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天下王者

章 節目錄 1648章 :收復大都 文 / 一景之月

    常遇春點了點頭,顯然是同意徐達的分析,況且重重跡象表明,韃子的確是聞風而逃了,這樣的話,想要攻下大都那就容易得多啊,不過韃子也極為狡詐,說不定這是誘敵之計也說不定?想到這裡,他又道:「皇城當真沒一個韃子麼?「

    胡恩點頭道:「回稟元帥,卑職敢以性命擔保,皇城內除了剛才卑職所說的一切之外,沒有半個韃子?「

    常遇春望了一眼徐達,嘴唇動了動,還想說什麼,忽聽得身後的一個小將叫道:「元帥,你們看!「

    常遇春聞聲望去,只望了一眼,一雙眼眸子便睜大了少許,一旁的不在意的徐達看了一眼,也仰起臉瞇著一雙好看的眼球望了過去,嘴巴微微張起。一臉的不可思議。

    只見皇城方向,大火蔓延,滾滾濃煙從皇城內迅速瀰漫開來,煙火的味道撲鼻而來,巨大火焰將整個夜空照得亮如白晝,一切看的清清楚楚,便是那飛起灰燼也盡數落在了眾人的眼裡。

    「那是怎麼回事?「徐達、常遇春彼此望了一眼,忍不住暗自在心裡問了聲。

    「大帥,那裡是皇城,是皇城的火,韃子的皇城起火了?「

    徐達、常遇春兩人相視一望,彼此雙眼裡露出了笑意,那點擔心也隨著這升起火焰,快速的煙消雲散了,在看到這大火的那一刻起,他們就知道,皇城的埋伏是沒了,韃子皇帝是徹底的走了,整座皇城從這一刻起,就再沒有障礙了,屬於他們的功勳,載入史冊的功勳都在這一刻完成了,從這一刻起,被外族侵入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算是重新回到漢人的手中,這裡將是大明的統治,是漢人世界主宰。

    大都外的健德門,取意於《易經》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該城門是元軍出征北上的必經之門,今夜這道城門被郭英鎮守,臨時被派遣的一萬多將士,此刻將城門死守的得很牢固,沒有得到號令,誰也不敢離開半步。

    主帥郭英則焦急的在城門外來回走動,不時望城門內張望,徐達交代的事情,他不敢有絲毫忘記,生怕有一個疏忽,錯過了煙火,或者火花,而錯過了攻城救人的時間,若是那樣,他郭英就是死上一千次,一萬次都不夠了,因此他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可極是如此,時間都過了差不多一炷香,皇城內毫無動靜,讓他感到極度的不安,一座小小的城門,已經被走差不多十來回了,可城內一無所動。

    「將軍你快看——?」城門口一個小兵驚叫了聲。

    「是煙火,將軍,快看,是煙火?「

    郭英大喜,抬頭望去果見城內煙火四射,濃煙滾滾,一切看到清清楚楚,長吐了口氣,道:「總算是來了,只是沒想到這煙火也太大些!「

    「將軍怎麼辦?」一個小將問道。

    「娘的,還能怎麼辦,速速傳我號令,火速攻城!一舉攻下大都!」郭英抽出腰刀,傳令道。

    「卑職領命!「那小將應了聲,同樣大刀一揮舞,身後的一萬多騎兵,一陣風一般衝進城門,風馳電掣般衝向皇城。

    城門內一個暗道裡,一直隊伍待郭英的人馬徹底消失了才迅速竄了出來,他們動作極快,沒有半分的拖泥帶水,一直出了那道曾經讓無數蒙古人驕傲,記錄他們輝煌的健德門。

    被隊伍護衛在是首位元惠帝這個時候才微微鬆了一開口,回頭望了一眼遠處,遠處的皇城大火瀰漫,那個曾經讓他住了三十五年的地方,正被一片大火吞沒,一股莫名的感傷,從心底而起,一雙紅腫的雙眼,被夜風一吹,很不爭氣的老淚縱橫。

    他知道這是他最後望一眼這個地方,自從得知徐達、常遇春三十萬大軍死守大都十一道城門,他就知道,這一次是難以過去了,但他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太子,可最終的結果,兩次突圍行動,最終失敗而回,這一切他心知肚明,卻不想承認,昔日縱橫天下的蒙古人,今日卻要如喪家之犬逃亡大漠,這不禁是他沒想到,就算是那些將士也不敢相信,這些話兒,不是他不想告訴他們,而是他沒有臉面去說。

    雖說就在剛才他還豪言壯志的說一定能重新奪回大都,但心知肚明的他,這些話兒不過是安慰安慰那些軍心渙散的將士而已,真正能信幾分,他自己都沒有半分的把握。

    正感歎,一個小將急急忙忙的衝了過去,護衛在元惠帝四周的侍衛,心有一驚,紛紛拔出了腰刀,見那小將一身蒙古衣著打扮,又是蒙古人模樣,登時放心不少。

    「陛下,天快亮了,陛下還是快些走才是,不然天色一亮,被南蠻子發現,可就走不了?「那小將是這一次護衛的頭領,耳聽四處發出廝殺聲,這位昔日蒙古騎兵,如今就差沒嚇破膽子,只想著早已逃離這裡,見元惠帝耐著不走,生怕這位主臨時變了卦,大著膽子前來。

    元惠帝一歎,最後回頭望了一眼大都:「走吧!「

    最後一個走出城門的是愛猷識理答臘,他同樣回頭望了一眼遙遠已經升上半空的火焰,咬了咬牙,瞇著雙眼道:「這裡,我愛猷識理答臘一定還會回來的!「咬了咬,再一次回頭望了一眼大都,用力拍了一記馬屁股,對左右喝道:」走!「

    ^^^^^^^^^^^^^^^^^^^^^^^^^

    這裡說明一下,從元惠帝踏出大都的那一刻,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就徹底喪失了,也就是說元朝,再也不是稱做大元,而是北元。明朝雖承認其獨立性,但否認其為元朝的繼承者。明人認為明興代元,元運已終,明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因此,明初人稱北元大汗為「元君」,稱其國為「殘元」、「故元」,後來稱之為韃靼或北虜。直到1402年鬼力赤殺死叛臣也速迭兒,稱卓裡克圖汗,北元正式滅亡。北元共歷七帝,歷時35年。特別註明:北元僅指大蒙古國的一個階段,因為自從北元後主脫古斯帖木兒敗亡後,蒙語文獻中便不再使用「大元」國號。

    當年,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皇位,失敗後鬱鬱死去(疑似被忽必烈毒殺)。忽必烈的所做所為無疑引起了阿里不哥子孫與和林方面保守貴族的仇恨。在他們看來,元大都方面無疑是他們不共戴天的仇敵。有元一代,儘管忽必烈及其子孫在祖宗根本之地設立行省,實行宗王出鎮制度,但這塊龍飛之地卻從未平靜過。阿里不哥一系為首的反元鬥爭持續不斷,這就是阿里不哥一派地方勢力與元朝中央勢不兩立的明證。在這種心態驅使下,一旦元朝衰落,對蒙古草原的控制減弱,他們就會奮起反元。1388年,機會來了:北元皇帝、大汗脫古斯帖木兒被叛臣也速迭兒弒殺。關於這位弒汗自立的也速迭兒,《華夷譯語》中所載降明的蒙古知院捏怯來的奏報稱是阿里不哥的子孫!!!

    在脫古斯帖木兒敗亡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部帥紛擎」,戰亂頻仍,與外界的聯繫基本中斷。當時的明朝在捕魚兒海戰役勝利後,重點亦轉向了對內部事務的處理。1399年明太祖去世,朱棣與建文帝同室操戈,是為「靖難之役」。這段時間《明實錄》基本上沒有關於蒙古的記載。直到朱棣「靖難「成功,當上了皇帝,才又重新開始了對北部邊防的經略,致書蒙古大汗,要求「遣使往來通好,同為一家」,而此時已是1403年了。這時的蒙古大汗恰恰是鬼力赤(即卓裡克圖汗)當明朝方面獲悉蒙古已去大元國號後,遂有(明史)的。」鬼力赤篡立,稱可汗。去國號,遂稱韃靼」的誤載。事實上,「去國號」的不是鬼力赤,而是也速迭兒。

    在以後的明代蒙古歷史上,大元國號仍出現,也先汗、達延汗時期即如此。但是,他們恢復大元國號的舉動給明蒙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震動,這恰好反映出明代蒙古在大多數時期已取消了大元國號這一事實。

    大元國號的廢棄一定意義上意味著蒙古政權放棄了爭奪中原的目標,轉為立足於蒙古本身。「北元」(1368-1388)僅代表一個時期的結束,其後進入《明史》所說的韃靼時期(為明人所稱,蒙方一直以蒙古自稱)。但是從成吉思汗開始的「大蒙古國」政權仍然繼續,直至1635年察哈爾部為滿洲的後金-清所滅亡。故大蒙古國(1206年-1635年)依照中國名稱的劃分,可劃為蒙古(1206年-1271年)-元朝(1271年-1368年)-北元(1368年-1388年)-韃靼(1388年-1635年)。現一般指元朝,為(1206-1368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