惟庸的勢力,不禁急了起來。
朱元璋冷哼了聲,道:「朕雖不能任你為主考官,但你也提醒了朕——?「
楊憲心中已是失望透頂,可聽了朱元璋這一句話,心頭一顫,有升起了一抹希望,抬頭望著朱元璋,眼裡滿是期盼。
朱元璋眉頭微微皺起,沉吟了片刻,忽然道:「朕可以安排你做監督官,負責監督主考官,以免他們徇私舞弊!寒了天下學子的心,也壞了朕的用意!」
歷朝歷代主考官徇私舞弊的事情多不勝數,而在科場舞弊的種種手法中,「通關節」是最為普遍也是最難禁止的一種。所謂「通關節」,就是現在所謂「走後門」,指考生通過賄賂考官或與考官拉關係,使其把自己的卷子評高分,金榜題名。
北宋初年,沿襲唐代科舉考試的風氣,考生「投卷」很盛行。權貴以及權威們,可以向主考官推薦人才,稱為「公薦」。考生錄取後,要向主考官謝恩,稱主考官為「師門」、「恩門」,而自稱「門生」。宋太祖即位後不久,廢止權臣向考官推薦考生的特權,並詔令考生今後不得再呼考官為恩門、師門及自稱門生,所有考中的進士,都算是天子的門生。雖然宋太祖取消舉薦制度,以防止科舉制度人際關係導致科舉徇私舞弊和官場的拉幫結派。明裡是取消了,但暗中,關係依舊存在,後來宋朝科舉考試推出了兩項反舞弊措施——「糊名」和「謄錄」。所謂糊名,就是將考生的姓名、貫籍、初定等第等信息糊起來;謄錄則是將考生的考卷重新抄錄一遍,將抄錄本拿給考官審閱,的確杜絕了不少徇私舞弊之嫌,但有宋一朝,科考主考官徇私舞弊的案件屢次發生,屢禁不止,朱元璋的疑心病本就重,初始並沒想到,經楊憲這麼一提醒,方才想起這一茬,心中便有了主意,他開恩科,興科舉,其目的便是想讓天下學子,為他所用,若是主考官把持這一切,這是他絕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